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求助乙肝的防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
与乙肝急性期和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期时病人的上述体液及分泌物接触后,HBV进入血液中即可传染上乙型肝炎。 HBV进入血液的主要途径: ①母婴垂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约1.4亿人,其中85%通过母婴传播。
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也有少数为父婴传播者。
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②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③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HBV。 ④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
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⑤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
预防措施 首先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十分重视,自80年代起HBsAg阳性孕妇出生的婴儿均普遍注射乙肝疫苗。通过20年的努力,上海市出生的婴儿HBsAg携带者从9.8%降至0.5%。
因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不久将来HBsAg 携带者将会明显降低,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其次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最后要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首选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通过上述各种措施,相信不久的将来,乙肝病人将大大大减少。 消灭乙肝关键在于预防,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概括起来有二个方面: 经血传染: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
在热带、副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会传播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孕妇是乙肝带原者,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
体液传播:如医疗器材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引起传染。性接触的传播。
与乙肝患者或带原者长期密切接触如: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会造成污染而传染乙肝。 /00news/content.aspx?data=health&id=759 /health/2005-03/02/content_2637863.htm 乙肝患者如何养生调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像乙肝这类慢性疾病,病程通常较长,而且病程较反反复复。迁延的病情不仅是对患者健康的蚕食,同时更是对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与恒心的考验。
要赢得这场斗争的最终胜利,需要医患双方互动--医护人员科学合理的治疗护理,患者坚持不懈的自我调节。只有双方劲往一处使,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肝病三分治七分养。乙肝调理包括饮食起居、情绪以及药物诸方面,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饮食、起居有节、不过度劳累、心胸豁达等都是乙肝患者的养病之道。
此外,合理的药物调理也相当重要。乙肝病情稳定期不宜继续抗病毒,而当以调养为主,选用中药比较理想。
以乙肝宁为例,方由茵陈、丹参、丹皮、党参、白术等组成,能健脾化湿、活血散结。它一方面可清除残余炎症,另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受损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
总之,只有调治结合,综合调理,方可全面保护肝脏。 1.饮食调理知多少:饮食宜多样化。
肝炎患者不必强调忌口,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免疫物质的"原料",适当吃一些禽蛋、牛奶、豆浆、瘦肉、鱼汤,有利于受损的肝细胞修复、生长、更新,可缩短病程,减少肝炎慢性化概率;同时要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注意保持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
肝炎患者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过多,因为人体三大代谢主要依靠肝脏,如果患肝病后还服食大量糖分,必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糖尿病。此外得了肝炎以后,平时应该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对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咳嗽等,服用中草药或中成药为宜。
2.控制情绪亦重要: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应,只要调节正常,就不会导致疾病。
若存在强烈或者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者加重。因为"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长期患病,精神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这就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则整天闷闷不乐,会影响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
总之,良好的心情对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3.运动适量应牢记:一般来讲,甲型肝炎或戊型肝炎病人,治愈半年以上者可以参加剧烈活动。
而乙型肝炎病人,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也不能认为已经痊愈,必须要使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后,才是完全治愈。这时亦应注意活动量,剧烈的活动如打球、参加体育比赛等,应尽量避免,在随访两年以上无变化者,才可。
2.你好最近这段时间我在忙着整理毕业论文要写一篇关于统计乙肝人群的
首先,要对乙肝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的发病机理为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从而对已感染发生攻击和清除反应。
到目前为此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几下几种: 1。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目前我国乙肝病毒传染的最主要原因,患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携带HBsAg的母亲都有可能将乙肝传染给新生儿,这种传播的本质是经血途径传播。
2。血液途径传播 包括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不洁的注射,手术,拔牙,文身,针灸,穿耳孔,内窥镜检查和医务人员的意外刺伤等。
现在由于加强了对献血员的筛查,由输血造成的乙肝传播已经很少。但是,少数HBVDNA阳性,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血液还是可能漏检。
所以,血液途径传播乙肝还没有完全杜绝。 3。
医源性传播 主要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非一次性注射器,内窥镜引起。 所以,应该大力推行一次性医用器械。
现在国家正对内窥镜的消毒制订更严格的消毒规范,此举可大大降低医源性传播。 4。
性传播 性传播的HBsAg阳性率为5。44%,而社会生活中一般接触传播的HBsAg阳性率仅仅为0。
68%。所以,在家庭中,HBsAg阳性的配偶较之其他家庭成员更容易感染乙肝。
性乱是造成乙肝性传播的重要原因。 5。
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接触传播 这种情况主要指有体液交换的生活接触,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卫生用品。所以,家庭成员间的传播较多见。
此外,约40%的慢性感染者唾液中含有病毒,所以唾液也可能造成传播。但是,共用办公用品,交换钱币,公共用餐等,一般不会造成传播。
小孩肝脏相对成人来说,血供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但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肝后容易成为慢性携带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的小孩。
孕妇比一般妇女更易患病毒性肝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全靠母体共应,造成孕妇的肝脏负担大大加重,抗病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 老年人身体各内脏器官的功能都会发生退化,其中肝脏改变亦很明显。
首先,是肝血流量减少,肝脏吸收营养,代谢物质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其次,是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肝脏损伤后,肝脏的恢复能力下降。同时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也是乙肝的易感人群。
喜欢在路边卫生条件不好的小店就餐的人,以及因病需要输血或血制品的人,或性生活不检点的人常易患乙肝。 另外长期嗜酒者,可导致肝损伤,极易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于酒精性肝硬化。
因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器官,长期酗酒可导致脂肪浸润,肝细胞炎症,变性,引起肝功能异常。 乙肝虽然是一种危害很严重的传染病,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每个人都掌握预防乙肝的知识,并认真去做,就可以把感染乙肝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1。 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 2。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4。
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 5。 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
3.关于病毒的论文,1200字
候选EB病毒疫苗 由于人们对控制;eB病毒感染的免疫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现有可能制定详细的疫苗开发计划。
从商业和上考虑,可能是研制一种能减少;eB病毒原发感染的临床后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而不是针对病毒相关性肿瘤(如何杰金病、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的疫苗。现正在地一些预防原发感染的侯选疫苗进行试验。
; 由于;eB病毒原发感染在家主要见于出生后头几年,并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罕见,所以认为;eB病毒趋于引起无症状血清阳转。相反,西方原发感染在10%~20%人群中推迟到青少年时期发生,感染后一半人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症状包括咽炎、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
这些观察对制定;eB病毒疫苗接种策略至关重要,因为,这些观察表明,有产生弱免疫应答的疫苗可能限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 由于;eB病毒的潜在致癌性,一般认为;eB病毒减毒活疫苗不符合对健康青少年预防接种疫苗的严格上市要求,由此而导致对两种建立在亚单位疫苗基础上的进行。
; 第一种方法是开发;eB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gp340。观察发现这种蛋白含有;eB病毒主要中和决定簇,不同的;gp340疫苗能保护绢毛猴防御;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症。
在中国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部分(6/9);eB病毒血清阴性儿童接种编码;gp340的重组痘苗病毒后,获得预防嗣后感染的保护力。这一重要发现表明,;gp340中的中和或细胞介导决定簇可诱生预防;eB病毒感染的无菌免疫力。
尽管这一结果令人鼓舞,但用重组活痘苗病毒作为提呈系统似不能用于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疫苗。然而,史克必成公司和;aviron公司合作将开始对一种加了佐剂的表面抗原进行随机双盲Ⅰ期临床试验,该抗原与;eB病毒感染刺激产生的绝大部分中和抗体有关。
; 毕业论文 另一种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疫苗的策略是诱导;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这一方法在于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预防原发感染。
;cTL对控制;eB病毒相关疾病的重要性已在骨髓源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病例中得到证明,通过体外培养的;eB病毒刺激的非克隆;cTL系的过继性转移能成功地消除淋巴瘤。; 该试验证实了一个重要原理,即特异性;cTL能在体内识别;eB病毒感染的;b细胞扩增(也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设计一种能诱导;cTL的疫苗。
;eB病毒疫苗的最先接种者可能是具有发生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危险的;eB病毒血清阴性的移植受者。,正在澳大利亚某研究所对;eB病毒;cTL表位疫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
对;eB病毒血甭阴性的;hLA;b8的健康志愿者接种由合成肽;fLRGRAYGL(来自于;eB病毒核抗原3的;hLA;b8限制性表位)与破伤风类毒素(乳化于油包水佐剂;montanideISA720)组成的疫苗。迄今,该疫苗能被很好耐受,没有发生显著不良反应。
; 由于每个;hLAI类等位基因代表一个不同的表位,以及;hLA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多样性,因而需要提呈许多;cTL表位。一种方法是配制特定表位混合的疫苗。
目前,在发现的所有;eB病毒表位中,有5种表位可能覆盖了80%以上白种人群。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先进技术,即基因结合许多小的;cTL表位,使得该疫苗能编码合成多表位蛋白。
这种多表位蛋白疫苗需要一种载体或裸;dNA来提呈。; 毕业论文 预防何杰金病、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的;eB病毒疫苗的设计原理与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疫苗不同。
一般来说,这些肿瘤能产生不同的逃逸机理,使它们能在控制;b淋巴细胞中终身潜伏感染的;eB病毒特异性应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这些机理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下调;eB病毒抗原表达;。
因而,针对这些肿瘤的免疫策略可能在于,并能利用肿瘤细胞中的;eB病毒的存在或重点针对不是;eB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 1;moss;DJ;et;al.BMJ,1998;317:423-434; 2;rickinson;AB;et;al.Ann;Rev;Immunol,1997;15:405-431; 3;thomson;SA;et;al.J;Immunol,1998;160:171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