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要写一篇有关 日剧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日文论文 大家有什么好的资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两国间曾一度陷入低谷的文化交流迅速复苏,近年来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
客观而系统地分析与评价这一历史时期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不但可为日后中国在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时提供有益借鉴,有利于中国学会更好地应对21世纪全球化和区域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间的冲击与交融,还将有助于深入探讨中日在全新的国际环境下在东亚地区的共生关系,促使两国通过平等和谐的交往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互信。然而,这一意义深远的重要课题却长期未能获得足够重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空白和缺憾。
究其原因,不外乎学者们的习而不察和有意回避。 日本文化本身具有易于让国人失察的因素。
这种因素根源于李文博士在《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一书中所指出的“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适当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两个方面。同一性大体上来自日本文化的传统性。
历史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此在日本文化“返销”中国时国人很容易由于“本是同根生”而习而不察。例如,虽然“方针”、“服务”、“解决”等词源于日本,但若非语言学专家,就难以予以充分注意。
日本文化的现代因素主要源于西方文化,而这正是中国在近现代向日本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内容。原本两国文化在现代性上的差异是应当引起中国学者的足够重视。
但由于日本的现代化属于外源型,再加上日本传统的“艺人精神”尚改良而抑创新,造成日本文化的现代性与欧美文化相比更多的体现为实践演绎的“技”,而非理论原生的“道”。于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对市场经济尚存疑虑的中国人在“摸着石头过河”时,更易于接受与本国文化相近且讲求实践的日本经验,但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急需将改革经验升华为理论以为今后发展指引时,具有“崇道鄙技”学术传统的中国学者便开始转向现代化本源所在的欧美文化,而将曾“春风化雨”地开启中国现代化之门的日本文化置于一旁。
有意回避者大致可分为不愿或不屑两种心态。日本政府就二战问题至今未曾对中国公开表示道歉,而部分右翼分子又一再歪曲事实,种种恶劣行径确让每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感到愤怒。
这必然导致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学者不愿承认,或不愿意研究日本文化对中国所发生的有益影响。此外,目前“中华文化中心论”在学界仍暗流涌动,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有抬头趋势,这就造成部分学者虽认可日本的技术与产品,却不屑于谈论蕞尔小国的“蛮夷文化”的非正常心态。
这种带有大国沙文主义倾向的一元文化思维方式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非但无益且是有害的。事实上,对于原本就是通过海纳百川而成中华文化而言,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更应当充分发挥兼容并包的特性,在目前已经呈现端倪的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矛盾甚至冲突中走出一条自己的中庸发展之路,续写东亚文明的新篇章。
因此,更不应对包括日本文化在内的东亚各国文化心存慢待,而应在承认各国文化的差异与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相互间的认同与共识,推动东亚的地区合作。 所幸,“作为一个历史见证人和一个有良心的学者”的李文博士在系统地研究日本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方面首先跨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大步,他的专著《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1972-2002)》初步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
李文博士在书中以翔实的资料对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模式、途径与内容进行了细致完整的系统整理与记录,并在梳理总结既往学界对日本文化影响的各种不同观点后,力求客观公正地对日本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与论证。该书用了相当篇幅全面总结了日本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经济体制转型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对中国学界以往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升华,可以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其学术意义影响深远。
但是,尽管该书在学术上的奠基性与开拓性显而易见,却仍有相当的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李文博士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日本文化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这固然是客观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现实,也符合以往中国学界的关注重心,是一部学术典籍应持的态度。
但是,作为一部同时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著作,李文博士对90年代末以来发生的新一波日本文化浪潮的到来却显然关注不够。事实上,以互联网为途径,以文化消费品为载体的新一波日本文化浪潮与以往相比,来势更猛,范围更广,影响更为深远。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快餐型外来文化消费品迅速涌入,而其中日式(以及带有部分日式特征的韩式、台式、港式)与西式(主要是美式)文化消费品呈鼎足而立之势。以游戏、漫画、卡通、日剧为典型代表的日式文化消费品,正在对中国的新生代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而盗版业的兴盛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此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盗版产品和互联网,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地享受日式文化。
2.日语专业,写论文,该如何下手
你好。
我的毕业论文也是写的关于这方面的。漫画,动漫,日剧这些涉及的面太广了,所以要抓住其中的一个点来写。
通常是关于文化方面的。先就从日剧谈谈吧。
从日剧中你可以看到日本人、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从中找你感兴趣的一个点。
下面是大体的思路。1你可以首先提出日剧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找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2其次看这种现象与日本人、日本文化的关系。3再分析产生的根源。
并注意1,2,3联系的紧密性。再比如你看日本动漫,哪方面令你感动。
比如动漫中的坚持,不放弃的精神,集体意识,团结精神,等等找出一个点来,延伸到日本的文化当中,并找出根源来。为了做到这样你首先要搜集、整理大量的有关这方面资料,借鉴一些你认为有帮助的,并加入自己的观点。
论文就是这样子,有一部分是自己原创的就不错了。不知道这样能帮到你吗?。
3.急~~学日语的毕业论文
1、日语教学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日资企业在中国的出现,综合性大学纷纷试办日语类专业,大批的学生加入了日语学习的行列。面对日语教学热的出现,各校对日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也在不断做出调整和创新,慢慢地向着既。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92 KB 日期:2007-11-13
2、日语外来语形成原因初探
摘 要:以日语外来语为研究对象,叙述了日本外来语的形成,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生活中外来语不断增加的原囱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现状与发展做一简要介绍。关键词:日语外来语历史发展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0 KB 日期:2007-11-13
3、日语终助词语言与文化的关联浅析
摘 要:日语终助词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习者而言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正确灵活应用的一个领域。笔者通过对终助词もの的语法意义进行梳理归纳,意欲探讨隐藏于语言现象之下的文化心理内涵。关键词:义理人情跨文化交际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203 KB 日期:2007-11-13
4、论日语谚语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摘 要:本文以日本当今最具有权威性的《故事·俗信谚语大辞典》(昭和58年小学馆)为依据,收集实例,考察了在日本产生的日语谚语,分析了其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通过分析所收集的和中国文化有关的日语谚语,。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312 KB 日期:2007-11-13
5、日语中汉语缩略语的形式与汉语缩略语相比
摘 要: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人而言,汉语中的缩略语不论是读音还是书写都很方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缩略语在形体上已存在很大差异。对日语中部分缩略语形式进行分类排列,揭示出日语的“略语”与汉语的。
类别:学术论文 大小:138 KB 日期:2007-11-13
还有很多,自己多找找吧!
参考资料:/
4.我的论文想写《浅谈日本偶像剧的黄金时代》这个题材,请问有什么好
说起来,“日剧”的范围广泛,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批类似《血疑》《命运》的日本电视剧就开始进入中国观众的生活中,然而这时候的“日剧”还只是笼统意义上的日本电视剧,同10年后冲击中国电视市场的那批日本偶像剧还有极大差别。
“东爱”造就辉煌 1991年,一部让中国观众如痴如醉的《东京爱情故事》被上海电视台率先引进,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部电视剧在中国会刮起了一阵那样的旋风,“完治和莉香的东爱”带来了日本偶像剧在中国真正的黄金时代。从《东京爱情故事》之后,日剧逐渐在中国成为了一个时尚、现代、都市的代名词,尤其从1995年至今愈演愈烈,日渐成为一种影视领域的文化,街边的盗版VCD店也开始成套成套地引进出售这些各式各样的日本偶像剧,而在此之前,电视剧制作VCD出售并被大规模购买在我们的心目中是绝无可能的,日剧造就了这个奇特现象。
有人说,每个人的年龄、经历、性格、爱好不同,看同一出日剧的感受和收获也就不同;但相同的是——日剧总是用某种方式触动它的观众心灵的某个地方。感动,领悟,鼓励,感慨,或者是希望……不过,仔细看看,日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
经典偶像剧《东京爱情故事》:1991年的《东京爱情故事》由铃木保奈美、织田裕二、有森也实、江口洋介、千堂秋穗主演,它讲述了一个复杂的四角关系,抱着不安到东京的完治,在机场上受到了有着灿烂笑容的莉香迎接,在二人工作同时,莉香开始爱上了完治,但完治心中所爱的却是高中同学里美,里美所爱的却又是完治的另一个同学三上。该剧是名漫画家柴门文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播出时引起极大轰动。
被称为20世纪90年代经典爱情剧之一。此剧使当时默默无闻的铃木保奈美在日本一跃成为当时的首席女星和偶像。
据说该剧中那个海边车站从此成为喜爱《东爱》的日剧迷和情侣们来朝圣的地方,那个系过莉香留给完治的手帕的栏杆,如今也系满了写着字的白色手帕。 年年推出经典 1996年——《悠长假期》 1996年的日剧《悠长假期》是中国日剧迷喜爱的又一个经典作品,主演木村拓哉、山口智子、竹野内丰、稻森泉、松隆子,这个演员阵容也被认为是继《东京爱情故事》后的最佳组合,该剧是名剧作家北川悦吏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个姐弟恋的故事。
《悠长假期》让木村拓哉从此后成为日本第一男性偶像,让当时走下坡路的山口智子行情翻长10倍左右。 1997年——《恋爱世纪》 木村拓哉、松隆子、松隆子主演的《恋爱世纪》是日剧中一个必然的经典作品,金童配玉女,怎么可能不好看。
不过,《恋爱世纪》也被称为是日本的国民恋爱,木村拓哉的“哲平”俊帅温柔,松隆子的“理子”活泼可爱。两人之间的斗嘴与甜蜜的爱情,牵引着无数人的心。
不过,该剧最值得一提的是藤原纪香凭借“情动木村拓哉”的一情节神奇走红,成为日本造星史上的一个奇迹。 1998年——《GTO麻辣教师》 一个另类,前湘南暴走族,空手道高手兼飞车党成员鬼英吉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圣林学园开始了他事业爱情的经历,这个没有太偶像的开局却捧红了反町隆史、松岛菜菜子两位偶像,两人更因为此剧结下情缘。
爆笑的情节牵引出做人的道理,从另一个角度讨伐了当今日本的教育制度,让无数青年人喜爱。 此外,经典的偶像剧还有许多,比如松岛菜菜子、泷泽秀明的《魔女的条件》,比如石田光、筒井道隆、木村拓哉的《爱情白皮书》,都凭借着各自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观众。
明星皆为偶像 日本偶像剧说直接一点,就是由偶像明星造就的电视剧。娱乐圈中永远不缺明星。
早年日剧中有石田光、织田裕二、福山雅治等人风光,现在则有木村拓哉、反町隆史、竹野内丰、常盘贵子、松岛菜菜子、松隆子等人,魅力四射、光彩照人的俊男美女搭配,就是在视觉上也能达到美观效果。(不过武田铁矢另说。)
明星是票房和收视率的保证。偶像剧的第一要素当然是偶像。
通常说起来,日本偶像剧的明星,一般同时身跨音乐、影视、广告等多种行业,全面出击。比如木村拓哉、福山雅治、酒井法子都是音乐出身,却在影视上走红,最终逐渐身跨影视歌三栖,人气冲天,势不可当。
模特出身的竹野内丰在《悠长假期》小小客串一把,一脸络腮胡子显得野性十足,意外俘获观众的心,小家碧玉的酒井法子唱歌一般,却借着一部《同一屋檐下》迅速走红,身材绝佳的藤原纪香干过各行各业,却总红不起来,直到年龄大了,无意间《恋爱世纪》中展示了一下身材,结果大火,势头一下猛过了木村拓哉、松隆子两位主角,让人大跌眼镜。总之,日本偶像剧每个偶像都具有独特气质和魅力,尽管戏路不同,适应能力相异,但总是能顺利完成演出任务,给人深刻印象。
这恐怕也是导演、编剧在挑选演员时眼光精辟造成的。偶像造就偶像剧,偶像剧又成功塑造偶像,在这种层面上,双方绝对是相辅相成的。
讴歌真善美 日本偶像剧为许多日剧迷推崇,除了它的可看性之外,还有它歌颂人性中美好一面的特点。 真、善、美是日剧的共同母题,爱情、友情、亲情是日剧讴歌的主题。
而在日剧中,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