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我的毕业论文 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选择 请帮帮忙
浅议农业保险模式选择与农村金融稳健发展一、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剖析频频发生的农业自然灾害,在带来巨大的灾害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农业保险问题的反思:在商业保险发达的今天,为何农业保险仍然处于真空?其一,发展缓慢,救灾复产作用未有效发挥。
农业生产经营的高风险,不仅是农业风险的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更重要的是农业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目前,我国农业受灾的比例每年大约在40%以上,比一般发达国家高出10%至20%。
农业的高风险,也意味着经营农业保险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使得保险公司缺乏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动力,农业保险发展十分缓慢。由于农业保险的缺位,农业自然灾害后救灾复产的资金基本来源于政府及社会捐献。
农业保险对平抑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村防灾防损能力及灾后恢复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以浙江省为例,由于地处沿海,农业自然灾害在全国风险区划中属于最高之列,保险财产因台风洪水造成的损失率是上海的46-59倍。
仅2005年,全省就有27.1万公顷农作物、28.4万公顷水产遭受台风袭击受灾,3.1万头大牲畜死亡。由于近年来该省每年保费收入只有一两百万元,形成了农民、保险公司“两不愿保”的局面,因此这些损失几乎没有得到商业保险补偿。
其二,机制缺失,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对农业、农民、农村企业均具有通过风险支持获得收益的共性特征。
但是,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目前却未能形成风险利益共同体,让农村金融独自承担“三农”信贷支持的风险和收益。如果农业保险介入,通过与银行机构打造风险利益共同体,则可以使其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吴兴区东林镇为例,全镇龟鳖养殖量最高时超过2000万只,养殖农户数1200多户,已从传统的粮产区变为龟鳖养殖大镇,走出一条特色水产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但2003年开始龟鳖市场行情“突变”,一夜之间造成70%以上的养殖户亏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龟鳖养殖业贷款逾期贷款增加,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凸现。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通过调减温室龟鳖养殖量、调整养殖品种、建立龟鳖专业合作社等措施,该镇龟鳖养殖业已走出大面积亏损的困境,农户贷款基本上能够正常周转。虽然市场风险基本得到化解,但假若龟鳖行情未能如期转好,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00多万元龟鳖养殖业贷款潜在风险将是巨大的。
如果有农业保险分担风险,将使农业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增加农村金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其三,立法滞后,导致政策扶持落实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但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至今没有出台。
目前,国外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界定政府、保险机构和农户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国没有专门的农业保险立法,农业保险也就无法可依。
由于立法滞后,国家提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都是宏观层面的,往往因缺少具体支持政策而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的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
由于缺乏政府扶持,受农民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所限,如果保险公司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制定保险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二、发展农业保险需要创新思路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承担支农重任的银行机构也处在这一风险之下。
如果农业保险这个屏障没有建立,任何形式的银行机构潜在风险都是巨大的,这将影响“三农” 的信贷投入,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笔者以为,在农业保险问题上,需要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加快发展。
模式一:政策性保险,市场化经营。农业保险有其特性,它针对弱质产业和支付能力弱的群体,属于准公共产品。
而农业又属于基础产业,农业保险对整个和谐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农业保险应实行政策性保险。但政府直接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容易产生垄断,效率低下。
因此,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经验和现有资源,采用由政府补贴方式,将农业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运作,实现政府、保险公司、银行机构和农民“四赢”。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于2006年3月1日在杭州成立,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平安等十家成员公司共同签署了共保体章程,标志着业内期待已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浙江开始破题。
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遵循“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在试点阶段实行5倍封顶方案,其中农业险累计赔付在保费2倍以内,由共保体全额承担;2至3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1:1承担;3至5倍部分,政府与共保体按2:1承担,因此可以较好地化解单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压力,调动保险公司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模式二:专业化机构,综合性。
2.请问金融类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多数写什
提供一些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金工方向 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分析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与监管问题探析 9、****股票的价值分析; 10、****证卷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估; 11、****银行股份公司经营绩效评估; 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4、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经营环境研究; 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24、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 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 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3、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4、人民币汇率升值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7、中小企业融资难与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39、现金流量表与企业的并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 40、期权激励与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1、企业并购融资分析 42、企业并购估值分析 43、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 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制约因素分析 49、流动性过剩形势下县域金融发展的思考 50、河北省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 51、绿色信贷的发展与创新机制研究 52、贫困地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3、商业银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研究 54、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研究 55、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机制创新研究 56、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银行方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4、我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改革及发展定位 5、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探讨 6、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及对策 7、从美国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看中国银行业的住房贷款业务风险 8、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继续改革问题探讨 9、我国民间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10、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 11、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与监管对策 12、我国银行监管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 13、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与发展问题 14、关于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思考 15、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启示 16、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17、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的研究 18、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19、发展农村消费信贷问题研究 20、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 21、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 2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23、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4、浅议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25、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 26、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与创新 27、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28、我国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 29、浅析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地位 30、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 31、中国信用卡市场的规模与结构 32、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传导效率的思考 33、浅析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 34、略论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汇率风险与防范 35、货币市场发展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功效分析 36、政府在房地产业管理中的定位思考 37、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 38、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思路 39、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化的实施时机 40、“从紧”货币政策下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新思考 41、新时期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特点与对策 42、创建我国新时期“和谐金融”环境研究 43、“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调整对策 4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45、“私募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问题研究 46、“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金融监管研究 47、央行加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分析 48、央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49、房贷新政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效果评价 50、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51、探析当前紧缩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52、解析房地产业融资困境 53、当前房价波动原因及趋势分析 54、近年“房地产热”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分析 55、论住房信贷与金融风险 56、论我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57、河北省资本形成机制研究 58、河北省银行业发展研究 59、河北省消费信贷发展。
3.求有关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急 如有论文 可以加分
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问题是近些年理论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文章从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构建普惠制农村金融,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职能定位,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生态;普惠制农村金融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地进行着改革。
2004年以来,先后有8个金融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分别是2004—2009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的中央三号文件及2009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农村金融改革部分。 农村金融问题也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严瑞珍、刘淑贞(2003)从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宋艳林、刘小玲(2004)和李锋(2004)从金融抑制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周天勇(2004)从“三农”特点人手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姚翟军(2006)、李喜梅(2006)基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分析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周立(2005)分析和研究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逻辑,丛丹阳(2005)、王晓云(2005)从功能定位与战略调整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吴晓灵(2006)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温铁军、姜柏林(2007)从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的角度提出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除此之外,杜晓山、焦瑾璞、高伟、韩俊、何广文、吴晓灵等都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虽然已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仍然滞后、农村金融体系仍不完善。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 现行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辅助,以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为补充。
这种机构体系总体来看较合理,但各金融机构在产权关系、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农村信用社 一是管理体制不合理。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省级联社政企合一的性质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不一致。省级联社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从而具有企业的性质;同时又是省政府的行业管理机构(正厅级单位),故其具有政企的双重属性。
从现实运行上看,省级联社的高级管理人员基本上均由省政府任命,从而形成了省政府的行政权力对其所有者权力的一种“替代”。就这一点而言,这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不吻合。
另一方面,省级联社与下级联社之间关系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权与控制权的配置相违背。省级联社与下级联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股权和控制权两个方面,从股权关系来看,信用社之间是自下而上的持股关系;而从控制权来看,信用社之间是自上而下的控制权。
这种制度设计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权与控制权的配置相违背。 二是产权制度不健全。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没有形成“权、责、利相称”机制。目前入股农信社的社员,入股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得到稳定的股金分红,要么是为了得到信用社的优惠贷款,但他们并不关心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否真正转变,而最终风险基本由政府承担。
另一方面,股权结构非农化倾向严重。很多地方在农村信用社的增资扩股改革中,对股东既没有身份要求,也没有社区范围限定,法人、职工、国家公职人员持有的股份明显增加,农民被边缘化。
股权结构的非农化易导致农村信用社经营方向的非农化。 三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社在形式上具有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共同构架的“三会”制度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其法人治理有其“形”无其“神”。由于许多农村信用社所有权虚置,导致社员代表大会流于形式;由于理事会成员素质普遍不高、外部理事特别是企业法人理事和自然人理事的贷款问题、理事会议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理事会很难真正执行其作为农村信用社社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和决策监督机构的职能;此外,监事会也没能真正发挥各项监督作用。
2.中国农业银行 一是机构大量收缩。自从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农行开始大幅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至2007年初只有60%的网点、51%的员工、42%的存款、35%的贷款分布在县域范围内,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是背道而驰的。
钟笑寒,汤荔(2005)构建信息模型分析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收缩主要是农业银行农村机构的收入对农村信贷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信贷市场受到了农村金融机构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二是产权主体虚化、法人地位残缺。
国家与农业银行财产权益缺乏真正的利益关联。
4.求帮我写一个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分析的论文的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国外中小商业银行综述
第一节 美国中小商业银行
第二节 日本中小商业银行
第三章 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小商业银行在改革中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小商业银行产权模式的现状
第三节 中小商业银行组织模式的现状
第四节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现状
第五节 中小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状况
第四章 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路径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利益集团是制度变迁的主导力量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中小商业银行制度的需求
第三节 国家对中小商业银行制度的供给推进
第四节 政治银行家主导中小商业银行制度的变迁
第五节 地下金融是挑战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力量
第五章 中小商业银行产权模式设计
第一节 国有产权还是民营产权
第二节 家族控股还是机构投资者持股
第三节 境内资本还是境外资本
第六章 中小商业银行组织模式设计
第一节 中小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模式
第二节 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
第七章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设计
第一节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定位
第二节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第三节 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模式转型的实施策略
第八章 构造有助于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一节 地区环境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第二节 法治环境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第三节 信用环境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第四节 监管环境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
第九章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回顾、成因与启示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对西方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
5.保险公司筹建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是一个保险购买决策平台,提供意外险、健康险、医疗险、人寿险、重疾险评测、攻略、百科、问答知识,帮助用户科学购买合适的保险。学保险知识,选择互联网保险购买决策平台-多保鱼保险网。
问:保险公司筹建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答:开业验收标准(一)股权结构和公司章程1、注册资本足额按时到位。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注册资本应当为实缴货币资本。2、具有合格的投资者,股权结构合理。(1)投资者应当具备投资资金来源合法、经营状况良好等条件。(2)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各投资人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3)除中国保监会批准的保险控股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外,单个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其关联方)投资保险公司的,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保险公司股份总额的20%。各股东之间具有关联关系的,应当向中国保监会书面报告。3、公司章程和治理结构符合《公司法》和《保险法》的有关规定。(1)公司章程应当载明公司名称和住所、注册资本、设立方式、股份总数及每股金额、发起人名称及认购股份数、经营范围等事项。(2)公司应当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主体的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相互制衡、有效运行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及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4、具有与其他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办公设备。(二)高管人员和业务发展1、高级管理人员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2、公司业务范围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3、具有可行的经营规划和再保险计划,市场预测合理。(三)财务人员和财务制度1、设置专门的财会部门,财会人员具有国家规定的从业资格证书,拟任财务负责人符合中国保监会的有关任职资格。2、公司设立的内部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稽核)制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3、具备与业务发展相适应、能满足保险公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偿付能力评估要求的财务软件系统并能与业务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连接。4、注册资本保持完整,验资后未被抽逃或未被不恰当使用。(四)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保险机构开业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的有关要求。现场验收工作流程中国保监会组成验收工作小组进行现场验收。具体内容如下:(一)筹备组汇报1、参会人员。公司拟任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拟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监事长、董事会秘书等)及筹备组负责人应当参加验收汇报会议。部门负责人可以列席。2、汇报内容。筹备组负责人汇报筹建工作完成情况,包括资本金到位情况、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内控制度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与经营策略、部门设置及人员、产品开发及报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办公职场建设情况等。(二)验收组提问验收组成员按部门职责分工进一步询问公司筹建工作情况。公司拟任高管人员及筹备组负责人进行解释和说明。(三)现场检查1、办公场所、人员到位、营业安全性等情况检查。2、抽查公司员工对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等的掌握程度。3、业务系统运行状况检查。4、财务系统建设情况检查。5、计算机机房及设备状况检查。6、与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对接检查等。经验收并审核,符合公司开业标准的,保监会将以正式公文予以批复同意开业;不符合开业标准的,应继续加紧筹备工作,待筹备就绪,再报请保监会组织验收与审批。
6.毕业论文《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求各为大侠指点一下,有合适的文章更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强化核心业务,组建混业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改革 现状 变革 路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 (一)经受着经济体制变迁的巨大考验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具有浓厚的行政分权色彩。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内部体制改革,总行一级法人对全辖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引导资金流向、协调利益分配的模式逐步形成,但传统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使得一个法人银行仍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
显而易见,在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的驱策下,各级分支行具有一定的准法人权限,各自为政,盲目经营和消耗内部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总行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面临着角色定位从被动执行审批指令到主动获取行政许可的大跨度调整 随着金融业大门向国际市场全面放开的最后时限的来临,政府指令和强制审批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行政许可和备案制度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独立面对和迅速适应灵活的浮动定价机制、业务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政府文件确定的框架为行为规则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各类授信规模以及央行实施间接调控手段的效果,如存贷利差、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政策指令,相较之下商业银行主动开发的各类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低。 由于大跨度的角色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本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功能不断受到弱化,加上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主导并提供的资金供给、金融工具等业务比重呈现萎缩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原先垄断的金融业务正受到来自市场各方的争夺,呈现出证券市场筹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募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运作等百花齐放的势头。 (三)迎接着来自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对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挑战 全球经济的融合及一体化使金融危机、银行风险爆发的频度、影响的广度、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剧。
这种风险来自于国际国内以及各行各业的每个方面,大致归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等;第二个层次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能力水平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结算风险等。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以及第一层次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例如近些年引发的巴林、大和、里昂信贷等危机,均源于商业银行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竞争地位而疏于控制管理风险所致。 但是,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主要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现行银行组织制度、产权关系对市场价格波动反应迟钝,对组织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也缺乏兴趣,尤其是缺失应对国际收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冲击等金融危机的经验和相关的制度。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健全的风险制度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潜在蛰伏,严重威胁着整个银行体系的金融安全。 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 (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
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
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 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
7.毕业论文关于我国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形成与防范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防范 摘 要:本文对于发展中的农村信用社来说,经营风险问题是一个首要的、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所谓风险,并不仅仅只是针对不良贷款而言,在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给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带来的可能损失,都属于风险的范畴。从农村信用社实习的过程出发,通过对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现状进行分析,归结出现在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主要风险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并与国外农村.信用社的现状进行比较,然后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或减少风险的主要措施,最终达到提高信用社抵抗风险的能力的目的,提出一些对农村信用社发展前景的展望,以为结束。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对策 1 研究背景 1.1 课题意义及目的的分析 我国经济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它的发展速度受到了阻碍,为了扩大内需,我们从很多方面对许多经济现象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农村在我国经济中占的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意识到农村的发展是我国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而相应的应该意识到必须研究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金的农村信用社,只有农村信用社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为农产提供所需的大量资金。
因此研究如何使信用社高效工作成了一个关键问题。由于体制、环境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严重阻碍了其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的研究,否则小则影响一家信用社的效益,大则影响整个农村信用社的声誉。
1.2 课题内容的分析 农村信用社作为有偿投入的机构正是发挥着这个作用—即把原来国家的直接的无偿的投入转变为现在信用社的间接的有偿的对农村投入。但是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健全,经营环境差,服务对象比较特殊等原因农村信用社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多种风险的存在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发挥其提供间接有偿投入的作用,只有通过化解农村信用社的作用,才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中我就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体制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了研究,基本上较清楚的阐述了信用社的风险问题,但是,由于本身知识的缺乏,理论体系欠缺,因此,不能完整的分析信用社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而且对其中的环境风险等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希望能对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并且就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种类,原因等进行分析,并相应的研究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措施,以便对农村信用社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农村的作用有一定的帮助。 2 文献综述 杨德彬《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困境及策略选择》 刘福新《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具体分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的种类多样,其形成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是各种因素长期以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的因素:既有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根据我国信用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在对各类经营风险进行分析后,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的成因明朗。为本文对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分散深入的理解、认识,参考出论文撰写的基本写作思路。
方有瑜《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及防范化解对策》 刘福新《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调查与思考》重点分析发现农村信用社,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在经过与国外的比较后,我们已经有了发展的目标,以及经营的方向.因此结合农村信用社的现代特征后,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研究如何解决农村信用社现存的风险问题,而降低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关键就是及早识别,防范和控制各种经营风险,因此必须针对信用社风险产生的原因具体分析后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有效的措施,从而减少信用社的损失。为本文理清金融风险及防范化解对策过程思路提供了较为宝贵的参考,便于笔者更好的融合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点。
结合本人在农村信用社多年的实践工作,针对莲都区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认识与分散特征,为笔者提供了具体的经典案例,使本文的理论深刻、具体、事实化。3 研究路径 3.1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3.2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原因剖析 3.3 国外农村信用社的比较借鉴 3.4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对策分析 4 结论 4 进度安排 5 参考文献 [1] 王君. 贷款风险分类原理与实务.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 [2] 陈兴荣.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实务讲座. 中国金融. 2000年第11期至2001年第12期 [3] 卢现祥.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6年 [4] 武捷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年第二版 [5] 陈中启,杨德新,黄羡柳. 现代商业很行资产负债管理.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年 [6] 杨家才. 规范与创新:中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选择与出路. 中国金融. 2003年第1期 [7] 荆新.财务管理.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3月; [8] 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 [9] 周君,刘蓬川.试论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规避.《兵团职工大学》,2000,9(3):49-50;。
8.求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营销理论的深化和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这一营销战略的形成,市场营销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观念存在片面性,营销组织体系不尽完善,产品定价策略经验不足,营销策略单一四方面不足,需从营销组织管理,产品策略,定价策略等方面改变现在的营销现状,以不变应万变,发挥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现状 伴随着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逐步登陆国内市场,我国银行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和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加强市场营销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各商业银行应如何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怎样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将结合国内外同业对上述问题作如下探讨。 所谓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指商业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利用资金的资源优势,通过营销手段组合,以可赢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目标是全方位拓展业务,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和扩大服务范围,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赢利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市场营销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1.开展市场营销是商业银行面对激烈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商业银行快速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资银行大举登陆国内金融市场,中外银行在基本相似的业务领域进行的市场竞争几乎达到白热化,面对竞争态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方式和方法,通过市场分析和目标市场定位,准确把握有利的市场发展机会,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当前,市场营销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求得生存,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强大动力。
2.开展市场营销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提高自身综合实力,银行从最初的货币兑换发展到现在的金融百货公司,其管理理念,产品服务,机制体制无不经历变革与创新,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强化市场营销,加快在组织体系,机制,管理,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变革与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树立新型,具有整体竞争力的银行形象,才能应对具有良好“口碑”的外资银行的冲击,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经济地位相对优越,习惯了坐等客户上门,办事效率不高,当前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业务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使得国内各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运用各种营销手段,通过优质的营销服务以及广告宣传,公共宣传等促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好感,这种信赖感将是客户选择银行的基础,它必将成为其他银行无法仿效的长期的发展动力。 3.开展市场营销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需要,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客户结构,稳定客户关系,提高赢利能力,商业银行和客户是互为依存的关系,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需要都日益多样化,由于受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质性”的影响,客户对银行的选择性增强,这就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要高度重视市场分析和客户评价,明确客户市场定位,明确产品市场定位,不断丰富优质客户群体,通过创新业务模式,丰富理财产品等措施,增强服务技能,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可持续赢利能力。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日益重视并广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实践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市场营销策略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市场营销观念的认识还存在片面性 目前,在国内银行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对市场营销存在片面认识,把营销看做外勤人员的职责,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经常产生前后台脱节的现象,从而影响银行整体合力的发挥,受存款立行思想的影响,把营销看做是吸收存款,把营销简单地理解为花钱做广告宣传,对内营销采用的是设额度,定指标,派任务,搞评比等等,类似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应该是当前商业银行营销策略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营销组织体系不尽完善 组织机构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载体,建立完善的营销组织体系是市场营销策略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外资银行大都按照不同的客户群设置部门和客户经理,负责分类营销,在产品开发上,也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信息设计产品,通过成本预期提供报价方案并通过客户经理推销给客户,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的职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市场营销组织的两条主线,而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纵向直线管理的方式,管理和监督讲求上下对口,在对外提供服务时,多个部门对外,缺乏系统一致的服务标准,服务效率低,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制约了市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