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的摘要
现在有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一种懒惰的思想,严重的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能拖到明天的事情绝不今天做。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对学生的厌学思想作一分析,并且根据以上情况采取一些相对应的措施。让学生做到主动要学,想学,这样才是教育的真谛。
摘要:学生厌学是困扰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心理问题。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压力 兴趣 摘要:“厌学”现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现在中国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现象,据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现在分析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教育专家对小学生厌学的纠正,辅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2.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3.培养厌学孩子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原因 辅导方法
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如今已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状态上共同潜在的问题这对学生健康的、自主的、有活力的成长发展构成了一种伤害、一种威胁,尤其是对小学生。本文主要通过对对一名厌学小学生进行,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分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小学生厌学的一些建议。引导该生树立自信,远离厌学心理的困扰,从而提高该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厌学;厌学情绪;学习兴趣
摘 要: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本文就引发小学生厌学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学生学习准备因素、意志品质因素及归因因素、作业因素等作些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不是哪—个因素在单一地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互为变量,互为因果,交合作用的结果。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而加以综合治理。从社会学、心理学研究的角度对小学生的厌学原因作一番分析,目的在于更清楚地了解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诸多因素,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进而克服厌学现象。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 心理分析 疏导方法
内容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但在每个学校里都普遍存在着一群厌学的学生。本文试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这两方面分析查找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内心需求,运用形象控制法、行为契约法、代币法等各种方法去矫治学生的厌学心理。 关键词:厌学 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
2.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社会因素有哪些?急啊,写毕业论文要
1.家庭的溺爱,导致小学生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不愿意被拘束,怕吃苦;
2.大人金钱至上的追求理念,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人生目标不明晰,不正确;
3.现在学校重分数,轻能力的教育方式;
4.老师经济补助不足,或跟风随大流,导致老师对课外辅导下功夫,而在课堂,则混日子;
5.电视,电脑的信息量太大,良莠不齐,小学生没有选择能力,家长和老师都没有做好辅助作用,大孩子拦路“借钱”,小学生害怕;
6.学习内容枯燥,不切实际,不能让小学生提起兴趣;而学习外的游戏,电视过多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7.家长揠苗助长,太早让小学生学会了相应内容,课堂内容炒剩饭,无法吸引小学生;
8.各种课外辅导班,让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叛逆心理;
3.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病情分析: 你好: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指导意见: [编辑本段]如何克服厌学心理 尝试坚持读书或者学习一会。通常这个手段在开始读书或者学习的时候比较奏效,如果你想去看书,却发现很难静下来,那么就逼着自己坐下来看一会。
我自己通常在5-10分钟之后就进入状态,不会想站起来了。如果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那么这个手段可能并没有那么好的效果,至少对于我来说。
喝杯冰水,让自己冷静下来。这是我最经常做的,通常在家里看书或者学习的时候,我都会接一杯冰水放在旁边,一定要有冰块的!通常在头脑发热,或者心里烦躁的时候,冰水就会有它的功效了。
这种方法呢,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奏效的。其实还有一种类似的手段,就是尽量让自己在稍微冷的环境下学习,记得自己在本科的时候上自习通常都是去全校最大最冷的那个教室,主要原因就是在这种略微寒冷的情况下,人可以保持清醒,另外这种教室通常比较安静,因为人少嘛!不过,注意防止感冒。
做些体育运动,简单的锻炼。这个是我今天晚上用的办法,因为手边的冰水喝完了,就干脆在地上做了30个俯卧撑。
我平时简单的锻炼就是说俯卧撑,可能有人认为说锻炼之后心跳加速不是更难冷静下来吗?可是我发觉在20-30个俯卧撑之后好像脑中马上清醒了,精力也能够马上集中起来,也许这个运动的数量级正好合适。 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运动手段,我一直觉得俯卧撑比较好,有点地方就可以做了。
利用音乐或者短片来放松情绪,暂时忘记学习。这个估计是很多朋友都会用的办法,尽量找一些柔和一些的音乐,比如Bandari之类的轻音乐。
虽然我相信很多朋友会选择重金属,摇滚一类的音乐,这个本身就是因人而异的东西,何况还有很多人会边听音乐边学习呢,至少我以前是。 现在?现在可不行了,会喜欢相对安静一些的环境。
除了音乐之外一些轻松搞笑的短片也不错,尽量还是避免连续剧电影这一类,通常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想一些比较有激励作用的事情。
记得自己上新东方的时候,特意把那本《新东方精神》保留下来,准备作为激励自己的材料阅读来着。 当然后来也确实读过几次,不过还真没有在出现厌学的时候用过这个办法。
只是说因为自己看过这些东西之后,会有一种很振奋的感觉,想要努力,想要向上,现在还记得那时看完《新东方精神》的感觉,呵呵!就像你见到一牛人之后,就会想说我也想变成那样,所以我要努力。 当然了,能够自我激励便是最好的,否则你可以试试看这个办法。
生活护理: 厌学产生的常见原因: 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2,要求过低或放纵: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严重的家庭问题: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
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校发生兴趣。 4,儿童的自身问题:儿章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
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 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诗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5,学校中的问题: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过于紧张,学校的纪律过严而刻板;孩子在学校中常常受屈辱。 6,恶劣的学习环境: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行为中有所表现。具体来说,会表现为认为读书无用,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活动等。
4.小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
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
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
5.围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论文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ze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定的保密性。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当中出现的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的一些相关资料,要加以保密。这样,学生才能不畏惧,不排斥,积极的配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1)端正办学思想,坚持素质教育。学校领导办学的思想要科学合理,不以分划线,重视素质教育,这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更新教育评价机制,创设合理的制度环境。教育评价机制既涉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涉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如果不更新评价机制,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很难解决的。
(3)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以团队活动为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科技文体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优化校园文化生活;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团队及班会活动,既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卫生知识传授,又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品质教育。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师生之间友爱团结,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任课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小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以上活动,使小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4)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面向全体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采取情境导入,讨论辨析、传授训练等方法,循序渐进,系统传授初步的心理卫生知识。有针对性地围绕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灵活进行,重点突破疏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小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对全体小学生进行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成心理咨询辅导中心,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订阅有关报刊,购买有关书籍,学生自由阅读,自我寻求答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的心理检查及咨询服务。购置常用的心理训练、测试仪器设备,提高小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协助教师科学准确地掌握心理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心理问题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面向全体小学生,加强心理指导。总之,通过咨询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因人疏导,因材施教。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更好地培养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寻求帮助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积极态度,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6.维普网论文浅谈学困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发表的网址
浅谈学困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会遇到这类情况:有个别学生表现明显比一般学生差,学习 成绩很一般,再加上老师家长对他们的压力较大,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好 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往往都有逆反心理。
邓同学是我班上的一个调皮男生, 表现不符合规范,不是拿同学的东西,就是在家里拿家长的钱,常与父母唱反调, 和父母对着干,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较差,家长束手无策。而对这样的 学生,我特别重视他,与家长相互配合,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帮助转化他。
经 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帮助邓同学同学以一个良好的新形象站起来,和大家共同 进步。 一、树立其自信心,鞭策后进生 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不断的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华, 而另一些同样资 质的学习上的后进生却往往发挥不出来?其原因在于有一颗适应环境变化的自 信心。
1、经常地表扬后进生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会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尤其是后进生的自信是鼓励 学生有上乘表现的中心环节,而且要尽早开始。邓同学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一次 下课,几个孩子玩脑筋急转弯,有人问:什么车最长,“火车”“不对”,邓同 学答道:“堵车”,我一听,还真是的,我立刻竖起大拇指说:“你太聪明了, 连老师都想不出,以后学习上也要多动脑筋。
”他听了连声说好,脸上乐开了花。 只要邓同学哪里有了一点进步,我都会特别表扬他。
在后来的数学课上,从不发 言的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 2、去教给学生而不是责备 如果你不断地指责后进生有一些毛病,他迟早会认为自己是真的笨了,要批 评行动本身,而不要针对人。
只有解释怎样才是正确的。记得六年级刚学列方程 时,邓同学刚开始根本读不懂题,连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分不出来,更不 用说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我就教给他多读题,达到能背过来的程度,这 样就不用看题也能知道题目中的数量,再找题目中能发现数量关系的关键字词或 者句子,从而发现等量关系,我并且通过具体的例题给他讲解,再让他自己分析 列出方程,然后要他做一个完全类似的题目,结果他很顺利地做出来,看到他能 自己独立解答了,我给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教育后进生的最后几句话往往 最容易被后进生记住,这些话是鼓励他们的积极建议。 3、帮助后进生感受成功 要想培养出一个有自信心的后进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能一步一步地通过 支持、鼓励再加上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在我的鼓励下,他果然加劲学习,在数学单 元测试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连以前对他不屑一顾的一位排名靠前的学生也 对他刮目相看。 我在全班表扬奖励了他,并把他写的作业在班级投影展示,让同 学们能够经常看到他取得的成果,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可以增强他再次取得 成功的信心。这就是心理问题的初步解决。
4 、课堂上精心设问,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学生求知的地方,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来检查 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 后进生掌握知识比较慢,回答问题错误多,老 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哪些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对知 识进行讨论、概括。
每天的数学课,我都会让邓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 的学习进步很大,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用暗示的无声教育来启迪后进生 1、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不是直接用语言表扬或批评,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 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
有一回,我发现邓同学放学不按时回家,还在打 篮球,我离开学校时,当时也没找他。第二天,我在班上说:“班上有几个同学 爱打篮球,这可以锻炼身体,但是要记得按时回家,不要让家长着急,按时回家 的学生是好学生,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
这就比简单地说:“有些同学放学 不按时回家,要批评!”效果好。 事后,同学就算打球,也会按时回家的。
2、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学生。上学期, 我发现邓同学总把“小于号”和“大于号”分不清,我特意在数学课上,在黑板 上反复使用“小于号”和“大于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暗示学生“大于号” 与数轴上的箭头一样,邓同学接受暗示后,在脑海里加深了印象,以后再也没有 犯“小于号”和“大于号”分不清的错误。
3、眼神暗示 眼睛被誉为“心灵窗口”,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暗示出来。例如: 我讲课时发现邓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两手在搞小动作,老师用眼睛盯住他的手, 他便会停止动作,集中听讲或思考问题。
总之,通过这种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后进生接受某种信息,使之思考和领悟,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做既不会使后进生丢面子,损害其自尊心,也不 会使后进生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 这是从正面导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消除其逆反心理,带动后进生 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的一种相反 的反应情绪,这里的“外界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就老师而言,通常容易使后进 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凡事爱唠叨、凡事无大小,警钟长“敲”,没完。
7.如何看待小学生厌学
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
如果我们没有给予正确的疏导,那么势必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厌学是什么?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现就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如何看待并克服小学生厌学心理,我认为首先是要从研究分析引发厌学心理的因素入手,才能对“症”下“药”,判定疏导的措施和方法。
小学生厌学心理主要大因素: 小学生厌学心理因素一、学习相关因素: 1.特殊阶段。 孩子刚上小学,做父母的有一种兴奋感,每天与孩子共同作业,尽其所能给予辅导。
就这样,他们的成绩基本上都能保持较高水准。这就给了儿童一种错觉,原来学习并不难。
而到了一年下学期开始级,这时候的教材,以苏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为例,增添了许多数与代数、空间于图形、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加强,有些知识学生以前根本没接触到过,很多家长开始辅导不了,新鲜劲也过去了。可是,学生却已经养成了依赖家长的习惯,没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逐渐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
有鉴于此,教师要求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家长自然要加强督促。于是,加大作业量,不让该子玩,愈发形成恶性循环。
2.作业量因素.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我认为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受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坚持性还处于发展阶段,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要比成人短,长时间从事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
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水平,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
这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苦海无边”的感觉,反正做完了作业还要再加做,没有个完,也没个“奔头”,何不如坐在那里泡时间等睡觉。 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的活动。
实际上,广泛的兴趣所产生的是一种对事物、对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探究的。
因此,抑制儿童的兴趣,实际上抑制了儿童对事物的积极态度,自然也包括对学习的态度。 阅读小提示:心理学研究认为:练习的数量既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学习的充分条件。
但是,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国内有人做过实验,每天课外作业的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最佳,这是值得参考的一个数据。 3.作业难度因素. 据调查,目前学校中学生因作业太容易而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多见,较多的人是因为作业太难而放弃完成作业。
作业难度大,经过一定的努力仍无法解决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产生以下几种反应: (1)产生焦虑。因为做不出题目,担心老师的批评,担心家长骂自己笨,担心以后无法应付考试。
(2)依赖别人。包括依赖家长帮助,同学帮助,抄袭别人作业等。
(3)放弃不管。 因此,作业难度太大,只会对班级中的一小部分人(即能力高的学生)有积极影响。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由于智能所限,焦虑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做作业或被动完成作业。 4.作业评价因素. 由于作业太多,教师的负担也很重,无法全部批改作业。
从心理学角度看,批改作业属于学习的反馈。反馈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对小学生来说,他不仅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通过心目中的权威——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而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认可。
没有这样的评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会受损不少。 此外,学生做错题目时,教师往往要求订正。
根据对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的调查,大多反映最讨厌订正作业,不完成的也大多是订正作业。这里有两个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其一,要订正的作业本身缺乏新异性,做过的作业再做,当然没劲;其 二,一道题做错了,是一种失败,再做时有一种挫折感。
因此不恰当的订正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阅读小提示:心理学家莫洛佐夫以实验告诉我们,变更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保持作业的新异性,是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和保持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变更作业的内容比变更形式更为重要。
所以,教师要求学生订正作业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做相同类型的另外一道题,或者更换一种作业方式。 小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是这些因素互为变量,互为因果,交合作用的结果。
比如,由于学生的意志品质差,害怕困难,就对作业的难度因素特别敏感;坚持性、自制力差,就觉得作业过多;作业量多,教师就无法仔细评改;学生不自觉学习,教师、家长就加强督促,不让他们有其他活动,等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毕业论文(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思考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