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茶文化的论文
【茶文化】 一、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 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中华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1)饮茶的起源和发展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2)茶与宗教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3)茶艺萌芽 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杜育的《荈赋》挹彼清流”,择取岷江中的清水;选器:“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茶具选用产自东隅(今浙江上虞一带)的瓷器;煎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煎好的茶汤,汤华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灿烂;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用匏瓢酌分茶汤。荈赋》所描述的,是中华茶艺的雏形,且茶艺发源于巴蜀。
二、隋唐五代时期——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1)饮茶习俗的形成 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
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
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2)名茶初兴 唐代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它则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祁门方茶、渠江薄片、蕲门团黄、丫山横纹、天柱茶、小江团、鸠坑茶、骑火茶、婺州东白、茱萸寮等。
三、宋元时期——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饮茶的普及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国内外有关茶文化的旅游方面的著作及论文我需要与旅游开发方面有关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
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
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
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茶,这一古老的饮料,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茶的发现与利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
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如以神农时代开始算起,在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始于原始母系代族社会,距今大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 神农,也就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
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
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
后来,就把它命名为"茶"。 2、茶的文字及其演化传播 ⑴茶字的由来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
3.旅游专业开题报告,急求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先要个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乌镇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探析 一、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以下红色字体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写 选题来源:近年来,江南古镇以其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作为旅游资源不断的被开发利用,古镇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通过在乌镇旅游部门的实习,结合亲身经历及媒体报道,了解了乌镇在利用古镇人文历史资源中发展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现状,故以此作为毕业论文写作的题目。选题目的:乌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古镇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乌镇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旅游收入也大大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乌镇的旅游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等。
通过对乌镇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其在保护与开发中的存在问题,尝试探索乌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选题意义:为古镇在历史与现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定位,探索古镇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对乌镇旅游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提出不足及发展对策。在保障游客旅游消费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镇的人文自然景观,增强乌镇的古镇旅游竞争力,为当地增加旅游收入。
二、课题的主要内容(项目概要):以下红色字体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写 引言 引出概念,概述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江南水乡古镇存在的价值1.历史文化价值2.旅游价值 (二)现代乌镇旅游资源的发展概况及区域发展 (三)乌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产品单一,与周边水乡雷同2.当地居民保护古镇意识单薄,对古镇建筑人为破坏相当严重3.古镇超负荷运营,不可修复性破坏极大4.商业气息过于浓重,地方特色产品较少 (四)探寻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战略1.古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2.保护特色,开发精品3.挖掘民俗风情,提高古镇的文化品位(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等)4.做好古镇保护的宣传工作 结语 三、实施计划(设计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完成时间等): 以下蓝色内容请不要动,照搬就行!第一阶段(2011年10月):1、根据任务书,确定论文选题,进行调研;第二阶段(2011年11月—12月):2、撰写开题报告,明确写作的主要内容及进度安排;3、搜集与论文相关的资料,仔细阅读,确定论文提纲;4、写出文字初稿;第三阶段(2011年12月): 5、进行社会调研,带着课题进入实习单位完善毕业论文。第四阶段(2012年1—5月):6、打印成电子文档,列出参考文献,并进行初步的文字润色,二稿;7、利用寒假进行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8、将实地材料充实于论文中,对段落及标题进行适当修改,三稿;9、撰写摘要及关键词,规范论文格式,四稿;10、校对,定稿;11、准备毕业答辩。
四、参考文献:以下红色字体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写,不得少于五项 列举顺序:作者. 论文题目. 来源期刊名称. 期刊号. 具体参考如下:1.熊侠仙.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对周庄同里、甪直旅游状况的调查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0/62.阮仪三.江南水乡城镇的特色、价值及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2/1 五、审核意见:该同学选题能围绕地方旅游的发展,并结合古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开题前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等途径取得了论文写作的相关材料,项目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实施计划安排合理。
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名): 2011 年 11 月 20 日 六、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 日。
4.谁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和开题报告范文
转自毕业论文网: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对于毕业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参考资料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2.5cm、左:3cm、右:2.5cm,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例如“2005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开题报告内的页码格式为“-1-”、“-2-”等、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居中。
七、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茶文化旅游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