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负担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
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从农民的角度而言,提高收入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从农村发展的角度看,农村公益事业难办,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实行,无一不与农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农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收入问题。从国民经济的大局看,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购买力也就没法提高,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就受到制约。
广大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不可能最终实现。因此,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中国农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状分析 分析农民收入分配的现状,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公平状况,这可以通过农村基尼系数反映;二是各地区农村间的收入差距,这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农村收入水平来反映;三是农村和城市收入水平的差距,这可以通过农村与城市的收入差距和城乡相对收入比率来反映。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做具体分析: 1.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状况 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的收入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比较缓慢的增长所带来的好处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近年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大部分新增的财富实际上是被少数人所占有。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村中收入最高的20%人口拥有近50%的收入与购买力,他们的收入比最低的20%人口高8倍以上。因此,在关注农村整体收入提高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农村收入分配格局。
这里,我们通过基尼系数来反映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状况。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将农村的基尼系数同城镇的基尼系数进行比较。
农村与城镇基尼系数比较 年份 农村基尼系数 城镇基尼系数 1980 0.238 0.160 1981 0.239 0.150 1982 0.232 0.150 1983 0.246 0.150 1984 0.258 0.160 1985 0.264 0.190 1986 0.288 0.190 1987 0.292 0.200 1988 0.301 0.230 1989 0.300 0.230 1990 0.310 0.230 1991 0.307 0.240 1992 0.314 0.250 1993 0.320 0.270 1994 0.330 0.300 1995 0.340 0.280 1996 0.323 0.284 1997 0.329 0.292 1998 0.337 0.300 1999 0.336 0.295 均值 0.22755 0.29520 数据来源:赵人伟,李实,卡尔.李思勤:《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在所给出的20年里,农村的基尼系数在平均水平上要高于城市的基尼系数,达到0.295,二者均值之差显著异于0,其P值为0.31。而从变化幅度上来看,农村基尼系数的级差为1.08,小于城镇基尼系数的1.50。
从分布特征上看,两者都是左偏的平峰分布,说明多数年份基尼系数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这种情况并不显著。 2 不同地区间农村收入分配状况 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部收入差异上。
各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收入 时间 地区 1996 1998 2000 2001 2002 西藏 1353 1231 1330 1404 1462 贵州 1276 1334 1374 1411 1489 甘肃 1100 1393 1428 1508 1590 陕西 1165 1405 1443 1490 1596 云南 1129 1387 1478 1533 1608 青海 1173 1424 1490 1557 1668 新疆 1290 1600 1618 1714 1863 宁夏 1397 1721 1724 1823 1917 广西 1703 1971 1864 1944 2012 内蒙古 1602 1981 2038 1973 2086 重庆 1395 1720 1892 1971 2097 四川 1453 1789 1903 1987 2107 安徽 1607 1863 1934 2020 2117 山西 1557 1858 1905 2956 2149 河南 1579 1864 1985 2097 2215 吉林 2125 2383 2202 2182 2301 江西 1869 2048 2135 2231 2306 湖南 1792 2064 2197 2299 2398 黑龙江 2181 2253 2148 2280 2405 海南 1746 2018 3282 2226 2423 湖北 1863 2172 2268 2352 2444 河北 2055 2405 2478 2603 2685 辽宁 2150 2579 2355 2557 2751 山东 2086 2451 2659 2804 2947 福建 2492 2946 3230 3380 3539 广东 3183 3527 3654 3769 3912 江苏 3029 3376 3595 3784 3979 天津 3000 3395 3622 3947 4278 浙江 3462 3814 4253 4582 4940 北京 3561 3952 4604 5025 5398 上海 4846 5406 5596 5870 622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2003年) 农村收入水平变化的统计分析 t1996 t1998 t2000 t2001 t2002 均值 2007.06 2300.97 2441.42 2557.39 2674.35 极差 3746 4175 4266 4466 4761 极小值 1100 1231 1330 1404 1462 极大值 4846 5406 5596 5870 6223 从上面的两个表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的差异状况以及农村收入整体水平的变化状况。整体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增加,而与此同时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的绝对水平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计算均值标准误的离散系数我们看到,收入差距的相对水平在1998年附近有下降的趋势,但2000年后再度上升。 农村平均收入水平离散系数的变化情况 时间 1996 1998 2000 2001 2003 离散系数 0.07801 0.0738 0.0773 0.0786 0.081 进一步,我们将31省份按照2002年的收入水平分为高中低三组,其中低收入组和中收入组各包含十个地区,高收入组包含11个地区。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收入组的增长速度比较 高收入组 中收入组 低收入组 增长速度 5.29% 4.66% 4.68% 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明两点: 首先,高收入组的平均收。
2.求当前中国农民负担的现状分析报告
当前中国农民负担的现状分析 一、农民负担的现状分析 1.农民合理负担呈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1990―1994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5%。
同期负担年均增长15.4%,两者基本上是同步增长;1995-1998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1%(未扣除价格因素),同期负担的年均增长6.4%,负担增幅低于收入4.7个百分点,负担呈相对减轻趋势。1998年农民负担出现回落,连续多年的扩张势头得到初步抑制,比上年减少了1.2%。
若按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的口径计算,1998年农民人均税后负担为68.77元,比上年减少1.73元,减少了2.5%。 2.农民不合理负担越来越重 农民合理负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则越来越沉重。
据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计表明,1991年能够统计到的农民支出的行政性事业费高达17.7亿元,各种罚款23.1亿元,集资摊派41亿元,其他社会负担38.1亿元。上述各项合计,人均13.8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2.5%。
但是地方调查结果表明,不合理负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大大超过农业部的统计结果。有关数据表明,不合理负担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的5%的警戒线。
二、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1.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经历了四个明显的不同阶段:1978—1984年农民纯收入从改革前的134元增加到35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7.7%。
1985—1988年是农民收入继续缓慢增长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8元增加到53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增长率为5.0%。1988—1991年是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停滞徘徊的阶段。
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2元增加到709元,名义上增长率为1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89年农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实际下降了1.6%,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实际纯收入的首次下降,出现了负增长。1990和1991年虽有好转,但3年平均实际增长0.3%。
1992年至今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恢复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84元增加到2090元,增加了1.7倍,年均增长率为21.7%,实际增长率5.4%,恢复到缓慢增长时期的水平。
总的看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趋滞缓,而农民人均负担率却逐渐提高。 2.机构膨胀,人员不断增加。
机构的膨胀,反过来增加农民的负担,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3.农村教育费用负担过重。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担主要压在乡村两级政府上。《中国经济导报》全国农村住房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59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主要是学杂费增加较多,人均增加额占该项支出的73%,对低收入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讲增幅更加突出。
许多地方农民在交“三提五统”(内含教育费统筹)之外,还要交人均数十元的教育费附加。 4.巧立名目乱收费。
有些村干部和乡镇干部,为了谋求个人的政治前途,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于不顾,甚至肆意践踏国家法律。要维护机构的“运转”,满足腐败官员的挥霍,一些地方的农民就像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三、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以农民利益为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要增加农民的收入,目前最现实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二是减轻农民的负担。
但是在目前市场状况下,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显然不现实。那么只能走第二条路,帮助农民减轻负担,降低种田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减轻农民负担的硬招,就是精简机构,精干队伍,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体制。
如果把农村基层组织的干部大大压缩,不仅便于工作,而且能够真正减轻农民负担。 3.减负与发展双管齐下,同时并举。
应当鼓励农村中的优秀分子跳出农村,积极引导帮助他们从事工商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积累资金和市场资源。 4.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经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一是规范收费行为,遏制农村“三乱”;二是初步规范农村分配关系,促进乡镇财税征管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制度,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我要毕业了 论文题目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农民收人增加的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大局,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江宁区农村的实际,就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谈一点浅见。守冷彭影咖葬熊坤蜂如美彝国粼我国农村农民纯收人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人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
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等:1.政策因素。
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
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
二是对农业的投人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一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叼毛,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
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
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人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
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2.市场因素。
加入硒斤f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
“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人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
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3.自身因素。
江宁区是一个农业大区,由于历史原因,城乡差别比较明显,农村发展较为滞后,因而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增加。一是农民素质较低。
目前江宁区现有农村劳动力33.6万人,其中大中专生占1.8%,高中生占9.3%,初中以下占89.9%,由子文化素质低,导致综合素质上不去,接受新事物慢,运用现代科技能力差,致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力弱。就业门路窄、致富机会少,造成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着农民收人的增加。
二是人多地少,农业资源匾乏。目前江宁区人均拥有耕地0.8亩,林地2.85亩,水田0.48亩。
撤县设区后,东山镇将纳人南京市主城区,大面积的开放开发、人口不断增加、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定局,而原先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业资源下降和农业生产规模上升的矛盾日趋激烈,这都将给农民增收带来阻力。鑫濒i羹蜘囊摹蒸鑫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在全国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在增加农民收人。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人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应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新对策、新措施。L更新观念,增强市场、服务、科技意识。
具体应做到提高三种意识:一是提高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4.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怎么写
自己去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渣园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渣园乡的基本情况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3.2万口人,(数字统计至2005年6月底,以。
自己去参考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三农”问题再次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也再次获得新的机遇,但是农业扶持政策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村经济总体状况如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在那里?需要怎样的发展思路和观念等?是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进行了一项农村经济状况调查,由于各地农业状况千差万别,调查只能从一个局部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由点及面,所以这次调查选择了一个本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调查点---郏县渣园乡,希望这次调研能对了解农村经济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助于本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渣园乡的基本情况 渣园乡位于郏县城以西6公里,广阔渠、北汝河、洛界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8068户、3.2万口人,(数字统计至2005年6月底,以下同)人均耕地1.2亩,属中等农业乡镇,支柱产业为农业和畜牧业。 二、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
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补贴资金的发放到位,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乡夏粮总产量达到1.1万吨,比上年增加7%,农业总产值实现4138万元,同比增长10%,其中畜牧业持续发展,总产值1862万元,同比增加12%,红牛育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新发展红牛养殖户410户,新增存栏800头,使1200户从“公司+基地+银信+农户”模式中受益。非公制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上半年实现总产值42397.4万元,同比增长118%。
(二)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初显成效。一是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面扩大,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精播面积继续扩大;二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基地、实施订单农业,优质小麦推广达到10000亩;烟叶面积达到4000亩,比去年增加15%;蔬菜、瓜类、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普通粮食作物继续萎缩;三是优质畜产品明显增加,生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6万头、1.2万头、1.3万头,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82%、80%,专业养殖场达到目的72家;四是林果业发展迅速,经济林、用材林、生态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共造林1200亩,新增林地300亩。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该乡加快了沼气养猪,乡村道路,人畜饮水,节水灌溉和农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新建沼气池310座,新修乡村道路7公里,新修水渠5千米,新打井8眼,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50亩,旱涝保收田320亩,解决3000多名群众饮水难问题,全乡1.2万群众从这几项建设中受益。
(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趋于多元化。在对外推介力度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优惠政策不断落实下,2004年建成招商引资项目12个,规模企业5家,农村个体私营企业户由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1200家和85家,实现利税20万元,吸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8000人。
(五)劳务输出不断扩大,劳务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发布、农民工技能培训和中介服务,引导农民工有序流转,提高农民择业能力水平。
2006年上半年外出务工4088人、创收2500万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收入增收700余元。外出务工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拓展了农民外部增收空间,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40%以上。
(六)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负担明显减轻。2002年以来,该乡圆。
5.政治论文 论点:农民负担既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农民负担不仅是一个客观范畴,也具有主观特性;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内涵;不仅具有经济属性,而且具有政治属性。
农民负担重的实质是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过度侵蚀;另外,经济权力主体自身的保护功能弱,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作用形式不规范,政治权力主体与经济权力主体目标取向的不同等,也是引起农民负担重的重要因素。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关健要建立有效制约政治权力的机制;要提高经济权力主体的自我保护能力;要规范政治权力对经济权力的作用形式;要整合政治权力主体与经济权力主体二 者的价值取向。
6."三农"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在线等
三农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历史原因。
近代中国,国力衰落,战争不断。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也受到一定的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生产又一次得到发展,但现在又遇到新问题。
农业发展是阶段性的,是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新阶段有新问题吧。
2、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与城市人相比,可获得的资源比较少,比如教育资源,工作机会等等,这就是得穷的越穷。
3、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支持发展的力度还不够。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你可以下载一些比较学术化的文章读读,这个问题已经被研究的很透彻了。
至于怎么破解三农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投入的力度。投入人才、资金和设备,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
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目前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目前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的同时,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迎接入世挑战。
农村问题,目前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往户籍制度将城乡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文化水平的较大差异。
这种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已经受到理论界的一致质疑。目前,各地兴起的户籍制度改革纷纷向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开刀”,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需要前瞻的是:户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导,形成的移民潮会给社会治安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骤需要控制,小城镇是消解城乡二元对立、改革户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农民问题,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主要是指文化素质。
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义务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盖率达到85%,在普九未能覆盖人口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同时,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错误观念指导下形成的便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没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国民如何与强国竞争?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富民强国的重要举措。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令不行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
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有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