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工艺品的毕业论文
工艺品 gōngyìpǐn(1) [artware]∶指既实用又艺术化的物品(如零星装饰物)(2) [workmanship]∶手工劳动制成的产品 这些屋顶都是辉煌的工艺品 漆器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我国为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 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
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作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陶器艺术 造型艺术之一。
陶瓷系由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瓷艺术即指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烧制工艺及造型、釉色和装饰等所呈现的艺术特点。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品性质的硬釉陶。
彩陶便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而真正瓷器是创制于东汉时期。
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
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陶瓷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釉色、饰纹、造型均具高度的艺术价值,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绛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均闻名于世。
陶器 指用粘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具有音哑、不透明、吸水等特点。
按粘土所含成分的不同,坯体呈白、青、褐、棕等色。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有灰陶、经陶、白陶、彩陶、黑陶等。
随着制陶术的发展和提高,其后又出现了印纹硬陶、铅釉陶、三彩陶等。陶器至今仍兴烧不衰。
在陶器上赋与人物形象,花鸟等,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彩陶。在唐三彩制品中,彩陶常常和三彩结合在一起,在我国出土的古物中多见,故现今的仿古工艺中常结合使用。
其实唐三彩严格来说也是陶的一种。河南洛阳的代表作品---工艺品中除三彩外,还有黑陶(兵马俑)及彩陶和红陶。
著名陶器 我国陶器比较重要的有: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器,主要是茶具、酒具、文具等实用品;广东石湾的陶器,多系陶塑的人物、动物及花果等陈设品;安徽界首的三彩釉陶;山东淄博的绛色陶;湖南铜官的绿釉陶;四川崇宁的雕镂釉陶和荣昌的素烧陶器;云南建水及甘肃天水的本色陶等。瓷器 指以粘土配适量长石、石英(或瓷石)为原料制坯体施釉,经1200℃—1300℃窑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器皿。
具有胎质致密坚硬,断面有光,薄层透光,胎色白或浅灰白,吸水率微弱或不吸水,釉层较厚达0.1毫米以上,青釉纯正,釉面光润,敲击声音清脆等特点。创制于东汉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
浙江上虞“小仙坛”发现东汉瓷窑遗址,对其青瓷残件测试的结果表明,胎色灰白,胎质坚实细致,烧成温度达1300℃,吸水率低于0.15%(已达到现代细瓷吸水率标准),胎的薄层微透光,烧结良好,釉的玻化良好,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厚度为0.1—0.2毫米,淡青色釉,纯正美观,釉面光亮,达到瓷器标准要求。至唐已达成熟,南方越窑青瓷、北方邢窑白瓷最著名。
宋代制瓷业蓬勃以展,瓷窑林立,名窑涌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所烧的白瓷、青瓷、青白瓷,都各具特色。元以后景德镇窑成为瓷业中心有重大发展。
瓷器品种丰富,有青白黑紫黄绿红蓝等高、低温色釉瓷以及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装饰的彩瓷。瓷器品类通常分为日用瓷、陈设瓷、艺术瓷等。
民间工艺 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蓝印花布、蜡染、木雕、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点的不同,各有不同的风格特色。装饰绘画 广义指凡属于器物装饰方面的绘画。
狭义指装饰壁画、商业美术中的广告画等。装饰绘画偏重于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和一般写实的绘画不同。
商业美术 向客商推荐商品的一种设计美术。运用不同的形式与方法,介绍商品的性能、特点、用途,包括各种商品造型、装潢、广告,橱窗陈列,及其他有关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等项目。
纹样 器物上的装饰花纹的总称。一般分为˙单独纹样、˙适合纹样、隅饰纹样(即角隅纹样)、˙边饰纹样、散点纹样、连续纹样(包括˙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印经 印染工艺之一。将织物经线按照设色要求,把不要染色的区段用包裹物包扎,然后进行染色,使经线。
2.现代制造技术论文(2000字左右)
浅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编辑条目06.26 关键字: 0.前言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市场需求个性化与多样化,世界各国都把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国家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先发展,将其他学科的高技术成果引入机械制造业中。
因此机械制造业的内涵与水平已今非昔比,它是基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现代制造产业。纵观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其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绿色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智能制造、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网络制造等方面。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特征 (1)机械制造科学是由机械、计算机、信息、材料、自动化等学科有机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它随不同对象和时间而改变功能结构及信息系统。 (2)柔性、集成、并行工作。
现代机械制造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和信息密集性,能够制造生产成本与批量无关的产品,能按订单制造,满足产品的个性要求。 (3)制造智能化。
能够代替熟练工人的技艺,具有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多年实践经验和知识的能力,并用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智能制造系统能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和具有人的智能和技能,强调以人为系统的主导者这一总的概念。
在智能制造系统中,智能和集成并列,集成是智能的重要支撑,反过来智能又促进集成水平的提高。 (4)设计与工艺一体化。
传统的制造工程设计和工艺分步实施,造成了工艺从属于设计、工艺与设计脱离等现象,影响了制造技术的发展。产品设计往往受到工艺条件的制约,受到制造可靠性、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尺寸等限制。
因此,设计与工艺必须密切结合,要以工艺为突破口,形成设计与工艺的一体化。 (5)精密加工技术是关键。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衡量先进制造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纳米加工技术代表了制造技术的最高精度水平。
(6)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现代制造技术是一个从产品概念开始,到产品形成、使用,一直到处理报废的集成活动和系统。
在产品的设计中,不仅要进行结构设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而且特别强调拆卸设计。使产品报废处理时,能够进行材料的再循环。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7)人、组织、技术三结合。
现代制造技术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作用的永恒性,提出了由技术支撑转变为人、组织、技术的集成;强调了经营管理、战略决策的作用。在制造工业战略决策中,提出了市场驱动、需求牵引的概念,强调用户是核心,用户的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且强调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2.1 绿色制造(GM)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重要体现。
其目标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努力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最少化及综合利用。要力求实现切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化。
目前这一绿色加工工艺主要集中在不使用切削液上,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增加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而干切削和干磨削一般是大气氛围中(氮气中、冷风中或采用干式静电冷却技术)不使用切削液进行的切削。
不过对某些加工方式和工件组合,完全不使用切削液的干切削和干磨削在实际中很难实现,故又出现了使用极微量润滑(MQL)的准干切削。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已有10%~15%的加工使用了干切削和准干切削。
2.2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CIM就是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集成,实现现代化的生产制造,求得企业的总体效益,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已成为规模生产的主要科技,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直至售后服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集成制造主要指: (1)人员集成,管理者、设计者、制造者、保障者(负责质量、销售、采购、服务等的人员)以及用户应集成为一个协调整体。
(2)信息集成,产品生命周期中各类信息的获取、表示、处理和操作工具集成为一体,组成统一的管理控制系统。特别是产品信息模型(PIM: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和产品数据管理(PDM:Product Data Management)在系统中应得到一体化的处理。
(3)功能集成,产品生命周期中企业各部门功能集成以及产品开发与外部协作企业间功能的集成。 (4)技术集成,产品开发全过程中涉及的多学科知识以及各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形成集成的知识库和方法库,以利CIMS的实施。
2.3 柔性制造(FM) 柔性制造系统(FMS)是由统一的控制系统(信息流)、物料(工件、刀具)和输送系统(物料流)连接起来的一组加工设备,能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加工,并具有一定管理功能的自动化制造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是制造业适应动态市场需求及产品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各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先进制造领域的基础技术。
数控技术的成熟及单台数控设备的问世,使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开始了柔性制造系统的研究。FMS包括许多个柔性制造单元,它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
3.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源远流长。
起于何时,尚无定论。据考证,在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治水时期,青神县先民即在岷江两岸以竹编篓网石筑堤保坎。
据现有文字记载,唐宋时代即有生产、生活型竹编用具,明代便开始了竹编向工艺型改进,出现了几何形式古装饰粗线图案的日用工艺品,《清明上河图》中虹桥即是青神籍人士陈希良(宋朝侍郎)设计,苏东坡时,已有方圆椭等多种形式。到了清代中期,竹编工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现在沈阳故宫尚陈列有由青神袁氏艺人编织的"寿"字宫扇即为佐证。
抗日战争时期,青神观金乡的斗笠,罗湾乡的凉席,天庙乡的吨篼围垫(盛粮物),不仅在邻州府县享有声誉和广阔销路,而且在斗笠、扇面上出现了编织的"驱逐倭寇"、"还我河山"等抗战文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军斗笠"和扇石上进而出现了和平鸽和蝴蝶画图案编织。
六十年代后期,随着"文业"热浪,人们开始把毛泽东头像编上扇石,并有北街徐氏等人把《毛主席去安源》的线条画像引入单条,从而引发了平面竹编的一系列革新尝试。 七十年代未,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如胡自海、吴德全、殷超、陈云华、李建华、罗华灿等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立志革新竹编传统工艺的艺人,他们集中技术和智慧,刻意求精,为竹编适应市场需求开拓了新的前景,把竹编艺术推向了实用兼欣赏乃至上品位的纯欣赏型的艺术层次。
在立体纺织类,着重于精、细、雅、美堂、挂屏、横幅、楹联以及扇席之上,从而使竹编工艺跻身于艺术殿堂,使中外为之瞩目。 继1984年青神大型竹编《乐山大佛》跨进联合国大厦后,殷超的精编竹扇系列、《中国四大美人图》、《百寿图》、联中竹编厂的《八仙图》、《仙佛图册》、《折叠帽》,陈云华和中岩竹编厂的《中国百帝图》《九龙屏》《百子屏》和大型精编长卷《清明上河图》等集如蝉翼,光洁如绸,精美绝编的珍品源源问世,频频获奖。
世人叹为观止。 1988年春,由文化部门注明中和殷超等竹编师们创制的融主体和平面于一体的竹编艺术舞动巨龙,先后曾参加乐山、眉山、成都、海南、北京和泰国、新加坡等处国际性大型文化演展活动十多天,均取得轰动效应。
并在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金奖。 2000年春,青神竹编在国际竹藤组织大厦开工仪式上作为高级礼品分赠各国。
青神现有14000户29200多人直接从事竹编,尚存滚动发展态势。青神竹编,已经先后畅销和令传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奇葩"、"艺术中的艺术"。
4.竹编的来历50字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5.求现代生产管理论文
接上文
柔性生产模式的内涵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虚拟生产和拟实生产。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作出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准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掌握产品实现方法,减少产品的投入、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本。这两点是柔性生产区别于刚性生产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显,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建立虚拟企业,实现虚拟生产与拟实生产。②定单决定生产量。柔性生产模式认为,只有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价格与质量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而只是部分竞争手段,要不断地研发产品,创造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来满足用户,根据定单来确定生产量及小批量品种,这就是柔性生产管理的基本出发点。③建立弹性生产体系。柔性生产根据市场不断需求变化来生产;它产品多、个性强、多样化。而要满足这一生产需求,势必要建立多条流水生产线,由此而带来不同的生产线经常停工,产品成本过高。因此,必须建立弹性生产体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达到最小。即“只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④生产区位趋于集中。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柔性生产必须在一个生产区位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尤其是零配件供应商要与装配厂保持距离,以保证零配件及时交货并实现零库存,从而实现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反应。⑤人员素质要求高。人是最灵活最具柔性的资源,这是因为人有社会动机,有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人能够在柔性生产模式下通过培训、学习、模仿和掌握信息技术等而获得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5.关于并行工程
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于本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它是以CIMS信息集成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人员在设计一开始就考虑产品寿命周期中的各种因素实现产品开发过程集成,其主要目标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并行工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①产品开发队伍的重构;将传统的部门制或专业组变成以产品为主线的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并赋予团队相应的责权力,对做开发的产品对象负责,这样可以打破功能部门所造成信息流动不畅的障碍。②过程重构;从传统的串行产品开发流程转变成集成的、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并行过程不仅是活动的共发,更主要的是下游过程在产品开发的早期即参与设计过程,另一方面则是过程的精简,以使信息流动与共享的效率更高。③数字化产品定义;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数字化产品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理;数字化工具定义和信息集成。④协同工作环境;用于支持多功能集成产品开发团队的网络与计算机平台。
6.课题关于广西民俗的论文,主要研究广西各方面的民俗
提要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 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今世界旅 游的发展趋势。
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只有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 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 旅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民俗文化与旅游业两 者更好地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拉 动广西各民族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概念、特征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是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程中创造的民间文 化,包括民间习俗、信仰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 一切技术与文艺。民俗文化,则是世间广泛流 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 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 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
民俗文化内容丰富 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 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 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它以丰 富的文化内涵及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 的海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 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 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 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 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 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它将成为 现代旅游的主流之一。各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 风土人情、风韵别致的文物古迹、情趣怏然的 民间文娱活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国内外游 客。
(二)民俗旅游的特征“。民俗旅游”有着自 身的特征,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1、质朴的民间性。
民俗源于民间生活,体 现民间生活,包含着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与 语言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总显示出浅显不定 的功能作用,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所不可或 缺的基本手段。民俗是伴随着生活的需要而自 然形成,历久传承的文化形态,而非朝廷的、官 府的、寺庙的等上层文化或宗教文化的简单代 表。
因此,民俗旅游应取材于民间风俗,才会显 示出其固有的特色。 2、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民俗体现民族 的生活,并因各民族生存空间不同而各有差 异。所“谓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正反映出 民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民俗旅游的开发 应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不应胡乱建设、猎奇,这 样才使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特色和民族气息。 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3、情趣的乐观性。
民间生活追求向上的、乐观的,应与悲观绝缘,民俗旅游的开发要以 娱乐、审美、认识、教化等功能的习俗为体裁, 让游客在旅行当中感受到生活与劳动的乐趣 与美感,杜绝以迷信、不健康的内容作为民俗 旅游产品去开发。 4、主体的对外性。
民俗源于本地民间生 活,是经过世代相传而存留下来的。因此,民族 地区对自己的民族本身或当地群众没有太大 的吸引力。
在文化渊源上讲,与民俗旅游创办 主体的血缘关系越远越是具有吸引力,所以国 外或省外游客就成为民族地区最大的客源。 二、广西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一)民俗文化村、园。
目前,广西建有许多 的民俗文化村(风情园),这是广西最主要的民 俗文化旅游产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广西 各地先后建成了融水贝江苗寨、贺州瑶族风情 园、龙脊壮寨、三江侗寨、金秀瑶寨,还有正在 凌云县兴建的凌云土司民俗文化村等旅游项 目,使广西的民俗文化旅游更加丰富,更具吸 引力。
游客通过实地的旅游活动,能亲身体会 到广西各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 可以间接传播该地的民俗文化,对扩大该地的 旅游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有一定的积极作 用。 (二)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含民族博 物馆)主要是对民族建筑或民俗实物的展示与 介绍。这类产品以广西民族文物苑为代表,该 苑位于南宁市广西博物馆陈列大楼后面,1988 年建成开放,总投资280万元,占地2.4万平方 米,是以广西民族建筑为主题,苑内有铜鼓巨 雕、镇边大炮,建有壮族“干栏”、瑶家竹楼、苗 家吊脚楼、侗族鼓楼、侗乡风雨桥、毛南族民居 等,还建有榨油、碾米、造纸、制陶、榨糖等民间 手工作坊,均极富有民族乡土气息。
另外,靖西 县壮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和 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分别展出以介绍 壮族、苗族、瑶族历史和民俗风情为主的实物 和图片,特别的壮锦、苗锦和瑶族蜡染工艺品 更是这些民族民俗文化的精华。值得一提的 是,我国首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已于2004年 11月26日在广西南丹县正式对外开放。
(三)民俗旅游节庆活动。广西有11个少 数民族,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 日,且场面盛大,别具民族风情。
如壮族的蚂拐 节、牛魂节,苗族的苗年、芦笙节、补充: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侗族的侗年、花炮 节、冬节,仡佬族的吃虫节、拜树节、春耕节,京 族的哈节,仫佬族的依饭节、牛马节,彝族的跳 公节,毛南族的分龙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 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 涵。现已开发的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历 史文化节、柳州三月三歌节、阳朔的渔火节和 啤酒节、北海的珍珠节、凭祥的边关节等现代 节日活动,映托出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同时 也给。
7.关于布依族的论文资料
文化变迁是文化人类学最富时代感的研究课题。
我国民族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研究的重点从过去的社会形态理论转向了各个民族具体的文化现象和现代化进程,涌现出了一批有关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应用性成果,但有关布依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稀少,缺乏较深入的调查和理论研究。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布依族人口为2971460人,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居第十位,是少数民族中较大的民族。
布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贵州红水河、南北盘江沿岸,是贵州的原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代传承的民族文化。
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的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至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使得原本封闭落后的布依族社会与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也在发生着显在或隐性的变迁,对这些文化变迁事项的描述和变迁深层原因的挖掘,以及对变迁所带来的对布依族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成为当今布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对布依族聚居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文化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研究成果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主位和客位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历时性的纵向梳理,并在共时性的背景下进行适当的比较研究。
试图总结出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特点,并反思其得失及何以得失,以期能对布依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和现代化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并期望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能对研究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提供参考。 本论文共分为八章: 绪论部分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介绍了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最新动态,一及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的主要思路。
第一章在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的基础上,对变迁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介绍了本文拟采用的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章介绍布依族的历史源流。
布依族是旧石器时代水城人、穿洞人、猫猫洞人以及飞虎山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后裔,是建立群柯国的主体民族,经过夜郎时代与濮人、越人融合而突出地继承濮人和越人的文化特征,开始形成单一的民族濮越(布依)人。 第三章首先对布依族社会文化植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用文化模式的有关理论上分析布依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和布依族文化的民族个性。
第四章通过展示田野调查的生动材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详细介绍布依族衣食住行方面变迁以及闲暇生活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述变迁的原因。 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布依族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即传统社会组织、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乡规民约、婚姻及家庭的特点和变迁的表现。
第六章对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研究了现存的问题,分析了制约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对变迁的阶段、表现形式和动因进行了总结。
第八章对布依族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认为民族文化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民族文化的自我扬弃,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并实现异质文化互动,从而形成新的进步的民族文化,真正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的全球化。
关键词: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发展 目 录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第一章国内外文化变迁理论概述 第一节国外文化变迁理论 第二节国内文化变迁理论 第三节本文拟采用的变迁理论 第二章布依族历史源流 第一节布依族族源与族称 第二节远古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四节秦汉至宋朝时期的布依族先民 第五节元朝到明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六节清朝时期的布依族 第七节近代以来的布依族 第三章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环境和文化个性 第一节布依族文化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二节布依族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 第三节布依族文化个性 第四章布依族物质文化变迁 第一节绚丽多彩的服饰的变迁 一、传统服饰特点 二、服饰的变迁 第二节厚重的饮食习俗的变迁 一、布依族的饮食习俗 二、饮食的变迁· 第三节体现农耕文化的建筑文化变迁 一、建筑的特点 二、居住的变迁 第四节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变迁 一、交通运输 二、邮电通讯· 第五章社会传承和整合系统及其变迁 第一节社会聚合的组织纽带 一、民间传统的社会组织 二、官方委任的行政系统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习惯法与乡规民约 第二节婚姻与家庭的擅变 一、留传千古的婚恋习俗的变迁 二、婚姻的变迁 三、家庭的擅变 第六章喜忧参半的民族教育 第一节布依族教育概述 第二节双语教育 第三节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 第四节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 第五节发展布依族教育的建议 第七章对布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变迁的阶段 第二节。
8.求1500字现代礼仪论文
网上买吧,品种多,时尚更实惠,漂亮的礼物,人见人爱。
我在网购经验比较多,网上的东西真的便宜很多,选购也很方便,我收集了很多热卖好评的商品和店铺,并做了统计排行,很多都是专家通过比较店铺信誉和销售记录以及网友的评价,做出的排行榜,当然也有很多是我通过购买和网友的交流统计出来的,都是热卖好评的,网购这么多年了,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样统计下,真的方便很多,现在分享给大家,当然主要是希望大家给我空间加加人气,还有采纳我的答案,让我赚赚分^_^,网址: ydbai点com (把“点”改成“.”复制到地址栏访问,【一定败】导 购 网),那里有我的超级经验分享,有我总结的详细购物步骤和购物心得,肯定对你购物有很大帮助!快去看看吧,登陆的人比较多,打不开,请多刷新几次. o(∩_∩)o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采纳我哦~。
9.现代流通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
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基本格式:一般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
第五、研究课题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总之,撰写论文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对于缺乏写作经验的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虚心向指导教师求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现代竹编毕业论文(求有关工艺品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