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进出口业务的现状之论文
我国外贸进出口的现状与展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深度衰退。
而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经济困难中保持了9%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20%。08年外贸进出口现状2007年下半年,在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与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外贸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已开始放缓。
2008年6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衰退、需求迅速减少的状况。而我国外贸出口的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随着这3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国际市场需求迅速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增长出现了快速下滑。
1.进出口出现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进出口额从08年8月份开始出现快速下滑的态势(见图1),11月份的进出口额从10月份的同比增长17.6%逆转为下降9%,降幅高达到26.6%,月度进出口总值出现了自2001年10月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除春节影响的月份之外)。12月继续回落至-11.1%;出口额在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由10月份的增长19.2%逆转为下降2.2%,降幅超过20%。
12月份的增长速度下滑到-2.8%;进口额则从10月份15.6%的增长逆转到下降17.9%,降幅超过33%,12月份进一步下滑到-21.3%。2.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0 8年我国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10409.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0.6%。
其中,出口6751.8亿美元,增长9.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7.3%,比07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进口3784亿美元,增长2.7%,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3.4%,比07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从11月份开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均呈现大幅下降态势。
11月加工贸易出口由10月份的增长8.6%逆转为下降10.8%,降幅接近20%,12月份的增长速度更是下滑到-15.7%;进口则由10月份的增长2.6%逆转为下降24.9%,降幅超过27%,12月份下跌到-31.3%。0 8年一般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实现2352.6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8.2%。
其中,出口6625.8亿美元,增长2 2.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46.4%,比07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进口5726.8亿美元,增长33.6%,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0.5%,比07年同期上升5.7个百分点。尽管从08年下半年开始,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均出现了大幅回落的情况,但加工贸易项下的顺差仍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达到2718.4亿美元,比07年同期净增加460.5亿美元。
而一般贸易项下仅实现了717.3亿美元的顺差,比07年同期净减少306.5亿美元。3.外商企业进出口增长放缓、投资更为审慎08年1~11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完成进出口总值13115.6亿美元,增长15.4%,较07年同期回落了6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5.1%。
其中出口7320.6亿美元,增长16.2%,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5.6%;进口5795亿美元,增长14.3%,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54.6%。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增长27.6%,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4%,比07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增长16.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1 8%;进口增长37%,高出同期总体进口增速14.2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31.4%。而集体、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进出口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前11个月,进出口增长29.3%,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20.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投资更为审慎(见图2)。08年在我国新设立的外商企业与07年同期相比,始终呈现负增长的态势,而实际利用外资呈现逐月下滑的态势,由年初109.78%的高速增长迅速回落到11月份的26.29%,11月当月实际利用外资的同比下降了36.52%。
外资投入的减少表明尽管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市场的高成长和需求巨大对国际资本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国际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资本的投资选择更为审慎。4.主要产品进出口增幅回落显著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是位列我国外贸进口前2位的两类商品,占08年外贸进口总额的77.7%(见表1)。
(1)能源产品进口增速回落为保持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国内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多次下调或取消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扩大能源产品进口。但受国际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国内经济放缓影响,08年我国能源进口增幅回落明显(见表2)。
据海关统计,08年1~11月,我国进口主要能源商品量比上年同期仅增长3.7%,增幅回落9.7个百分点;进口价值1586亿美元,增长74%,占同期我国进口总值的14.9%。到11月份,全球经济衰退加剧,能源需求预期下滑,我国当月主要能源产品的进口量、值均出现下降,分别下降13.1%和14.3%,直接下拉我国11月总体进口增速1.5个百分点。
(2)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回落高技术产业是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第一大产业。08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 显回落(见图3)。
08年1~10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460.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比07年同期减缓10.1个百分点。其中,8、9、10月增速为14.4%、15.7%、12.3%,比5、6、7月22.6%、16.6%、13%的增速大幅下滑。
5.欧盟继续保持我。
2.求关于中国出口产业现状及其对策分析的论文
同学你好,以下三篇供你参考
1、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我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应该充分意识到我国汽车出口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汽车出口现状和特点,并着重分析了我国汽车出口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同时结合实际对我国汽车出口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汽车出口;国际化;壁垒;政策建议
2、我国蔬菜出口现状及对策
【摘要】 本文从国内外环境分析我国蔬菜出口存在的问题。绿色壁垒不断加高、保障措施影响深远、反倾销频繁出手、我国蔬菜竞争力不足、蔬菜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低、无公害蔬菜识别难等都是影响我国蔬菜出口的不利因素。面对这些不足,我国应对外加大交涉力度,对内加强自律,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以保证蔬菜产品质量,提升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我国蔬菜产业。
【关键词】 蔬菜; 出口现状; 国内外环境; 发展对策
3、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 本文在大量可靠的数据基础之上,立足于中药行业的发展环境,着眼于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进出口贸易等方面的情况,对中药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多方面深度剖析,全面展示中药市场现状,揭示中药的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并对中国中药产业出口发展,提出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药; 中药产业; 出口现状; 问题; 对策
希望能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3.关于出口退税的论文请问出口退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应该从哪着手
个你提供一个范文: 全部是出口退税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出口退税思想的,从税收思想的演化、税收法理角度,以及国际贸易、进出口关系等方面了出口退税的必要性。
其次通过对出口退税的成本效益,探讨出口退税所引致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说明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必要的政策,关键是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额,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最后从不同角度为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贸易;成本效益 出口退税就是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予以退还。
出口退税是我国一项主要的促进贸易措施。准确的把握出口退税所引起的财政收支平衡,通过对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顺利实施出口退税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国“入世”后外贸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出口退税思想发展回顾 (一)、出口退税思想的研究 有关出口退税思想的理论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倡导国际贸易的重商学派,并由重农学派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Lc Pesan de Boisguiue bert)和古典学派代表人物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及亚当·斯密(Adam Smith)所发展。 布阿吉尔贝尔最早提出了进口商品征税出口商品免税的思想,他认为:“关于法国的进口税,税额应保持现状但应消除手续上的麻烦,因为这对国王丝毫无益,却会使外国人望而却步。
至于出口税,则丝毫不应轻饶,而应全部取消。因为这是国王和王国前所未有的敌人”。
威廉·配策进一步发挥,他认为出口商品不应该课征消费税,因为它们不是以实物形式在本国消费。 不过,如果出口商品未课征消费税,用其交换得来的将要在本国被消费的进口货物就一定要课征消费税,由此看来,配第已经意识到重复征税问题和流转税是由消费者负担的情况。
实际上,配第无意识中已经接触到税收来源地税收管辖权问题。亚当·斯密是集古典学之大成者,他认为高关税比低关税危害更大,出口税比进口税危害更大。
他指出在各种奖励出口措施中,要数退税最合理。商品输出国外时退回其国内交纳的一部分或全部税金,既不会使货物的输出量减少,也不会驱使资本违反趋势转投入某些特定产业,破坏资本的自然平衡和劳动的自然分配。
虽然亚当·斯密首先提出了出口退税的思想,但他仅从自由贸易,有利于商品出口的角度考虑,没有从税收来源去认识。 直到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才从税收来源及转嫁认识出口退税。
他宣称,某个国家如果对其享有特殊便利的生产条件的效率高于别国的某些输出品课税,这种税会完全落在外国消费者身上,该国政府支出的一部分就将由外国的土地和劳动所有者负担。 例如,如果政府在商品输出时课税,这些税就将由外国人交给中国政府享用,而不是向现在这样由外国政府花费。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闭关自守,不与邻国通商,就不能把赋税的任何部分转嫁出去。因此,从税收方面来看,对出口产品征税是进口国消费者负担的,即不公平又不合理。
从道理上讲,出口退税是必要的。 。
4.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我国贸易进出口现状; 1.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逐步取消。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拥有外贸经营权的国有外贸企业享受独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这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能享有的。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依然享有这一优惠。
然而,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市场经济一个最根本的特征是平等竞争,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享有垄断特权。这样,国有外贸企业配额和许可证垄断的逐步取消便势在必行。
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有外贸企业垄断经营权的取消是其中重要条件之一。因为世贸组织要求其成员不应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否则就构成了歧视。
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所享有的配额和许可证优惠的逐步取消便在所难免,因而将面临着更大的外部竞争压力。 2.我国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使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
当前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正在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进出口企业正在经历着从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允许有能力经营外贸业务的其他所有制企业开展这项业务。
不仅如此,我国已允许国外企业在我国开展进出口业务。这样,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其中还有来自国外的跨国公司。
可以想见,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在新世纪将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和更大的竞争压力,其生存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了。 3.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并无自己的产品生产基地,实行的是“买断制”和“收购制”的经营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其他所有制的外贸经营企业和工贸联营企业的不断涌现,国有外贸企业的货物来源便日益成为一个问题,国有外贸企业“买断制”和“收购制”的传统经营模式已出现了危机。
可以断言,如果我国国有外贸企业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未来能否生存都成为问题。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国有外贸企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过剩。世界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过剩给意欲拓展国际市场的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营无疑增加了难度。
而且,在有限的世界工业品销售市场上,各国各地又都千方百计地进行争夺。这一争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而更加激烈。
世界范围内的货币金融动荡尚未彻底消除,许多国家的币值仍然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势必给国有外贸企业拓展出口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
我认为,这种局面迄今为止并未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尽管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已出现了反弹,但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
因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挑战是巨大的。而当前我国外贸出口所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可总结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近两年来随着外贸体制的改革,又进一步调动了外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探讨。 1.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强化宏观调控措施。
1994年,国家对外贸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统一政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平等竞争的新机制。实践证明,新机制的推行,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企业放开经营,到市场经济海洋中去求生存、求发展。
但从目前情况看,外贸方面微观搞活的欲望很强烈,而宏观调控措施还不够有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企业。现在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难度不小,一是规模小,无固定货源基地;二是各自为政,抬价抢购,削价竞销;三是对外经营秩序有待规范。
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宏观指导下发展规模经营,即按照不同地域、不同层次或大小相当的企业组成外贸企业集团。联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以省专业公司为“龙头”和市、县公司组成“专业外贸集团公司”;或跨行业组成贸工、贸农、贸技、贸贸集团公司。
集团成员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可以相互协作,增强实力、一致对外,共同发展,并为今后发展跨国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更好条件。 2.外贸企业要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
外贸体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改革后的外贸体制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外贸企业则要改变过去体制沿袭下来的经营模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求得发展。
当前省内外贸企业可分为三个层次或者三种类型:即省级专业外贸公司、市级专业外贸公司和县外贸公司。外贸体制改革后,省级专业外贸公司仍处在龙头地位,不同的是由原来的定向组织货源变成按价值规律组织货源。
市级专业公司在经营中原来处于上下衔接的位置,外贸体制改革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目前,县外贸公司经营最为艰难,原来只为省、市级专业外贸公司提供货源,外贸体制改革后,要单独开展对外贸易,难以寻找客户。
从以上问题看,外贸企业在新旧体制的过渡期,经营方式也应作相应的转变。一是将原来计划经济的经营方式转变到市场经济经营方式上来,即按价值规律办事,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确。
5.跪求 关于出口区位优势的论文范文 拜托了
内容提要 通过对我国沿海地区与中部、西部、周边国家越南、印度的投资环境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FDI区位优势,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抓住机遇,更好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FDI转移,以加快工业化进程,化解就业压力。
关键词 FDI 区位优势 产业转移 一、我国东部FDI向中西部及周边国家转移的现状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FDI)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对FDI的吸引和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成本低廉,吸引外资的政策优惠,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国家。
虽然FDI发展迅速,但FDI在我国的分布非常不均衡。从区域分布来看,85%左右的FDI分布在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相对优势有所上升,引导外资转移的市场条件开始形成,而且政府因势利导,加大了引导和鼓励力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FDI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中投向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重庆等地,尤其是上述省市交通便利、信息沟通快捷、劳工成本较低的中心经济区,成为吸引沿海地区FDI的新热点。
2008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为66.2和74.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4%和79.8%,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12.8和56.2个百分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FDI除了向中西部转移外,也谋求向周边国家转移。
《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是中国和印度,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吸引力增强。印度、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外资企业转移投资的目标地。
尤其是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周边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FDI的政策,对我国沿海地区的FDI有一定的吸引力。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
1990-1995年外商投资额仅为25.41亿美元,1999年上升到21.68亿美元。随着印度吸引外资政策放宽,政府制定了较多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21世纪以来,印度外商直接投资额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态势。2001年投资额达54,72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三倍。
2007年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229.50亿美元。显然,21世纪以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
越南自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政治和社会稳定,国际和周边环境良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外资政策比较宽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1990年外商直接投资只有1.8亿美元,2001年达到12亿美元,2007年为67亿美元,对越南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6%,为国家财政提供收入15亿美元,创造120多万个劳动就业机会。
外商投资有力促进越南经济结构的转变,推动重点经济区的形成。 二、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区位优势比较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规模和成长潜力越大,对FDI的吸引力就越大。
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或市场规模与FDI流入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更愿意选择市场容量较大的地区,以便接近消费者和要素市场,减少运输成本,获得有关市场需求的信息。
经济发展水平可由GDP和人均GDP来衡量。表2显示我国东部、中西部及周边国家2001-2007年的GDP与人均GDP。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GDP总量和人均GDP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5%,却集中了全国人口的4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60%。
2001年,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604美元和698美元,东部是中西部的2.3倍。而到了2007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4150美元和1410美元,东部是中西部的2.9倍。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迅速,2001年的GDP总量为4778.49亿美元,2007年过万亿美元,达到了11768.90亿美元。GDP增长率保持在7-8%左右,其中2006年达到了10%。
但印度由于人口众多,2001年人均GDP只有463美元,但2007年上升到1046美元。一些投资机构在关于印度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印度经济具有内在的动力,并证实印度具有经济发展潜力。
同期,越南的经济也保持高速增长,近年来GDP增长率保持在7-8%左右,远高于东盟其他国家,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越南的人均GDP从2001年的415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06美元,六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虽然印度和越南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但与我国中西部相比仍有劣势,与我国东部的差距就更大。 (二)市场开放程度 市场开放程度是影响FDI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需要对东道国市场、法规、经济和文化等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外商面临着较高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与国外的联系越紧密,外商对该地区的了解就越深入。
较高的市场开放程度会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吸引FDI。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可以反映该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场开放程度远远高于中西部。2001年东部沿海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701.26亿美元。
6.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的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262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
(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
(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
(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
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贸易顺差必要性
(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
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
(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
(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
(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
(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008.
[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6.
[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15.
[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23.
[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35.
[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87.
[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25.
[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7.江苏服装进出口的现状及其分析的论文
浅谈中国服装的贴牌生产摘要:中国服装出口近几年来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是在出口服装中,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却很少,大多都是以贴牌为主。
以贴牌生产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方式来赚取少量的利润,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中国服装业的长远发展必须选择自主创牌的道路。关键词:贴牌生产;品牌效应;自主品牌;创新一. 贴牌生产的基本概念贴牌生产”在国际上被称为OEM .指掌握。
核心技术”的委托方(外包商)委托代工商(受托方)生产制造产品.再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后进行再加工或销售。中国制造企业在近年的快速成长历程中.贴牌生产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日益削弱。以美国 欧盟 日本为首的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日益重视专利战略在国际分工和工业布局调整中的保护作用。
贴牌生产下代工地位的弊端日渐明显。如何转变受托加工下品牌、技术渠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有品牌.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迫切关注的问题。
二、中国服装贴牌生产的现状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 620 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6% .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9 2% 。其中.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 2% .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 9% .进口1 81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占全国货物贸易进口的2 3%。
全年实现顺差1 259亿美元.同比增长28 6% .是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70 9% . 而同时中国纺织服装出1:3额占世界纺织服装出1:3总额的1/5.出1:3方式主要以贴牌为主.自主品牌只占10% .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迄今.中国少有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缺少原创品牌成为中国服装业最大软肋.大大制约了我国服装品质的提升。
中国国际时装周举办了八年.这期间涌现了很多国产知名品牌。但是在国内的一些高档商场里.国产品牌服装却越来越少.即使进入了高档商场.享受的待遇也和进口品牌服装不一样。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些高档商场把引进国际顶尖品牌作为商场的发展目标以提升商场形象.使一些国产品牌服装很难进入。国际贸易中竞争日益加剧.而我国的自主服装品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而占优势的还是国外服装品牌梦特娇.花花公子.皮尔卡丹等。
中国自主品牌的服装只能进入中小商场.而想进入大商场相当困难浙江桐乡拥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生产基地——濮院。濮院羊毛衫交易市场占地1 5平方公里.现有羊毛衫成衣交易区11个,有毛纱.原毛.针织机械辅料4个配套交易区,门市部近6200个,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人称 中国羊毛衫名镇”。
但是在这个羊毛衫之乡,正经历着一场品牌缺失之痛。他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叫得响的品牌。
曾经的全国知名品牌也差不多销声匿迹了。虽然这里有一些羊毛衫生产企业已经拥有了一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但是他们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服装品牌.大部分还是在给国外品牌做贴牌。
有的企业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全心全意的发展它 也做贴牌加工。三、中国服装贴牌生产的利弊分析1. 正面影响。
完善工业体系结构.培养人才.解决就业中国多数服装企业不具备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在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过剩 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贴牌生产战略以其风险小 渠道开发成本低.能快速改造并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线的优越性而倍受青睐。
具体表现在:第一.有利于消化企业过剩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降低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损失:国内的许多服装企业由于过度追求市场.盲目上马项目.而当项目完工时却发现企业生产能力过剩了,此时为外资企业从事贴牌生产可以保证企业充分开工.解决了设备闲置和员工就业问题.为企业带来了利润。第二.有利于优势互补,创造协同效应。
国内服装企业可以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学习效应获得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同时利用外包方的市场优势和研发优势.指导国内服装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服装国内的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没有能力同国外的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场竞技.而为他们贴牌生产.就成为他们的供应商.避免与国外大企业过早展开竞争,为企业生存争取到时间和精力。
第三.有利于企业摆脱市场风险.利用他人营销渠道.有效地绕开贸易壁垒,实现规模扩张。规避市场风险:企业主要从事贴牌生产,设计和销售都由外方负责.可以减少市场风险对国内服装企业的冲击力使他们有机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为他们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 同时.为外方服装品牌进行贴牌生产使企业接触到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促进了国内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化。
2、负面影响。缺少自主产权.处于国际产业链末端当一家服装企业从事多年的贴牌生产之后.有可能对市场失去了应有的敏锐性设计和销售都与自己无关。
而市场始终是企业经营的风向标.一个忽视了市场的企业必将受到市场的淘汰。品牌是所有企业竞争的关键.也是所有企业存在价值在软性指标上的最高体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出口现状分析毕业论文范文(我国进出口业务的现状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