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辩论赛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发展
请注意"大学生""应该""发展"三个词
(1)反方的主题很有可能是: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我心甘情愿.
驳: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有什么能力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贡献呢?
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固然我们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了四年
但是在象牙塔中的我们有多少人接触了外界,有工作的经验,有直指本质的眼光,有解决问题的
能力?这样的大学生,能为家乡做多少事?反之,通过了在大城市学习,拼搏,开拓眼界,我们才能
立足于更高点,才能为家乡带来更好的改变.一个固步自封,坐井观天的人,是谈不上高尚有为的
(2)回家乡安逸,但是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有勇气,不怕困难
一会儿接着写
2.作文 要求 议论文 一个大学生刚毕业回乡支教
她10岁丧母,一边读书一边种地,给3个妹妹撑起一个家。
名牌大学毕业,当大家都以为她会留在城里的时候,她却选择到山区学校当老师。她就是200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丰都县第一中学特岗教师庹蓝兰。
庹蓝兰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她放弃北京月薪8000元的工作,毅然回乡支教。她将现在的生活写成一封信《寄往天堂的放心》,写给过世多年的妈妈:妈妈,今天我回来了,来到咱们重庆丰都的贫困山区当一名中学老师。
我把3个妹妹也接来上学了……庹蓝兰说,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她独自带着3个妹妹,轮流在老师家里住宿,吃百家饭长大。现在她回乡支教帮助他人,是回报社会,尽管生活过得清贫,但心里感到很富足。
重庆晚报记者 唐楸。
3.大学生记叙作文回乡
送走了一棵又一颗的枯树,睡意已渐渐褪去。车,还在不停的行驶着,但却不那么平淡了,而是摇摇滚滚的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
路越来越窄,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
“快到了,还是下车走走吧!”我说。
走在回乡的小路上,心中确实不一样的感受,跟坐在车差别好大。树木显得那么高大,道路显得那么窄小。还真有种拍电影的味道呢!
过道两旁,那曾经涓涓溪流,现在已结上了一层薄薄的冰。
树叶儿早已凋谢,大大小小的鸟窝清晰的卧在树上,鸟窝的主人呢?怕是早已飞到温暖的南方了吧?
走过了小路,到了村庄,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小平房坐落在这片旷野上——瓦片房顶,红砖屋子,那些历史的痕迹似乎只有在这片村庄的最深处才会看见。一个个的小“别墅”取代了它们。
就别啦,这熟悉的地方!
天色渐渐昏暗,袅袅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飘出来。厨房里面乌烟瘴气,刺鼻的味道从炉灶里发出来,使人忍不住想往外跑。
从前的农村是没有煤气灶的,需要“烧锅”。所谓“烧锅”就是往炉灶里添柴加草,使它烧的更旺,以供应做饭所需。
如今在乡下,“烧锅”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家家都安上了煤气灶。我们在乡下时长在姑妈家用饭,幸运的是她们家还用炉灶,自然就可以一睹“烧锅”的过程了。
姑妈先拿起一把柴草点燃放到炉里,又往里边填苞谷杆……至于往后,我早被浓浓的烟味赶出了厨房。
不知是干了一天的路累了,还是胃口好,那顿饭吃了很久,也吃了很多。在广州,一桌人最多也不过十来个;在这儿,光一天吃饭,偌大的一个屋子斗挤不下了。
大舅笑笑对我说:“你今天也可以上桌了啊!”我没听懂,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如果是在从前,妇女小孩儿都不能上桌的!现在你长大了,自然不算小孩儿了。”“哦!”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吃过饭,大人们要喝酒“来枚”的。“来枚”就是划拳,具体我也不清楚,往简单了说就跟我们常玩的嘴巴手指不一样差不多。
大人们来枚,我们自然不掺和,我和母亲便去散步。
广阔的田野上空无一人,走在上面是多么的舒坦,心中多么的宽广。
夜色渐渐深了,我望着天空,惊讶的叫出了声——天上的星星是那么清晰,从未见过的星群出现在我眼前,每一颗星都是那么闪亮,这绝对是城市不可能出现的!我被漫天的群星陶醉了……
我望着星空,望着小楼,望着土路,望着枯树,拿着屋里那群满面笑容的酒鬼,望着身边的母亲,我笑了,笑得那么纯真,那么返璞归真……
4.以大学生是否应该回乡创业为话题的片段式时评作文
在四川德阳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亲友眼中的“北大才女”,现在却是一个开货车送快递、还能扛100斤左右快件的“女汉子”。她当时的创业决定,曾遭到父亲坚决反对。徐璐说,“学历那些都是过去,没有必要多提,我就是一个普通创业者
因多家新闻门户网站用了“北大才女回乡当快递员,能肩扛100斤快件”的标题,以至于许多网友是抱着“看惨”的心态来点击此新闻链接的。结果不料却是,人家不是快递员,而是当地的创业老板。于是,之前许多网友所酝酿的对“读书无用论”的批判激情变成了对门户小编“标题党之举”的愤怒谴责。
当然了,从任何一个侧面讲,这都不是一则绝对意义上的纯净的励志鸡汤。一方面,扣上了一顶“北大才女”的大帽子,似乎任当事人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也不能算是励志;另一方面,之前还有多位“北大才子”创业的故事,也更具代表性,包括卖猪肉的陆步轩,也都已经成为地方上的成功人士。
细细读完徐璐的创业故事,我们更多地会体会到其中的苦涩与艰辛。即便“大众创业”和“万众创业”的口号喊得很响,这样的故事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思考。有些人创业是遇到了机遇,有些人创业是遇到了贵人,但有些人创业却算是生活所迫。徐璐创业,应该更多的算是最后一种。
徐璐回乡创业,是无法融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无奈。她离开了工作生活了10年的北京,是属于“逃离北上广”的范畴,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人的客观原因。再者,徐璐回乡创业,也是小地方发展机会少、阶层板结、代际流动性差等现实所逼迫的。徐璐坦言,自己想当播音主持,在一个县级市,北大新闻系毕业的条件可谓凤毛麟角,但她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小地方无法做到人尽其才,体制内种种用人问题可见一斑。
面对名牌大学生回乡创业这样的话题,既有是在大城市生活好还是在小城市生活好这样争辩,也有高材生到底应不应该创业之类的争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创业从来都不是先有情怀,后谈成功,也不是先有成功,后谈经验。但凡是创业,就要经历各种困难,无论是不是名牌大学生,有些事情都要事必躬亲。
更要明白,创业初期,多半只有苦涩没有甘甜。现在我们看到了徐璐的成功,获得了市妇联 “三八红旗手”称号,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但是,绝非所有的人都有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尤其是面对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时,还要对比曾经在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及5位数的月薪时,能不能放下自尊和身段去做一些棘手而复杂的工作,能不能承受经营上的各种压力,对创业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一点。
创业最需要的往往不是激情满满,甚至有时也不是一个点子,而更多的可能是当生活把人逼入了死胡同之际突然之间闪过的一个机会而已。在死胡同里能抓住机会,并为之努力付出,大汗淋漓,昼伏夜出,心甘情愿地为之付出,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至于创业好还是工作好,想必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5.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技巧和准备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
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一、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
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
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
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
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
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
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
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
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作为将要参加论文答辩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毕业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
这是为回答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毕业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可能提出的论文答辩问题所做的准备。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毕业论文有横向的把握。
例如题为《创建名牌产品发展民族产业》的论文,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可能会问“民族品牌”与“名牌”有何关系。尽管毕业论文中未必涉及“民族品牌”,但 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有“比较全面的熟悉”和“比较深刻的理解”,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论文答辩——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论文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必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
所以,应该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论文答辩成绩。 三、论文答辩——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
无数事实证明,他们论文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听不清楚,影响了毕业答辩成绩。故毕业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地轰向听众。
四、论文答辩——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大学毕业回乡辩论文(辩论赛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去大城市发展还是回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