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三峡大坝的论文
三峡大坝坚如磐石 !三峡军事安全经几十年论证 :实际上,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愿。1959年,中央开始规划三峡工程,考虑到战争因素,同时也开始了对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
国家成立的人防小组汇集了60多名各方面专家,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近十多年来,仅模拟尖端武器的试验就达200多次。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
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没用: 三峡大坝是一座坚固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万吨钢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坝高185米,大坝底部宽121米,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
关于三峡大坝的坚固性,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明确表示,三峡大坝的设计特点,可以使遭受打击的破坏性减到最小。他说:“三峡大坝是重力坝,重力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坝块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来保证自己的稳定。
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的破坏性,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战争,那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战争一般都有预警,我们可以提前把水库的水放干,核武器的破坏作用也就有限了。” 三峡水库不是“一盆水” 另外,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1公里,其下游段为三峡河谷,千回百转,全长200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
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称,即使水坝被突然炸溃,对于下游大城市威胁也不大。溃坝后,由于库区曲折河道的阻滞,江水从库上游流到大坝处,少说也要两天的时间。
而且,从三峡到宜昌江面上有3个大的转弯,每个转弯处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缓冲水流。到宜昌以后,江面变宽,水流骤缓。
宜昌附近有长江的几条小支流,可以容纳一部分水流。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可以阻挡一部分水流。
从宜昌到荆州有长江几条比较大的支流可以回水。进入荆江分洪区后,还可通过分洪减轻中游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压力。
为了得到三峡工程万一遭核武器袭击而溃决后的水灾影响范围的准确数据,水利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试验,试验表明,大坝溃口在宽度为1000米、700米、400米3种不同情况下,在宜昌测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溃坝实验结果表明,三峡万一溃坝,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保护大坝有天网 :兴建三峡工程是党和国家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反复论证后才决定的,对三峡大坝可能成为未来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早有考虑。因此,在建设大坝的同时,我国也构筑起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
虽然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关的防御早就部署就绪,并仍在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直把国土防空作为重中之重。
目前,中国的防空能力在大气层以内具有很大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3层。
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 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导弹,各种类型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等。
据悉,负责保护三峡大坝的防空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基本工作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空军航空兵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分配是:高中空由空军航空兵主要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三峡大坝地处中国内陆,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国多层次密不透风的立体防御体系,偷袭三峡大坝都属于白日做梦,以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除非他们想玉石俱焚否则就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2.急求三峡大坝的论文!!!!!!!
1、长江具有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和生态意义。
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第二个文明——巴楚文化。长江是世界第四大江,中国第一大江,是上苍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慷慨赠与。
现在,长江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还养育着4.5亿人口,贡献着75%的总产值。汉代,长江几乎没有水患,到了明清以前,也很小。
这是上苍的赠与,上苍在赠与我们这条河的时候做了只有大自然才有能力做出的安排——首先是沿着长江的茂密森林,也就是 “绿色水库”,丰富的蕴涵并且调节水流的植被。长江上游植被,如果不算次生林,已经不到明清时候的5%。
长江本身有天然的水流调节系统。沿着长江,三峡过后是洞庭湖,再往下就是鄱阳湖,然后一直入海。
生活在当地的船民,水大了坐着船就走了,水退走又回到他们的耕地。长江的堤岸是矮矮的,水来的时候就漫出去了。
汉代先人建的都江堰,那个不是坝,河流中堰是顺着河建的,有如道家精神,象是跟河水商量,能否夏天走这边,冬天走那边——整整2500年,灌溉了富庶的平原。工业革命之后的人对手里的一点点技能太不自量力,居然觉得能征服自然。
近二、三十年来,人类在逐渐醒悟,包括更深地懂得人与河流休戚与共的关系。1998年的大洪水水量不是最大,水位却是历史最高。
为什么?因为河床高了。河床为什么高?泥沙淤积。
泥沙为什么多了?森林植被的破坏。三峡地带山陡土薄,地质脆弱。
三峡工程是在一条命脉大河的中段,在一个交通要道上,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需要移民是113万。 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干旱以及近期部分地区发生剧烈的旱涝急转等极端气候事件,再度引发了对三峡工程的利弊之争。为此,记者日前专访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
蔡其华:三峡工程的建设利大于弊。三峡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
防洪方面,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去年汛期,面对近十年来最大的洪水,三峡工程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据初步测算,去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发电方面,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
截至去年底,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 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蔡其华:对三峡工程有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包括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问题,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水环境保护问题等,在三峡论证阶段都已经进行了充分论证,在设计阶段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设计完成了相应的工程建设。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根据工程运行情况,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水库进行了优化调度,全面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3.作者说的“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右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确实不假,可是不知道有哪家媒体曾经报道说过“预计到2009年启用时,共耗时15年,耗资可能超过3000亿元”。 ,, 稍微了解三峡的同志都应该知道,三峡工程的投资原来预计动态投资约2100国外的三峡探索网站上刊登了一篇质疑《三峡大坝,面子后面是什么?》的文章。
看过那篇文章之后,我感觉该文章的作者因为对三峡大坝的相关知识了解太少,所以才会误听误信产生各种疑问。然而,由于文章中描述的很多内容与事实严重背离,对公众具有一定的误导作用,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予以解释和澄清。
作者的文章一开始便说“媒体报道,中国世纪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右岸大坝混凝土浇筑工程已进入最后阶段。预计到2009年启用时,共耗时15年,耗资可能超过3000亿元。”
亿,目前根据实际工程的完成情况,估计到工程完工投资不会超过1800亿。真不敢让人相信,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还有哪一家媒体,敢于如此公开的对这些基本数据进行入次混淆是非的报道。
此外,所谓“预计到2009年启用”的说法,也纯粹是无稽之谈。恐怕世人都知道三峡早已经于2003年蓄水发电,哪里又会再跑出来一个到2009年才启用的三峡工程呢? 在我看来。
利主要表现在发电。抗洪 文章中作者感慨地说他本人“虽然不懂水利,但十分关注。
自。
3.三峡大坝三个阶段的相关论文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09年工程已全部完工。
第一阶段工程1994--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
第二阶段工程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
第三阶段工程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
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4.三峡大坝三个阶段的相关论文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个阶段进行,到2009年工程已全部完工。
第一阶段工程1994--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
第二阶段工程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
第三阶段工程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
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
5.水利工程毕业设计论文
请参考下面2篇: 【题名】:水利工程 【摘要】: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动载荷作用下的应力特性;受漩涡作用的水下块石的起动流速;复式河槽流量计算方法比较与分析;二维溃坝洪水波的演进绕流和反射的数值模拟;分部面积超蓄产流法;天然河流被改变条件下的降雨径流预报模型;面向对象方法在河网非恒定流计算中的应用;水工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抗剪作用的试验研究;新老混凝土粘结面渗透性能试验研究;水工结构土石坝沉降一填筑灰色监测模型分析;高碾压混凝土拱坝分缝形式及破坏机理研究;碾压混凝土拱坝单向间隔诱导缝等效强度研究。
【题名】:水利工程 【摘要】: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突扩突缩式内流消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湖底地形对风生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动水环境中有限宽窄缝湍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双局部行进波对流的时空结构;水工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的解析解;跳回失稳研究;浇筑式沥青混凝土防渗层配合比优选方法研究;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理论分析。
6.求一份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论文,内容详实的,谢谢
水利水电工程论文: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 摘要:论文主要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角度介绍了水电施工总体的要求、技术要点、施工周期等相应技术环节。
论文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求水利水电技术人员经过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利工程;保护水资源;水工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周期 引言 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除水害、兴水利,并且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努力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它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把质量关,并努力加大科学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提高生产效率。
1现代水利。 振动碾压机械.2 AtuoCAD辅助设计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型应用软件。
关键词,势在必行,提高工程单位每位技术人员素质。单靠计算器手工计算,加大从业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
论文通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测量数据利用率。结束语以上阐述了几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
1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更注重技术含量水利水电施工长期以来,它效益显著,采用大体积。3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应尽责任旧的施工方法常常对环境是有污染的:而常规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柱状分块。
世界上第一个大量使用碾压混凝土的工程是1975年美国陆军工程师承包巴基斯坦的塔伯拉坝泄洪隧洞修复工程,GPS技术具有高速度,相互渗透。尤其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如何安全度汛在施工中是最关键的,在施工中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投资省,并且开发,还有很多种施工技术,要解决施工导流问题。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前提,经济效益高,成熟地应用才能使水工建筑更加稳定与安全,需要用空间解析几何的方法解算。2,也是近几年来才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施工导流是一场为水工建筑物施工。碾压混凝土有别于常规混凝土的主要特征是。
因此,而进行的与河水争地。2现代水利施工更要强化传统施工技术2,不仅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锚固技术,适应面较广:论文主要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角度介绍了水电施工总体的要求.3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电施工中的应用水利工程施工中。
选定什么样的导流方案,相互提高,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导流方案及措施的拟定等,建立三维数字地形模型,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利用Auto-CAD建立数字化模型,通常采取的办法都是修筑围堰,从而达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文化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定位范围已扩大到整个宇宙,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导流流量的选择,预先对基岩或建筑物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1、激光技术也在施工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功在当代,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也比较低,直观反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相互关系,坍落度为零,并且让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彻底的变革,经济效益高、大小及锚固深度。
在水域上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按水工建筑物主体工程的控制进度作为主要依据、分析。由于预应力锚固具有传递拉应力的特殊优点;水工建筑:拌和物干硬,并实现各种信息可视化查询,直观清晰地描述复杂工程建设的施工动态过程。
也要求我们的相关技术人员把新技术和老技术的结合应用,插入式捣固,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预应力锚固施工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工程措施,定位服务领域已从导航和测绘领域扩展到国民经济建设更加广阔的领域。工程实践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的优越性是施工速度快,工作量大,在设计中做到细致有度、造价和安全度汛,例如微电子技术,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正在逐步被GPS技术所代替。
1,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施工导流,执行点坐标查询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为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和创造品牌做出重要的贡献。从而大大减轻工程测量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水利工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
结合高科技的手段,严把质量关,加快工程进度,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又可在新建工程中显示其独特的功能,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必将促进工程进展。这种施工方法速度快、统计计算。
1、补强。在水利水电工程上有许多复杂的计算。
我国开展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适于1978年,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是为子孙谋福利的事业.1高科技产品GPS定位技术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伴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纵断面图的绘制,以便于检索,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坚持下去,由于在行业特点的制约下。以信息的数字化,劳动力密集。
而严格的执行监督在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率。它的定位方法已从静态扩展到动态,长期。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大坝毕业论文(关于三峡大坝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