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写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或《1Q84》的论文,不知道从哪几方
《1q84》还没看完,说《挪威的森林》吧。
可以将渡边与直子、绿子、玲子三个女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从四个人之间不同的感情、性、生命的价值三方面入手。
第一部分:
感情包括爱情(绿子对渡边、渡边对直子);友情(直子和玲子);不确定性感情(渡边对绿子),用几个人的故事分别论证其间的微妙与因果(为何造成最后的结局)。
第二部分:
《挪威的森林》中的性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感情,包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甚或说达到精神制高点的性(直子唯一一次到达高潮的与渡边的交媾);迷惑的性(直子和玲子的同性恋游戏);追求爱情幸福的性(绿子对渡边的带有性挑逗色彩的言语);明朗而悲伤的性(最后玲子和渡边的一拍即合的交媾)。
第三部分:
最终上升到对灵魂、生命的探讨,他们几个人通过不同的情感迷失,走去了不同的路,直子最终选择了死亡,绿子选择离开渡边。直子的死间接影响了三个人的人生走向和对生命的理解。几个人的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动摇到最终稳定,为走出迷惘、探寻生命之谛,分别留下了代价。
只能给一点浅谈,好久没读过这本书了,具体资料可以参考林少华先生写在《挪威的森林》前面的序,译者的理解比较具体、深刻,对论文会有很大帮助。
我的更多文章:.cn/shinring
2.挪威的森林写的好复杂
我也才刚看完那本书。去听甲壳虫乐队的歌,也感到很强烈的忧郁。更惨的是,我发现自己在某方面像直子。比如说追求种根本不可能精神纯净。从某方面说,我也陷进去了。
不过,我是快乐地陷进去。我不知道村上写这本书的用意是什么。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想。村上说过,完美的文章并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绝望并不存在一样。如果把这句话套到《挪威的森林》里。就可以想通很多。直子的死,对她而言是一种快乐。记得她死之前,心情一直很愉悦。她一直再追求一种完美,这个世界不可能找到的完美。她执着,所以不愿意放弃。只好选择到另一个世界继续自己的追求。我一直认为她没有病。只是太过正常,不愿意适应这个不正常的世界。在她死前和玲子的谈话中不难发现,她是想把对这个世界的所有依恋都放下。所以她的心情一直都很轻松,她明白自己终于可以解脱,可以不再矛盾。或许死对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就会发现。村上给所有人都安排了最好的结局。哪怕是初美。我觉得她并没有放下对永泽的感情。婚后精神的痛苦应该让她接近崩溃。最后选择死亡来葬送自己的一切,获得新生不是很完美么?当然,我并不是说自杀是好的。只是想告诉你,凡是要换个角度想。其实多回味,发现挪威的森林并不复杂,它的基调一直都和甲壳虫乐队的风格一样。能让人想起很多,回忆起旧事。
因为生活上不顺,所以你更要学会积极。相信一切都会过去。这个世上不会有完美的绝望~
3.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
[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本文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先说下吧,看这本小说如果你是个性不开放的人我建议你别看了,因为露骨,所以连性的方面也有描写,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是黄书直流的,因为价值观的问题,在日本性是神圣的,也是开放的。 其实这里面给我最多的触动,就是爱情观还有友情观这些,或许在日本人的眼里面,爱情是和性分不开的,也许性就是爱情的附赠品,但是同样性可以单独的独立出来,去发泄去放荡,不管是男是女,而爱是不可以独立的,有了性才叫做爱。其实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吧。 渡边,直子,木月,敢死队,玲子,绿子,永泽,初美,这些人每个人都是病态的,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现的轻重不一样罢了,三个人的恋情,三个人的友谊,两个人的恋情,两个人的友谊,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漂泊,一个人的放荡。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去逃避什么,只是出于那种社会,我们能选择的只有那种选择,是没有其他的选项的,读后感《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 其实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和我类似的病,孤独,喜欢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后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或许这种迷茫感,是最容易让人迷失的吧。当迷失之后遇见能拯救你的或许可以让自己脱离,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人都有一种将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许这就是作为人的一种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思考,人就不会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谁也说不清楚什么。 疲倦感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当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得不到别人的关心,那么自然而然的空虚感孤独感就会出现,那时候就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吧,或许我自己一个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终结。因为总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积月累就会疲倦,心里面就会想,或许我除了做这个什么也不会,我真是一事无成啊,对自己放弃了,同时别人也对你产生了放弃,久而久之就是孤独的,最后还是终结。 其实我总结出来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种对生活的随性,以及一中一视同仁的交友准则,把爱情和友情无差别化,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到特别的孤独,即使失去了什么,也不会太过于追究,因为还存在着很多一样的。或许,因为受伤多了才会这么想吧。 其实本质上说这些没有任何用处,中国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经习惯于生活,然后就一直这样,没有创造力,没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大家可以看看
〔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挪威的森林的孤独感(想写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或《1Q84》的论文,不知道从哪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