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专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谁知道怎么写?
基于柔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文章摘要】柔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是一种更加高级、更加人性化和民主化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更加理性化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
本文从柔性财务管理的内容出发,对当前我国企业实施柔性财务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做好柔性财务管理的建议。【关键词】企业;柔性;资本一、企业财务柔性管理内容1、企业筹资及其柔性企业筹资是指企业作为筹资主体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运用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的活动。
资金筹措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企业筹资活动柔性是指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过程中,对筹资渠道、筹资方式的选择余地,对资本成本的调控与适应能力,以及筹资结构对财务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及相应调整能力。
具体包括筹资渠道柔性、筹资方式柔性,资本成本柔性以及资本结构柔性。2、企业投资及其柔性投资是指企业将从各种渠道取得的资本投入自身或他人经营活动,以谋取未来收益而发生的现金流出。
企业投资柔性是指企业投资活动能够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投资项目以及操作方案,并获得理想投资收益的能力。企业投资的柔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形式具有多样化、投资内容具有多元化、企业可灵活调整投资结构、可进行不同情况的投资战略分析、灵活运用投资策略和方法等。
3、企业营运资本活动柔性企业营运资本柔性是指企业营运资本各项内容快速适应企业内外环境变化,并根据内外环境状况及时对自身做出适当调整与创新的能力,主要包括现金持有额度柔性,应收账款柔性与存货柔性。 从资金运用方面来讲,提高流动资产质量对于保持营运资本柔性是十分重要的。
流动资产质量主要指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的变现能力毋庸质疑,但对应收账款、存货的变现能力,应当采取谨慎态度进行分析,确定它们的真实经济价值,以保证在必要时变现,这是营运资本柔性的重要体现。
4、企业收益分配柔性企业收益分配柔性是指收益分配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财务要求,及时调整利润分配政策、方法等的能力。它包括企业收入、成本、费用柔性与税后利润分配柔性两大块,具体而言包括销售价格柔性、成本费用柔性、任意盈余公积金柔性、普通股股利柔性及留存收益柔性。
企业收益分配的柔性不仅表现在分配方式、分配数额上,而且也体现在分配政策的制定、分配形式的选择上,它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二、企业实施财务柔性管理的措施1、转变管理方式管理方式要从控制转向引导和激励。
传统财务刚性管理往往就是财务控制,企业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加强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财务控制,对于如何优化各部门和员工的财务行为考虑不够。 实践证明,财务管理己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控制,而是引导和激励。
在信息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才能更好地优化人们的财务行为,提升企业的价值。2、财务职能转变的方向和措施财务工作范围的转变。
目前传统的企业财务职能存在着种种缺陷,为满足公司财务柔性管理建设的要求,财务职能转变要从传统的以记账为主的财务职能转向以收集、分析、整合有效信息,用于支持决策,以服务为导向使公司整体增值为主的新职能。 财务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的转变,从手段上保证了公司财务柔性管理建设的需要。
财务职能转变需要适应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的需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促进目标。3、调整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要从纵向转变为横向。
财务柔性管理要求企业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要求内部信息高效率流动,内部各部门更加协调合作。而我国纵向的组织结构往往难以适应财务柔性管理的要求,因为它缺乏网络灵活性,信息收集和交流都比较缓慢。
建立横向组织结构代替纵向金字塔组织结构己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可以减少成本,还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三、针对现金管理柔性的增强措施1、经营现金柔性的掌握根据企业经营方向的基本确定,同经营现金流相关的诸多因素基本也得到明确,企业财务部门对经营现金柔性进行管理的能力也基本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经营现金柔性的实质提升,往往只有在企业经营战略方向上发生改变时,才可以改变经营现金柔性。
当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发挥职能作用对其它部门进行合理建议,提高经营现金柔性,但财务部门务必要认识到,经营性财务指标的约束力并不很大,指标的直接提升往往只停留在计划层面。 2、现金持有柔性的合理选择现金持有柔性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最终是主观决策的结果。
随机模式的观点认为虽然现金需求量是难以准确预知的,但企业可以根据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测度出一个现金持有量的最低额度,即测算出现金持有量的下限。 因此,现金持有柔性最终取决于财务部门的决策和实施。
财务部门需要加大与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充分掌握现金变动各种状况和趋势,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使财务部门更加科学确定现金持有柔。
2.大专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论文怎么写?题目;浅析中小型企业的纳税筹
浅谈中小企业纳税筹划 【摘 要】税收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纳税筹划来减轻税负,增 加企业的税后利润,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对中小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调查的基 础上,对中小企业现行缴纳的三个主要税种进行了筹划分析。【关键词】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税负 【作者简介】张流柱(1970~),女,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注册会计师 纳税筹划是指企业依据现行税法,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 以减轻税负为目的,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事 先安排的谋划和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经贸委的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 业约有1, 1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国内生 产总值、实现的利税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2 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中76. 7%是 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所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活动中发 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现行税收制度是一个复合税制 体系,包括关税在内共开征20余种税,在这些税种中,一般的 中小企业要交纳五、六种甚至十多种税。
在中小企业的各项 成本费用支出中,税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数额多少直接影 响企业的利润,所以在科学进行纳税筹划,以减轻企业的纳税 负担,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2006年12月对湖南浏阳地区二十多家中小企业 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约有80%的企业财务人 员对税务筹划有所了解,但不知如何进行处理,有10%的企 业财务人员对税务筹划了解很少;在这些企业缴纳的税款中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这三税之和占总税款的90%左 右,所以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将这三个税种做为筹划重点。
二、增值税的纳税筹划(一)对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将 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类纳税人实行 不同的税款计算和缴纳管理方法,其税负状况存在着差异,所 以,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个差别,选择 适合于自己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以降低税负。
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的增值税=当期的增值额*增值税 率(17%或13% );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纳的增值税=当期的 销售额*征收率(4%或6% )。通过上述计算式,人们通常认 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但实际上却并不完 全如此。
一般而言,对于进项税额较多的纳税人,作为一般纳税人 其税收负担较轻;对于进项税额很少甚至没有进项税额的纳 税人,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其税收负担会较轻。具体来说,中小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适合 于自己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以降低税负。
1.增值率判别法。在增值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起关键作 用的是中小企业进项税额的多少或增值率的高低。
增值率与 进项税额成反比关系,与应纳税额成正比关系。增值率=(销售额-购进项目金额) /销售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17%*增值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6% 企业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时:销售额*17%*增值率= 销售额*6% 则平衡点为:增值率=6% /17%*100% =35. 2% 因此,当增值率为35. 2%时,两者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 于35. 2%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重;相反,则一般纳税人 的税负较重。
2.可抵扣购进金额判别法。增值率=1-可抵扣的购进 项目金额/销售额。
假设可抵扣的购进项目占不含税销售额 的比重为X,则下式成立:销售额*17%*(1-X)=销售额 *6%;纳税比重平衡点:X=64. 7%。因此,当中小企业可抵 扣的购进项目金额占其销售额的比重为64. 7%时,两种纳税 人的税负完全相同;当中小企业可抵扣的购进项目金额占其 销售额的比重64. 7%时,一般纳税人税负轻于小规模纳税 人;相反,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重。
所以企业可以利用上述 方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向税务机关申请为一般纳税人或 小规模纳税人,以降低企业增值税的税负。(二)对销售行为进行筹划。
在销售过程中,联合经营是 纳税筹划的一个主要做法。所谓联合经营就是把独立的经营 行为变为混合销售行为,以达到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一项 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增值税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则 被称为混合销售行为。现行税法对混合销售的处理规定是: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
3.求一篇大专财务会计方面的论文?爱问
题目: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作用 摘要: …… 一。
概念分析 1。分析信息的含义 2。
分析会计信息的含义 二。 会计信息的特征 会计信息最大的特征是它的有用性,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的前景,指导企业经营决策。
而会计信息对决策者有用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也是其特征的反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可靠性 可靠性是…… (分析 ) 2。
…… 3。…… 。
。 (分析) 。
8。及时性 及时性是…… 三。
会计信息的作用 1。会计信息为什么有重要作用? 分析会计信息取得的途径 分析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影响 (综述) 2。
会计信息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会计信息在反映过去…… ……财务处理过程中…… ……预测未来…… 四。 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分析以及改善方法 1。
分析我国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一般程序,其中的漏洞与问题 (会计信息现状) 2。举例分析会计信息质量好坏从而造成的企业成败 (引出改善方法)。
4.求助论文求一篇关于财务成本与费用的大专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
我国新、旧会计制度对成本、费用的定义有较大的区别。
如何合理地理解成本与费用概念,对正确组织会计核算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成本与费用的一般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费用的通行看法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七章“费用”采用了这一定义。而成本往往定义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耗费。
从费用与成本的关系角度看,费用的对象化构成产品成本,也就是说发生的耗费是费用,费用分摊到产品或劳务构成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如管理费用等,则被称为期间费用或者期间成本。
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都反映了“费用计入成本”这一观点。
5.求急需一篇关于大专会计专业方面的论文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有多方面: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有效地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使他们能从简单重复而又无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主要的管理和决策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使会计的两个主要分支一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能更有效地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I。
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不断提高 会计电算化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即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家、科技界和企业界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经历了起步和自发发展两个初级阶段,目前已跨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广普及发展阶段。
Ⅱ。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及会计工作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实现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是促进会计、会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观念更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2、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必须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等,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发展。
同时,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单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效益更大。 3、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
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4、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于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
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5、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确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系钳体质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6、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浓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7、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 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仅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命脉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巴林银行在199年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一5亿美元之间,可是谁曾想到,它在1995年2月末却倒闭了,而这时候巴林银行1994年度的年度报告尚未完成。
因此,建立一。
6.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个人所得税改革与公平研究关于财务管理发展规律与创新的探讨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研究 金融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会计特征研究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 论和谐会计的构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分析浅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浅谈如何加强我国的证券监管 浅谈我国企业并购中出现的融资问题浅析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存在问题与对策取消农业税后我国农村受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取消农业税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试论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所得税会计准则运用对企业的影响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研究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分析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与防范措施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浅谈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对策 更多来源于Q121785896。
7.急求大专会计毕业论文,麻烦帮忙提供一些资料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单位也就没有把严格的预算制度、内部成本控制制度摆上议事日程。随着我国机构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逐步推广,这种粗放式的管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内部成本控制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组织机构设置简单,人员配备不足。
这一问题在事业单位中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单位预算工作质量的提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只是空有其表,单位在实际进行日常收支活动时,根本不按照编制的预算执行。
传统的预算通常采用基数加因素调整的方法,部门经费完全由基期的相关数据决定,而不是根据部门项目情况,人员配备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做只能使“贫富差距”加大,不能适应部门的发展需要。 (二)预算编制的过程简单,时间短,质量低。
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该是一个严谨、认真的过程。单位应该设置充足的时间来编制预算。
现在,多数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完善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理解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也就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标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应该是单位各项事业运行的起点,在整个单位的预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单位应该留给预算编制人员充足的时间;便于他们核查各项支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但是日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这就使得预算项目指标不能得到充分的认证,缺乏预算编制的可信程度,使预算编制在初期就不能保证质量,也就更不必说预算的实施和监督工作了。 (三)事业费拨款数额的测算方法缺乏科学合理的模式。
虽然财政部加大了预算改革试点的范围,但对大部分事业单位仍实行“基数法”。从现行事业经费的分配方式看,虽然几经改革,但始终未能跳出“基数法”的框架,没有从经营机制上搞活事业,使事业经费发挥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行事业经费分配办法的缺陷日趋明显,已难以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相脱节,预算编制不全面。
我国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体系是预算资金内外分离的预算体制,使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单纯的依靠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拔付,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经营收入来弥补资金的不足。这也使得单独考虑预算内资金编制的财务预算逐渐失去了其经济意义,不能真实的反映单位的收支状况和运营效率。
(五)制度执行不力。 对资金的管理。
一是职工借用公款没有及时催收形成呆账;二是对有偿资金不及时清算形成坏账。 对原始票据的管理。
近年来,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原始票据记载的内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数据。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原始票据的管理。
应缴款项的管理。实际工作中,单位的应缴款项管理不够规范,使用上比较混乱,使其大部分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乱支乱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一是会计部门和财产管理部门没有按有关规定,对各项物资进行清理盘点,致使盘盈、盘亏资产不能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做出处理,调整财务,从而导致账实不符。
二是没有按规定进行年终结账。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没有按新财务制度的规定,将收入支出账户的余额全部转入"结余"账户,而是仍沿用旧的账务处理方法,将本年度结余虚列支出转入存款,造成本年度内收支不实。
(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管理与效益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从目前事业单位整体上来看,支出预算分配模式及管理体制仍停留在粗放型水平,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由此在支出管理上与监督考核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如何,也缺乏系统考核机制,从而增加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
二、对策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观念。 首先,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多年积累的成功的管理经验,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单位管理,提高单位行政、办事效益。
其次,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再次,增强预算。
8.专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中文摘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中最基层的制度规范,是具有垄断性的综合性规范,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借助会计工作进行日常核算和监督。
在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制度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逐渐成为现实之必须。本文从认识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地位,了解企业会计内部制度建立的必然性,分析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而提出有效建设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企业的会计业务是企业的命脉,既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提供决策信息,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管理信息。企业如何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保证有组织、有秩序地做好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及管理的功能,是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1.1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性质 1.1. 1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较综合性的规范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综合性是由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决定的。因为它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处理各种业务(尤其是会计业务)时,都必须按会计制度的要求执行。
从企业内部控制角度看,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主体,会计制度必须全面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尤其是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必须满足内部控制的要求。同时,会计工作又具有特定的技术要求,各种会计规范都是以会计技术为基础建立的,这源于会计技术的可选择性。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直接约束会计系统运行的规范,具有系统的技术思想,比如要对会计分工中的牵制技术以及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技术做出明确说明。可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综合了会计管理、会计技术、内部控制等内容,是一个综合性规范。
1.1.2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的一种经济政策 根据企业发展理论,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经济政策,即使在同一发展时期中,面对不同的市场也会选择不同的经济政策。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决策支持作用,为经济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像企业经济政策那样有较频繁的变动,但会计制度中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可以配合不同的经济政策进行。会计系统为企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它们都属于企业经济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3内部会计制度是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从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看,目前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制定权,经营者享有剩余会计规则的制定权。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以《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制定的,其内容不得超越国家统一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
这实际上决定了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是在限定条件下的选择,其属于经营者享有的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 1.1.4内部会计制度是一种“私有物品” “私有物品”与“公共物品”是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的特点是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不会造成他人消费的减少,而“私有物品”则是由特定个体垄断和拥有的。
内部会计制度是特定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在国家统一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量身订做”的,只适用于本企业,别的企业不能照搬照抄,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另外,制度的实施会产生特定的经济后果,不同的企业只能使用适应本企业特点的制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会计制度具有“私有物品”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1.2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地位是指其在会计规范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会计规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几乎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有影响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直接约束会计行为,也可以约束会计人员、会计内部的监控机制等。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计规范,如:按其形成和来源方式,可分为实践中自发形成的规范和人们通过一定形式制定的规范;按其制约方式,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内化性规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规范等。
会计规范作为会计行为的标准,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也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它对企业会计工作应达到的标准及应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程序等都要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给出明确的规定,企业会计工作应该遵守这些规定,而且这些规定最直接地约束或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
所以,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在会计规范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自身制定的,因此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能否列入法规体系就有两种认识。
一种是,从法规制定的权限看,立法权的最低机关是省人大和省政府以及经国家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市政府,其他机关均没有立法权,因此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具备法规的身份,不能列入会计法规规范。别一种是,会计法律规范形式包括法律形式和准法律形式。
属于会计法律形式的有《宪法》、会计法律(如《会计法》等)、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规章,这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专科财务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