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数字电影制作应用的论文
一.数字特效的沿革和范畴nbsp;nbsp;nbsp;nbsp;在电影技术的种群中,数字特效还算是个青年人,1977年,美国人乔治·卢卡斯将它运用到《星球大战》中,开创了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合成电影画面的先河,在电影史上起了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工业迅速地走进了一个数字特效开创的新的创作天地。到1996年时美国的50%以上的影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画面。
中国的电影人也紧随其后,1995年,计算机图像技术被应用在上影厂拍摄的《兰陵王》中。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
他已不仅仅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渗入到电影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他巨大的功力,让电影创作超出了人类有限的视点和运动轨迹,轻易地拨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让观众的想象力可以随意驰骋在无疆的草原上。nbsp;nbsp;nbsp;nbsp;当前,数字特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很难简单地给它下一个定义,可以说,数字特效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实现的电影特效。
按照特效的产生方式与真实影像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补充合成型、创造合成型、特殊处理型。这些类型的数字特效往往综合使用在同一个镜头中。
nbsp;nbsp;nbsp;nbsp;1.补充合成型nbsp;nbsp;nbsp;nbsp;补充合成型数字特效是指数字特效与传统拍摄方式相结合,用计算机技术完美地将多个真实影像合成在一起的数字特效形式。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一般是在一些传统特技不容易或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创作者利用抠像技术将一个真实影像与另一个影像合成为一个画面。
如影片《阿甘正传》中虚构的历史镜头——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就是利用蓝幕抠像将演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镜头合成,经过精心地修饰,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的特点是以逼真为最终目的,让观众很难分辨镜头中的画面是真是假。
这种类型是数字特效应用最早也最多的方式,创作的影片也很多,从早期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到《侏罗纪公园》。nbsp;nbsp;nbsp;nbsp;2.创造合成型nbsp;nbsp;nbsp;nbsp;创造合成型数字特效是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生成画面中人物或景物后,与真实拍摄的人景物合成在一起的数字特效形式。
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往往用在制造生成当前人类社会不存在的物体或非人类生命,创作者使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建模、利用动作跟踪软件赋予生成物体的动作和运动轨迹。然后与实景拍摄的镜头合成,成为一个镜头。
如影片《恐龙》中再现了几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场面,完全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各种动物,与在美国、南美、澳洲拍摄的实景合成在一起,呈现出恢弘的史前景观。nbsp;nbsp;nbsp;nbsp;3.特殊处理型nbsp;nbsp;nbsp;nbsp;特殊处理型数字特效是指用计算机图像软件对实拍镜头中的某些人景物和镜头运动进行特殊处理。
这种类型数字特效的特点是让处理过的人景物和镜头运动显得突出,与上面两种达到逼真的特点不同,特殊处理型故意让观众注意创作者特殊处理的痕迹,来表达影片的情绪或思想。如《辛德勒名单》中,在全片黑白影调中,屠杀一场中出现了身着红色大衣的小女孩的形像,让观众视觉上感受更强烈地冲击,也表达了主人公辛德勒思想上的变化。
对镜头运动的特殊处理最典型的要算《骇客帝国》中的全息静动摄影术了,创作者将照相机按特定轨迹安排在被摄主体周围,捕捉一瞬间的动作,并连续放映,造成人物瞬间静止,但观影视角仍在运动的效果;再如国产影片《致命一击》中镜头起幅从海面开始,穿过城市上空,到达人物上空,然后向下俯冲,最后以人物全景俯角画面为落幅。这一镜头是通过实拍与计算机处理结合在一起完成的,摄影机分段实拍,计算机将它们平滑地串联在一起,这一镜头用传统实拍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
nbsp;nbsp;nbsp;nbsp;二.数字特效创造真实感受nbsp;nbsp;nbsp;nbsp;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电影让人们做梦,好的电影让观众不愿醒来,但没有人愿意梦到自己司空见惯的人景物。
数字特效让这个梦更加精彩,通过数字特效,电影创造出观众没见过,也没有想过的梦境。作为电影创作手段之一,数字特效的创作也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真实。
nbsp;nbsp;nbsp;nbsp;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nbsp;nbsp;nbsp;nbsp;1.人景物、声光色逼真nbsp;nbsp;nbsp;nbsp;人景物、声光色是视听语言最重要的元素,他们是构成画面信息的主要成份,数字特效处理这些视听元素的原则是复原他们相互间的整体关系,不论是虚拟生成,还是抠。
2.急需一篇数字电影的应用论文
关于流动数字电影应用中一些
常见接口和文件格式的解析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需求多
样化的国家,流动数字电影在广大农村、城镇、社
区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流动数字电影技术
的应用中,经常会碰到接口和文件格式方面的问题,
希望本文能给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一、HD-SDI接口
从事数字电影技术的同志们一般都听说过HD-
SDI这个接口。SDI (串行数字接口)是标清电视应
用的接口,全称为Serial Digital Interface,而HD-
SDI中的HD为High-Definition。
HD-SDI接口运行的数据率为1·485Gb/s和
(1·485/1·001) Gb/s,从特殊的源格式得到的比特
并行数据被复用形成串行数据流。
1、源格式数据
源数据是用10比特字来表示的EY', ECB',
ECR'信号,在这里EY'是一个格式化的并行数据流,
ECB'、ECR'是又一个格式化的并行数据流。每一
个电视行的数据被分进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
SAV (有效视频的开始)时间基准,数字有效行
(digital active line), EAV (有效视频的结束)时间
基准,数字行消隐(digital line blanking)。
2、数据格式
数字有效行和数字行消隐由10比特字组成,其
定义在源格式文件中。数据值包括000h到003h和
3FCh到3FFh。行的数量数据由两个字组成。CRC
(循环冗余码)用于在有效数字行和紧接着它的
EAV (有效视频的结束)检测错误,错误检测代码
包含两个字,它们由下面的多项式发生器等式决定:
CRC (X) =X18+X5+X4+1
初始的CRC (循环冗余码)数值被设置为零,
计算从第一个激活行的字开始,结束于行数量的最
后字。计算出两个循环冗余码,一个用于亮度数据
(YCR),一个用于色差数据(CCR)。辅助数据空
间是用源格式定义的。辅助数据头应该包含000h、
3FFh、3FFh,并具备SMPTE 291M定义的辅助数
据包格式。数据值000h到003h和3FCh到3FFh包
含在用户辅助数据当中。
3、关于同轴电缆接口
通过75欧姆的阻抗,连接一个1m的同轴电
缆,可以测量发生器的输出。图
2描述了幅度、上升时间、过冲
的轮廓。发生器应该有一个非平
衡的输出电路,具有75欧姆的源
阻抗,并且在5MHz到被传输的
时钟频率范围产生至少15dB的回
损。峰峰信号幅度应该是800mV±
3.求有关数字电影制作应用的论文
一.数字特效的沿革和范畴 在电影技术的种群中,数字特效还算是个青年人,1977年,美国人乔治·卢卡斯将它运用到《星球大战》中,开创了大量使用计算机技术合成电影画面的先河,在电影史上起了划时代的意义。
从此,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影工业迅速地走进了一个数字特效开创的新的创作天地。到1996年时美国的50%以上的影片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画面。
中国的电影人也紧随其后,1995年,计算机图像技术被应用在上影厂拍摄的《兰陵王》中。人类进入新世纪后,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应用更是不胜枚举。
他已不仅仅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渗入到电影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他巨大的功力,让电影创作超出了人类有限的视点和运动轨迹,轻易地拨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让观众的想象力可以随意驰骋在无疆的草原上。 当前,数字特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很难简单地给它下一个定义,可以说,数字特效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实现的电影特效。
按照特效的产生方式与真实影像的关系可分为三大类:补充合成型、创造合成型、特殊处理型。这些类型的数字特效往往综合使用在同一个镜头中。
1.补充合成型 补充合成型数字特效是指数字特效与传统拍摄方式相结合,用计算机技术完美地将多个真实影像合成在一起的数字特效形式。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一般是在一些传统特技不容易或不能完成的情况下,创作者利用抠像技术将一个真实影像与另一个影像合成为一个画面。
如影片《阿甘正传》中虚构的历史镜头——阿甘与肯尼迪总统握手,就是利用蓝幕抠像将演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镜头合成,经过精心地修饰,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的特点是以逼真为最终目的,让观众很难分辨镜头中的画面是真是假。
这种类型是数字特效应用最早也最多的方式,创作的影片也很多,从早期的《星球大战》三部曲,到《侏罗纪公园》。 2.创造合成型 创造合成型数字特效是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生成画面中人物或景物后,与真实拍摄的人景物合成在一起的数字特效形式。
这种类型的数字特效往往用在制造生成当前人类社会不存在的物体或非人类生命,创作者使用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建模、利用动作跟踪软件赋予生成物体的动作和运动轨迹。然后与实景拍摄的镜头合成,成为一个镜头。
如影片《恐龙》中再现了几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场面,完全是利用计算机生成各种动物,与在美国、南美、澳洲拍摄的实景合成在一起,呈现出恢弘的史前景观。 3.特殊处理型 特殊处理型数字特效是指用计算机图像软件对实拍镜头中的某些人景物和镜头运动进行特殊处理。
这种类型数字特效的特点是让处理过的人景物和镜头运动显得突出,与上面两种达到逼真的特点不同,特殊处理型故意让观众注意创作者特殊处理的痕迹,来表达影片的情绪或思想。如《辛德勒名单》中,在全片黑白影调中,屠杀一场中出现了身着红色大衣的小女孩的形像,让观众视觉上感受更强烈地冲击,也表达了主人公辛德勒思想上的变化。
对镜头运动的特殊处理最典型的要算《骇客帝国》中的全息静动摄影术了,创作者将照相机按特定轨迹安排在被摄主体周围,捕捉一瞬间的动作,并连续放映,造成人物瞬间静止,但观影视角仍在运动的效果;再如国产影片《致命一击》中镜头起幅从海面开始,穿过城市上空,到达人物上空,然后向下俯冲,最后以人物全景俯角画面为落幅。这一镜头是通过实拍与计算机处理结合在一起完成的,摄影机分段实拍,计算机将它们平滑地串联在一起,这一镜头用传统实拍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
二.数字特效创造真实感受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电影让人们做梦,好的电影让观众不愿醒来,但没有人愿意梦到自己司空见惯的人景物。
数字特效让这个梦更加精彩,通过数字特效,电影创造出观众没见过,也没有想过的梦境。作为电影创作手段之一,数字特效的创作也遵循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真实。
具体操作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人景物、声光色逼真 人景物、声光色是视听语言最重要的元素,他们是构成画面信息的主要成份,数字特效处理这些视听元素的原则是复原他们相互间的整体关系,不论是虚拟生成,还是抠像合成,都应结合所处场景的环境光线情况,统一影调、色彩,恢复质感,才能达到逼真的效果。这一点做不好,会让观众察觉到哪些是数字特效的结果,从而产生渐离感。
这种镜头成为电影创作的败笔。 在一些好莱坞的大制作影片中也不难找出:《勇敢者的游戏》中大象的光比与实拍的城市环境的光比的差异很容易被发觉,大象皮肤很灰、层次浅薄,就显得轻,而周围环境的光比却很强,层次丰富,相比之下,大象显得不可信。
相反,在《精灵鼠小弟》中创作人员充分考虑了虚拟的小白鼠与各种环境的结合,并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反复实验、调试,让一个虚拟合成的小白鼠的银幕形象非常丰富、可信,毫不逊色于真实人物。 2.镜头的视点、。
4.影视多媒体专业毕业设计是什么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
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 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 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
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
5.影视多媒体专业毕业设计是什么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
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 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 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
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题 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
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 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
3.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
4.正文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 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 5.谢辞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6.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
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 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 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
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
3.实验研究类。
6.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
数字电影,电视电影的出现就是数字技术对影视制作中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
大量的数字摄影机的诞生,如RED ONE,ARRI D-21等高端的数字电影摄影机的诞生使得好多低成本的电影选择了数字摄影机来拍摄,他节省了原有的高额的胶片成本,和胶片时代的制作困难,大大节约了成本。
近年一些像《先知》《第九区》《真人游戏》等等影片全部使用了数字摄影机,使得电影的预算大大节约,预算用在了灯光和制景上
对于一些做独立电影的导演来说,数字技术使得他们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大量的涌现。
可以说数字技术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影视制作业的发展
使得电影制作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7.影视毕业论文
世界著名导演研究(自选一位导演) 世界经典影片的文本分析(自选一部影片) 类型片研究 (自选一部类型片)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风格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美学风格 意识流电影的影响风格 女性电影研究 (叙事视点、影像构建及女性意识的体现) 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 中国早期电影研究 (影片风格 导演风格 演员风格) 第五代电影研究 (作品或导演) 第六代电影研究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影视艺术的媒介特性 当代电视文化特征 影视艺术的商业行与艺术行 电影纪实性研究 电影艺术的记录性与艺术性 中国记录电影的风格与特色 论纪录片创作中的大众特点 论电视纪录片的故事性创作 论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情景再现 艺术影片的风格研究 电影叙事的结构模式分析 中韩电视剧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策略 蒙太奇思维的独特性 蒙太奇结构的类型 蒙太奇的叙事功能 蒙太奇的表现功能 影视批评的类别与特征 影视剧作与蒙太奇 中外剧作观念的比较研究 影视剧作人物塑造研究 影视剧作语言研究 影视剧作结构研究 影视剧作情节研究 改变理论研究 影视编剧的时空结构研究 当代影视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独立制作电影研究 国家电影节与当代中国电影 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 戏剧性与戏剧冲突 戏剧结构的类型 戏剧语言的特征 (个性化与动作性 口语化与音乐性) 戏剧叙事研究 戏剧类型、创作技巧研究 9如历史剧创作研究、戏剧小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影视数字技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