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性格及其成因2000字论文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性格是指人的性情品格[nature;disposition]。 1.性情品格。
指人在自身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唐李中《献张拾慢。”
商韬《论元代杂剧·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如此强调矛盾冲突,就是为了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以反映生活的本质。” 2.犹如脾气。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比秦楼夜讌金钗客,这的担着利害,把你那小性格,且宁柰。” 学术语 性格也可称为个性或人格,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性格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
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简单的说,性格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没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简单道德风貌。
2.性格差异在管理中有何作用
一、个性差异的含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任何人的心理过程都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过程。个人的心理特征就是指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和特征。
正是这些稳定的倾向性和特征构成所谓个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由于各自的不同特征,构成了人们的个性差异,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差异、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
二、认识个性差异对管理工作的意义 每个成功的企业、人士无不有自己的个性、独到的优势,并终究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凸现出来,因此,管理企业、培养人才,都要建立在其特殊的个性上。换而言之,要使员工个性充分展现,个性能为企业所用,关键是管理者要因材施用,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限制它,个性从来不是限制出来的,否则就不称其为个 性,尤其是智力个性。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关键是要设立一个宽松的、积极的和激励性环境,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和岗位安排上注意做到用人所长,在制度制定上注意因岗而定,在激励机制上注意因人而异,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每个员工个性的积极层面得到适当引导和充分发挥。 三、个性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关注个性差异,能够使人才特点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使得组织和个人都得到好处。
因为招聘、录用过程是发现将来最适合的工作人员的过程,要求候选人不仅要和组织文化有一定的契合,而且要适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后者与个体的绩效直接挂钩,所以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职位分析的内容在为组织招聘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候选人衡量自己是否喜欢或适合该职位提供参考,促进在实践上真正做到双向选择。
2关注个性差异,能更好地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人职匹配调整。即使组织的人才选拔工作做得非常好,也无法确信新员工能够完全适合具体的工作岗位。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自我调整等社会性学习过程,有些员工能够适应的很好,甚至有接受更多挑战的潜力,有些员工在个性上不能够适应某一工作而在另一岗位上能够表现的很优秀。所以在实践中进行人职匹配调整就十分必要了,这种调整能使员工更好地适应环境,也能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
3关注个性差异,能更好地实现人员搭配地个性互补。一般地说,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最好不要都配备个性和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人。
道理很简单,假如把十个自认一流且个性要强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其坚定的主张,那十个人就会有十种主张,根本无法决断,计划也无法落实。但如果十个人中只有一两个才智出众、具有较强的综合领导素质,其余的人个性、能力各有千秋,这些人就会心悦诚服地服从那一两位有才智的领导,工作反而可以顺利开展。
所以,企业用人,不光要考虑其才能,更要注意人员搭配能力和个性的互补。 4关注个性差异,能使管理制度规范与员工个性激发实现辩证统一。
完全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不是要遏制企业员工个性的发挥。如果企业只注重员工对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和服从性,不倡导员工的个人创新意识和能动精神,也不鼓励员工个性发挥,久而久之,企业就会陷入一种死气沉沉的管理状态中,这样的企业,必然走向死亡。
因此,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让每个岗位的员工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用其所能,最后,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5关注个性差异,能使员工的个性气质得到发展。
虽然人们原始的素质特征是遗传的,要对其加以改变并非容易,但在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气质特征终究会发生某些变化。通过培训、锻炼有可能使其气质行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这样的气质,既可以丰富员工的阅历,也可以让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差异对人力资源管理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如何运用每个人的个性差异特点,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企业的人力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朱曙明:论对员工个性差异的管理[ J ]. 《企业技术开发》, 第25卷第2期 2. 李秀改,李福华: 个性差异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6卷第1期 3. 舒凤英: 论个性差异与企业人事管理[ J ].中国期刊网 4. 林惠: 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心理管理[ 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第3期2005年9月. 5.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 洛丝特.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教育毕业论文 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外语能力的培养
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外语能力是保证学生顺利掌握外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我们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外语(主要指英语)教学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制的全程教学时数不少,但效果实不能令人满意。从初一年级开始学英语,到大学二年级总共是8年,但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学不好英语或学成哑吧英语。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问题。
我们不用去说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个性特征和自己的心理、智力的发展轨迹,学生个性化和教学上的差异是每个教师都认识到的。但对于学生的个性区别对待的方法即不同的教法并无教材内容作保证,所以教师只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做适当处理以弥补这一不足。
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能力这个概念。能力包含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是只有那些关系到能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第三,“能力”的概念指一个人已得的知识或技能以及赋予他完成某项工作的特征。搞清了能力这个概念,有助于教师弄清每个学生的特点以采取区别对待的教法和策略学生是因为那种能保证他顺利地获得某种知识或技能的品质而相异的,那么他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并了解这些差异,进而形成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当然我们没有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但是明白这一点之后分开大致的层次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能力的第二个特点证明了教师了解这些品质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影响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因素不只是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还应了解这样一些心理因素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诸如动机、意志、必趣、个性定势、情绪等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在相同的条件下(包括各种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其它与之有关的条件),要使学生对外语课程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话,相应的其它因素至关重要。从实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兴趣+智商+其它因素=能力。
当然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仅用考试成绩测定一个人的学习成果是很不客观的),而且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各人的学习特点。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目前大多数学生花在记单词上的时间和精力比花在其它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结果感到单词越难记,认为英语越难学,越没有学习兴趣学,成绩也就越差。学生热切希望教师在自己认为最难的方面给予指导井对其成绩给于恰当的评价。有些教师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忽略了学生所珍惜的东西,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发生。
教师的这种态度可能是由于对于一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模糊而产生的。学生的哪些品质对于顺利掌握外语最为重要?有人认为是兴趣,有人认为是教法,有人认为是动机。不论怎么说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是,近些年大学生的外语闷读能力为每分钟60个单词,这距160—180的标准要求确实是远了一些。目前教师们对于这种观点只所以在认识上有分歧,主要原因显然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深人了解学生的缘故。一个基本事实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如果学生的学习知觉发生偏差,那么能力就无从谈起,即使良好的记忆,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帮不了他们什么忙。相反如果一个能力中等却富有兴趣的学生坚持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他就能获得相应的教师的支持(积极性)进而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一是耐心与勤勉能克服一切。二是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三是对于那些天资确很不错,却不去用功的学生,什么都是徒劳的。硕士论文网 这就使得教师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并使他们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那怕是极小的剌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为都要不得,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知觉上得到鼓励的感觉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学习外语的学生必须重视他们的个性潜力,如良好的记忆、兴趣、智商和绝对的对言语的反映能力(因为有的人天资不错,就是对言语反映能力差),也就是重视外语能力。这种态度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重要的。因为学习活动不仅取决于动机.而且取决于那些已经通过实验表明的力量和意向。此外,在较发达的智力品质综合作用下,学习过程轻松愉快,成绩也就来得自然,这样反过来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分歧表明我们没有比较透彻的研究学生以及针对不同的对象施教。有两条教师必须明白:教师清晰而富有条理的思维和由之产生的逻辑性的教法、对教学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比什么都重要;对学生来说,勤劳、耐心和纪律性的行为(因为很多东西你需要强迫自己接受)是在任何条件下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人的性格和能力差异实施有效管理
性格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
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根据人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脾气暴躁,常与人结怨者。
这类员工容易情绪激动,怒气冲冲地到处“投诉”。要首先让其坐下来,然后仔细聆听他们的谈话,不要发言,因为他们在激动时所说的话往往是杂乱无章、未经组织的,让他们把事情的经过说完,宣泄完愤怒的情绪,处于相对冷静之中时,再表明你的处理方法。
(2)自尊心极重,感情脆弱者。这类人多半是一些职位较低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刚踏出校门,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太适应。
对待这类员工,说话时措词必须小心谨慎,尽量避免从个人角度出发,多强调“我们”和“单位”。在批评他们工作中的问题时,必须多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3)消极悲观,缺乏自信者。单位召开会议、讨论某项新建议时,有人提出反对是正常的。
如果你发现某位员工一贯努力工作,对单位忠心耿耿,而且还颇有业绩,只是有些缺乏信心,你可以给他机会,培养他的自信心。例如,你可以找他谈谈你的新计划,让他负责实施。
如果他怀疑该计划的可行性时,你就鼓励他找出可行的方法,并且全力帮助他实施,让他体验变革的乐趣及成就感。(4)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
在许多地方,常可见到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他们经常称赞你,且附和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有这种员工,就必然有爱戴高帽子的上司。
对待这种下属,在与他们沟通时,无须太严肃地拒绝他们的奉承,也不要任由他们随意夸张。当他们向你卖弄奉承的本领时,你可以说:“你最好给自己留一点时间,考虑新的计划和建议,下次开会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意见。”
(5)善于表现,急功近利者。对待这些急功近利者却不能忽视,因为这种人往往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和进度,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认真聆听他的建议,适当称赞他的表现,表示你对他有某种程度的赞赏。得到你的称赞,他一定会进一步表现自己。
(6)郁郁寡欢,以为怀才不遇者。这种下属常为自己的才华不能受到重视而终日叹息,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对待这种员工,交待给他们的任务,事后一定要认真过问,如果做得好,别忘记称赞两句。尽管他们在公司里只不过是些小角色,但也可以偶尔邀请他们参加重大会议,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并经常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
如果他们同时感觉到机会面前人人均等,他们会更加努力工作的。
5.怎样利用大学生性格差异进行有效管理
首先,需要一个伯乐!能准确的判断人的性格特征。最好的分类为九型人格:助人性、成就型、自我型、理智型、疑惑型、活跃性、领导型、和平型、完美型。如果能分析准确的话就容易把他们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去。
1、激进类:这种员工放到前线去,容易创造收入。
2、内向型:学习财务管理或者后勤帮助。
3、气质型、领导型:通常他们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去管理那时一套一套的。但是去做其他事就不是每个都能做好了。
4、协作型:每个地方放上去他都能弥补不足,从而提高产量。个人认为这类人一定要留住。
5、善思考,不善动手:有实力就建立智囊团,实力不够就放各个部门养着,会有用的。比如提方案、策划、意见的时候找他们给解决方案,也是一套一套的(光说不做的那套)
6、做事类:这类就要看老板怎么处理了,和善思考的搭配那就是到位了,另外,不要压榨他们,不要把他们当驴来用,他们多是些老实人,危难的时候你才会发现他们的重要之处。
7、人才型:请看清他的心是不是善类,善者以权、利、职、责等锁住他,流失了就就是竞争对手!心不善,最好不要,除非你认为你驾驭的了。比如魏延,天生反骨,若刘备、诸葛亮一死,必反。
总之,还是需要一个知人善用的领导人!
6.急需一篇'人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作者:马锦华 转贴自:2001年7月安徽教育学院学报Jul。
2001第19卷第4期。19No。
4 点击数:401 摘 要: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 通过对174名大学生进行BSRI(性别角色量表)、S—I(安全—不安全感问卷)、自信心测验问卷的测试,结果显示: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在自信心和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化气质和非男非女气质类型的个体,代表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双性化人格;自信心;安全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16(2001)04-0087-03 一、引言 社会对男女两性的传统分类基本上是以人的生物学意义的性别为依据,且对男女两性存在着普遍的性别刻板印象,即认为男性具有勇敢、坚强、自信、独立、有成就等特征,而女性具有重感情、敏感、柔弱、顺从、被动等特征。 事实上,这种男女概念化的看法存在明显的缺陷。
后来有心理学家提出用连续统一体上不同等级来表示男性和女性,称为单维两极统一体模式(见图1),男女两性不同个体均能落在连续统一体的不同位置上。这一模式的问题是男女两性的特征是两极的,如果一个人的男性特征越多,其女性特征就越少,如果一个女性的男性化特征多,就必然减少其女性特征,这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男女两性特征的复杂性表现不符。
接着有心理学家用M—F(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心理测验量表测试男女两性,结果发现,创造力和智力往往跨越性别定型,即接近女性一端的男性和接近男性一端的女性比普通男性和女性更富有创造性和智力水平。于是男女双性化模式(又称两维模式,见图2)应运而生。
图1 单维两极统一体模式 图2 两维模式 男女双性化(Androgyny)一词来自希腊语的(andros男性)和(gyne女性),双性化人格是指在同一个体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它既不是两性的混乱、错位,也不是异性癖。
而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是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男性与女性的能力、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等,尤其是心理特征方面具有男女两性的优点和长处。 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表现为自信、独立、合作、沉稳、敏感、热情、成熟等男女两性都具有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最早用性别角色测验量表(BSRI)和人格归因量表(PAQ)测定男女双性化人格。贝姆等人通过对大量测试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双性人格类型的个体既能胜任男性工作,也能胜任女性工作,他们有高水平的自我尊重和更好的可塑性以及适应能力,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为了进一步探讨双性化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测验量表(BSRI)对中国大学生进行测试,以考查中国学生双性化人格状况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对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洛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英语系、美术系、体育系的大一、大二学生共186人,收回有效测验问卷共174份(前后三次问卷均有效者),平均年龄19。
3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岁。 (二)测验材料 本研究共使用三套心理测验量表。
1。 贝姆的性别角色调查表(BSRI),用于测试大学生不同的性别气质特征。
该量表包括20道与传统社会对男性特征高度相关的题目(如支配的、勇敢的等)和20道与女性心理特征相关的题目(如柔顺的、温柔的等),还有20道题目是中性的。 每一个被试均可得到两种类型分数,即男性气质得分和女性气质得分,如果一个被试男性和女性气质得分均高于中值,那么此人就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如果一个被试女性气质得分高于中值,而男性气质得分低于中值,则为女性化气质,反之则为男性化气质;如果一个被试男女气质得分均低于中值,则为非男非女气质类型(男性特征与女性特征均不明显)。
任何一个被试都可列入四大类型中的一种。 2。
马斯洛的安全与不安全感问卷(S—I)问卷,用于测试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状况。安全感是决定人类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甚至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具有安全感的人主要心理特征是积极乐观,感到被人喜欢、接受、有归属感、对他人信任、友好、宽容、热情,将世界和人生理解为惬意、温暖、友爱,表现出以客体、问题为中心的倾向,而非自我中心。 缺乏安全感的人表现为:悲观、紧张、对他人不信任、孤独等。
该量表包括75道题目,可在10分钟内完成。 3。
自信心测验问卷,由25道题目组成。自信心是个体自我独立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自信的人对自己的能力、人格以及自己的命运充满信心,对生活中的新观念、新体验、新机遇持开放态度,敢于面对挑战,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而不自信的人则恰恰相反。
选择后两种心理测验问卷,其目的是检验经过BSRI测试出的具有双性化人格的大学生与男女定型化、非男非女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在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方面的差异。从而验证双性化人格是人类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三)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性格差异与管理毕业论文(我的性格及其成因2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