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篇机电一体化论文(字数在8000左右)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
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
2.求机电一体化论文4000字左右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 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台阶. (二)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 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发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可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
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
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
3.求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或论文5000千字左右
切边机系统机电一体化设计 字数:14076,页数:29,包括任务书,说明书,和所有设计图 论文编号:JX083 目录 总体方案设计。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 总体方案 。
3 工作台的设计 。
4 工作台传动机构的设计。
..4 数控部分设计 。
.. 4 机械部分设计 。
4 传动部分的说明。
..4 蜗轮的设计 。
..5 蜗轮的参数计算。
..6 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
8 齿轮的设计 。
.11 压力角α的选择 。
11 小齿轮齿数Z1的选择 。
..11 齿宽系数的选择 。
11 齿轮精度选择。
12 轴的结构设计 。
..13 花键 。
.14 工作台的设计图。
.14 数控系统的设计 。
16 概述 。
.16 微机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16 单片机的选择 。
..17 存储器扩展 。
18 I/O接口的扩展 。
.19 键盘接口设计 。
..19 数码管显示电路 。
20 软件设计 。
20 步进电机的环行分配 。
..21 圆弧插补原理及其程序设计 。
..21 步进电机的控制及其程序设计 。
24 中断功能诊断 。
..25 工作台的加工示意框图 。
27 结论。
..28 国内外发展现状 专用机床是一种专门适用于特定零件和特定工序加工的机床,而且往往是组成自动生产线式生产制造系统中,不可缺的机床品种。组合机床是专用机床的一种,它以标准化部件为基础,配以少量的专用部件组成。
而目前一些机床厂对其生产的通用机床若作改动时,也习惯用专用机床来取代。比如数控车床由于盘改为专用设计的,这台数控车床则不用原机床型号,而采取编专用机床号的办法。
由于专用机床是一种《量体裁衣》产品,具有高效自动化的优点,是大批量生产企业的理想装备。随着制造技术的进步,数控技术的普及,专用机床的数控化发展也很快,专用机床在生产实践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2001年专用机床产值占机床产值的比达到8.8%;我国台湾省这一数字达到6.9%;而我国仅为0.67%。所以,在当前产品结构调整中,发展专用机床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专用机床及其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与大量生产汽车等性质不一样,也与普通机床的制造性质不一样,它具有两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一是集成性。用户订购专用机床都是要求交钥匙工程,它集加工工艺(含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机床、夹具、工具(包含辅助)的开发设计与选择,检验测量(包括进入机床前的毛坯检验、加工中及成品的检验测量)物流的输送,切屑和冷却液的防护与处理等于一体。
它不仅仅解决其中的某一问题,而是要解决好涉及较宽的技术领域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二是单一性。
专用机床几乎都是单台性生产,要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一次性开发,一次性制造,而且还要保证一次性成功。 根据长期有关从事专用机床及其自动生产线开发制造的人员的体会,将专用机床制造业的工作归纳为以下八个特点: A.技术难度大。
由于它是集加工工艺、机床、夹具、辅具、刀具、检验测量、物流等于一体,实现交钥匙工程,从而涉及技术领域宽且复杂,又是一次性制造,要保证一次成功,所以技术难度大。 B.是经营风险率高。
专用机床(或自动线)根据用户订单“量体裁衣”制造的,不可能有试制探索过程,要确保一次成功,有相当大的技术风险。由于技术方案不当,造成局部或整体报废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一次性制造,在制造调试过程中难保不出现问题,解决这些总是需要时间,从而按期交货也有一定的风险;由于装备是专门为某一用户订做的,当该用户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期付款、甚至无力付款时,势必造成制造企业的损失;在现行的金融制度还无法约束对方,产品无法转让他人的情况下,经营显而易见。
C.是协作困难大。由于是一次性制造,它不像汽车零部件那样大量生产,也不像通用设备那样批量生产,找协作厂家很困难。
条件一般的企业,很难保证一次性制造出合格的产品;条件好的企业,又不愿当配角,对这种委托协作看不上。 D.是技术依赖性强。
专用机床及其自动线。
4.求个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论文题目,越简单越好,满意可以加分~~~
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塑料电话接线盒注射模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托板冲模毕业设计 推动架设计 椭圆盖注射模设计 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五寸软盘盖注射模具设计 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心型台灯塑料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机械手设计 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的PLC实现方法研究 汽车制动系统实验台设计 数控多工位钻床设计 数控车床主轴和转塔刀架毕业设计 送布凸轮的设计和制造 CA6140车床后托架夹具设计 带式输送机毕业设计论文 电火花加工论文 机床的数控改造及发展趋势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毕业论文 机械手毕业论文 基于ANSYS的齿轮泵有限元分析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机床数控系统中应用探讨 矿石铲运机液压系统设计 汽车连杆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论文 数控车床半闭环控制系统设计 数控多工位钻床设计 数控机床体积定位精度的测量与补偿 数控机床维修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新型电动执行机构 液力传动变速箱设计与仿真论文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论文 中型货车变速器的设计 数控钻床横、纵两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系统设计 Y210—2型电动机定子铁芯冲压模具设计 双坐标十字滑台设计及控制 注射器盖毕业设计 二级减速器的毕业设计 需要可以找我们 Q Q : 1 0 7 0 2 6 5 1 0 1。
5.求7篇机电一体化技术毕业论文
1 绪论 7-11
1.1 选题背景及科学意义 7
1.2 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状况 7-8
1.3 本文所研究的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 8-10
1.4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0-11
2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总体方案设计 11-17
2.1 概述 11
2.2 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11-12
2.2.1 总体设计要求 11-12
2.2.2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组成和接口 12
2.3 各组成部分方案设计 12-16
2.3.1 机械传动部分设计 12-13
2.3.2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工作流程分析 13-15
2.3.3 信号检测与控制部分方案设计 15-16
2.4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整体框图 16
2.5 本章小结 16-17
3 电动机的选择及特性分析 17-26
3.1 概述 17
3.2 电动机的选择及参数评定 17-20
3.2.1 电动机的选择 18-20
3.2.2 电机参数评价 20
3.3 电动机的特性分析 20-25
3.3.1 固有机械特性曲线的参数计算 21-22
3.3.2 人为机械特性曲线 22-25
3.4 本章小结 25-26
4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动力学仿真分析 26-38
4.1 概述 26
4.2 传动构件参数的确定及三维实体建模 26-30
4.2.1 传动构件参数的选取 26-30
4.2.2 机械传动部分三维实体建模 30
4.3 键合图法简介 30-35
4.3.1 键合图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30-31
4.3.2 基本元件的键合图模型 31-33
4.3.3 基本键合元的因果关系 33-35
4.4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的键合图模型 35-37
4.5 本章小结 37-38
5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控制器硬件设计 38-50
5.1 概述 38-39
5.2 控制部分硬件设计框图 39-40
5.3 单片机与电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40-42
5.4 传感器的选择及其电路设计 42-44
5.5 电磁离合器和电磁铁控制电路的设计 44-45
5.6 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45-47
5.6.1 CAN总线的优点 45-46
5.6.2 CAN卡PCA82C250与CAN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46-47
5.7 电源部分设计 47-48
5.8 硬件的抗干扰设计 48
5.9 本章小结 48-50
6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控制器软件设计 50-57
6.1 概述 50
6.2 软件总体设计 50-54
6.2.1 机电一体化执行元件的工作流程图 50-52
6.2.2 单片机工作状态设定 52-53
6.2.3 存储单元的分配 53
6.2.4 通讯协议 53-54
6.3 主程序设计 54
6.4 通讯服务子程序设计 54-55
6.5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 55-56
6.6 本章小结 56-57
6.求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或论文5000千字左右..
机电毕业设计目录_机电毕业论文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一流设计吧 发布者:16sheji8 发布时间:2008-9-10 8:55:58 阅读:5442次
机电毕业设计目录
001CA6140车床主轴箱的设计
002DTⅡ型固定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003FXS80双出风口笼形转子选粉机
004MR141剥绒机锯筒部、工作箱部和总体设计
005PLC在高楼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006Φ3*11M水泥磨总体设计及传动部件设计
007车床变速箱中拔叉及专用夹具设计
008乘客电梯的PLC控制
009出租车计价器系统设计
010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011多用途气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012机油冷却器自动装备线压紧工位装备设计
013基于AT89C51的锁相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014基于普通机床的后托架及夹具的设计开发
015减速器的整体设计
016金属粉末成型液压机的PLC设计
017可调速钢筋弯曲机的设计'
018螺杆空气压缩机
019膜片式离合器的设计
020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021生产线上运输升降机的自动化设计
022双铰接剪叉式液压升降台的设计
023四层楼电梯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024万能外圆磨床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025卧式钢筋切断机的设计
026锡林右轴承座组件工艺及夹具设计
027新K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的设计
028压燃式发动机油管残留测量装置设计
029用于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同轴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030知识竞赛抢答器设计
031自动洗衣机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详细出处参考: /onews.asp?id=1219
7.求一篇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8.求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论文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
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
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应用于工业: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汽车制造业开发一种Modular DigitalController(MODICON)取代继电控制盘。
MODICON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商业生产的PLC.70年代是PLC崛起,并首先在汽车工业获得大量应用。80年代是它走向成熟,全面采用微电子及微处理器技术。
90年代又开始了PLC的第三个发展时期。90年代后期进入了第四阶段。
其特征是:在保留PLC功能的前提下,采用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高速串口;采用各种相关的国际工业标准和一系列的事实上的标准;从而使PLC和DCS这些原来处于不同硬件平台的系统,正随着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编程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建立同一硬件平台,运用同一个操作系统、同一个编程系统,执行不同的DCS和PLC功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EIC三电一体化。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
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
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
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免费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求篇机电一体化论文字数在8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