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1994~2005年报道的中药注射剂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ADR的主要品种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注射剂,且ADR类型以全身性反应为最高,占37.52%,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21.82%。
结论 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再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of sevent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 clinical drug u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2617 reports of ADR result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4 to 2005 retrieved from CHKD database. Results ADR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rapeutic drugs for cardioز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 Systematic reaction was highest(37.52%),followed by damages of skin and appendages(21.82%). Conclusions Importa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ADR caus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to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dverse drug reactions;rational drug use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有报道[1],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探讨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原因及其规律,本文对1994~200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17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中药注射剂质量再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的CHKD期刊知识库对1994~2005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进行检索,从中筛选出中药注射剂ADR的病例报道文献318篇,共2 617例。
按照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判断标准,对所选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7种中药注射剂ADR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17种中药注射剂ADR分布情况(略) Tab.1 Distribution of ADR of the sevent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表2 17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类型及构成比(略) Tab.2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ADR of the sevent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3 讨论 2 617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多于单方制剂,本组ADR病例报告涉及17种中药注射剂。仅双黄连、复方丹参、脉络宁、参麦、清开灵5种复方注射剂的ADR就占总数的40.32%。
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出现过不良反应,其中活血化淤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清热解毒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故不良反应也较多。调查发现,ADR居前10位的品种中,有6种活血化淤药,有4种清热解毒药。
它们的ADR达2 173例次,占83.03%。其中活血化淤药葛根素、复方丹参、脉络宁、参麦、刺五加、黄芪6种中药注射剂的ADR就达1 269例,占48.49%;而清热解毒药鱼腥草、双黄连、穿琥宁、清开灵4种中药注射剂的ADR达904例,占34.54%。
提示临床在使用复方制剂、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的中药注射剂时应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尤其是加强对葛根素、鱼腥草[2]、双黄连、复方丹参等临床使用较多、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质量再评价。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面广,常累及多组织、多器官、多系统,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3]。有报道[4],仅双黄连注射剂1个品种引起ADR就多达36种。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ADR类型中全身性反应、皮肤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这5种损害已达2 223例,占84.94%。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务必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过敏史等,以筛选过敏反应的高危人群,对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意义重大。
引起中药注射剂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①中药注射剂内在质量不稳定。中药材质量受产地、采收季节、土质、气候等种植条件的影响,不同基源的同一药材成分差别就更大。
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性,不同生产厂家及不同生产工艺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纯度不同,有的中药材中杂质(如丹参中的鞣质)与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特性极为相近,生产过程中不易分离,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5]。故在用药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药品。
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本保证[6]。此外,国内的中药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基本上没有“杂质”的检查项目,而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制备、提纯过程中的杂质的控制不达标都是。
2.药物不良反应类医学论文哪里有
你可以去·创新医学网·看看,他里面有个医学新知栏目,里面有药物不良反应论文,论文还是比较全面的。有600多篇呢!
这是一段范文,信息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
【关键词】 欧乃派克;过敏性休克
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性,60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1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口服卡托普利降压。血压波动在150~170/70~90mmHg。既往无特殊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院外颈部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球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有斑快形成(软斑)。入院后经系统查体及头颅MRI提示右侧基底节区陈旧性脑梗塞。于入院后第5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以16ml/秒注入欧乃派克总量18ml,术中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注药后约10分钟患者出现口渴、恶心、全身大汗,意识模糊,血压80/60mmHg,心率41~50次/分,立即给予生理盐水100ml加多巴胺80mg,以每分钟15滴的速度静脉滴入,同时另建通道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快速静滴,5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渐清楚,血压135/75mmHg,心率75次/分。血常规、腹部超声未见异常,排除腹膜后血肿可能。次日停用多巴胺,血压恢复至术前水平。
病例2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反复头晕、头痛10余年”入院。既往无特殊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入科后血压108/68mmHg,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科后心电图、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眩晕综合症:脑供血不足。于入院后第3天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以16ml/秒的速度注入欧乃派克总量18ml。术中患者未诉特殊不适。注药后40分钟患者诉头晕、心慌、视物模糊、四肢发凉、全身大汗,右下肢疼痛不适。查血压90/60mmHg,心率80次/分,呼吸节律齐、心音齐,桡动脉细弱,神志清楚。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腹部B超等检查无异常。立即给予生理盐水500ml+多巴胺100mg+间羟胺20mg静滴及扩容,5分钟后血压为100/60mmHg,之后血压维持在120~130/70~80mmHg,心率60~70次/分。此后连续3天,给予扩容及升压药的维持下血压波动在98~108/70~80mmHg之间。3天后停用多巴胺,血压恢复正常,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3.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论文怎么写
虽然滥用抗生素并非消费者的本意,但由于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消费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针对这种现状,两位专家一一剖析了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中的9大误区。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
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
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
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
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
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
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
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
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
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
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
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
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
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
4.药物不良反应浅析
药品不良反应,即是“合格药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有害反应。如何判断药物不良反应?
一、发生可疑不良反应,首先看药品说明书是否注明,如果已经明确注明,则可能性较大。
二、根据用药时间顺序来判断。
1、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如有的做皮内试验后,针头尚未拔出,过敏反应即已发生,病人很快出现灼热、喉头发紧、胸闷心慌、脸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神志昏迷,需立即抢救。
2、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如固定性红斑常发生在同一部位,呈紫红色圆形或椭圆形,常有水疱,伴有发热等症状。
3、在半小时至两小时内发生: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4、用药后1~2周发生:如多形红斑常在用药后2~7日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大都在10日后发生;洋地黄反应与利尿剂引起的水肿也多在1~2周后出现。
5、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如链霉素导致的耳聋,常在停药后6个月出现。抗癌药白消安引起的肺部病变常在用药后1年以上才出现。氯霉素、保泰松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类似的情况。
三、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一般而言,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导致的耳聋,以及青霉素、碘制剂等酿成的过敏性休克。但也有相同者,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降血压药,若长期应用后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骤升、心率加速,甚至出现颅内出血,需立即抢救;又如贸然停用心得安,对心绞痛病人会引起较用药前更为严重的症状,常在夜间突然发生,且造成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肌梗死,有死亡危险。
四、是否有再激发现象。即是否会再次用药发生同样的反应。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通过医生、药师或直接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并且进行用药咨询,以避免再次发生。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5.急需一篇关于中药不良反应剖析的5000字论文,有目录并且是3级标题
中药不良反应医学论文范文如下: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免费查看全文请登录:创新医学网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数千年来,在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经验,为我们民族的繁荣昌盛和世界民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植物药或天然药以及中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当前国际范围内日益关注重视中药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应用的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并广泛提倡科学合理使用中药,防治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迫切性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药没有什么副作用,相对西药来说安全得多,中草药真的是安全的吗?目前,在中药ADR的监控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尽管对中药ADR古今文献多有记载,但研究还不够深入,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并非少见。据中国药学会对国内1551例ADR病例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所占的比例达3.8%,仅次于抗生素而位居第二,由于临床医师认识不足,ADR病例未能总结报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中药相关ADR发生率可能会更高。
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就是指因药引起的任何不良情况,包括副作用、毒副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二重感染、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依赖性、成瘾性等。
经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成员国一致通过,WHO采用的药物不良反应定义为: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部分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由于这部分药物既有毒性作用,又有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可产生毒副反应,因此有人将中药不良反应称之为中药毒性反应。另外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除在药品质量合格,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所发生的非期望反应之外,还包括药品质量和误用、超大剂量使用及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广义的药品不良反应。
6.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论文开题报告怎么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
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2]。 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
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2]。
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 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成本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艰难,进展迟缓,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
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3]。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 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
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 比如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
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
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 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
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
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毕业论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