1.论文养老服务研究怎么写可行性分析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老年人口以800万的速度在增加,养老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其中一项大问题,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办养老院,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
养老行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开办养老院,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抱着赚钱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养老服务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当然,也的确有人投资建老年公寓纯粹为回报社会,不为赚钱也不图虚名,即是如此,老年公寓开办以后,也还有个维持良性动转的问题,即如何保持其自身发展。
盈亏的主要因素是入住率和服务成本,这里的服务成本是指为老人服务所必需的,有房租、防暑降温取暖费、水电煤气费、工资、办公费用、维修费、大型资产折旧费等,都要考虑在内。其计算公式为(预期入住人数╳收费)-服务成本即为盈亏,收费项目主要有床位费、生活费、取暖费三项,养老机构也可就其他服务项目收取约定的费用。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模板,建议你去找 中国敬老院网,有你需要的,包括有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文集,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2.老年公寓的研究报告
社保老年公寓可行性研究报告
《社保老年公寓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系统研究分析,深入结合“十二五产业规划”论证了社保老年公寓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投资的可行性意见,可作为社保老年公寓项目投资决策、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施工许可证的依据等。 这份社保老年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市场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政府产业政策,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经济性、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对比及财务指标等进行了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通过科学系统的专家评估及技术把关,站在产业健康良性循环发展、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及企业产业升级赢利快速发展的高度,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与评价,为企业提供专业负责的项目投资智囊支持服务!
3.论文养老服务研究怎么写可行性分析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每年老年人口以800万的速度在增加,养老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其中一项大问题,而现在是市场经济,与其他行业一样,要办养老院,也要进行市场调查,进行可行性分析。养老行业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开办养老院,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抱着赚钱的目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养老服务是微利甚至是不盈利的。当然,也的确有人投资建老年公寓纯粹为回报社会,不为赚钱也不图虚名,即是如此,老年公寓开办以后,也还有个维持良性动转的问题,即如何保持其自身发展。盈亏的主要因素是入住率和服务成本,这里的服务成本是指为老人服务所必需的,有房租、防暑降温取暖费、水电煤气费、工资、办公费用、维修费、大型资产折旧费等,都要考虑在内。其计算公式为(预期入住人数╳收费)-服务成本即为盈亏,收费项目主要有床位费、生活费、取暖费三项,养老机构也可就其他服务项目收取约定的费用。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模板,建议你去找 中国敬老院网,有你需要的,包括有老年公寓可行性报告文集,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4.养老公寓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难题之一便是养老。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养老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机遇。目前一致认为养老产业是潜力巨大的蓝海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在养老产业蓬勃发展下,养老公寓随之逐步升温,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公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按照2015年老年人口3%入住比例估计,入住养老人数就达到66.万人。
以人均入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养老公寓潜在市场容量达到19890万平方米。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养老公寓的市场容量将持续扩张。
乐观估计,到2030年,有10%老年人入住,那么养老公寓市场容量将高达132600万平方米,发展空间之大可见一斑。
5.求书籍 论文 城镇社区的养老模式 老年人养老模式
一、我国城镇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探索 (一) 青岛模式 1、整合资源,不断创新。
为了有效缓解养老问题对市民家庭、政府和社会造成的负担,青岛市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成效十分显著。 青岛市建立的这种养老模式中,在各个社区设立互助养老点,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或者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
同时,养老互助点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倡导由低龄老人照看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动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形成老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应、互相牵挂、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2、和谐社区,成效显著。
在政府的引导下,互助养老点经常组织开展扑克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参与邻居节、读书节等全区性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一、我国城镇社区互助养老实践探索 (一) 青岛模式 1、整合资源,不断创新。为了有效缓解养老问题对市民家庭、政府和社会造成的负担,青岛市结合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传统的养老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成效十分显著。
青岛市建立的这种养老模式中,在各个社区设立互助养老点,由政府负责为互助养老点购买娱乐设施、补贴水电费等,并加强引导扶持、组织开展活动,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老人家庭提供活动场所,或者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闲置场所或提供赞助,有效整合了政府、社会和家庭资源。同时,养老互助点以老年人“自愿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倡导由低龄老人照看高龄老人、身体状况好的老人照顾身体偏弱的老人,使老年人活动由以前的扎堆娱乐型向团结互助型发展,形成老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应、互相牵挂、相互帮助的良好局面。
2、和谐社区,成效显著。在政府的引导下,互助养老点经常组织开展扑克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参与邻居节、读书节等全区性的文化活动,有效地提高了老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互助养老点还充分发挥老人们自身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竞技性文体活动,让老人们重新体验到比学赶超的乐趣,促使自我价值的实现,丰富老人晚年的精神生活。 3、互助养老,任重道远。
社区互助养老是对现代社会养老模式的探索创新,但由于经济条件、观念更新等主客观方面因素的限制,当前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推广与老年人对社区互助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使之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必须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健全网络。
青岛市四方区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着眼于在社区养老上下功夫,通过政府在政策、资金、环境上的扶持和引导,探索创新了新型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不仅满足了老年人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四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体现了政府高度的公共服务意识。可以说,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社区养老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十分值得肯定。
(二)江苏海安模式 海安县在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达11万,离退休人员2.9万,在职人员与离退休人员的比例是4:1,通俗地讲就是4个在职人员负担1个老职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再过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为2:1,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是“未富先老”。每年4月是海安退休职工到社区养老认证的日子,退休人员状况一览无余。
我们发现,大部分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少关心,很少参与社区内的活动,也极少运用社区资源。 江苏海安社区以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方式安排50-60岁老年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家里,像小时工一样为老人提供居家清洁、代缴水电费、心理防护,陪老人聊聊天、解解闷等等。
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不发生任何经济关系,只是把劳动时间进行“存”和“取”,这样既解决了部分高龄老人雇不起保姆的困难,又解决了部分工资偏低的低龄老人居家养老的后顾之忧,体现了社会统筹养老的精神所在。 (三)北京丰台模式 北京市丰台区西洼地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建于上世纪50年代,常住1006户,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31.2%,空巢户占总户数的46%,老龄化程度比较严重。
西洼地社区周边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网点较少,老年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2008年成立的居家养老互助会,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居家养老互助会实行会员制,分红本、绿本两种会员,持红本者为志愿者,持绿本者为受助者。考虑到社区老人不想麻烦别人及自卑心理,社区内决定让需要服务的居民每年交10元会费,用于互助会购买必要的服务用品。
志愿者的付出,也将作为“爱心储蓄”,提供义务服务。
6.和谐公寓论文关于公寓文化建设的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伴随改革开放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随着住宿公寓化制度的日臻完善,学生公寓整体环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逐渐凸现,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的公寓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日趋显现。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认知、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直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
其中,公寓等物质形态之类是基础,思想、伦理及道德等意识形态之类是核心,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之类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相融相合,共同构成中国大学生公寓这一综合性文化。 积极、健康、和谐的公寓文化凝聚了大学浓厚的人文气息,体现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折射出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各种良好状态。
因此,优良的公寓文化的组成元素可以概括为:优美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活,朝气蓬勃的面貌,丰满健康的人格,平和冷静的心态,自省自律的修为,积极高雅的情趣,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求知若渴的氛围。 同时,这九大元素也可以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的明确目标。
大学生公寓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一种文化积淀。
它的形成,是由社会和学校环境影响以及学生交往方式、心理素质、生活信念、风俗习惯等合力作用所致。一旦形成,它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持久连续地影响学生的人生价值趋向、生活道路选择及做人的准则。
2.约束性。大学生以集体生活为主,其成员的活动,必须有秩序,有纪律,有集体意识,“群体至上”,个体服从群体,服从纪律,全体团结,关系和谐。
这种约束性既靠外在的硬性教育、灌输,又靠学生内在心理意识对约束力的能动地接受。 3.感染性。
感染性体现在心理方面,是指大学生公寓这一特殊群体成员之间通过感情上互相交流、互相感染而形成的从心理、情绪方面影响个体行为的一种力量。大学生公寓文化的感染性对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健康心理、良好习惯、文明行为方式、正常人际交往即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个异性。因校、系、班管理要求的差异,各个大学生公寓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集体,是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的单元文化。
大学生公寓文化往往各有特色,具有明显的个异性特征。个异性特征越浓,个性就越鲜明,其生命力也就越强。
5.流变性。稳定并非永恒。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和学校的变革,大学生公寓文化也会呈现出一种流动变化的形态。因为大学生思想活跃,面对多元化价值选择趋向,更容易接受新的信息,及社会上各种文化的影响,在心理上和情绪上易变。
这也正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具有可塑性的表现。 公寓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人才、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阵地,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建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公寓文化是高校文明创建的窗口,对高校文明创建起着推动作用。
优秀的大学生公寓文化能激励大学生自觉培养重集体、讲道德的高尚情操,具有导向功能。 2.育人功能。
优秀的公寓文化,不但能显示一所高校整体素质,也展示着一所高校的特有风貌。一所高校办得成功与否,与该校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教育家伯尔凯和史密斯指出:一所办得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一所成功的学校在于其管理、教学、后勤服务以及环境创建都是育人的,“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不是随意摆设的”。 优秀的大学生公寓文化能形成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起到课堂教育之外的育人作用。
3.规范功能。大学生公寓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范。
它不仅影响个体成员的感觉、认识、情绪、伦理等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而且从整体上影响全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 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公寓文化虽然没有强制学生去遵守什么,但它在个体成员的心理上却起到一种自我控制的“软约束”作用。
从而,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 4.调适功能。
相对于课堂和其他集体场所,大学生公寓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宽松和谐的氛围,大学生往往可以进行适度的自我表现,合理的情绪宣泄。 如平时的“辩论会”,晚上熄灯后的“卧谈会”,对个体间冲突的调解等有其作用,是大学生宣泄情绪以进行心理调节的较好形式。
5.激励功能。大学生公寓文化一经形成,就给广大学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激励力。
这种心理的驱动和情感的激励,能促使学生从内心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为什么不要那样做,形成自我思考、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即借助非经济手段,使广大学生在一种共同价值观念的驱动下,形成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在学校文明建设中调动出各自巨大的潜能来。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现在大学生公寓管理大多停留在经验管理层面。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但内容陈旧,不符合。
7.老年产业国内外
供求落差利好因素 投资老年公寓市场前景乐观 一则外省新闻吸引了记者注意力:一位老人因突发脑溢血在家中死亡,由于早年丧偶,又不与子女同住,其尸体在近10天后才被发现。
回顾近年,上海也曾有类似事件发生,而事件发生的地点从老公房发展到高档公寓,当事人从普通市民到高级教授。试想,如果这些老人居住在专门为他们度身定做的老年住宅内,如果小区有针对老人的各项服务措施,那么,这类悲剧就可能不会发生。
标准“老年公寓”为零 提起“老年公寓”,人们会直观地认为在上海已经有很多这类物业了——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公寓就是老年公寓。事实上,“老年公寓”在国际上有一个通行定义,即是“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的、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的住宅。
与敬老院、福利院不同,它不属于社会福利设施,而是由社会投资并按市场化运作的商品住宅”。 上海的老年公寓普遍存在商品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现有的老年公寓多为政府投资,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营运的几乎没有。在运营管理上,目前上海的老年公寓基本上都是微利或者不盈利,员工工资也由政府部门支付。
这类老年人居住的场所根本不是国际上认同的“老年公寓”概念。 在发达国家,营利性的老年公寓起步较早,在发展初期采用了市场化的操作模式,政府又对这一具有一定福利性质的产业提供支持,准入门槛较低,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这些国家根据功能不同将老年公寓进行了细化分类。以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老年公寓市场发展较好的美国为例,该国的老年公寓一般分成三种:第一种是自住型,为那些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设计,公寓不提供与日常生活、药物医疗相关的服务,而只是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社区,它不仅仅为老人提供食堂、洗衣房、公共交通等生活设施,还提供丰富的娱乐设施,包括游泳池、健身房、图书馆、俱乐部等。
大部分公寓每天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活动;第二种为协助型,这是目前老年公寓中最流行的一种,在美国有55万的老人住在这种公寓中。协助型老年公寓是为那些日常生活需要帮助,但是不需要专业医疗护理的老人设计的,公寓为老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有关的各种服务,包括穿衣、洗澡、吃饭、喂药等等。
在纽约,住一个档次比较高的协助型老年公寓,每月要支付2850—4800美元的费用。在这些高档老年公寓,身体好的老人可以出去购物、旅游或探视亲友;而那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则有专人看护,公寓还提供一些旧物品来帮助老人们恢复记忆;第三种为持续护理型,不仅提供各种日常生活服务,还提供护士服务、康复护理、健康监控服务等。
上世纪90年代,老年公寓投资空前高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美国三类老年公寓的投资回报情况已经十分明了,持续护理型老年公寓已经饱和,并出现空置状态;协助型老年公寓的投资回报也呈下降趋势,只有自住型老年公寓还具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市场供求失衡 在几个月前的秋季假日楼市上,一个名为“江南太阳城”的嘉兴楼盘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询问,这正是一个以“关注老人”为主题的特色楼盘。
它的高吸引力显现老年公寓这一独特类型的物业正以强劲的后市潜力跻身房地产市场。 早在1999年的资料统计就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全国总人口10%,上海更是早已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期。
目前,上海60岁到80岁的老人已占全市人口20%以上。另据上海房产经济学会老年用房专业委员会的城市调查统计:2000年,只有1.9%的上海老人有意入住老年公寓,到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基本上升到60%。
以2003年本市1300万户籍人口统计为准,记者粗略估算,本市愿意居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60万人之巨。 说起老年人对入住老年公寓态度的改观,有社会专家表示,这一方面与近两年火爆的二手房租赁市场有关,现在略有装修的房子,独立成套租金至少达到每月五六百元,而不独立成套的房屋,因为大部分地处市中心,租金也不便宜,很多老人或其子女算算贴上请保姆的钱,也差不多可以支付入住老年公寓的费用了;而另一方面,市民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对老年公寓的接受程度也大大增加。
想住老年公寓的如此多,那上海老年公寓的楼盘又有多少呢?据记者调查,虽然上海市政府已经连续10年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扩建各类老年住宅,从10年前的1.2万张床(占老年人比例的0.5%)发展到2003年年底的3.79万张床(占老年人比例达到1.6%),但这些床位与市场需求相比,显然还是杯水车薪。况且,这其中还包括了很大一部分养老院。
到目前为止,真正进入上海市政府“老年公寓”统计系统的只有14家、1700多张床位,这些“老年公寓”大多规模较小。就拿目前在上海规模最大、层次较高的位于嘉定区南翔镇的“众仁老年公寓”来说,也只有3幢住宅楼、492张床位。
最小的“老年公寓”甚至只有几张床位。 “江南太阳城”虽然远在嘉兴,但“老年公寓”的定位还是吸引了众多咨询者。
据该盘的发展商透露,展示仅4天,就有1万多市民详细观看了楼盘的介绍和模型,其中6000人详细询问了项目情况,130组客户表示出购买意向。如此热烈的反响也正是老年公寓市场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