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溉制度的水稻灌溉制度
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 m=H+E-P-H0+C
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灌溉定额南方一般为300~360m3/亩,北方常在500m3/亩以上。
2.如何制定灌溉制度
为农作物高产、节水制定的灌水方案,包括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等。灌水定额是指某一种作物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灌溉定额是指某一种作物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定额的总和。二者均以水量(单位为m3/亩)或以水层深度(单位为mm)表示。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根据作物需水要求和土壤水分状况来确定,以达到适时适量灌溉。
灌溉制度是计算灌溉用水量和制定灌区引水、配水计划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灌区水利规划,灌溉工程设计和灌区用水管理的依据。灌溉制度的制定是在全生育期内进行水量平衡计算,分析各时段农田水分状况,以确定何时需要灌溉和灌多少水量,以便保持最佳土壤水分条件。
根据作物生理和生态特点对水分要求的不同,灌溉制度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水稻灌溉制度和旱作物灌溉制度。
水稻灌溉制度 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
m=H+E-P-H0+C
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单位均为mm。
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灌溉定额南方一般为300~360m3/亩,北方常在500m3/亩以上。
旱作物灌溉制度 根据旱作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灌溉的作用在于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要求作物生长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易被作物利用的范围内。其最大允许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而最小允许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
旱作物灌溉制度可通过水量平衡计算来确定。当某一时段内尚未灌水时,时段末土壤储水量为W(m3/亩),则:
W=W0+P-E+K
式中W0为时段初的土壤储水量;P为时段内的有效降雨量;E为时段内农田耗水量;K为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单位均为m3/亩。若计算时段较长,计划湿润层加深,则在水量平衡方程式右端加上因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WH。
当时段末土壤储水量W 小于或等于土壤允许最小含水量的土壤储水量时,则应进行灌水。其灌水定额等于土壤允许最大储水量(田间持水量)与时段末土壤储水量W的差值。旱作物灌溉制度也可用图解法来确定。
旱作物的灌溉制度随作物种类和地区不同而异。①北方半干旱地区、中等干旱或干旱年,几种主要农作物灌溉制度如下。冬小麦灌水4~5次,分别在播种前、分蘖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如遇后期干旱,在成熟期也可灌水一次。灌水定额40~50m3/亩。灌溉定额160~220m3/亩。②玉米灌水 3~4次,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约40m3/亩。灌溉定额120~160m3/亩。③棉花灌水2~4次,分别在现蕾期、开花期、花铃期、成熟期进行灌溉。灌水定额约40m3/亩。灌溉定额80~160m3/亩。
其他灌溉制度 当采用喷灌、滴灌、地下灌溉或进行某些特种灌溉(如施肥灌溉、洗盐灌溉、防冻灌溉、降温灌溉、引洪淤灌等)时,灌溉制度必须按不同要求另行制定。
对干旱缺水地区,可以制定关键时期的灌水、限额灌水或不充分灌水的灌溉制度,以求得单位水量的增产量最高或灌区总产值最高。
展望 为了及时和合理调整灌溉制度,需要加强灌溉预报工作,重点是对降水、作物耗水及土壤水分变化进行预测预报。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主要作物的节水型灌溉制度,以适应日益紧张的农业水资源供需关系和发展灌溉的需要。
参考书目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郭元裕主编:《农田水利学》,第2版,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86。
3.水稻采用浅水,湿润,晒田相结合的灌水方法,主要是以哪个指标来设
争议免耕抛秧适用于水稻种植 水稻免耕抛秧指收获季作物未经任何翻耕犁耙稻田先使用除草剂灭除杂草植株浇粒谷幼苗、摧枯稻桩灌水并施肥沤田待水层自落干或排浅水塑盘秧或纸筒秧抛栽田项新水稻耕作栽培技术现晚造免耕抛秧关键技术介绍: 1、免耕稻田选择 免耕抛秧宜水源充足、排灌便、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稻田进行易旱田浅、瘦、漏砂质浅脚田适宜作免耕田低洼田、山坑田、冷浸田、烂(普底加三点水)田等免耕化除草前要环田沟十字沟及排干田水 2、稻桩杂草处理 晚造由于雨水化灭茬象稻桩落粒谷幼苗主免耕所选用灭性除草剂应具快速高效耐雨性强特点经试验筛选产应用表明克芜踪免耕化灭茬较理想除草剂早、晚造应用效都尤其晚造使用更能发挥其快速高效优点具体操作:早稻收割应尽量割低禾稻桩高度般要超15厘米搬离稻秆灌水湿润田块促使落粒谷发芽苗抛秧前7—10排干田水每亩用20%克芜踪200—250毫升加碳酸氢铵或氯化钾2—2·5公斤兑水50—60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洒于稻桩、落粒谷幼苗杂草茎叶喷药第二漏喷进行补喷补喷第二灌深水浸田水深淹没稻桩佳浸田施磷酸钙、碳酸氢铵或复合肥等作基肥加速稻桩杂草腐烂浸泡稻田5—7待水层自落干或排浅水抛秧芽前杂草抛秧前进行土壤处理或抛秧施药杀除除草剂种类使用与规耕作抛秧田相同 3、免耕抛秧水稻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免耕抛秧秧苗宜采用孔径较秧盘(350—400孔/片)或免耕专用育苗纸筒育秧适宜抛植叶龄2·5—3·5片田抛植密度要比耕抛秧增加10%左右施肥总量比耕抛秧增加10%左右实行轻施基肥重施青肥蘖肥前期施肥量要达施肥总量60%基肥复合肥、磷肥主少施碳铵基肥能施未腐熟机肥避免引起烧苗水管理要求勤灌浅灌晒轻晒实行浅水抛秧薄水促立苗蘖蘖前期切忌深水够苗即露晒田幼穗化期保持湿润抽穗扬花期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防止早断水病虫害防治与耕抛秧同异做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及福寿螺、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防治特别要加强福寿螺及三化螟监测防治 免耕稻应用机理免耕稻前期缓慢耗养少体发育健壮群体结构协调穗率较高表现典型前缓、快、稳特点般免耕稻相耕抛秧稻蘖期迟1~3够苗期迟1~3苗峰期迟1~2苗峰降低10%~20%穗率提高5~15百点免耕稻由于秧苗直接抛栽耕层表面与耕抛秧稻相比具低节位蘖优势低节位蘖具粗壮、穗率高穗等优点免耕稻高产稳产打基础般比耕抛秧低1节位免耕稻植株矮壮、期绿叶、相、抗倒性强。
4.水稻生育阶段灌溉制度有什么规范和标准么
水稻间歇灌溉是一项水稻灌溉的方式,是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的一项技术。
其技术要点是除返青、施肥、除草、抗低温的特殊需要外,在水稻本田生长期按以下方式进行灌溉:一、前水不风后水。即田中低洼处、脚窝里已经无水再灌水;二、不建立过深的水层,灌溉后保持3公分左右的水层,有利于快速自然落干;三、水田落干时逢降雨,可暂缓灌溉。
水稻浅水灌溉技术,与水稻间歇灌溉有以下两点明显不同:一、浅水灌溉不要求水田经常自然落干,当水层低于下限里即补水;二、制度是针对一个区域内大家应该遵守的规矩,而技术是自愿选择是否应用的。
5.关于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的论文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
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6.农田水利的论文
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广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区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全区农业生产和 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全面调查广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广西农田水利工程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水费征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陈发科(1964-),男,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 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 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为谷地。
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 和石山为主,间以河谷平原、盆地,据统计,中山、低山、丘陵和 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 南临热带海洋,西、西北接云贵高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空气团的交替 影响,夏季时间长、气温高、降雨多,冬季时间短、天气干暖。
广 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7 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 000~3 000 mm之间,降雨分布很不均匀,形成南、北部多, 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的降雨分布。由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 流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 全年总降雨量的70%~85%,形成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特点。
因此季节性缺水与区域性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广西是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区经济的 增长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细致地分析广西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指导农业灌溉理论研究和技术 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 0.07~2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 hm2之间的 灌区(片)40 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总设计灌溉面 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 59.4%,旱涝保收面积110.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1%。
广西现能用于灌溉的渠道总长度147 979 km,已进行防渗配套 的渠道总长度27 832 km,目前仍保持完好的渠道长度17 269 km,占渠道总长度的11.7%。广西现有灌溉泵站抽水设备 11 446台,装机功率29.76万kW,正常运行的8 239台,完好率 为72.0%,渠系建筑物175 762座,正常运行的87 056座,完好 率为49.5%。
全区灌区管理单位共有职工12 575人,具有初 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1 801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4.3%。 1.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水库病险隐患较多。
广西农田水 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工程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 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不少 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落实,管理不善,老化失修,工程不可避 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
根据2007 年上半年水库安全状况普查结果,广西目前仍有病险水库 1 876座(占水库总量的42.8%),这些水库只能通过限制蓄水 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因此受到影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 8.67万hm2。此外,由于渠道坍塌、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淤 积、渗漏等原因,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2,且灌溉保证率 持续下降。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区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广西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2.8%、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 为16.6%、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0.5%,与《节水灌溉技术 规范》要求的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40%、中型灌区渠道 防渗率不低于50%、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的标准 相差甚远。
全区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 的灌溉面积0.81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0.5%。灌区灌 溉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 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 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与国民经 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例如:2005年广西财政收入470亿元,比 2000年增加250亿元,“十五”平均增幅16.4%,同期水利建设 投入由2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平均增幅4%左右,明显低于财 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2005、2006年广西财政每年投入农田水利 工程的资金约为2亿元,仅占自治区财政收入0.36%,全区大 部分市县财政较困难,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 资金基本不到位或标准较低,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无法按 时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2004年农民投工建 设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已不足0.2亿个工日,较1995~2000 年平均每年投工减少近1亿个,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农田水利投 入10亿元以上。
村内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基层政府 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出现了“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加上全区劳务 输出量大,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及管护。
7.水稻灌溉的方法有哪些
水稻灌溉的方法(1) 浅水立苗。
早、中稻抛秧后5 ~7天,晚稻抛秧 后3 ~5天内,禾苗发根、伸茎、展叶同时进行,为促进迅速立苗,田中应保持浅水。此时,如果排干田水,禾 苗易造成生理失水,导致叶片蜷缩,根系生长迟缓,立 苗时间延长;田水过深,易造成浮蔸和漂苗。
故抛秧后 如遇大雨,应打开田埂缺口,让水自然流出;如遇大晴天,田水落干了,也应立即灌人浅水。(2)深水灭草。
抛秧立苗以后,为提高药剂对杂草 的防除效果,应加深水层保持5 ~7天,以灭除杂草。(3)多露促蘖。
据试验,稻田土壤中含水量只要持 饱和至浅水状态,水、肥、气三者相互协调,即有利于水稻分蘖正常进行。 但随着水层的加深,氧气减少,分 蘖逐渐受到抑制,生长受阻,分蘖甚至停止。
因此,水 稻抛秧立苗灭草后,应采取后水不见前水的管水方法, 时露时水,则有利于促进抛秧禾苗分蘖早,分蘖快,低位分蘖多。(4)够苗晒田。
当水稻抛秧禾苗生长进入分蘖期时, 地上部茎叶生长繁茂,地下部根系分布较浅,头重脚轻易发生倒伏。 此时,即当单位面积内的苗数与理想的穗数相当时,应立即开沟排水晒田。
通过晒田,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禾苗地上部群体球分发展,又能促进地下根系 。由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伸延,固苗抗倒,而且能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消除还原性有毒物质对禾苗的毒害,改变 养分分配,促进禾苗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 移,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培育多穗、大穗, 夺取高产。
抛秧稻晒田的程度,要因地因苗制宜。一般是地下水位高的深泥脚田、低洼冷浸田和烂泥田等重晒;地下水位低的浅泥脚田、沙质田和高岸田等轻晒或不晒;肥 田苗过旺重晒,瘦田苗弱轻晒或不晒。
晚稻晒田更要注 意,不是非重晒不可,一般以露田与轻晒相结合。(3) 有水抽穗。
晒田后,抛秧禾苗转向以生殖生长 为中心,孕穗至抽穗期是禾苗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一般占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时,如果缺水受旱,将严重影响禾苗幼穗分化和生殖器官发育,结果颖花数减 少,受精率降低,不育度增加,结实率下降等。
因此, 应结合施好壮苞肥和防治病虫害,从禾苗孕穗中期或末期开始复水护苗。 抽穗扬花时,为促进抽穗整齐,减少 晚稻抽穗卡颈现象等,田中应加深水层至3厘米左右。
(6)干湿壮籽,直至收割。稻田由于禾苗孕穗至抽 穗扬花期长期被水淹浸,土壤通透性变差,供氧不足, 影响根系生长,容易早衰,也易遭病虫危害。
但抽穗扬花以后进入灌浆结实期,仍需一定水分保证籽粒充实饱满。 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是实施间歇灌溉,使稻田 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状态。
即灌一次浅水,让其自然落干, 再灌水,又落干,后水不见前水,周而复始,交替进行,直至收割。
8.什么是作物灌溉制度,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方法有哪些
一、农作物的灌溉制度简介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
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二、制作灌溉制度的方法有哪些?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9.如何确定水稻的灌溉原则
灌溉原则水稻一生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是,长期淹水也会对水稻的 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如降低田间泥温、降低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 位、产生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等。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人们便总结 出“有水插秧、浅水分蘖、足苗晒田、深水孕穗、干干湿湿管到老”的 水分管理模式。
应该说明,这一模式是农业科技人员智慧的结晶, 对水稻生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还应该看到,这一切都 是在水源有保证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果没有水源条件,上述模式 就很难落实。基于这一观点,在确定稻田灌溉原则时必须首先了 解当地的水源情况。
如果生产地的水源条件比较好,排灌方便,且灌溉水的温度也 不是水库、山泉等冷凉水,那就可以完全按照“有水插秧、浅水分 蘖、足苗晒田、深水孕穗、干干湿湿管到老”的水分管理模式来对当 地的稻田进行管理。 如果当地的水源虽然比较好,能灌能排,但是 其水源主要是水库、山泉等冷凉水,则灌水时就要尽量按照灌溉水 温与当时气温差距最小的原则来进行,也就是灌溉冷凉水的时间 尽量安排在一天气温最低的时间,这样对秧苗的影响最小。
如果 生产地的水源条件比较差(如山区或者降水量比较少的稻区),就 不能够照搬“有水插秧、浅水分蘖、足苗晒田、深水孕穗、干干湿湿管到老”的水分管理模式。 此时,首先应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发 育,完成水稻的生长周期。
我国水稻生产地的水利条件参差不齐, 切不可忽视现实条件,以免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需要说明 的是,现在气候变化剧烈,异常天气情况较多,大面积干旱的灾情 不时出现,生产中须考虑这一情况,科学制定稻田水分管理原则。
10.在一个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还长着杂草、生活着蚜
(1)、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蝗虫、蚯蚓、青蛙、田鼠、眼镜蛇、杂草等,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营养物质等.(2)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如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如竞争关系;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存在竞争关系的是:杂草和水稻同时争夺水分、无机盐等物质,蚜虫和田鼠同时以水稻为食物.(3)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4)为防治害虫,瓜农在西瓜开花、结实时喷洒农药的危害---污染环境,采用生物方法防治害虫如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等;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外,还有鸟类、蛙类及其它动物,对控制害虫数量的发展有很大作用.故答案为:(1)杂草、蚜虫、田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2)杂草和水稻;蚜虫和田鼠(3)动植物种类少;人的作用突出(或受人工控制)(4)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引入蚜虫和田鼠的天敌,如青蛙和蛇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水稻灌溉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