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心理学(心理学论文什么题目的最好写)

1.心理学论文什么题目的最好写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本文就以心理学研究生专业为例,学术堂为大家整理提供20条优秀心理学研究生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浅析消费心理对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 2、情绪劳动、社会支持、自我监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3、大学生自尊与网络关系成瘾的关系:孤独感与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4、人格同一性的重叠问题研究 5、当代人格同一性问题视域下的责任争议研究 6、特质焦虑对决策的影响:期望的作用机制 7、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8、中学生良心及其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 9、南昌市初中生自卑心理、自我觉知与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现状及其相关研究 10、酒精作用下的近视效应对个体认知控制的影响研究 11、幼儿母亲的社会支持、心理一致感及其教养方式的关系 12、游戏作文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研究 13、销售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14、学校工作团队心理资本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研究 15、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16、积极情绪对警察自我控制损耗的补偿 17、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习动机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研究 18、信息提供者的专业知识和品德对3-5岁幼儿选择性信任的影响 19、监狱警察工作压力、情绪劳动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20、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2.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1.团队精神训练方法研究综述 2.心理相容性研究综述 3.心理紧张调节方法研究综述 4.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5.近年来我国有关儿童元认知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6.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 7.复杂陈说性知识学习的研究 8.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9.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影响的研究 10.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基础综述 11.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12.大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3.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14.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1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1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17.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18.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19.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20.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21.浅析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22.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 23.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及其应对方式研究 24.大学生自我效能与学业情绪的相关研究 25.大学生厌学情绪的应对策略研究 26.中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27.中学生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28.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29.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30.大学毕业生自尊与职业选择的相关研究 31.大学生的自我观念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 32.大学毕业生人格特征与职业决策的相关研究 33.大学毕业生职业倾向研究 34.影响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35.自我决定理论的发展状况研究 36.大学生自我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 37.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 38.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9.认知疗法的本土化研究 40.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对压力的处理方式的相关研究 41.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42.独生子女心理状况探究 43.农村小学生亲子沟通现状研究 44.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探析 45.网瘾青少年亲子关系研究 46.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47.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48.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研究 49.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50.单亲、完整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关系研究 51.网络游戏成瘾 52.大学生心理韧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 53.师生关系问题研究 54.城市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和教育对策研究 55.大学生失败恐惧与完美主义的关系 56.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57.大学生家庭环境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58.农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59.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60.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与对策分析 61.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关系的研究 62.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63.学校心理气氛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64.小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包括成长任务,同伴,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65.初中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包括成长任务,同伴,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66.高中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包括成长任务,同伴,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67.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小学生的情况调查 68.中学生情绪问题调查(包括对家庭,学校因素的调查) 69.小学生情绪问题调查(需要特殊的针对儿童忧郁症的问卷, 并包括对家庭,学校因素的调查) 70.民办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 71.民办高校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转变 72.大学生学习不良行为影响因素的探析 73.大学新生社交参与学习调适程度的相关研究 74.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影响的实证研究 75.家庭辅导与少年学生学习困难之间的相关研究 76.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程度的影响 77.中小学心理档案的建立与使用 78.中小学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 79.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现状调查研究 80.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心理枯竭 81.考试焦虑 82.学习障碍 83.中小学生的品行障碍 84.中小学生的多动行为 85.中小学生的对立违抗 86.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 87.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 88.中小学生的师生关系 89.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 90.中小学生的情绪问题 91.中小学生的性心理问题 92.中小学生的网络问题 9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94.团体咨询对新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95.团体咨询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96.集体凝聚力问卷的编制 97.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团体心理训练设计研究 98.子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99.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10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恋爱关系的差异比较研究。

3.高分求心理学论文题目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点及关系的研究 中美青少年人格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压力应对的维度、结构及相关研究 沙盘游戏作为儿童心理教育技术的探索 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分校、合校教育模式对澳门中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影响 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认知需求和创造性的关系研究 故事情境对儿童理解白谎的影响 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 现代中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及其培养 澳门中学生心理素质研究 对山东、广东体育高考生使用兴奋剂的心理调查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多校区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就、困境、出路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 书写训练对于帮助克服考试粗心现象的实验研究 青少年学生公正价值观的心理学研究 中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 儿童的欺负行为和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情绪归因的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 多元智能的多元测评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观的影响 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博士) 汉藏族大学生心理品质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职校生成就目标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 提高中专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上海市高一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社会转型期教师人格发展研究 中学评优不公及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 宁波市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心理特征研究 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意义 上海大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儿童“析取”范畴获得的内隐学习和成分分析研究 团体指导提升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初步研究 重点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概念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东北边远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干预策略 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与自我价值感及成就目标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家庭因素对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健康训练模式的构建 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江南大学特困生个 案调查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专业化发展研究 理工科大学生焦虑状态下的行为特点研究 心理教育活动论(博士) 温州市寄托儿童人格及其它心理特征研究 民办高校新生挫折及其应付方式的研究 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福建省卫校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状况调查与教育途径 福州市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信息时代中学青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 关于中学人格教育之研究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福建省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 初中生对教师差别行为的认知及情感反应的研究 大学生心理冲突与应激水平、主观幸福感及应付方式关系的研究 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 大学生归因风格、价值观和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关系研究 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广州市中学教师工作压力调查研究 网络文化对广州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关于网络成瘾症的心理分析 慢性病儿童心理特点研究 Wallance自我概念量表在中学生中的应用 儿童自我概念与重要他人评价的相关研究 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学生学会学习 湖南省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初步研究 小学生行为问题、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高三学生高焦虑调适方法的探索性研究 大学生自尊与自我效能感及归因的相关研究 医科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 4—12岁汉族、彝族儿童认知与社会认知维度水平比较研究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对策 整合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研究 高校心理咨询模式构想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初中生学习疲劳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 统招生、成招生学习心理差异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 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 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其干预性研究 个体面对灾害行为反应的心理基础及教育对策 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自我概念和个性的比较研究 视障儿童和正常儿童“河内塔”问题解决过程的比较研究 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中学生空间图形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 。

4.求心理学小论文,1500字左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

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

5.关于心理论文的标题

一,认识自我,树立健康、正确的自我形象 编辑: jenny 提交日期: 2006-06-03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古人曰:“人贵有自知之明”。

“贵”字不仅表明一个人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地难能可贵,而且意味着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大学生应当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考察社会和人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积极投身于社会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在社会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参照系,并且经常反省自己。

要想认识自己,须先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不仅因为“当事者迷”,而且还因为人的确难以客观地观察和把握自己。衡量他人是比较容易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如实评价,也许你可能当某人的面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话,但你的内心绝对地知道此人的真正的瑕疵。

而对于你自己你则不那么苛刻和严厉了,面对你自己的一言一行时,你过滤缺点的网便具有很大的网眼,你也许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你的自尊心有意使然。 下面是一种自己可操作的认识自己的方法,你不妨一试。

认识你自己的二十问法 这是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问你自己10次或20次:你是谁?请你把头脑里浮现出来的答案一一写出来。

例如:我是鬃(姓名),我是鬃学校的学生,等等。 由于这是自我分析材料,可以不给别人看,所以想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要有什么顾虑。

回答每次提问的时间为20秒,如果写不出来,可以略去,继续往下写。第二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分析。

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答案的数量和质量。即一共写出几个答案,答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为多。

如果能写出9-10个答案,则大体上可以认为没有特别的障碍。如果只能写出7个或更少的答案,则可以认为是过分压抑自己。

回答时,会以感到无聊、感到害羞、时间不够等为借口,不能回答更多的问题。 2.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

有三种情况:符合客观情况的,如“我是大女儿”、“我是小学生”等。 主观解释的情况,如“我是老实人”、“我胆小”等。

中性的情况,即:谁都不能作出判断的情况。如果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都有,可以认为取得平衡;如果倾向于主观或客观,则不能取得平衡。

在主观评价中,最好是既说到自己好的方面(令人满意的特征),也说到自己不足之处(不令人满意的特征)。 如果只说到好的,会使人觉得是自满;只作不好的评价,又令人感到没有信心。

3.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哪怕只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如“我是未来的大学生”),也说明自己有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生机。

如果没有一个答案涉及未来,则可能说明自己对未来考虑不多。 (二)客观地对待自我 客观地对待自我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地说,积极悦纳自我就要: 1.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 2.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 3.平静而又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4.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地克服消极情绪; 5.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有效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概念、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一般说来,大学生要有效控制自我就应: 1.建立合乎自我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的理想自我。

即面对现实,确定自己的具体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的子目标,由近及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 关键是每个子目标都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否则会丧失信心。

2.增强自尊和自信,使自己有为实现理想自我而努力的更强大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3.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自己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正确地面对成功与失败。

(三)走向完善的自我 成为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热点之一。成为自己,就是做一个“自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

大学生成为自己的过程,是其自我同一的过程,是其自我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也是其从个人“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是既注重自我又不固守自我,而是根据社会要求不断改造自我;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局限于追求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与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过程统一起来,在为他人和社会的服务中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的过程。 完善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

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本着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辩证地看待社会,分析自我,把握自我,才有可能最终超越自我。 二,认识自我 2004/10/11 10:36 新浪教育 要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快速立足并站稳脚根,就必须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

古代希腊德拉斐神庙里的石碑上刻着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中国的老子也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哲们不断地教导我。

6.急求一篇关于大一心理学的论文,题目为“我和心理学”

这里有一篇借鉴的文章,我个人觉得还可以,希望对你有用,谢谢! 心理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而且现在这个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也达到空前的境地。

我们研究的这个学科究竟该属于什么范畴呢?对于它的研究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有何意义呢? 首先,心理学属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中间的学科,或称边缘学科。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社会学科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原本以为“心理活动”是由于人的内心活动而引发的各种悲伤,快乐,忧郁,沉闷等等的情绪,因为我们直觉上的“心理”感受似乎都来自人的心脏的感受,我们难受了,就会真的觉得“心”难受,以至于我们的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剖析人的“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而近乎走入误区。现在我才知道“心理”的所有反应都来自于我们的大脑意识的控制。

而且根本就与“心”没有关系。 人的情绪也是由大脑的暗示,思想而指导产生的。

或许以前都不会相信心理学会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多大的帮助,现在觉得自己是彻底的错了。 有时候通过研究一个人的心理可以改变她的对于生活的态度,甚至性格,气质也都是与一个的心理分不开的。

尤其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虽然说我们的生理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心理还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还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或许会由于处理不当而陷入焦虑,苦闷,忧郁的状态。这时我们不应该掩盖我们的想法,情绪。

心理问题已经不在是什么难堪而需要我们去回避的,而不敢面对问题。当我们处于情绪的低谷时,真正应该去做的是适当的放松与释怀。

实在无法排解时我们应该积极的去看看心理医生,看看心理指导的书籍。暗示自己要勇敢,坚强,乐观,这在心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

从而让自己更快的走出阴沉的情绪,以良好的状态去奋斗。经过不断的锻炼去磨砺自己的性格。

如果我们去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其实,它并不会像我们以前认识的一样显得理论而空洞。没有丝毫真实的价值,只是谈谈而已。

或许人的行为就是这样,有时候确实需要我们人为地去控制什么。心理学就像一个很有效率的工具一样让我们行为完美到淋漓尽致。

完美在现实中当然是触不可及的,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努力去追求,逐步地趋近于完美的边缘。 我相信如果我们去尽力的控制自己,在心理学的帮助下,完全可以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我现在在读一些关于应用心理学的书籍,我觉得读一些这样的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容易准确的掌握人的内心活动,可以充分的,合理的管理自己的行为,发展自己的事业。心理学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学科,它给我们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应用与生活的管理,指导我们的行为更加有条不紊。

从而更加容易的发挥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

7.大一心理健康论文3000自我成长之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

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

8.我想写关于心理学的论文 但题目定不了,请那位有经验的高手帮忙一

影响(*校)在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的(*方面)因素的分析(及应对策略)一个心理学论文标题是概念明确,范围清晰,自变量、因变量可控制,操作化强的。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该标题,大学生范围不明确,心理健康概念宽泛,操作性不强,无法通过测量获得。而主观幸福感等可通过主观幸福感量表获得信度效度可靠的分数。

如果是做非专业的论文,可以说影响因素,并自行设计心理量表,但尚未大规模施测信度效度水平无法确定,所以,如果是在校大学生做论文,只需要把影响范围降低并具体化,该论文做起来难度就降低了很多,操作性也强。

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心理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心理学(心理学论文什么题目的最好写)

资讯

法律毕业生论文(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3000字)

阅读(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法律毕业生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3000字,关于法律的毕业论文,谁帮我写一篇法律的毕业论文。[原文]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

资讯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

阅读(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内容包括如果规定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至少3小时可以吗,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自考论文答辩好过吗,博士论文答辩讲解过程一般多少分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和准备 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

资讯

论文没过会有毕业证吗(毕业论文没通过能拿到毕业证吗)

阅读(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论文没过会有毕业证吗,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通不过有毕业证吗请明白人回答,论文不过能拿毕业证吗,毕业论文没过能拿到毕业证吗。题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问一下你是本科还是大专,因为有些大专院校也是要求撰写毕业论

资讯

法律毕业生论文(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3000字)

阅读(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法律毕业生论文,内容包括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3000字,关于法律的毕业论文,谁帮我写一篇法律的毕业论文。[原文]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

资讯

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

阅读(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内容包括如果规定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至少3小时可以吗,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自考论文答辩好过吗,博士论文答辩讲解过程一般多少分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和准备 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