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观念是指人们对成本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
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
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
2.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论文浅谈企业成本控制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
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
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
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3.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
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
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
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 成本管理论文
未来的市场是产品多样化的市场,产品类型和特点由最终客户决定,产品必须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大批量单一的产品品种将会越来越少,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导致了同一生产线上可能存在多种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共存。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相关的费用(如质量检查、实验、设备调整、产品服务等)占产品生产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基于单一数量分配基准的传统成本管理对多种不同成本结构的产品共存的现象在费用分摊上难以明显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成本的失真。
作业成本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采用多元的分配基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中心定义成本动因,按照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配,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资源的消耗归集成本。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准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分析资源消耗的合理性,从而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和优化控制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3.1 传统成本管理自从鲁宾.库拍(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创立作业成本计算(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之后,相对而言,此前的成本管理称为传统成本管理[4]。
传统成本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形式,重点在于产品制造成本。传统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基础,在科学成本管理历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教科书中仍然占据大量的篇幅。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财务报表的需要,包括内部财务报表和外部财务报表,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仍难以拭去其所担任的重要角色。 3.2 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也习惯地称为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 Cost,ABC)计算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的基本概念之上,以“作业”为核心,围绕“作业”展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作业,而作业消耗了资源,资源被消耗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产品价值,一系列的作业转移实际就是产品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所有作业的集合产生的价值量的集合。
所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作业”都会增加产品价值,所以就有“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之分。
作业成本管理除了关注通过作业成本计算获取准确的实际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优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从而达 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3.3 两种成本管理法的区别 3.3.1 从成本管理重点来看传统成本管理总体上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其重点在于制造成本。对于非制造成本一般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计入每一产品成本中。
这有利于重点关注占成本比例较大的制造成本的核算,但是对于那些需特定服务的产品所增加的非制造成本则难以区别体现。传统成本管理按照成本性态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其重点在于变动成本,特别关注的是直接变动成本,有利于资源耗费的控制和成本考核。
对于固定成本、间接变动成本等间接费用的分配则难以区别复杂程度不同的产品,从而造成占用较多间接成本资源的产品成本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基础,此“作业”不仅仅局限于生产作业,还包括营销作业等一切管理活动,贯穿于整个作业链的始终,能够动态地反映各个作业过程,能够追溯成本发生的原因,便于优化资源配置,非常适合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
由于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作业,可以明确成本发生的原因,所以对于传统成本管理中制造费用分配不均导致部分产品成本扭曲的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由于作业成本管理可以体现产品对资源的耗费情况,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产品的亏损和盈利情况,避免出现表面盈利的产品而实际是亏损的或者表面是亏损的产品而实际是盈利的现象。
3.3.2 从成本决策来看传统成本管理在间接成本费用的分配上较为模糊,从而造成分配不公平,难以准确衡量和区别不同的产品所耗用的确切成本资源,可能导致简单产品成本偏高而复杂产品成本偏低的成本扭曲现象,最终影响产品决策。此外,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是在规模经济的环境下孕育和发展的,其计算标准与产量高度相关,产量越高则单位成本越低,最终表现为利润越高。
在管理上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容易造成一味地追求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甚至忽略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利润虚高的现象,可能造成成本失控和大量的产品积压问题,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由于作业成本管理能够清晰体现每一种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所以作业成本管理不仅仅为报价提供决策依据,还为产品类型结构组。
5.成本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计划成本管理沿用时间较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渐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目前主要运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有: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质量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等[2]。根据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所做的《中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及其效果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51.4%的企业采用了目标成本法,38.9%的企业采用了计划成本法,18.1%的企业采用了标准成本法,如表1[3]。
根据该调查分析:我国企业采用的目标成本管理法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从实施效果来看,多数仍处于初始阶段,多数企业仍然受到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
多数企业仍然以财务成本核算为主确定标准成本,而后以此标准成本确定目标成本,而不是真正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目标成本。此外,在全员的贯彻实行上同样难以实现全员参与的目标成 印制电路信息 2011 No.9 管理与维护 Management & Protection 表1 成本管理方法使用状况(按行业比较)[3]类别标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其他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家数百分比合计 72 13 18.1 28 38.9 37 51.4 3 4.2纺织 4 0 0.0 1 25.0 2 50.0 1 25.0化工 13 0 0.0 3 23.1 9 69.2 1 7.7石油 3 1 33.3 0 0.0 3 100.0 0 0.0机械 18 4 22.2 13 72.2 6 33.3 0 0.0建设 5 0 0.0 1 20.0 4 80.0 0 0.0其它工业 13 3 23.1 6 46.2 5 38.5 1 7.7农垦 7 2 28.6 0 0.0 5 71.4 0 0.0商业 5 2 40.0 0 0.0 3 60.0 0 0.0其他 4 1 25.0 4 100.0 0 0.0 0 0.0本管理。
所以,目标成本管理仍需要坚强的决心才得以进一步的改进。 3 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市场是产品多样化的市场,产品类型和特点由最终客户决定,产品必须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大批量单一的产品品种将会越来越少,小批量多品种成为一种趋势,这就导致了同一生产线上可能存在多种成本结构不同的产品共存。此外,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不相关的费用(如质量检查、实验、设备调整、产品服务等)占产品生产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基于单一数量分配基准的传统成本管理对多种不同成本结构的产品共存的现象在费用分摊上难以明显区别对待,最终导致成本的失真。
作业成本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可能,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采用多元的分配基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以作业为中心定义成本动因,按照费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配,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产品成本的计算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根据资源的消耗归集成本。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针对不同的产品准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分析资源消耗的合理性,从而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成本和优化控制产品对资源的消耗,满足产品多样化的需求。 3.1 传统成本管理自从鲁宾.库拍(Robin.Cooper)和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创立作业成本计算(ABC, Activity-Based Costing)之后,相对而言,此前的成本管理称为传统成本管理[4]。
传统成本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主要形式,重点在于产品制造成本。传统成本管理是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基础,在科学成本管理历史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毕业论文网,在现代的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教科书中仍然占据大量的篇幅。
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财务报表的需要,包括内部财务报表和外部财务报表,在现代成本管理中仍难以拭去其所担任的重要角色。 3.2 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ABM)也习惯地称为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作业成本(Activity-Based Cost,ABC)计算法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管理建立在“作业”的基本概念之上,以“作业”为核心,围绕“作业”展开。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作业,而作业消耗了资源,资源被消耗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产品价值,一系列的作业转移实际就是产品价值的转移,最终产品是所有作业的集合产生的价值量的集合。
所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在这个“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作业”都会增加产品价值,所以就有“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之分。
作业成本管理除了关注通过作业成本计算获取准确的实际产品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深入作业层次优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从而达 到不断降低成本的目的。
6.会计成本管理毕业论文大纲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
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 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成本控制的原则 *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 路 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
*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 控制采购成本的几种策略 * 成本控制管理 * 成本控制概念及基础工作内容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80年代初,一批会计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的现代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 作业管理的思想及内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
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 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成本控制的原则 *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 路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
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 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成本控制的原则 *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 路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
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 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成本控制的原则 *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 路 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
既包括财务会计计算的历史成本,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的现在和未来成本;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内的资金耗费,也包括行业价值链整合所涉及的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耗费。* 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 * 现代市场经济的成本控制新理念 * 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几种模式 * 成本控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成本控制的原则 *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 路 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
*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 控制采购成本的几种策略 * 成本控制管理 * 成本控制概念及基础工作内容 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 控制采购成本的几种策略 * 成本控制管理 * 成本控制概念及基础工作内容 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
*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 控制采购成本的几种策略 * 成本控制管理 * 成本控制概念及基础工作内容 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现实分析 * 控制采购成本的几种策略 * 成本控制管理 * 成本控制概念及基础工作内容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80年代初,一批会计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的现代成本。
*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 作业管理的思想及内容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80年代初,一批会计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的现代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 作业管理的思想及内容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80年代初,一批会计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的现代成本。
*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对比研究 *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计算方式 * 作业管理的思想及内容 80年代初,一批会计学术界和实业界人士逐渐认识到传统成本管理的缺陷,提出了以“作业”为核心的现代成本。* 作业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
7.会计毕业论文中成本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
要搞好成本管理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 ,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8.成本管理论文怎么写
1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
2只要不是抄的,你写出全世界最差的一篇论文就 可以。 3比着葫芦画瓢,找一篇去年毕业 同学的范文,格式样式,照着写就行了。
4毕业论文的实 质是读后感,选一本书,花一个星期读一遍。边读 边做笔记。
把笔记整理一下,按范文格式条理一下,就是很好的论文了。 5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花一周的时间。
许多同学不愿花费这个时间,那就没辙了。别的也别谈了。
完了。 6有的同学找朋友帮忙,自已不写,让朋友替自己写一篇。
这当然好,但现在的朋友大都靠不住。你让他写一篇给你,他满口答应,没过两天就送给你一篇。
你千恩万谢。可是拿给老师一看,原来是从网上粘下来的,乱码都 还没改。
更可气者,一稿多用,他还把这篇“论文”送给好几个人,赚了好几顿饭,造成“雷同抄袭”、频烦吃饭。 7结论:只能自己写,花一周时 间。
8那位问了:“我写得不好怎么 办?”答:“这是伪问题。别管好坏,先写出来就行。
老师还怕都写好呢:没法分优良中差了!总之,你写出一篇全球最差的论文就行,只要不是抄的!” 9只要硬着头皮写,傻瓜都能写一篇。 第一章 选题 一、选题的原则 (一)有价值(有品位,内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适中,难易恰当) (三)有浓厚兴趣(兴趣是动力,必须是自己喜欢的。)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那就更好办:让辅导老师给你一个题目就行。
(四)专业对口(专业专长) 二、选题的 方法 (一)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填补空白的课题 (三)有争议的课题 (四)有矛盾的课题 (五)可综述的课题 第二章 搜集资料 学术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关文献信息,非常重要。
要求能快 速、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资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间接材料的搜集 从文献及网络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对。)
图书、期刊,纸本索引及网络检索googl、百度网等,关键词检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让材料自然分类,类聚法。
第三章 写提纲 提纲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条块分明。 (镶玻璃法: 把内容分成几块,一块块往上填内容就行了。)
一般分为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形式,纵深式(递进式),平列式,综合式。 第四章 写论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体部分 前置部分:标题、署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关键词 (一)标题:对论文重点的直接呈现。
准确得体,通俗易懂,简短精练(不能 简短,可加副标题),符合规范。 (二)署名,在题下。
(三)指导教师:xxx (四)摘要(可复制文中关键句子,稍作修 饰、连缀即可) (五)关键 词,一般3—5个即可,以重要程度为序。 (六)目录 主体部分: 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一)前言(引言,序论,导言,绪言) (二)正文(本论,主体) (三)结论 (四)注释 (五)参考文献 (文献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体方法与规 范 (一)写作的顺序 1按照提纲自首至尾 2先写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后焊接起来。
(若不知从何写起,就这样写) 写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证。
推论,尊重,显示自己并非标新立异,不乏同道。(拉赞助) 2先斩后奏法 先概述观点,然后指出某人某文已详言之(加注参见) 3映带法 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研究韩愈,不妨提及东坡;研究明清诗,也可上溯到汉魏。 4戒剽窃。
学会运用,而不是照抄。 (三)论文的整体要求 准确,概括、简练,严谨客观,平实,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问题,要注意上下影响。 (四)段落、标点规范 (五)语体的要求 要简约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厌改,要改得死去活来。 一、自己反复阅读, (1)改正错误的字、词、句(笔下误)。
(2)逻辑错误 (3)修正完善观点(4)论据错误(5)调整结构布局(完美,圆满,面团原理,增删 材料)(6)修饰词句。 面团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写五个部分,最后只写成三个部分;那你就说你本来就打算写三个部分,现在如期完成了,很“圆满”。
因为没有人知道你的原计划,也 没有人想知道,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人。 二、他人审校(吸收他人意见;自己的错误往往看不出)。
互相审阅,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辩 虚心点就行。
自己写的,也不用心虚。
9.成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成本管理论文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
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
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
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
10.中小型超市成本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 跪求
成本管理论文浅谈企业成本控制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深化成本管理改革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全员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参与,全面控制,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竞争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关键词:企业;成本;全员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基本含义 所谓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它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等六个环节。 成本控制的过程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
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成本控制的起点,或者说成本控制过程的平台就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成本控制不从基础工作做起,成本控制的效果和成功可能性将受到大大影响。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要制定两个标准价格,一是内部价格,即内部结算价格。
二是外部价格,即在企业购销活动中与外部企业产生供应与销售的结算价格。标准价格是成本控制运行的基本保证。
另外,质量是产品的灵魂,没有质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劳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行的基本保证,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设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补充。
没有制度建设,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运行,就不能保证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额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费用审报制度等。
二、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1.成本控制要对成本形成全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工艺的确定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要考虑产品使用中的寿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就是以产品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为对象,结合生产经营各阶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2.成本控制要全员参与 为了真正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每个部门和广大职工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就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行奖惩制度,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成本管理要求,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和责任单位,以及他们的责权利关系,开展班组经济核算,建立一个纵横的群众性成本控制组织。对于各种定额、费用开支标准、成本目标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应广泛发动职工讨论,使其成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成本控制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成本控制必须从各方面使用效果来衡量 成本控制不能只是消极的将实际成本支出限制在成本标准范围内,它还负有对成本标准进行重新审定和修正的任务,使成本标准始终保持着积极先进的水平。 4.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迅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以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5.成本控制中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与其他管理手段密切相连,开展成本控制必须做好相应的基础工作和其他准备工作,否则必将使成本控制流于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材料单价、内部转移价格以及费用预算的限额,要健全一整套完整的原始记录和考核报告,以及设置一整套完整的计量工具,要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要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奖惩制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尽其职,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入手,全员、全过程地参与成本控制。因此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影响成本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 确定成本控制目标,要将成本控制放到与企业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与战略选择的相互关系中考察。 经济活动越复杂,成本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越复杂。
这些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成本因经济活动而发生,降低消耗始终是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节约规律要求人们在实现特定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成本。
由于成本总额受到活动量的影响,降低成本的基本标志是降低单位成本。二是成本是经济活动的制约因素。
就具体业务而言,业务经办人员往往不希望有较多的成本约束。较少的成本限制意味着较多的自由度,业务处理过程就变得相对容易和轻松。
三是成本的代偿性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成本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成本变动不影响其他指标的前提下,人们总是追求低成本,以成本绝对额的高低为标准来判断成本控制措施。
然而成本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变动。成本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代替,往往使相互关联的成本构成要素之间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收益则随成本、收入的变化而变动。
成本与各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判断成本高低的标准由于视野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成本管理模式探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