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的高尚情操、思想境界、进取意识和优秀品格
14年来,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西部任教,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用激情和豪迈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花为何在西部这样红 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
青春是人生的精华、奉献是人生的至美,将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爱的真诚,理想的光芒将更加灿烂辉煌。 从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开启了支教西部之路。
至今,该院有近百位学子毅然赴祖国的西藏、新疆等地,扎根西部任教,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把爱和知识撒播到西部大地。
人生能有几回搏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幸福追求;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到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去。 2000年7月,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母校,踏上新疆的列车,奔赴且末县任教…… 这年的暑假正是一个酷热的季节,当时保定学院党委号召同学去西部发展,有不少同学踊跃报名,体育系王伟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王建超同学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去新疆且末县支教,周围不少人告诉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坚定不移地加入支教行列。
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戈壁的红柳,在且末扎了根,潜心教书育人。 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踏上支教之路…… 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一行2006年再次踏上了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
他回忆道,当时的且末县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保定学院88届毕业生。他发自肺腑地对我说:“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且末发展。”
赵文纪的话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徐建旺是保定学院2002届的学生,赴西藏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一中支教。
十余年过去,他觉得自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要一辈子在西部工作。”
徐建旺说得很平静,“记得当时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在土路上跋涉了七八个小时,才摇到了南木林县城。看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流截成两部分,一条街道,低矮的土坯房,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三栋两层楼的楼房。
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我们被安排在河对岸的已经废弃的车队的库房里。一扇铁栅栏门,三排房子,院内蒿草有齐腰高。
房间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最多五六平米,两人一间,不仅要放床铺,还要摆放炊具。这就是我到县城的第一印象。”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建旺放弃自己的选择,十几年的坚持,让他收获了爱情,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 “许多人问我后悔么?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去西藏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不后悔,能让藏族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成功。”
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教体局工作的2002届毕业生贾振海高原红的脸上透露出坚毅,他说:“刚到这儿教学时,因为学生都是藏民,语言沟通成了很大的问题,我只好找些汉语比较好的学生,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努力学藏语,现在用藏语和他们沟通都不成问题了。” 时任校团委书记、现任外语系书记的刘世斌当年将15名毕业生从保定一路送到新疆且末,看着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开启人生新征程。
他说:“支教学生把保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从老师学到的爱与美播撒在西部,为孩子传递知识的力量,让师德和责任在西部升华。” 百年校魂育英才 “我们是保定学院2000届赴新疆且末教书的毕业生, 因为热爱,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成了甜蜜的滋味;因为存在的价值,所以幸福……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自己的付出换来他们的快乐,觉得自己的心无比充实、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和幸福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赴疆任教毕业生今年1月3日给母校的家书中流露出的幸福之情。
2000年以来,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赴西部支教,这些优秀毕业生群体是学校多年坚持以“百年校魂”理念育人的必然结果。 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从初级师范到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几经更名才成为今天的保定学院。
在110年的风雨中,她曾与长沙第一师范和晓庄师范并称全国三大师范;1932年,“七·六”爱国护校壮举,更使“红二师”(当时该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名扬天下。110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保定学院“坚持理想,献身真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察民苦、服务民众的炽热的爱民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校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饱满的爱学热情”的百年校魂。
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参观一遍校史馆,观看一遍《丹心》电视纪录片,聆听一次校友的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红旗谱》。校史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百年的发展史,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说:“‘百年校魂’的核心是爱国和奉献,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人们,还是新时期去西部支教的学生,本质都是在奉献,奉献生命,奉献青春。” 12年前,保定学院中文系学生李桂枝,满怀着梦想,带着一股热情和新鲜,来到了且。
2.谈谈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的高尚情操,思想境界,进取意识和优秀
14年来,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西部任教,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用激情和豪迈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花为何在西部这样红 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
青春是人生的精华、奉献是人生的至美,将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爱的真诚,理想的光芒将更加灿烂辉煌。 从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开启了支教西部之路。
至今,该院有近百位学子毅然赴祖国的西藏、新疆等地,扎根西部任教,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把爱和知识撒播到西部大地。
人生能有几回搏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幸福追求;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到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去。 2000年7月,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母校,踏上新疆的列车,奔赴且末县任教…… 这年的暑假正是一个酷热的季节,当时保定学院党委号召同学去西部发展,有不少同学踊跃报名,体育系王伟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王建超同学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去新疆且末县支教,周围不少人告诉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坚定不移地加入支教行列。
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戈壁的红柳,在且末扎了根,潜心教书育人。 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踏上支教之路…… 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一行2006年再次踏上了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
他回忆道,当时的且末县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保定学院88届毕业生。他发自肺腑地对我说:“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且末发展。”
赵文纪的话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渴望。 徐建旺是保定学院2002届的学生,赴西藏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一中支教。
十余年过去,他觉得自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要一辈子在西部工作。”
徐建旺说得很平静,“记得当时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在土路上跋涉了七八个小时,才摇到了南木林县城。看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流截成两部分,一条街道,低矮的土坯房,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三栋两层楼的楼房。
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我们被安排在河对岸的已经废弃的车队的库房里。一扇铁栅栏门,三排房子,院内蒿草有齐腰高。
房间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最多五六平米,两人一间,不仅要放床铺,还要摆放炊具。这就是我到县城的第一印象。”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建旺放弃自己的选择,十几年的坚持,让他收获了爱情,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 “许多人问我后悔么?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去西藏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不后悔,能让藏族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成功。”
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教体局工作的2002届毕业生贾振海高原红的脸上透露出坚毅,他说:“刚到这儿教学时,因为学生都是藏民,语言沟通成了很大的问题,我只好找些汉语比较好的学生,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努力学藏语,现在用藏语和他们沟通都不成问题了。” 时任校团委书记、现任外语系书记的刘世斌当年将15名毕业生从保定一路送到新疆且末,看着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开启人生新征程。
他说:“支教学生把保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从老师学到的爱与美播撒在西部,为孩子传递知识的力量,让师德和责任在西部升华。” 百年校魂育英才 “我们是保定学院2000届赴新疆且末教书的毕业生, 因为热爱,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成了甜蜜的滋味;因为存在的价值,所以幸福……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自己的付出换来他们的快乐,觉得自己的心无比充实、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和幸福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赴疆任教毕业生今年1月3日给母校的家书中流露出的幸福之情。
2000年以来,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赴西部支教,这些优秀毕业生群体是学校多年坚持以“百年校魂”理念育人的必然结果。 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从初级师范到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几经更名才成为今天的保定学院。
在110年的风雨中,她曾与长沙第一师范和晓庄师范并称全国三大师范;1932年,“七·六”爱国护校壮举,更使“红二师”(当时该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名扬天下。110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保定学院“坚持理想,献身真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察民苦、服务民众的炽热的爱民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校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饱满的爱学热情”的百年校魂。
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参观一遍校史馆,观看一遍《丹心》电视纪录片,聆听一次校友的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红旗谱》。校史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百年的发展史,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说:“‘百年校魂’的核心是爱国和奉献,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人们,还是新时期去西部支教的学生,本质都是在奉献,奉献生命,奉献青春。” 12年前,。
3.支教类的数学系的毕业论文如何写
时光荏苒,在金华市白龙桥镇虹路小学为期三周的顶岗实习很快就结束了。
这三周,不仅是对我人生的考验,更是对我在金师所学知识投入小学实践的检测。过去的三周,那是不平常的三周,因为期间有尝试,有拼搏,有坚持,有失落……更有收获。
支教也像一面镜子,从它,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我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但是我在虹小顶英语老师的岗位,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没有畏难而退,因为我对自己的英语素养有自信。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极大地考验了我的意志,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挑战。 在支教期间,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认真地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地塑造了我们师范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三个星期支教生涯,我是跟着季老师学习的。季老师是个英语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踏实,严于律己的老师。
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就觉得整节课规划得很好,季老师的课堂,我看到了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在课堂上,季老师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把一个枯燥的单词变成美妙的音符,从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季老师把游戏穿插在课堂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初次尝试英语教学的我来说,能参与如此精彩的课堂,聆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这真是我的荣幸!但在兴奋之余,我也看到了自己很英语老师之间的距离,小学英语知识虽然简单易懂,但是要把孩子们掌握知识点,培养英语兴趣正是我所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虽然每周要上十六节的英语课,除此之外还有两节品德课和一节地方课,但是一有时间,我就不断地钻研小学英语教材,虚心向季老师请教,争取把每一节英语课上得精彩。假如把支教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觉得自己要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我支教当中的收获和不足。
因为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借鉴作用的,能够促进我更快地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师靠拢。从支教以来我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实践相结合,认真做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
1、实习目的: 通过支教,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巩固专业的主要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2 、实习主要内容: 按照老师的安排,我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支教时间为三个星期,期间完成了两个单元的英语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习。这让我在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各单元的测验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转变了他们原先的学习态度,他们上课时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教学讨论和探究活动,并且加强了和同学、老师的交流。
与此同时我把教学形式向课外延伸。让他们自己感受英语的兴趣和魅力。
至今,我仍感激虹小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对我的支持,他们很遵守课堂纪律,大胆举手发言,使我逐渐树立起信心。在课下,学生们总是很有礼貌,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他们碰到我总是主动地和我打招呼。
最有意思的是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
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几节一年级的品德课下来,我感受颇多,我认为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例如我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此我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课,希望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逐渐受到良好的人格启蒙与熏陶。
一、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1、。
4.支教类的数学系的毕业论文如何写
时光荏苒,在金华市白龙桥镇虹路小学为期三周的顶岗实习很快就结束了。
这三周,不仅是对我人生的考验,更是对我在金师所学知识投入小学实践的检测。过去的三周,那是不平常的三周,因为期间有尝试,有拼搏,有坚持,有失落……更有收获。
支教也像一面镜子,从它,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由于我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但是我在虹小顶英语老师的岗位,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没有畏难而退,因为我对自己的英语素养有自信。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极大地考验了我的意志,也是对我教学工作的挑战。 在支教期间,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能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认真地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很好地塑造了我们师范专业的形象,给实习学校留下好的印象。
三个星期支教生涯,我是跟着季老师学习的。季老师是个英语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踏实,严于律己的老师。
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就觉得整节课规划得很好,季老师的课堂,我看到了一名优秀的英语老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在课堂上,季老师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把一个枯燥的单词变成美妙的音符,从而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季老师把游戏穿插在课堂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初次尝试英语教学的我来说,能参与如此精彩的课堂,聆听优秀教师的授课,这真是我的荣幸!但在兴奋之余,我也看到了自己很英语老师之间的距离,小学英语知识虽然简单易懂,但是要把孩子们掌握知识点,培养英语兴趣正是我所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虽然每周要上十六节的英语课,除此之外还有两节品德课和一节地方课,但是一有时间,我就不断地钻研小学英语教材,虚心向季老师请教,争取把每一节英语课上得精彩。假如把支教作为一个新的起点,那么我觉得自己要静下心来好好总结我支教当中的收获和不足。
因为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借鉴作用的,能够促进我更快地提升自己,向一名真正的教师靠拢。从支教以来我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实践相结合,认真做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
1、实习目的: 通过支教,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巩固专业的主要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丰富实际工作和社会经验,掌握操作技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
2 、实习主要内容: 按照老师的安排,我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计划。支教时间为三个星期,期间完成了两个单元的英语教学活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新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习。这让我在教学实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各单元的测验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让我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学生转变了他们原先的学习态度,他们上课时的积极性被我调动起来了,课堂上也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教学讨论和探究活动,并且加强了和同学、老师的交流。
与此同时我把教学形式向课外延伸。让他们自己感受英语的兴趣和魅力。
至今,我仍感激虹小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对我的支持,他们很遵守课堂纪律,大胆举手发言,使我逐渐树立起信心。在课下,学生们总是很有礼貌,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他们碰到我总是主动地和我打招呼。
最有意思的是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年少幼稚,从生理和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最初阶段,对生活的了解和道理的认识都是蒙胧的。
所以,思想品德课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观点、明白道理,教师就要讲究教学方法,就要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接受人生道理、良好品德的环境。几节一年级的品德课下来,我感受颇多,我认为上好一年级思想品德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例如我教《我上学了》一课中的“我将在这可爱的学校里学习、活动”一句,成人看来简单,但对不到七岁的一年级学生来讲,上学是生活的转折点,是一件大事。他们头脑中会产生各种想法,有新奇,有高兴,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带有疑问。
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因此我很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的课,希望在他们小的时候就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逐渐受到良好的人格启蒙与熏陶。
一、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1、。
5.政治论文关于大学生支教的400字左右
政治论文关于大学生支教的400字左右!谢谢!急。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sf/lw/2009/0928/146347.html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shixi
写作指导: /lunwenzhidao
6.关于支教的文章
【支教感言】焦立:真情在关爱中绽放 来源:江苏省宜兴中学 作者:焦立 日期:2009年2月6日
2 0 0 8年7月1 7日, 晚8:4 5分, 南京城华灯溢彩。我们一行5 8人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目的地四川省绵竹市, 工作— — 支教! 转眼已半年过去, 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
激情— — 在大爱中燃烧
7月初, 我看到了去四川灾区支教的通知, 没有犹豫, 毅然报名参加, 虽然儿子只有一岁多, 刚刚蹒跚学步; 虽然父母身体不是很好, 已经药不离身。但是, 那一刻我所想的就是终于能有机会为灾区人民做些事情。地震过后, 我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为灾区捐了款。而现在, 带着对教育的理想, 带着对灾区人民的爱心, 带着宜兴教育界的殷切期望, 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 我义无反顾, 光荣支教。
热情— — 在工作中演绎
我和另外九位老师一起被分在了谭千秋老师生前所在的东汽中学。地震后的东汽中学, 受伤很重, 有2 0 0多位学生和1 4位老师遇难。新板房学校位于德阳市郊的天元开发区内, 其实就是一片荒草地, 只有三排板房。我们十位老师挤在一间板房内, 只有一台风扇, 七月的盛夏温度可想而知, 但大家都没有一句抱怨。七八月份的时候, 学校只有部分初中班级开学, 而我们主要是高中年级的教学。我们不等, 主动担负起学校的一些工作:组装桌椅, 搬运救灾物资, 夜间巡视。初中开学的两个班级的早操也被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包下来了。烈日下, 夜空里, 我们不怕流汗, 不怕劳累。
支教的时间里, 生活是简单的, 甚至有些枯燥的。等到九月份开学以后, 学校安排我担任了高一年级三个文科班的政治教学工作, 每周有十八节课, 外加三个晚自习值班。为了保证灾区老师的休息, 我的课基本上都是上下午分开, 或者所谓的“ 吃饭课” 。为了让灾区的孩子们听课不至于太辛苦, 我总是尽量备课充分, 让课堂多一些轻松和快乐。三个班的作业量很大, 特别是政治的主观题, 批改起来费时费力, 但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尽心尽力。
国庆节以后, 学校搬到了德阳市青衣江西路的板房区, 条件略有改善。但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仍然很不理想。板房教室的隔音效果很差, 下雨天的漏水现象依然存在, 教室的尘土还是到处飞扬。但不管是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 都很乐观, 他们都坚信一切会好起来。在业余时间, 我要帮基础差的同学补习, 我要找意志不坚定的同学谈话, 我要帮丧失生活信心的同学重新树立信心。等等。工作的累与苦不算什么, 因为这蕴含了我的教育理想, 也演绎着我奉献灾区的那份热情。真情— — 在关爱中绽放支教, 需要一份真诚, 一颗乐于奉献的爱心。灾区的孩子们在地震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特别是精神上的伤害。在工作中, 明显感觉到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课, 有比较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需要老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所以, 我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尽可能的不去触碰他们的伤口,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 与他们做朋友。
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 但我与他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生活上我注意对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提供资助。记得我们支教老师临走的时候, 学生们依依不舍, 有的同学还流下了泪水。他们与我们合影, 送上祝福的贺卡, 还有代表祝福的千纸鹤、各种各样的小礼物… … 人都是有感情的, 灾区的孩子们更是有感情的。岁月使人成长, 经历使人成熟。学生们在地震后显得更加成熟了, 他们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学校里得到了东汽中学领导和老师们的莫大关心。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考虑到我们各方面的需求, 从吃、用等方面, 甚至周末生活的安排, 都为我们着想。正如歌曲里唱的: 我们都是一家人, 共同携手建设家, 兄弟姐妹不要放弃, 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支教工作也得到了省教育厅、无锡市教育局和宜兴市教育局、绵竹市教育局, 还有我的母校江苏省宜兴中学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半年的支教中, 他们经常打电话问候我们, 并来到我们支教的学校进行慰问, 这些都令我们十分感动。回味这一学期的支教工作和生活, 就象一杯清茶, 没有华丽的色泽和醇厚的韵味, 淡淡的清香却令人回味无穷。人生几何, 感谢生活让我有这种经历。支教赋予我们的太多, 它让我们在平凡中感动, 在感动中思索, 在经历中变得深刻… …
7.有关支教的作文
我要去西部支教。这是我的梦想,之所以用上梦想这个词,是因为我知道,不管什么时候我都要去实现它,而我也始终是坚持着并且相信着这个梦想。它就仿佛是一根藤,紧紧地缠绕着我的心,并且不断的顽强的生长,愈发茂盛,那绿色的叶子在我心中落下了点点班驳。为荒芜的沙漠添上一种生命,鲜活的生命。
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好象就是那个时候,在我看到那张图片的时候。在照片上有一双手,那是一双沧桑的手,深褐色,上面布满了老茧,手掌的纹络很深,粗粗的皮肤有几道新鲜的伤口流着脓血,因为冬天的原因手被冻得通红,黄黄的污垢。天哪!我真的不知道再有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双手,它已经超越了我文字的极限,触目惊心!让人看一下心就忍不住痛一下,真的,令人窒息的痛。那才是一双小孩的手,年仅10岁孩子的手啊!竟沧桑如一个垂暮中年的老人,此刻那双手正笨拙的拿着一根短得可怜的铅笔慢慢的,一笔一画的在破旧的纸上留下那稚嫩的字迹,一双清澈的大眼睛迷茫的盯着我,让人揪心!泪,就那样放肆的下来了,没有预兆的。那大大的眼睛在问呀,“我终于能上学了!可你们为什么还哭了?”是啊,他们能上学了,我们应该为他们高兴呀!可还是忍不住阵阵心酸,还那么小,还那么小呢!应该是躲在妈妈怀里嚷嚷着去游乐园玩,可现在还在为能上一天学兴奋的睡不着觉,冒着危险用好几个小时翻几座山,仅仅是为了上学!而且那儿的教室还是露天的,用土墩儿当桌子和椅子,以玉米当饭,一根铅笔能用好几个月。在西部最好的教室也是一座破旧的房屋,地上满是泥泞。不能上学的孩子就是帮大人干活,有时偷偷摸摸在教室外面羡慕的看看也会感到莫大的满足。这就是西部的孩子啊!心也许就是在那一刻被触动的,那个梦想就被小心翼翼的种进了我的心里。
去西部支教吧!这个声音一遍又一遍响起,伴着我一年又一年。这个梦想并不需要理由,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西部的孩子吧,那样的天真可爱。在干涸的土地上,我愿做一瓢水。而在那贫困的西部,我愿做一个去支教的人,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我相信还有更多的人来的,为那些可爱的孩子。我不希望在华丽的大酒店里面对侍者的微笑优雅的走进,我只是希望在那个露天的教室里对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拿出课本;我不希望去优美的公园赏百花争艳,我只希望去那广阔的西部望格桑花开!真的,我从未奢望过自己长大后能成就什么伟大的事业,我只是热切地希望在西部那辽阔的土地上当一名平凡的老师,在歌声嘹响之前,在红旗升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