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这个毕业论文题目该怎么写 大致方向如何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想写一篇关于"企业文化塑造”的大学毕业论文,求一个好提纲参考
从海尔看企业文化塑造提要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先进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战胜落后的企业,就是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比落后企业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的缘故。
该文通过透视海尔企业文化,提出塑造企业文化的启示。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团队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是企业员工所共有的观念、价值取向等外在的表现形式;以企业员工共同的企业追求为目标,企业管理作风、管理观念、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等为内容的组织管理氛围;以企业基本价值标准、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人际关系、道德规范和员工责任感、荣誉感等为核心的企业基本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挖掘和激发员工积极性、智慧和潜能,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原动力,把企业的价值取向、价值观、风貌、行为规范发展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文化。企业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支撑企业稳步前行。
二、今非昔比的海尔21年前的海尔,亏损147万元,16年前的海尔,被评为国家级企业。21载风雨磨难,21载辛勤耕耘,海尔人收获一份光荣:2000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在内的1万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海尔的品牌价值已达330亿元。
在海外,海尔已建立起38000个营销点,2000年出口创汇2.8亿美元,在国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美国《家电》杂志今年第二期对全球家电制造商排名里,海尔名列第九位,这表明海尔的综合竞争力已是世界一流水平。
海尔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依靠海尔人的敬业奉献和不懈努力,创造了一个民族企业高速成长的神话。是什么让当年那个濒临破产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跻身世界家电十强的“海尔龙”。
多年来,海尔一直倡导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三、海尔定律与海尔企业文化(一)海尔定律(即斜坡球体论)。
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基础管理。依据这一理念,海尔集团创造了“OEC管理”,即海尔模式,这个模式是“制度管理”。
在此基础上,海尔倡导“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迅速反映、马上行动”的工作作风,坚持“用户永远是对的”服务理念,并把“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作为海尔发展目标,使海尔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因而使“爬坡的球”有了“牵引力”,这就是“文化管理”。如果只有“止动力”,没有“牵引力”,没有文化管理,海尔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业绩。
(二)海尔的企业文化1、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本,以顾客为中心,努力服务社会;同时,平等对待员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提倡团队精神,并鼓励创新。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其核心价值观不变,是海尔成功的深层原因。2、创新是海尔的灵魂,是海尔保持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奥秘所在。
海尔自2000年以来,打破以往组织结构,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进行了一场痛苦艰难的业务流程再造。为此成立物流、商流、资金流三个推进本部,组织系统由过去的金字塔式结构变成了扁平式结构,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大加快了。
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了解到海尔的这一切后说:海尔在引导一次管理革命。海尔人说得好,创新之路很难走,但距离成功是最近的路。
快速反应,柔性生产,流程再造,海尔不断创新,为的是握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海尔发展之路就是创新之路。
3、海尔的经营宗旨: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为顾客创造价值”———海尔人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顾客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只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海尔的品牌,海尔的产品才会更有竞争力,企业也才能获得更快的发展,才会有更好的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企业也是员工生存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企业有责任满足员工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要求,有责任为员工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
为此,海尔建立了一个科学、公平的员工考核和价值评价体系,建立员工教育和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使员工在企业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同时也获得合理的回报和生活福利保障“;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客观上也是为社会创造效益的过程。企业所创造的效益,在更大程度上是为社会创造效益,是为国家经济的振兴、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尽力尽责,这是所有海尔人的使命。
4、海尔倡导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和“团队”,这是“团结开拓、艰苦拼搏”企业精神的延续和升华。“敬业”是鼓励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这种敬业实质上是海尔过去“艰苦拼搏”精。
3.跪求:关于企业文化为题的论文.
论文怎么写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
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
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
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
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
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
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
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
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
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
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
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
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
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
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
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
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
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
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
4.哪里有现成的论文可以给我参考啊,题目关于文化就可以了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 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西方工业化发展到以大机器和生产流水线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企业经营者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在这种条件下,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和韦伯的“科层制”的应用就导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科学管理实践,但是,它们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经济的报酬。
科学管理理论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当时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霍桑实验”使人们注意到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非正式群体等因素对组织效益的影响,开始关注包括自我实现在内的人的社会性需要,于是导致了一系列激励理论的出现。
这些理论强调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以人的社会性为基础,提出用“社会人”概念来代替“经济人”的假设。五六十年代系统论的应用和权变理论的发展导致了西方组织管理在七十年代的“战略热”和“系统热”,即重点由组织内部的管理转向战略管理,强调组织结构和系统的协调与适应能力(徐联仓,1993)。
八十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领导人用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二早在五十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后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激励作用的客观认识和对物质激励手段的运用,人们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锆中觉醒起来,这些“企业文化”也由于未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衰落了。
从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
有些企业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如热中于搞文艺活动、喊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标志,有些企业还直接请广告公司做CI形象设计, 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固然这些都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一般做法,但是,由于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因此就给人一种误导,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渐降温,许多在当时企业文化热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也纷纷星辰坠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在此期间,也曾有学者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示过担忧,他们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当时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地思考时,就不难看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所走入的几个误区:1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
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
5.企业文化论文
优秀企业文化的两个基因近年来,关于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影响的研究已经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关注。
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通过对全球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的跟踪考察后,联合撰写了一份报告,他们写道,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凭着企业文化,这些一流公司保持了百年不衰。
更有学者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在笔者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中,也接触过很多业绩优秀的企业,但是真正具备优秀企业文化基因的企业还不多见。
有些曾经业绩增长迅速的企业时间不长便过早的患上了“大企业病”,企业内部官僚主义严重,抱怨的人多,承担责任的人少,企业的活力逐步降低;还有的企业文化中过多得留下了领导人的痕迹和工作作风,却没有贯彻到企业整体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中去,一旦领导人更换,企业的运营效率便明显下降。 归根结底,虽然这些企业的文化理念口号喊得轰轰烈烈,但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笔者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两个基因: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绩效为导向。这两个特征必须贯穿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才能从“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层面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去。
那么如何理解优秀企业文化的这两个基因呢? 基因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需要关注是以什么样的“人”为本。 笔者认为,该处的“人”应该是和企业理念一致、能够支持企业未来发展的员工,而不是照单全收的所有员工,以人为本应该是建立在对员工的差别化管理的基础之上。
曾经为一个国有性质的企业做过咨询,高层领导也想着进行变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但是却被错误的“以人为本”的意识捆住了手脚,迟迟不敢决策,而无差别的管理方式最终导致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造就了更多的实际上的不公平,也就根本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每个企业对于以人为本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杰克o韦尔奇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员工招聘;第二,重视员工培训;第三,区别对待员工,实行有差别的管理政策;第四,善待员工。总结优秀企业的共性,笔者建议应该考虑从以下这些方面落实以人为本。
企业应该以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为人力资源的核心目标来建设管理体系。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招聘、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体系的建立。
对于员工的表现,企业应该提供适当的及时的激励和认可。这些认可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上的。
对于优秀员工,给予其有挑战性的工作或者让其参与企业的管理会议并发表意见往往比单纯的给予物质认可更加有效。 明确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
从本质上说,企业和员工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合同关系。正如所有合同条款都应该明确一样,企业和员工在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的赢利上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且在公司制度中明确表述。
开拓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改善内部沟通。近年来,在一些跨国企业中普遍推行的“无壁垒办公”(高级管理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和“走动办公”等理念都是为了增加公司各层级之间的沟通机会。
但是,改善沟通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其根本还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尊重、平等、透明的沟通氛围。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应该避免“沟通恐惧症”,把沟通视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基因二:以绩效为导向 优秀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征是以绩效为导向。笔者曾经服务过一个大型民营企业。
由于企业领导层精明的眼光,同时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发展迅速,未来增长前景良好。 但是,企业的高速发展下却隐藏着种种危机。
基于领导层的个性,企业过去奉行的是一种“和谐”文化,这确实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忠诚度较高的老员工,同时也很容易让新进入的员工接受;但是,这种“和谐”也造就了企业内部的不负责的风气,甚至工作出现问题也可以听之任之,发正缺乏奖惩措施。渐渐的,企业各职能的最终责任承担都集中到公司总裁身上,这对领导层的精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企业的决策风险也日益加大。
究其原因,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因为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和管理体系。 建立和落实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高层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并且深度参与。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好,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首当其冲地承担责任,只有这样,绩效文化才能旗帜鲜明地树立下去。
可以常常看到,跨国公司经营业绩下降时,高级管理人员主动降薪甚至不拿薪水是家常便饭。 任务分配对于员工发展和公司的业绩表现至关重要。
这说明了人岗匹配的重要性。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便是识别人才、培养人才并且人尽其才,管理学上经常说“不要试图让火鸡上树,而是让松鼠上树”便是这个道理。
建立有洞察力和观察细微的全面评估体系。这是实现绩效文化的技术保证。
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不应仅将注意力放在具体的数字结果上,还应该关注员工在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和职业行为。此外,在制定具体的业绩目标时,也应该更多的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企业文化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