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贷款的论文
从更为宏大的视角看,仅从银行风险这一维度,还不足以充分阐释国家助学贷款目前的困境所在。
国有商业银行因巨额不良资产所引发的风险持续累积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国家通过成立信达、华融、东方、长城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了总计1.3万亿元的不良贷款,但国有商业银行2001年年末不良资产比重仍达25.3%”[1]。
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并未显著下降,大量信贷资金流向了效益不佳的国企及明显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高校。如果仅从市场化取向的风险控制角度看,银行作为理性的市场主体,是不可能导致目前状况的发生的。
相比较而言,总计仅153.7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可能引发的呆坏账风险,实在是极其有限。以风险分担作为推动助学贷款政策落实的主要政策进路,与金融深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偏好不能有效竞合,有必要转换视角,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落实。
一、金融深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偏好 金融深化概念是由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的。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金融机构高度国有化、金融市场滞后、政府过度干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金融抑制现象,为有效消除金融抑制现象,政府应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使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国内有学者认为:“金融深化通常是指经济的货币化过程,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实质就是在资金运动的领域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金融深化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国的金融体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刺激和相互制约的关系。”[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金融在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维持经济高速、稳定和持续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中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间很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与之相对应,金融发展处于典型的审慎性金融深化进程中。金融深化的推进采取立足于国情的渐进方式,不同于东南亚及拉美国家过于激进、超前的金融深化战略,其中央政府和监管机构极为重视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
为此,在金融体系中处于事实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一方面市场化取向日渐增强,另一方面又受制于利率管制及行政干预,不能形成真正的利率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普遍存在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金融支持现象,进而成为促成国有商业银行政策偏好的根本原因。 1.受到双重目标约束,存在两种政策取向 尽管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在法律上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法人地位,确定了商业化的经营原则,但是由于审慎性金融深化进程的推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是企业化改革与政府控制并存,银行在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委托目标下运行,一方面存在市场化的风险约束取向,另一方面又存在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将金融资源配置到效益低下的国企(高校类似,下同)的金融支持倾向。
2.在两种政策取向间谋求平衡,但以金融支持政策的运用为甚 金融深化的推进使得传统财政性筹资渠道日渐萎缩,迫使国企及高校转向金融渠道融资。尽管不少国企经营难效益低、高校偿债能力弱,但是出于拉动投资、保障就业及维护稳定等政府意图,国有商业银行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将大量信贷资金配置给效益低下的国企及不具备偿债能力的高校,政策运用明显偏向于金融支持政策。
市场化取向的风险约束机制虽然得以建立并逐步完善,但只是处于渐进增强的过程,不居于主导地位。 3.对金融支持政策的偏重导致利益相关体结盟倾向的形成 金融支持政策的运用是以中央政府事实上的“隐性担保”为前提。
政府出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目的,不会让经营不善的国企轻易破产而引发大面积失业;国有商业银行则可以在不考虑国企投资项目风险的情况下,向经营不善的国企持续注资,同时获得了帮助国企解困的美誉;国企则得到了只借不还的实惠。即使国企最终无法偿还贷款导致金融风险累积,国家最后还是会承担起所有的不良资产,进而激励国企的逆向选择和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如果没有及时将资金贷出去,反而会造成一定的经营成本损失、甚至得罪国企和地方政府,而国企出于持续经营的需要,也会积极寻求贷款援助,从而在客观上形成银行与国企的结盟倾向。 二、银行政策偏好与国家助学贷款现实困境的形成 国家助学贷款现实困境的形成与金融深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偏好密切相关。
我国在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制度安排时,是将其作为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商业贷款,一方面由政府主导政策的设计及推动实施,另一方面是在银行与贫困生之间形成信用性的商业借贷契约关系。 1.非均衡博弈对弱势群体产生排斥效应,阻碍了金融支持政策的运用 从多方利益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安排,可以明显看到政府、国有商业银行及贫困生群体之间显著的力量非均衡状态。
政府。
2.跪求一篇关于个贷的论文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2006年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2005年到2006年,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2006年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毕业论文 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做好信贷业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信贷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贷准入客体风险的管理,甄别客户,择优扶持,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客户,相辅相成,共同壮大,最终实现客户、银行的双赢和可持续发展。如何防范风险是做好信贷工作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银监会提出《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即“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在此形势下,银行信贷工作也需及时转变观念,寻求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核心思想,然后系统论述银行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并规划系统的建设举措;再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问题,分析风险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通过以上两方面来思考如何做好信贷业务。
写作提纲一、商业银行信贷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
(一)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存在风险惯性
(二)银行信贷资金被挪用挤占优质信贷业务
(三)信贷风险控制需要相关行业联动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来自外部环境的原因1、立法监管不足。2、信用文化淡薄。3、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二)来自银行自身的原因1、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2、选择贷款方式不当。3、信贷分析的局限性。4、缺失正确的信贷文化。
4.在银行实习做信贷,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如何选择啊
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祝写作过程顺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4、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经验总结法,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列于论文的末尾,名称要简洁、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加工、提炼。
6。1: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简练、醒目,也不能太小、实验法。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引言要短小精悍、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论文如何定题目 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 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 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
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 规范些应该有,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研究的价值: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字数少可几十字;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版期):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需要去研究、论文题目:要求准确,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去解决.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 c,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
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 (1)引言、调查法、模糊,把写作的目的、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新颖。 2、目录。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搜集、查阅有关资料: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正文应包括论点、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希望可以帮到你,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关键词或主题词。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然后定稿。
您的开题报告的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呢 有什么要求呢 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
5.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求些相关的资料和参考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也由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实现了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商业银行体系的过渡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偏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试着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成因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具体分析,从金融制度和信贷管理手段两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希望通过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做出深入浅出的研究,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ical financial system---banking industry, has been realized from the sole state bank system to the commercial bank system transition which requests to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btained a grate development. But because the factor influence of inside and outside, our commercial bank's further development has received the restriction. This paper is written precisely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system's bad loans is bigger, the risk management level is lower, which in some kind of degree launc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performance、the origin as well a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specifically,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wo aspect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credit management method. The method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method of discuss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pplying theory to reality; hope that it can provide the model for the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to credit risk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Keywords: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risk management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2.1 研究的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4 1.4.1 研究的方法 。
..4 1.4.2 研究的内容 。
..4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6 2.1 信贷风险的定义。
6 2.2 信贷风险的种类、特征 。
6 2.2.1 信贷风险的种类 。
.6 2.2.2 信贷风险的特征 。
.8 2.3 相关理论的提出。
9 2.3.1 资产管理理论。
9 2.3.2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10 2.3.3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
.. 11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分析 。
12 3.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
.12 3.1.1 来自社会经济整体的原因 。
..12 3.1.2 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 。
13 3.1.3 来自银行方面的原因 。
14 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 。
.14 3.2.1 信贷风险分析的程序 。
14 3.2.2 信贷分析的基本要素。
15 3.2.3 贷款风险的预警。
. 19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
..20 4.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20 4.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23 结 论 。
..25 参考文献。
.. 26 致 谢 。
..27 附 录1 。
.28 附 录2 。
.32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也由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实现了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商业银行体系的过渡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
同时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偏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试着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成因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具体分析,从金融制度和信贷管理手段两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希望通过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做出深入浅出的研究,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6.请问有谁有关于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论文么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
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
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其主因,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2、信贷风险控制质量:零风险最优吗?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
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 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
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如果真正做到了持久性绝险,那么,轻讲是将丧失发展性和效益性,重讲是货币信用经济也将寿终正寝。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该深未深。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 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
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4、信贷风险控制广度:真空不少。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 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信贷市场部门缺乏对各类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甚至对风险持漠视的态度;资产保全部门囿于不良贷款个案的处置,却忽略了对风险的归类与综合分析,为前台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5、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 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政策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
7.有谁有关于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论文么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
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
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8.急求一份关于金融方面的毕业论文,论题范围要小一些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 来源:中国论文网( ) [摘要]我国国有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等方面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银行改革势在必行。
国有银行改革的难点在于:国有银行并不是独立运作的经济单位;国有银行受政府干预较多,缺乏经营自主权;国有银行债务负担沉重等。国有银行改革应采取的措施有:妥善处理不良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
[关键词]国有银行;体制改革;股份制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难点 现有银行转化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是在我国建立与完善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现存的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过程面临许多内部困难与外部障碍。
主要难点可以简要的归纳如下: l.国有银行并不是独立地按照市场原则运作的经济单位。在实质上,国有银行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其人事权、经营权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与干预。
在业务上,国有银行直接受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执行政府规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还不能独立地制定与执行其商业性经营目标。在内部人事管理上,国有银行采取政府行政部门的结构与级别,使得政府能够直接干预国有银行的重大经营决策来实现其对国有银行的有效控制。
因此,作为政府下属机构的国有银行不可能以追求利润最优化为其管理目标,其经营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协助实现政府既定的经济政策,银行所承担的许多政策性贷款不仅不能盈利,甚至往往成为问题贷款。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央到基层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其分支行的,而不是按照经济区域划分的,所以易受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影响了其经营目标的实现。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提供担保”,但由来已久的行政干预,不可能一下子消失。同时银行的地方分支行亦表现出很强的地方化色彩,往往有着强烈的动机与地方政府合作,占有更大的信贷规模与信贷资金,而将资金风险转移到银行总行,从而有可能产生大规模的信贷风险与损失。
3.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无限制与无约束的信贷造成银行沉重的债务负担。在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大量长期亏损的企业不得不依靠国有银行贷款未得生存。
尽管国有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逐年降低,但国有企业仍稳定地获得国有银行80%以上的贷款。国有银行的亏损使相当一部分银行信贷陷入了发放贷款——无法回收——再贷款——再无法回收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负担日益沉重及银行效益不断下降。
4.国有商业银行在存贷款与结算业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尽管近年来各国有银行间的业务出现了某些交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国有银行仍在传统业务范围上有着明显的分工。
同时由于新开办商业银行的弱小和严格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开展览内本币业务,国有专业银行对市场的高度垄断使中国的银行业缺乏竞争机制,严重地阻碍了银行管理的改善及商业化进程。并且,国有银行基本沿袭计划管理的方式,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经营的运行机制与方法。
5.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上升与利率管制并存构成了不利于国有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外部宏观经济环境。中央银行实施对名义利率管制政策限制了银行对于价格水平波动做出灵活反应与调整,从而导致了银行经营往往在负的实际收益率的情况下进行。
6.市场发育不健全和法律环境的制约对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进程产生不利影响。没有健全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并辅以法律的保障,就无法保障国有银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及有效运转。
二、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措施 1.推行股份制改革。(1)清产核资,进行合理产权界定。
将国有资产与银行自有资产进行界定。原国家无偿投入的资本金,国家拨改贷收回的资金,其他应划归国家所有的资产都是国家资产;银行上缴税收和上缴利润后的利润留成所形成的资产和财产应属银行自有资产。
(2)允许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包括优先股和普通股),鼓励企业、个人对银行投资。这不仅可实现银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目标,同时还可以解决银行资本金缺乏困扰我国银行业的重大问题,对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解决银行不良贷款均有帮助。
(3)改革银行内部产权结构。可试行以下措施:先对条件较好或较成熟的分行进行改造,将其改造成为总行控股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分公司式股份制银行。
原中央财政拨给银行由其所属分行占有的铺底资金转化为该行的国有资本金,占有总行的自由资金转化为银行法人资本金。前者属于国家股,后者属于银行法人股。
在这个前提下,吸收其他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社会公众参股,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股本结构。
9.速求关于小额信贷发展前景的论文
参考文献
富兰克林·艾伦、道格拉斯·盖尔.比较金融系统.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穆罕默德.尤努斯.穷人的银行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年11月.
曹子娟.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年01月.
孙同全.扶贫小额信贷与公益信托制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12月.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王碧玉.中国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1月
杜晓山,孙若梅. 农村小额信贷:国际经验与国内扶贫社试点.财贸经济 , 1997,(09)
旷宗仁,鲁静芳,左停.创新与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研究,2006,(02) .
梁山. 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安全性、盈利性和信用状况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 , 2003,(06).
刘晓昀,叶敬忠. 小额信贷的小组贷款与信贷机制创新.农业经济问题 , 2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