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噪声的毕业论文马上毕业了,老师给的题目就是噪声,其他的要求
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 (供你参考) 摘 要 本文对公路交通噪声实地监测的结果及其对沿线社会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常见的公路交通降噪措施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公路 噪声 防治措施 分析 近年来,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所经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互支持、相互推动的作用。 随着公路的通车里程、车流量和行驶车速的与日俱增,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对沿线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环境的干扰程度和范围也随之加剧和扩大。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已经逐渐变成沿线居民最为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 1 噪声状况监测与分析 为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状况,我们于2000年10~11月,分别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进行了交通噪声监测。
1。1 监测情况说明 ①测量时间段选在每天的三个交通高峰时间,即9:30~10:30;16:30~17:30;21:30~22:30,每个时段连续监测1小时; ②选取国道上路面约为15m宽的双车道。
测点位置为距离路肩10m处,离路面高度为1。2m处;测点附近地势开阔平坦,无障碍物; ③测量仪器为国产hs6280d型噪声频谱分析仪,并配备hs4782a型打印机。
1。2 监测指标说明 倍频带噪声频谱--可揭示公路噪声的频率成分。
sd--标准偏差。反映在测量时段内的噪声声级波动情况。
leq--等效连续声级。表示在测量时段内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体现的噪声大小。
lmin--测量时段内的最小声级值。 lmax--测量时段内的最大声级值。
l10、l50、l90--统计声级。表示测量时段内的百分之几所超过的噪声级。
如l10=60db,就是表示测量时段内有10%的时间其噪声超过60db。l1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峰值。
l90相当于交通噪声的本底值。许多国家用l10作为交通噪声的评价量。
噪声分布--噪声布测量可体现产生总噪声值的能量在各声级段所占的百分比。 1。
3 监测结果统计 对205国道南京至新沂段和312国道南京至苏州段的交通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表2。 1。
4 监测结果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205国道和312国道在交通高峰时段内9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2。7db和68。
3db,5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79。1db和75。
2db,10%的时间噪声值分别达到了85。 4db和80。
0db,大大超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函(1999)46号《关于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适用标准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距路中心线100m范围内执行昼间70db(a),夜间55db(a)的要求。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降低交通噪声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并须急待解决的问题。
2 交通噪声的危害 交通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严重时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引起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噪声可使学习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下降,在特定条件下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另外,交通噪声还会影响到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
例如,交通噪声影响严重的房地产、工厂、商厦等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噪声还直接影响到公路周围的土地价值。有资料表明:交通噪声每升高1分贝,土地的价格就会下降0。
08~1。26%,平均0。
9%左右。反过来说,将交通噪声水平降低1分贝,则相当于沿线土地增值0。
9%,对于土地批租来说,这是一个可观的数值。 3 降噪措施分析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采取了诸如应用降噪路面、种植降噪绿化林带、修筑声屏障等措施。
3。1 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 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其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有的甚至高达30%。
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在雨天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局限性是:耐久性差,集料、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 3。
2 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 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
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db。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
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该方法的优点是:生态效益明显。
局限性是:占地较多,早期降噪效果不显著。 3。
3 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
2.求关于噪声的论文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3.毕业论文怎么写
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美妙的音乐对正在欣赏音乐的人来说是乐音,但对于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干扰睡眠、损伤听力、影响人体生理以及儿童和胎儿的发育。
实验表明,噪声会引起人体紧张的反应刺激肾上素的分泌,从而引起心率改变和血压升 高,故有人认为生活中的噪声是心脏病恶化和发病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研究指出, 噪声会使人 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某些吵闹 的工业企业溃疡症的发病率比安静环境的高5倍;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产生影响。
此外噪声还对动物和建筑物造成损害。如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不下蛋,甚 至内出血,最终死亡。五十年代曾有报道一架高速 飞行的飞机,作六十米低空飞行时,噪声使地面一幢楼房遭破坏。
4.求关于噪声的论文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
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
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
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
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噪音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低强度的噪音在一般情况下对人的身心健康没有什么害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高强度的噪音主要来自工业机器(如织布机、车床、空气压缩机、风镐、鼓风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摩托车、拖拉机、飞机等)、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
这些高强度的噪音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高强度的噪音,不仅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人长期在 95 分贝的噪声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大约有 29% 的会丧失听力;即使噪声只有 85 分贝人,也有 10% 的人会发生耳聋; 120~130 分贝的噪声,能使人感到耳内疼痛;更强的噪音会使听觉器官受到损害。在神经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倦怠、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等症候群,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传导阻碍滞,外周血流变化等;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在消化系统方面,强噪音会使人出现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总之,强噪音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有人曾对在噪音达 95 分贝的环境中工作的 202 人进行过调查,头晕的上中 39% ,失眠的占 32% ,头痛的占 27% ,胃痛的占 27% ,心慌的占 27% ,记忆力衰退的占 27% ,心烦的占 22% ,食欲不佳的占 18% ,高血压的占 12% 。
所以,我们不能对强噪音等闲视之,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当然,人们对噪音比较敏感,各个体之间是有很大差异 ,有的人对噪音比较敏感,有的人对噪音有较强的适应性,也与人的需要、情绪等心理因素有关。
不管人们之间的差异如何,对强噪音总是需要加以防止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 1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 2 )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 3 )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 1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 2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 3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5.噪声的危害以及防治的论文
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三大污染,但是噪音污染却不如后两者那样受到重视,相反,如果噪音污染不造成像上述两个案例那样大的恶果,往往被人们忽略.以至这些年来,噪音污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有增无减.世界卫生组织去年曾就全世界的噪音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及发达国家的噪音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世界噪音污染调查认为,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噪音污染的危害吧!一、家庭噪音是儿童的大敌在美国,生活在85分贝以上噪音污染环境中的居民人数20年来上升了数倍;在欧盟国家,40%的居民几乎全天受到交通运输噪音污染的干扰,这些居民相当于每天生活在55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其中20%的人受到的交通噪音污染超过65分贝.此外,在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城市,噪音污染问题也已相当严重,有些地区全天24小时的噪音达到75至80分贝……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全球噪音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呼吁各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减少噪音. 一般来说,噪音有外界噪音,比如交通工具,工程施工和工业生产等产生的噪音等,这些噪音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另外就是家庭噪音。
自己家里的噪音污染却往往被忽略。家庭噪音来自冰箱、电脑等家用电器。
随着每个家庭电器的数量不断增多,其噪音污染也不可忽视。据科学家测定,电视机、家庭影院、组合音响等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2至50分贝.而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居民区的环境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则应低于40分贝。
倘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构成危害,特别儿童,更要提防噪音。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聋哑的可能性达50%。同时,噪音是影响儿童智力和身体发育的大敌。
处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智力发育要比在安静环境中低20%;营养学家表明,噪音不仅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C、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这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恶劣影响。二 噪音的恶性刺激,影响人与生物的生活,很容易使人得病噪音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易怒造成疲倦、并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和恶心、欲吐、胃痛、腹胀、食欲呆滞等消化道症状。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噪音还能使人体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量增加,影响健康;另外噪音还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使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情况明显提高;同时噪音可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们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急噪、导致条件反射异常,使脑血管张力遭到损害。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在早期能够恢复原状,但时间一久,就会导致病理上的变化,使人产生耳鸣、失眠、记忆力衰退和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
噪音对视觉器官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飞机的噪音使南极企鹅等海鸟的心跳加快早已成定论.本月初,美国海军和国家海洋渔业署首次承认海军声纳研究产生的强烈声纳干扰导致了海洋哺乳动物的触礁与死亡.同样,噪音对人类的伤害也不可低估.噪音污染不但能够影响人的听力,而且能够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其他精神综合征.研究表明,人听觉最高可以接受30分贝的音量,当室内的持续噪音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最新科学研究证实,噪音还会伤害人的眼睛,引起视力疲劳和视力减弱.当噪音强度在90分贝时,约有一半的人会出现瞳孔放大,视物模糊;当噪音达到或者超过11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特别容易发生眼疲劳,眼胀痛,眼发花,以及视物流泪等多种眼损伤现象的缘故. 三、噪音会对孕妇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孕妇长期处在超过5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会使内分泌腺体功能缭乱,并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
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胎儿缺氧、导致胎儿K形甚至流产。二高分贝造影能损坏。
胎儿的听觉器官,致使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影响大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低下。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有一年的春天,我在街道上看见一位孕妇,当时街道上吵吵闹闹的,这名孕妇已经很累了,街道上的车一辆又一辆地排起了长龙,喇叭声﹑吵闹声连绵不断,这名孕妇忽然昏倒在地,人们把她送进了医院。后来,听说她晚上发高烧,经过医生的抢救才保住了性命!第二天报纸上新闻报道了记者对这件事的采访,其原因就是因为噪音引起的。
可见,噪音的危害多大啊!噪音有损人体的听觉器官.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据临床医学资料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聋哑的可能性达50%.同时,。
6.跪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论文,急
噪音的危害与控制
——物理研究性论文
青岛市26中 初三(B)班 林夜
随着科技的渐渐发达,噪声也渐渐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什么呢?首先就是损伤听觉系统。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那么如何控制噪声呢?首先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其次还要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最后要进行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学生可以多做宣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防噪音事业做出贡献。
7.环境监测的论文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环境监测在对污染物监测的同时,已扩展延伸为对生物、生态变化的大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有关标准、法规,全方位、多角度连续地获得各种监测信息,实现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及控制。
境监测是指连续或者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水平、效应及趋势。环境监测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手段,是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和耗资大等特点,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即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污染监测机构,制定统一的监测原则、程序和方法,组织监测网络,以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掌握和评价环境状况,为防治环境污染提供可靠的监测数据和科学的测试技术。组织监测网络是为了把各有关部门的环境监测力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技术装备和人才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环境监测力量的积极性,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环境监测工作。随着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逐步的开展和加强,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的方案
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环境监测结果的科学、准确有赖于监测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把握,以及监控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充分准备工作,尤为重要的是在监测前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环境监测主要由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构成,在明确监测目的的前提下,监测方案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采样方案,包括设计网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采样方法、样品的运输、样品的储存、样品的处理等;分析测定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的选择,操作条件,制定质量保证体系等;数据处理方案,包括数据处理方法、监测报告、综合评价等。
三、环境检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的内容按监测对象分为:
1、污水监测
2、大气和废气监测
3、噪声监测
4、土壤污染监测
5、固体废物监测
6、生物污染监测
7、放射性污染监测
此外还有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监测等。
四、环境监测的类型
1、监视性监测:又叫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是对各环境要素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监测,是监测站第一位的主体工作,用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积累监测数据,一般包括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叫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按目的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①污染事故监测 ②纠纷仲裁监测 ③考核验证监测 ④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叫科研监测,属于高层次、高水平,技术比较复杂的一种监测,通常由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协作共同完成。
8.关于噪音对人体影响的论文(初二1000字——1200字)
研究活动名称:校园内外噪音调查和防治 活动时间:2007年9月 活动指导教师:高淑云、张建英 研究活动目标;1. 指导学生自主制定调查方案,进行实地数据采样,汇报交流,提出防治计划,通过专题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直到有关噪音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资料搜集能力。3. 能够应用“数字式声纪计”或骨测量校园噪音环境情况,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认真采集数据、研究数据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校园噪音的措施,实施校园噪音改善计划,培养学生用科学提高校园学习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研究活动准备:1、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关于噪音的基础知识和校园噪音污染的基本情况,选择好调查的重点、并提供参考用记录表格。
2、准备检测噪声工具-----数字式声级计或估测参考资料。3、学生准备调查表和搜集噪音危害、防治的资料。
成果形式:噪音调查表、噪音状况报告、建议表、小论文、宣传标语等。研究过程:一、激情引入,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1、优美的歌曲同学们都喜欢,除了可以丰富人们文娱生活,还可以使人奋进。
但是,对于建筑工地的敲击声,混泥土搅拌机的轰鸣声、电锯声、机器的轰鸣声,同学们听起来感到烦躁,心神不定,这些声音都是噪声。2、交流噪声的危害。
噪声能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最常见的的损害就是听力损害。有检查表明: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乐厅,半小时以后,人的听力就会受到损害。
3、确定研究课题。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校园里是否存在噪声现象呢?如果有,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校园里一天中的声音是怎样变化的?噪声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区分噪音和正常音?可以用什么办法减弱噪声呢?二 .设计调查方案1. 按组内的异质的原则划分研究小组,每组推选出组长。
2. 学习使用数学式声级计,区分噪音和正常音。确定调查的主要场所。
(噪音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0~50分贝感觉舒适,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
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110以上是有害区。)3. 确定调查的指标,讨论注意事项。
三. 调查与总汇1. 现场调查,采取数据。2. 汇报交流,提出发现。
(1)根据采集数据,自制噪声分级表。(2)经过小组认真研究讨论后有了新的收获。
如:1.发现学校一天中的声音大部分都处于噪音标准之上的状态;2.发现同学打闹.下楼脚步声是上午课间和下午课间声音分贝大的主要原因;3.发现学校一天里的声音变化过程象个字母M;4.学校高音喇叭.沿街楼电焊气割声是校园里最高的噪音;5.几名教师讲课声高而尖也算是噪音;6.学校电器的噪音是校园噪音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四. 提出解决措施,实施改善计划。
1. 讨论交流防治噪音的基本途径。(1)减少噪音源或降低噪音源的音量;(2)切断传播途径;(3)戴耳塞。
2. 针对2个课间的噪音情况制定出学校切实可行的具体治理措施。学生纷纷想办法,讨论研究后汇报如下:(1)把每个班的教室里都贴出“悄悄说话”的提示语来提醒大家;(2)对全校进行保护环境.制止噪声的宣传广播;(3)给学校的大队辅导员提建议,希望我校把检查个班的噪音情况进行每周的评比,表现差的班级在门上贴出“噪音教室”;(5)对树林中的蝉进行防治;(6)在沿街的楼的微机室加上双层玻璃;(7)与沿街楼的经营者磋商,尽量不在上课期间进行电气焊;(8)在学校的网开辟关于校园噪音的问题的论坛;(9)缩小高音喇叭与操场的距离,降低喇叭音量;(10)给校长提建议,希望校长对老师进行噪音危害的宣传,以有关教师谈话。
让班主任加强对自己班级的管理,对校园的电器,特别是微机要进行定期除尘…….3. 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行动起来,改造校园的噪声环境,将自己的的所学.所想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五.活动延伸1.开展“悄悄说轻轻走”主题班队会。
2.组织“校园噪音的危害”社区宣传活动。3.写一封“给市长的建议信”或“给城市执法局局长的建议信”,要求加强校园周围环境的整治,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4.设计以“根治校园噪音”为主体的宣传画。
9.噪声的物理论文
噪声(noise) 噪声即噪音。
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声音的分贝是声压级单位,记为dB。用于表示声音的大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则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dB、夜间40dB;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dB、夜间45dB;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dB、夜间50dB;工业区,昼间65dB、夜间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dB、夜间55dB,(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那么,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标准是多少呢?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中第5条4款规定,在室内进行噪声测量时,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10dB。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 现代城市中环境噪声有四种主要来源: ①交通噪声:主要指的是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噪声。
这些噪声的噪声源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 ②工业噪声:主要指工业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噪声。
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运转设备。 ③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
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④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指人们在商业交易、体育比赛、游行集会、娱乐场所等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喧闹声,以及收录机、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家电的嘈杂声,这类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下。
如洗衣机、缝纫机噪声为50--80分贝,电风扇的噪声为30~65分贝,空调机、电视机为70分贝。噪声控制基本途径 为了防止噪音,我国著名声学家马大猷教授曾总结和研究了国内外现有各类噪音的危害和标准,提出了三条建议: ①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 75~90 分贝。
②保障交谈和通讯联络,环境噪音的允许值在 45~60 分贝。 ③对于睡眠时间建议在 35~50 分贝。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控制噪音环境,除了考虑人的因素之外,还须兼顾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充分的噪音控制,必须考虑噪音源、传音途径、受音者所组成的整个系统。
控制噪音的措施可以针对上述三个部分或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①控制噪声源。
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②阻断噪声传播。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 、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
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 噪声对人的危害 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①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
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人在熟睡状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