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僵尸企业的对策
保护僵尸企业。就会阻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从而影响到长期增长。创造性破坏是指资源从衰落的企业和部门再分配到增长的企业和部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在美国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生产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再分配。
破产法是对付僵尸企业的有力武器。破产法清算最弱的企业,同时让具有潜在生存能力的企业清偿一部分债务,以便重新开始赢利。经济学教授爱德华·希尔表示,只要接受破产重组,像通用汽车公司这种濒临破产的企业也有可能成为一家“重新焕发活力的新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要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有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处置僵尸企业给企业和政府提出了怎样的
保护僵尸企业。就会阻碍经济学家熊彼特所谓的“创造性破坏”,从而影响到长期增长。创造性破坏是指资源从衰落的企业和部门再分配到增长的企业和部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在美国的制造业和零售业,生产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种再分配。
破产法是对付僵尸企业的有力武器。破产法庭清算最弱的企业,同时让具有潜在生存能力的企业清偿一部分债务,以便重新开始赢利。经济学教授爱德华·希尔表示,只要接受破产重组,像通用汽车公司这种濒临破产的企业也有可能成为一家“重新焕发活力的新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要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有权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当务之急是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3.僵尸企业的原因
1.政府过度保护因素。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本地经济,不断鼓励企业投资公用事业和竞争性领域,当这些同质化投资遭遇经济下行,很快成为企业的负累,而政府出于政绩和社会稳定的考虑,不愿企业倒闭破产,持续利用财政补贴和银行支持等手段,寄望于风险不在短期内暴露,不断累积的负债导致成为“僵尸企业”。
2.结构调整因素。一些低端产业的企业、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低小散”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转型升级难,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无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服务以及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持续经营困难导致成为“僵尸企业”。
3.市场竞争因素。一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由于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旗下产品和服务比较优势不明显,无法抢占市场先机,继而出现产品无市场、经营无利润,连年亏损,债务堆积,被市场“抛弃”导致成为“僵尸企业”。
4.“僵尸企业”究竟是哪些企业
一提到“僵尸企业”,有人误认为是对困难企业的讥讽和挖苦,觉得不好听、不能说。其实,“僵尸企业”是一个国内外很明确的经济概念,指的是企业自身已没有生存能力,靠贷款或政府补贴或靠所属集团补贴才能存活的企业。
还有一种“吓人”的误解,就是把一时亏损的大型钢铁集团当作“僵尸企业”。特别是去年,按集团口径统计,大多数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处于亏损状态。这么大的亏损面,这么多的钢铁职工,如果按“僵尸企业”处置,似乎有点吓人,也有点无奈。其实,许多大型国有钢铁集团出现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年受命搞联合重组时,被“拉郎配”背上了包袱。今天这些被兼并的子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把主体大企业也拖进了亏损泥坑。例如鞍钢集团、首钢集团等都因此而成为亏损企业。即使像宝钢这样的高利润企业,去年也因兼并的两个子公司共亏损了75.5亿元,盈亏相抵后利润只剩下10.4亿元,比上年的94.1亿元下降了88.9%。一个效益最好的企业被拖累成微利企业,那么其他大型钢铁集团变成亏损企业也就不奇怪了。如果把这些大集团不加分析地按“僵尸企业”处置,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实际上,在一个大型钢铁集团内,既有优秀企业,又有“僵尸企业”;在一个企业内部,既有有效产能,又有“僵尸产能”;既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又有市场前景暗淡的品种。认真分析起来,真正的“僵尸企业”或“僵尸产能”,为数不是很多,不会把人吓死。
据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亏损额最大、长期靠银行贷款或地方政府补贴而存活的8个企业分析,2015年合计产钢4138万吨,共亏损242.5亿元,平均吨钢亏损586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90%。其中,有些企业远离市场,远离原料供应地,物流成本很高;有些企业产品档次较低,市场前景黯淡,又不具备转型升级的能力;有些企业技术装备虽然很先进,但生产规模超出了市场有效供应半径,使远途输出的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有些企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成本费用过高。这些企业产量越大,亏损越多,负债越重,被迫成为“僵尸企业”或接近“僵尸企业”。
停产的企业不一定都是“僵尸企业”。有些民营企业在亏损时“歇业”,在盈利时靠自身力量再“开业”,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正常现象。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分析了经济大势,有意退出钢铁市场,只要国家对国企和民企实行平等、统一的政策,何去何从,企业可以自主决定,自我处置。
“僵尸企业”的危害,不仅仅是自身浪费了社会资源,更大的危害是在“输血”的支撑下,以亏损的价格销售产品,长年占据健康企业的市场,破坏了正常的供需关系,使钢材价格连年下降。在钢材价格失常的情况下,“僵尸企业”靠“输血”依旧存活,而一些优秀的高利润企业却逐渐变成了低利润企业,低利润企业变成了亏损企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公平现象。尤其是在钢材需求增长放缓或稍有回落的时候,“僵尸企业”成为了驱动行业性亏损的根源。可以预言,如果不处置“僵尸企业”,钢材价格难以恢复正常,钢铁行业很难走出困境,钢铁企业盈利水平很难达到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同时,“僵尸企业”本身拖欠职工工资、损害职工权益等一系列问题,也难以避免,对行业、企业、职工都不利。
试图让“僵尸企业”延年益寿是不明智的。轻易地对“僵尸企业”搞“债转股”,等于饮鸠止渴,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以亏损最严重、资产负债率平均达到90%的8个大中型钢铁企业为例,去年这8个企业共亏损242.5亿元,银行贷款利息合计91.7亿元,如果实行“债转股”,即使免去全部银行贷款利息,仍然亏损151亿元。其结果是亏损继续,只是延长了“僵尸企业”存活时间,包袱越背越大,甚至有可能把银行拖累成“僵尸银行”,引发金融风险。
当然,处置“僵尸企业”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麻烦,确实很难,但是,不处置“僵尸企业”会更难,可能会拖累更多的健康企业陷入困境,国家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长痛不如短痛,大痛不如小痛。国家必须从战略高度,坚定、稳妥地处置好“僵尸企业”。
处置“僵尸企业”和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国有大型钢铁集团和所属子公司,产能构成和市场竞争力差别巨大。在处置“僵尸企业”的过程中,应对每个企业逐个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有效产能、哪些是无效产能、哪些是“僵尸产能”、哪些是可以转化的产能。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做细致的工作,区别对待。采用层层下达指标、逐级分解任务的办法搞“一刀切”或“切一刀”,很容易伤了好人,留下“僵尸”。
从长远看,要避免“僵尸企业”的产生,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只有打造出国有资产和职工权益兴衰与共、命运相连的体制和机制,才能消除产生“僵尸企业”的土壤。
5.“僵尸企业”究竟是哪些企业
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僵尸企业”的成因较为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所占所处生命周期、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重要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当前“僵尸企业”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过度保护、产业政策选择性过强,使得市场无法快速出清而造成的。2、僵尸企业的内容“僵尸企业”一词最早用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指那些无法继续正常经营、应该破产却又靠借债或政府资助而没有破产的企业。
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3、僵尸企业的影响1.僵尸企业保有大量的工作机会,能稳定市场,在经济衰退之时,如果没有了僵尸企业,其他企业就不能做出利他主义安排,市场型的企业出于自利本能,会把包袱抛出来,成为压垮社会的主因。
从这个角度上看,僵尸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2.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因为它们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
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低效驱逐高效(劣币驱逐良币),使企业失去了提高效率、寻找有效出路、主动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动力。僵尸企业大幅削减价格以增加销量,可能会拖垮状态较好的竞争对手。
3.僵尸企业曾使日本经济丧失活力,造成经济20年停滞不前。僵尸企业往往涉及“三角债”或担保等关联责任,盲目输血会导致金融风险蔓延,掩盖银行等金融机构坏账率,危及金融稳定,可能最终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4.由于僵尸企业一般都是产能过剩企业,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夕阳或落后行业,给“僵尸”输血阻碍了发展方式转变,妨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僵尸企业会进一步蔓延成“僵尸经济”,使得社会与市场丧失活力,最终导致经济停滞,落入“僵尸经济陷阱”。4、我国现阶段的“僵尸企业”大多分布在产能过剩行业,既存在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绝对过剩行业,也存在于光伏、风电等相对产能过剩行业。
对于前者,由于行业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其中的“僵尸企业”很难重生;对于后者,由于市场前景长期看好,如果能熬过凛冬,随着技术成熟、产品完善和市场启动,“僵尸企业”还有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另外,有相当部分“僵尸企业”是处于衰退产业(如服装产业)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或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产业已不能容纳原有数量的企业,在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而存续下去的同时,其他企业将不得不转型或退出。
当然,从所有制结构看,“僵尸企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同时社会包袱重、人员下岗分流难度大,于是成为“僵尸企业”的主体。
6.僵尸企业的成因以及该怎样处
什么是“僵尸企业”? 根据官方表述和业内解读,应该是指没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资源,特别是依靠财政“输血”、银行贷款存活,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减产(和停产)方案已经跟公司相关部门打过报告了,撑不住了。 ”长叹一声后,一位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某央企地方公司“老兵”王明(化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这家不愿具名的央企地方公司只是众多央企中规模最小的单元之一,它身处产能过剩行业,如今企业的现金流出了问题,即将面临停产。 作为公司管理层,王明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产能过剩。
僵尸企业是怎么形成的 “归根结底还是低端产能过剩” 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崛起,王明所在央企的市场垄断地位、定价权相继被打破。 “其实,原来因为控制了市场约70%的产能,我们央企还有话语权。
但自从民企投产了以后,像山东几个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占据了市场份额,我们连话语权都丧失了。 ”王明说,自己所在的企业所处的是一个产能过剩、竞争惨烈、优胜劣汰的行业,是央企中为数不多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
但无可回避的是,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严重产能过剩正在挑战着整个行业的经营底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从这一年的第三季度开始,该行业产品价格迅速下滑,此后四五年间,市场环境愈发严峻。
2011年,每吨铝制品的价格是16000元,2012年为15600元,2013年下降到14400元左右;如今,价格已不到13700元,据说这已不抵行业平均成本。 “公司走入这样的困境,归根结底,原因还是产能过剩,并且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
想当年产品卖到6000多一吨的时候不是一样卖吗?而且当时矿石100多元一吨,成本非常低。 ”王明对记者表示。
“就跟生物链似的,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人要了,没有人用了。其实,我们也寄望于将产品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拓展下游应用领域。
然而还是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创新力度不够,因此在行业的深加工等方面还是欠缺。”王明直言,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低端产能过剩,“举个例子,在汽车配件上,能用铝材的地方都不用钢铁了,这个我们都知道,其他的还能向哪里拓展呢?” 然而,即使在恶劣的行业形势下,像山东魏桥、山东信发等国内一些较大的民营铝制品生产商,仍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王明告诉记者,氧化铝生产的技术,最早对民企来说是个瓶颈。但随着大量投资涌入行业,央企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大量流失,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只要你有钱,就有人来帮你建厂,来帮你组织生产。目前来看,还有好多民企要上氧化铝项目,民间的钱太多。
”王明说。 这是经济周刊上一篇报道 我觉得说的挺实际 楼主可以借鉴下 产能过剩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一句话简而言之:我们的生产能力强,但产的东西不够高端,世界经济危机来了后,这些东西买的人少了,导致我们造的东西卖不出去 就这么形成了僵尸企业。
7.“僵尸企业”是哪些企业
僵尸企业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
1、“僵尸企业”的成因较为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所占所处生命周期、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重要的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当前“僵尸企业”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过度保护、产业政策选择性过强,使得市场无法快速出清而造成的。
2、僵尸企业的内容
“僵尸企业”一词最早用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指那些无法继续正常经营、应该破产却又靠借债或政府资助而没有破产的企业。
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企业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
3、僵尸企业的影响
1.僵尸企业保有大量的工作机会,能稳定市场,在经济衰退之时,如果没有了僵尸企业,其他企业就不能做出利他主义安排,市场型的企业出于自利本能,会把包袱抛出来,成为压垮社会的主因。从这个角度上看,僵尸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
2.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因为它们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僵尸企业扭曲了市场激励机制,导致低效驱逐高效(劣币驱逐良币),使企业失去了提高效率、寻找有效出路、主动进行破坏性创新的动力。僵尸企业大幅削减价格以增加销量,可能会拖垮状态较好的竞争对手。
3.僵尸企业曾使日本经济丧失活力,造成经济20年停滞不前。僵尸企业往往涉及“三角债”或担保等关联责任,盲目输血会导致金融风险蔓延,掩盖银行等金融机构坏账率,危及金融稳定,可能最终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4.由于僵尸企业一般都是产能过剩企业,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夕阳或落后行业,给“僵尸”输血阻碍了发展方式转变,妨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僵尸企业会进一步蔓延成“僵尸经济”,使得社会与市场丧失活力,最终导致经济停滞,落入“僵尸经济陷阱”。
4、我国现阶段的“僵尸企业”大多分布在产能过剩行业,既存在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绝对过剩行业,也存在于光伏、风电等相对产能过剩行业。对于前者,由于行业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其中的“僵尸企业”很难重生;对于后者,由于市场前景长期看好,如果能熬过凛冬,随着技术成熟、产品完善和市场启动,“僵尸企业”还有重新焕发活力的可能。另外,有相当部分“僵尸企业”是处于衰退产业(如服装产业)中的企业,主要是由于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或已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产业已不能容纳原有数量的企业,在部分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而存续下去的同时,其他企业将不得不转型或退出。当然,从所有制结构看,“僵尸企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这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规模大、员工多、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同时社会包袱重、人员下岗分流难度大,于是成为“僵尸企业”的主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僵尸企业毕业论文(僵尸企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