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农业经济管理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关于农业现代化基本含义的界定 21.1、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21.1.1、过程论 21.1.2、技术论 31.1.3、生产方式论 31.1.4、综合论 3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3三、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因素分析 43.1、农村体制性障碍仍未完全打破,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53.1.1、城乡二元结构的阻碍,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制度性因素 53.1.2、农村土地产权关系的制约,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体制性因素 53.2、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十分低下,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53.2.1、生产手段落后 53.2.2、劳动对象破坏严重 63.2.3、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63.2.4、农业科技基础薄弱 63.3、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农业现代化要求偏差较大 73.3.1、农业市场化程度低 73.3.2、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低 73.3.3、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7四、关于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对策 84.1、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84.2、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的相应对策 8结束语 9【参 考 文 献 】 10Abstract 11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摘要] 农业现代化问题是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目标和本世纪中叶四个现代化的最迫切、最困难的问题。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仍受到复杂而多变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缓慢。
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农业发展体制、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组织系统、农业投入机制、农业发展政策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从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障碍因素 对策农业现代化是任何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间经历了人民公社化的严重挫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一个新的格局,其经历、蕴涵的多方面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有助于我们明得失、辨是非,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现代化之路。今天,围绕这个问题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行经济学思考,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现代化基本含义的界定1.1、关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对于农业现代化概念的界定,虽然过去已有不少,但研究者们还是从新时期的视角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出了种种不同的界定。1.1.1、过程论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趋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过渡到现代产业的多层面演进过程。
有人描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可能没有终点,因而也就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1.1.2、技术论有人指出,所谓农业现代化.简单地说,就是农业科学化、机械化和社会化。
有人阐释为,现代农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生产手段和装备进行生产,运用现代科学的理念及方法进行经营和管理的农业是生产率和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1.1.3、生产方式论有人认定,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也有同志认为,农业现代化即指发达的现代农业或现代农业的更高层次。从宏观要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就是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力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综合论有人指出,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要实现六个方面的现代化:农民生活消费现代化,农业经济结构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资源环境现代化。有人认定,拓展后的农业现代化内涵,包含业产业现代化、农业环境现代化和农业主体现代化三大块仁。
也有人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是把农业作为一个地域的产业部门整体的并体现高效益的现代化;是一种具有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综合意义的现代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提出,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索引人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或制度创新的过程。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程中国50年来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一1958年)为农业蓬勃发展的阶段。1949年一1952年,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粮食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39倍,农民收人增长30%,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川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1953年一1957年的农业政策主要是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由于操之过急,把本来计划用12年完成的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就突击完成了。
其结果虽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不过,总的说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粮食年递增3.5%,棉花年递增4.7%,肉类年递增3.3%,农民收人年递增5.4%,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第二阶段(1958年一1966年)为曲折发展阶段。(1959年一1961年)为农业衰败倒退的阶段。
2.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关于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写作示范
近年来,益阳电大按照中央电大提出的“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突出开放教育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践中央电大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和系统运作管理模式及具有我省电大特色的“123”教学模式和“三化”管理模式,努力建设教学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内涵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我校对“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也没有形成符合益阳当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 为了积极探索适合益阳实际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并保证《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农村对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尽快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是我市电大今后的重要办学项目。 但“一村一大”独特的农村成年学习者特点,学生对一村一大的培养目标、学习方式、学习目的、教学各环节等方面认识不够,学校在组织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为保证该项目高水准、高质量的完成,我们有必要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对经验进行借鉴、总结、推广,从而形成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推动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开展。 二、原则与内容 1、基本原则 本课题调研主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探索适合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课题研究工作,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归纳、边总结提高的工作模式,以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 2、课题内容 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研究; 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的目标、要素和内容; 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益阳“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总结与前景展望。
三、组织与管理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益阳电大成立本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员如下: 1、领导小组 组长:邓柏松 副组长:陈萍 成员:唐箭、王友香 2、工作小组 组长:陈萍 副组长:唐箭 成员:王友香、“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点各负责人 各教学点要在主管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课程辅导教师、管理教师等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负责“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与社会实践环节改革研究的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指导与培训、社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服务,以及质量监控等工作。 四、实施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题 主题: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2、课题研究内容 (1)最终成果 论文: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报告: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调研报告 (2)阶段成果 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基层电大站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做法、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毕业去向(从政、从事农业生产、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外出务工、待业等)及作用发挥情况; 当前各地农村大学生培养现状(行政村数、大学生数、培养途径等)及教育需求; 基层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实施的建议与意见; 一村一大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 一村一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村一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村一大社会实践教学的探讨 一村一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各教学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不同的题目进行研究,并积极配合益阳电大系统建设办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3、课题研究方法 采用符合系统论的过程分析科学研究方法及调查研究分析方法,调研的基本方法是:听汇报、查阅收集资料、召开座谈会、访谈、实地考察等;对益阳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撰写论文,取得科研成果。
4、课题调研要求 (1)参加调查的学生,事先必须参加教学点统一组织的项目培训,明确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参加调查的学生,在调查之前必须先向所在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提交自己掌握所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姓名、所学专业、工作单位、具体职业和联系办法等。
(3)参加调查的学生,应及时将调查问卷送到工作小组审核确定的调查对象手中,并确保调查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做好访谈笔录。 (4)应按时回收问卷,并提交给教学点调查工作小组审核。
(5)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分析,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总结报告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可根据本人调查资料写成个案调查报告,也可根据多人调查资料写成抽样调查报告。
5、调研过程的质量控制 (1)在正式调查之前。
3.一村一大毕业论文关于农村企业管理的
试论农业旱灾风险管理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四川目前农业旱灾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利弊,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主要对策。
论文关键词:旱灾;干旱;农业;农村经济:风险管理 旱灾是四川发生频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危害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一种农业自然灾害。旱灾正逐渐成为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本文通过旱灾对四川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成因分析,提出实施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及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晌 1.四川农业旱灾的特点 四川农业旱灾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旱灾发生频率高,受灾面积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50年至2003年的54年间,四川除其中l1个年份无旱灾或无旱灾资料记载外,其余年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成灾达43个年份。受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30个年份,成灾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有12个年份。
据统计,四川省一般干旱年,受旱县是30~50个,受旱面积1000万亩~1500万亩,损失粮食产量10亿斤~15亿斤;中等干旱年,受旱县50~70个,受旱面积1500万亩~3000万亩,损失粮食产量15亿斤~30亿斤;严重干旱年,受旱县70~100个以上,受旱面积5000万亩以上,损失粮食产量30亿斤~50亿斤。二是旱灾呈上升趋势。
据四川省1952~2001年主要年份农业的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资料,1952~2001年50年中,四川水灾和旱灾无论是受灾面积还是成灾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旱灾的趋势更为明显(见表1)。 三是四川干旱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盆地西部对农作物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春旱;盆地中部为春、夏、伏旱的交错区,但对农作物威胁最大的是夏旱、伏旱;盆地东部主要是伏旱区;攀西地区即四川西南山地,雨季、旱季比较明显。 2.四川农业旱灾的成因 (1)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
四川地处内陆,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是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省降水量分布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从盆周向盆中减少。
再从四川水资源的流域分布及用水情况看,岷江、沱江流域和嘉陵江流域是全省生产、生活主要用水区,用水占全省用水量的84。3,而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58。
8。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需水地区分布不一致。
反映了四川区域性缺水现象突出和季节性缺水。 (2)水利基础设施不足,老化严重。
四川现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94座,小型水库6537座,有效灌溉面积364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521万亩,只占耕地面积的38.8。在现有水库中,病险水库有2828座,占水库总数43,而且有3座大型水库集雨面积小,主要靠引水充蓄库容,遇到旱情.引水困难.库容迅速下降,很难调出更多水来救灾。
(3)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四川在农业灌溉方式上,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土渠输入”、“大水漫灌”,造成农业用水的大量损失浪费。
据统计,四川渠系水利利用系数只有0.3~0.4,低于全国0.5的水平,而且一部分水在进入田间后就被渗漏、蒸发。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浪费也十分严重。
2000年,四川工业用水49.4亿m。占四川总用水量的23.7;生活用水26.8亿m。
占总用水量的12.5。2000年,四川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ll9m。
比全国平均水平78m。高4lm。
是发达国家的10多倍。同时,城市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十分普遍。
(4)农户应对旱灾的能力较弱。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
农户应对旱灾的能力,固然与自然条件和水利设施建设有关,但影响农户应对旱灾的因素还很多。一是农户收入低。
根据四川省农调队的调查,2003年,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低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的水平.特别是旱灾多发地区,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差,农民收入水平更低。二是抗旱的劳动力资源不足。
抗旱具有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特点,需要体魄健壮的劳动力,而四川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逐年增加,务农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使农户抗旱能力减弱。三是抗旱服务组织建设进展缓慢。
干旱发生具有区域性,靠单家独户抵御旱灾是非常有限的。全国各地的抗旱实践证明:抗旱服务组织是农村抗旱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到2001年,全省建成市级抗旱服务队10个,占市级总数的47.6%;县级抗旱服务队107个,占县级总数的50.4%;乡(镇)级抗旱服务分队772个,只占乡镇总数的15.35。
3.旱灾对四川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持续旱灾导致农作物减产或甚至绝收;树木枯死,草场退化,土壤沙化;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明显上升,森林火情、火灾加剧。
根据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和农业部信息中心公布的资料,1971年~2003年的33年间,四川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农作物年均受灾面积1996万亩,年均成灾面积784万亩,占受灾面积的39。特别是2001年,四川遭受的严重旱灾,造成4881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3367.5万亩,占受灾面积的68.9;绝收面积706.5万亩,占成灾面积的21.1;有556万人和589万牲畜发生饮水困难。
(2)旱灾。
4.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对于经济管理学科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所学知识、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
论文合格与否,水平高低表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综合考查。因此这个环节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本人的切身体会,我认为指导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选题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否恰当,既关系到毕业论文写作能否成功,又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论文题目选得恰当不仅有利于集中精力于经济管理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研究能力,对所研究的问题加深认识,揭示其规律和实质。
如何让学生选择恰当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应抓住两个环节:1.1 要选择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关心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国民经济的宏观形势和微观问题,进行观察,思考,从中找出经济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选取那些对社会经济有指导作用,真正为社会所需要的论文题目进行研究。比如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国企改革,出现了一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职工社会保障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等等,若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在这些方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就会有很强的实用性。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也正在于研究探讨我国的经济问题并且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因此我们要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
以此作为选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的方向。1.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指导教师要告诫学生选择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应量力而行,要清楚自已的知识结构在哪些方面有优势和劣势。
因而选取自己有优势的方向展开研究,以努力发挥自己的长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有价值的经济管理论文。切忌让学生对自己并不熟悉的问题随意加以议论。
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才能。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资料搜集和筛选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要开始搜集和筛选资料。
在这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不重视搜集资料和不知如何筛选资料的问题。对此指导教师应该做到:2.1 占有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正反两方面的资料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寻找当前发表的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相关论文,对一些历史发展过程及反面的资料重视不够,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其所阐述问题的理解,导致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质量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要为学生制定材料目录,介绍与论文题目有关的历史的、现实的以及反面的尽可能全面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如何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从而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研究方法。2.2 围绕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中心筛选资料,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有的学生资料一多就感到无从入手,不善于取舍资料。
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边搜集、边思考、边筛选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把有用的资料、数据、观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使搜集材料过程变成研究过程,从中抓住最重要的、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资料,反复看,反复琢磨;对那些离论点稍远些的资料要简明看,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样的努力形成的论文就能达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3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撰写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不同于工科学生,他们不可能依靠实验室的实验获得精确的数据,也不可能仅凭一些二手资料就能得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必须通过大量艰苦的社会调研活动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出高质量经济管理论文的必备条件。
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上要注意做到:3.1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调研的重要性有些大学生对社会调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进行社会调研也同样能写出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来。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思想,必须及时纠正。
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明白进行社会调研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会调研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这也是现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即高等院校的师生应该服务于社会。
由于高等学校师生属于社会的高知阶层,拥有先进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先进的现代意识,特别是年轻大学生满腔热情,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最少保守思想,一旦投入到社会实践中,无疑会给社会注进了一股新鲜血液。许多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学生毕业实践证明,通过社会调研后写出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同程度解决了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大学生自身也是一个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过程:一方面在成功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在失败的教训中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行自我调整,这样促使大学生端正自我认识,把自我的发展纳入到社会发。
5.乡村论文可以写写什么方面的
、社会主义m新农村的深刻内2涵 “社会主义i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d制度下f,反8映一o定时期农村社会以5经济发展为1基础,以5社会全面进步为7标志的社会状态。
主要包括以0下v几b个i方4面: 一m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z。这是建设社会主义m新农村的首要前提。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2手7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m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
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4、道路整治、村屯8绿化1等内6容。 三v是扩大h公7益、促进和谐。
要办3好义f务教育,使适龄儿k童都能入p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7共卫s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6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p就业,为0农民进城提供方7便。 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要加强精神文5明建设,倡导健康文5明的社会风1尚;要发展农村文1化1设施,丰o富农民精神文7化1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4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g乡i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7个i方3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7尚。
这五r者缺一h不y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c“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3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5电、广s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7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
尤k其是在环境卫s生的处理能力a上b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4素质,成为5有理想、有文8化1、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5易俗,提倡科学、文5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h精神文0明建设。 党的十l六1届五f中5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p风6文4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j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c新形势下w农村经济、政治、文4化8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c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6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十k一d五o”时期,农业要加大c科学技术的推广p应用,实现增长0方5式的转变。
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过程中3,一q方5面协调粮食与h其他作物的比7例,力b保我国的粮食安全;另一d方3面协调农业与p非农产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z,一j家一p户6的农民由于d生产生活分1散,信息不x灵,在市场竞争中5处于w弱势地位。
专n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4有很大m优势,要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提升0农 民的组织化0程度。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7目标 。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q方3百计0开m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u。 ——“乡b风3文7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n风7文1明本质上r是农村精神文7明建设问题,内2容包括文1化0、风1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5面。从5我们先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4化2生活却单调乏0味,同时一d些不t良文3化3有所抬头。
农村文2化7建设与q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i适应,与p农民群众的精神文6化0需求还不l适应,主要问题是文0化8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3化2体制不m顺、机制不k活。因此,如何使广y大o农民过上k丰p富多彩的精神文1化3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新农村建设中8“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1农村地区c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 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n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不a要将新农村建设片3面理解为5就是兴建新村庄,只注重农村房子d是否整齐划一h,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决不e能把社会主义n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j轮的大l拆大e建,不l能片4面追求“村容整洁”,不z能单一d追求某一r方7面的增长2。
不b能把社会主义v新农村建设与s城镇建设混同起来。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有的地方3按小i城镇的要求搞农村建设,最后搞得不v城不k乡z,反5而不e利于q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因此,社会主义h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f解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 ,一v定要把握好五h个l“坚持”原则:一g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h是坚持政府引8导,农民主体;三u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u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二n、建设社会主义r新农村的重要意义r 改革开t放以2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k巨8大a变化7,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k稳步提高,农村党的建设、精神文0明建设取得长0足进步。
但是,与p全面建成小c康社会的目标相比8,仍1然有较大l差距。大d力r开l展社会主义x新农村建设,是做好“三x农”工g作的新平台,解决“三i农”问题的新途径,促进农村经济更大a更快更好发展的新载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v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p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农村是全面建设小a康社会的主要区k域。
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没有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x康,就没有全国人a民的小e。
6.求一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在这三个方面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噩要实现访目标所要迭到的十太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鲒告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噩加八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要坚持发展特色型中小企业、配套型中小企业噩科技型中小盘业等7个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 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
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一、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 。
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
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1)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2)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
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3)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社会服务到住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还有很多发网址给你吧! /z/q102885603.htm?。
7.关于农村经济建设的论文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也,有写过的同学么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农村经济建设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 服务保障: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
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
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