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公司财务假帐及其防范有没有这样的论文啊,急需
试论会计做假账的成因及其道德防范 本文以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诚信为切入点,从会计人员和企业、单位两个责任主体分析其做假账的成因,着力探讨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内容及其文字提炼和正确表述,进而提出了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四条途径。
主要观点和结论是:防范会计的道德风险是全社会的责任,必须坚持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并举,并将制度的约束转化为道德的力量;必须坚持道德教化与强制惩处相结合、相配合,将道德的软指标刚性化,强化道德法庭的威力。 《 京华时报》曾以《13央企财务审计报告作假》为题报道大量财务中介公司帮央企做假账问题。
国资委在对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突击检查后发现,有13家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120家财务审计报告不充分,80家总资产损失超一成;财务中介收钱后做假账。事实上,企业假账长期以来屡屡出现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已经成为经济管理特别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顽症,这绝对值得人们去深思。
做假账对患者的危害人所共知,如果得不到制止,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如果自己不做假账而别人在做,则使自己丧失竞争力,最后也只好同流合污。长此下去,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将被扰乱,也使政府因掌握的经济信息失真而影响宏观经济决策,严重危害社会风气,造成社会信任危机。
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防范会计职业道德失范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讨文章数以千计、万计,总体上看,为会计做假账这个顽症所开的处方无外乎从法治和德治两个方面展开,并随着会计法规的完善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而深化。
笔者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体会到:杜绝会计做假账的现象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应该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实现由以理论研究为主到侧重于指导实践的转变,要细分专题研讨,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下文侧重于从道德防范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解答问题 近年来,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问题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理论界、企业界以及政府的监管部门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要建设健康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必须尊崇诚信原则。缺乏诚信,经济运行的成本会极其高昂,甚至根本无法运行。
在一个欺诈和舞弊盛行的社会里,弱者得不到公平,坦诚者最易受到伤害。 因此,建立一个以诚信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公众的共同愿望 1 会计做假账的主要动 造成会计人员做假账的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从会计人员方面分析,做假账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做假。
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使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限制,常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和强迫下被动的做假账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 会计人员在领导的压力之下,从个人利益出发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否则,将会面临被排挤、打击甚至丢掉饭碗的巨大风险。
二是自律意识不强,为谋私利铤而走险。从一些违法违纪的案例来看,极少数会计人员因为道德素质比较低,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为了谋取个人的经济利益而不顾后果,比如挪用公款等。
从企业及有关单位方面分析,促使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动机有三:一是企业本身的利益驱动。如企业向银行贷款时,要夸大资产和净资产及利润收益的数字,掩饰不良资产;向税务部门申报纳税时,要隐瞒缩小利润额以合理避税;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营业绩时,却要向实际数字里加料。
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中介机构,也是为了自身利益,收人钱财,给人消灾。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经济增长指标产生的压力。
这主要是源于中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惯性,以及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弊端,因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记假账、账外账也早已成为不公开的秘密。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的指标,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三是监督机制和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的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功能上相互交叉,各部门在管理上又各自为政,从而削弱了整体监督的效果。 虽然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和物价检查,会计师事务所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验证,但其经常性、规范性及其广度、深度、力度,都不能给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内部审计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所接纳,很难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来巨大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造假的气焰。 2 会计职业道德建。
2.不做假账是对会计人员的什么基本要求
说是说不作假,但是又有几个真正的能做到呢。
###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即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帐外设帐;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藏,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 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3.假帐的起源和治理的论文提纲
“3.15”各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都在打假,却没提到会计也需要打假。
假帐也叫会计信息失真 , 危害甚大,当前在我国,假帐确实成为一大公害。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并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贪污腐败行 为的漫延。会计工作是 整个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会计资料、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合法,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预测 、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国务院建立了3家国家会计学院,旨在培养我国高素质的高级财会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
朱镕基总理2001年4月、10月分别视察了沪、京地的国家会计学院 ,先后作了“不做假 帐”和“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坚持准则,不作假帐 ”的题词。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社会公众 ,都在关注会计。
一、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成因 (一)现行体制的弊端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经济体制来看,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缺乏所有者即国家对其行为的有效监督、约束,厂长(经理)作为法人代表的权力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厂长(经理)作为经营者身份的权力,可以任意处置资产和控制人事任免。
在这种体制下,一部分会计人员对法人代表惟命是从,任意改动账薄报表,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其次,从会计管理体制上看,目前会计主管通常由厂长(经理)任免,其财务处理的独立性、客观性受到较大的影响。 使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很难发挥会计人员应有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这种管理体制使会计职责受束缚,致使一些企业形成一人说了算的局面,法人代表“一言堂”日盛。
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度松驰,会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制约机制,为一部分会计人员作假账提供了方便之门。二是企业外部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对企业的财务监督部门多,但执法主体不明,力度不够,惩治偏轻,以致部分会计人员出于现状和自身利益考虑,最终做出选择:在会计处理上服从厂长(经理)指令,作“昧心账”。
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法定审计业务走过场现象普遍,使外部审计的社会监督作用大大削弱。少数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为争取客户,无视职业道德标准,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
(二)有关人员业务素质、道德水准不高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不容忽视的原因 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 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企业负责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首长,他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影响会计人员,通过制造虚假会计信息,骗取投资者的信任,并因此获得职务、薪金 、股票升值等方面的个利益;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他们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避免因违及法规而影响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接受企业负责人领导,按企业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并由此获得薪金、升迁、奖励等利益。
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关人员可直接通过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所获得的好处,如通过虚计利润骗取奖励等;也有些是间接利益 ,如企业负责人通过为企业谋取非法利益并因此获得相应的好处,会计人员为讨好企业负责人 ,按其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并因此获得好处等。虽然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极为复杂,但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动因。
一般而言,会计人员是虚假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如果会计人员具备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 德水平,就能够自觉抵制来自于各方面的诱惑和压力,拒绝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不能完全依赖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提高,如果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经济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作后盾,会计人员的作用就很难发挥。
单纯依靠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有时可以解决个别企业的问题,但无法解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一)改进会计管理体制。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便是如何改变会计人员的工作受制于经营者,真正落实会计人员的监督权,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如可以实施以下三种举措; 1、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即会计人员及会计机构直接由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会计人员由国家委派,统一管理,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代表国家监督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具有单一身份。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效的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变过去的会计人员属单位所有为属全社会所有,从而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起来,会计人员能够排除干扰,依法办事,正确行使会计职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2、财务总监制 财务总监制是由一具有特定人员执行的,为保护所有者利益,通过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组织,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的外部会计监督系统。
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能是财务监督,并参与财务计划的制定,对重大经济决策和财务收支,须与厂长(经理)联签批准。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会计管理体制。
4.有谁写过关于我国会计失真原因及对策的毕业论文
这里有一篇,参考一下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信息是一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可以传递有关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以及现金流转情况等等方面的历史信息,经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还可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测的未来信息。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佳,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
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实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正因为如此,权责不明确,使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会计信息的大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监督机构行政制度的支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信息混乱,各个机构、公司常为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公司缺乏最起码的自律意识,恶意违规屡见不鲜,国家这个宏观调控之手就更为重要。
在我国主要是通过《会计法》和《公司法》与《证券法》进行约束监督管理,但我国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一个成型的管理者市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无法量化,或对国企决策层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交叉管理,政出多门;一方面是国企怨声载道疾呼政府干预过多,另一方面却是政府职能部门满腹委屈,难以考核国企赢利能力及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 3、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会对人的意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 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对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主体。
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而经营者关心的是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冲突。
4、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
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 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需审计外,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
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 6、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
5.求一篇完整的《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的毕业论文
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探讨会计论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会计专业教育一起构成了完整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我们就当前会计教学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展开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教育 现状 对策近些年来,社会对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会计道德失范等问题的反响越来越强烈。
市场经济首先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职业道德教育的不断加强。早在2001年,前总理朱镕基在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就特别强调:“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他还提到学校应把诚信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准,绝对不做假账。2006年3月,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我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采取措施,改变当前高职教育中轻视职业道德教育的况状。1 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1)“两课”教学鞭长莫及。
学校“两课”教学,关注的是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具体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可能十分“投入”。 因此,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往往在“两课”教学中不具体涉及,他们所需要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非常单薄。
(2)专业教师教学顾此失彼。当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重专业技术教学,轻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比较突出。
如一些专业教师认为学校的“两课”教学已经涵盖了职业道德内容,会计专业教学重点应该是会计专业技能教学,不需要再重复花时间开展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许多专业教师未能意识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专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平时的专业课课堂上,只一味地关注会计理论知识传授和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
(3)学生认识存在误区。不少学生由于对思政和法制类课程缺乏兴趣,未能认真学好,其道德法律知识基础显得薄弱,再加上受专业教师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专业课最重要,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毕业后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