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一篇《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的论文,谢谢
会计论文|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2008-12-07 08:56:27)标签:教育 成本会计 会计论文 免费毕业论文 分类:毕业论文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成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
从其属性上讲,成本效益原则应属于会计核算原则的修订性原则。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也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运用纸、笔、算盘、计算机等劳动手段,作用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这一劳动对象,生产出成本会计信息,同时,将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部门等信息使用者。因此,成本会计信息也存在成本问题。
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具体包括:(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势必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尤其是当提供一些较为复杂或精度要求较高的成本信息时,其处理和提供的成本很高。
对外提供报表时,因为报表中也包含的成本会计信息,故财务报告的审计费用也应按一定的比例累计入成本会计信息成本。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成本的特点之一是它往往是可以计量的。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成本会计信息在被会计人员“生产”出来以后,要到达信息需求者手上,需要经过信息传递这一过程。
用于向外披露用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信息,经过人工送达或财务软件传递等方式到达财务报告编报者手中,期间产生人工费用或软件摊销费用。(3)诉讼成本。
在因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活动中,因为所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误导投资或偷逃税款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起诉,而花费的巨大的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4)竞争和谈判劣势。
对外披露的报告中包含过多的成本会计信息,将会使竞争对手了解企业的商业机密,采取不利于企业的行为,削弱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销售商制度本企业的产品成本,在谈判时便可能将价格压得很低,使企业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管理目的应用的成本数据(供内部使用的)不同于向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的成本数据,前者可以毋需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自由决定,按自己意图来解释成本信息。
因为这种解释成本信息的决策,带有主观任意性,按一种方式解释而放弃另外的解释方式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信息,是将已经发生的成本与预算的成本相比较,鉴别与所制定的计划成本、利润、现金流量和其他财务目标所以发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促使经理人员采取措施,变更他们的行动或调整他们的目标和计划。
在制订的成本计划不实或核算过程中成本分配的方法的影响,可能导致对经理人员评价的偏颇,会打消部门经理的积极性,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6)其他成本。
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本文所指的成本会计信息是可靠的、不带偏见的、不加粉饰的、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不考虑其成本相对于收益是否过高,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有效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企业发展前景、有关成本会计信息的收益主要有:(1)降低成本。
在任何设定的条件下,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因成本的变动而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
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
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劳动资料的技术性能、劳动对象的质量标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职能分工、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企业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
这些因素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可能收效甚微。
例如产品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既定的技术条件和材料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有一个最低标准,当实际消耗接近这一标准时,进一步的努力也难以使材料成本进一步降低。由于既定的条件。
2.急求论文:《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
浅谈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宋延生(沈阳矿务局)摘要本丈着重讨论了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来。
从经济效益的含义、资金、成本、利润三者的关来两个方面论证了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紊,通过引用忍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利大纲)的原意及经济效益概念和经济效益的实质的分析,论证了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经济活动三个过程经济效益的分析,论证了成本管理是企业强化经济效益经管管理的可命基拙。
通过三个基本问题的论证,讨论了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关扭词经济效益成本利润资金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体制改革后的企业正以其蓬勃的朝气和拼搏精神加入世界经济大潮之中参加竞争。
在市场竞争中,除商品迎合孺要,注意质量外,必须参与商品的价格竞争,物美价廉者必胜。所以价格竞争,势必迫使企业从降低成本上着手,进行科学的管理,哪个企业商品产销成本低,那个企业就有生命力,就能存在和发展。
因此正视成本管理讲求经济效益,实为企业管理永恒不变的主题。本文从这点出发,着重讨论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明确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及成本管理是企业强化经济效益经营管理的可靠基础这三个基本间题。
1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经济效益的含义,国内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投入和产出相比,投少产多效益好,投多产少效益差,并在产出上,主要是以满足消费者箱要来衡量;另一种则在明确投入产出上应用价值观念,并以货币计量,认为是资源财产所占或所费用资财所得相比,主要是以资金再生产的结果来衡量,认为资源财产在商品再生产中少占或少费。而资源财产通过再生产多得,则效益好,资源财产多占或多费而少得则效益差。
这两种观点理论上和实践上是可以结合的,即在社会再生产中,任何单位,投入的资源财产,收稿日期:2000一04一05包括尚未耗费的(所占),已经耗费的(所费)愈少,则产出的(以已耗费的资源财产为代价,换得的新的资源财产)愈多,表示经济效益愈好;反之,则愈差。再进一步从资金再生产看,则所占或所费资金愈少,所得资金愈多,则经济效益愈好;反之,则愈差。
而从会计学和审计学科和工作来看,则企业所占资金、所费成本愈少,所得利润愈多,则经济效益愈好,反之,则愈差。这里,就要弄清资金、成本、利润三者的关系。
首先,从成本同资金的关系来看,资金作为资产的货币表现,从成本角度看,是取得资产的代价,即资产原始成本或取得成本。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有形资产的购置,无形资产的形成,都应通过可行性研究、预测,力求降低成本,做到少占。
企业在经营时期,资金在营运过程中,既要降低占用水平(同经营生产或提供服务的规模相比),又要加速资金周转,还要降低资金的耗费。这就要在供应阶段,降低储备资金的采购成本、材料的库存成本;在生产阶段,降低生产资金的成本、车间在产品半成品的库存成本、控制待摊费用、降低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在销售阶段,加速产成品的销售、加速收回货款、降低销售费用。
以上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成本间题,本来就不仅是产品生产成本问题,而是包括了资金所占所费间题,所以成本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了资金管理,节约投资,节约资源,贯穿于从建设时期到经营时期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而且资金的节约,归根到·23·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底,是建设、供应、生产、销售过程中成本降低的前提和后果。
其次,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看,利润是产品销售成本的实现,是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产品尚未销出,仍旧保留为产成品的库存成本。只有尽产尽销,销出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转化为商品的销售成本,并通过结算,变为结算资金或货币资金,进行成本补偿和进行再生产;同时,也可从收到的货款中,实现利润,进行扩大再生产和承担国家、社会和集体的义务。
一句话,只有加强销售,才能补偿成本和进行再生产。由此可见,只有控制成本,才能保证利润;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增加利润;只有加快生产成本转化为销售成本,才能实现利润;只有加强成本全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成本和资金的良性循环。
所以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看,成本降低是利润的前提。西方有一种主张,认为只要不断更新适销优质产品,以品种造就销售优势,以高价垄断市场,不必讲究成本,总能扩大销售,增加利润,因而重视新产品的设计,重视销售市场的扩张,否认成本的作用。
殊不知这种垄断性的高利润策略,在当今国内外高科技加速开发引起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最多只能收效于一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何况成本对于利润的制约作用,毕竟是客观规律的不变原则。国内对基本建设、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等方面,有些单位的领导,只重筹措资金,甚至不顾当时的成本(如借款利率)不计尔后的利润,结果,企业投产之日,即亏损发生之时。
这种事例,主要是由于没有转变成本同资金、利润间的片面认识.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悲剧。当前基本建设又起高潮。
3.要写一篇“论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的论文,可以从哪几个角度
如何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摘要] 本文指出正确地编制工程造价对政府和业主的决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决策
工程造价是指一个建设项目建成投产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工程造价除与工程内容有关外,它还与建设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建设者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等外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已经加入WTO的形势下,研究如何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科学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费用支出,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课题。
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在上世纪50年代形成、80年代完善起来的。这套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套制度的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由于计划经济的特点,国家控制了构成工程造价主要因素的设备材料价格、人工工资和利税分配等。在这种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里,概预算制度为核定工程造价、帮助政府进行投资计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要求我们对项目投资进行预测和控制。传统管理制度越来越暴露出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国际上发达国家对工程投资的要求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做法在可光上造成轻决策、重实施,轻经济、重技术,先建设、后算帐的后果。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经济观念和造价控制意识的淡薄,使得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长期难以实现。
我们现在的任务应当是把现代化造价管理与符合中国国情的时常经济体制目标结合起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努力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
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研究比较,把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以保证项目管理投资目标的实现,力求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工程建设的科学内涵,每一个阶段都存在造价控制问题。各阶段的造价控制互相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使工程造价的计算、审查、确定、结算、决算规范化制度化,建立仪态强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措施。同时,如何合理地确定造价,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区配,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一方面是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方法,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途径,它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将整个项目按部位或功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单元,设计人员根据控制额度进行方案筛选与设计。这种“限额设计”能有效地控制整个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的另一个方面是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因为设计成果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下来,所以多方案比较是衡量其实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
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就是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各部分的造价有专人负责;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就是严格检查监督各阶段设计,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审查设计方案,深入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就是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支出,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调整设计方案。
工程造价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和管理。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计价的多次性,与建设过程相对应的各阶段造价是动态地反映了项目的总造价。特别是在工程实施阶段, 由于条件的变化,设计阶段未考虑周全的因素往往暴露出来,导致设计变更,造价也随之变化。这就需要造价工程师对建设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使目标得以顺利实现。这一阶段是造价动态控制最集中的过程。
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牙以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针、政策作为规范准则,涉及和运用其它技术经济学科的成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投资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迫切需要一大批为项目投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造价工程师。造价工程师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外,还应对设计内容、设计过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经济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工程的外部环境等,都有全面的了解。
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融技术与经济知识于一体。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工程造价行业的人员素质离社会的要求还有距离。因此,我们应该抓紧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提高个人的水平入手,逐步提高全行业的工作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4.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观念是指人们对成本管理有关问题的认识。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竞争主体,应树立怎样的成本管理观念来支配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个既有一定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成本效益观念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以企业是否节约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传统成本管理的目的可简单地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
这就是成本论成本的狭隘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
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企业管理的这一基本要求相适应,企业成本管理也就应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观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
企业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动应以成本效益观念作为支配思想,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与“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在概念是有区别的。
“尽可能少的成本付出”,不就是节省或减少成本支出。它是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
如在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如在产品的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某一功能,会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末,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观念的。又比如,企业推广合理化建议,虽然要增加一定的费用开支,但能使企业获取更好的收益;引进新设备要增加开支,但因此可节省设备维修费用和提高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为减少废次品数量而发生的检验费及改进产品质量等有关费用,虽然会使企业的近期成本有所增加,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益却会因此而逐步提高;为充分论证决策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及先进合理性而发生的费用开支,可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效益或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
这些支出都是不能不花的,这种成本观念可以说是“花钱是为了省钱”,都是成本效益观的体现。 总之,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日常成本管理中,应对比“产出”看“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案。
二、多动因理论的成本管理观念 库珀和卡普兰于1987年在一篇题为《成本会计怎样系统地歪曲了产品成本》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成本动因”(cost driver,成本驱动因子)的理论,认为成本在本质上是一种函数,是各种独立或交互作用着的因素(自变量)合力驱动的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驱动着成本,或者说成本的动因有哪些呢?传统上把业务量(如产量)看作是唯一的成本动因(自变量),至少认为它对成本分配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把其他因素(动因)撇开不论。
按照这一成本动因思想,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诸如量本利分析以及依存于产量的弹性预算等在成本费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这虽不失为成本管理的有效思路。然而,业务量并不是驱动成本的唯一因素。
按照库珀和卡普兰的“成功动因”理论,成本动因可归纳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工厂动因。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应在分析有关各种成本动因的基础上,开辟和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比如,按照作业成本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企业成本可划分为由业务量动因驱动的短期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和由作业量动因驱动的长期变动成本(主要是各种间接费用)。基于此种认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可考虑通过实现适度经营规模来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通常较大规模比较小规模更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如采购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采购数量所制约,还与采购次数有关,大量采购能降低单位采购成本;营销费用支出不单纯受销售数量所制约,还与销售批次有关,大量销售能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营销费用。对这类问题,若能分析出各动因(自变量)与成本(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成本函数的具体模型,即可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确定最优经济规模。
管理会计中介绍的最优订购批量决策模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具体例子。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除驱动成本的客观因素外,企业成本也会受到人为的主观因素的驱动,即成本函数可表示为:成本=f(客观动因,主观动因)。
正因为人具有最大的能动性,人为的主观动因也应是驱动企业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集体意识、企业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
5.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某项支出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计算出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通过比较方法,并依据一定的原则,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在该方法中,某一项目或决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将被一一列出,并进行量化。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 世纪j是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其后,这一概念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重新界定。到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德和约翰·希克斯对前人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基础即卡尔德——希克斯准则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成本—效益”分析开始渗透到政府活动中,如1939年美国的洪水控制法案和田纳西州泰里克大坝的预算。6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项目的增多,使得人们日益重视投资,重视项目支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比较成本与效益关系的分析方法。以此为契机,成本—效益在实践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在激烈竞争的经济环境下,成本控制成为每个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科学分析企业的各项成本构成及影响利润的关键要素,找到成本控制的核心思路和关键环节,使企业更好地应对竞争压力下的成本控制问题? 成本控制绝对不仅仅是单纯的压缩成本费用,它需要与宏观经济环境、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等有效结合,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析与控制系统,让企业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响公司业绩的核心环节,全面了解企业的成本构架、盈利情况,从而把握正确的决策方向,从根本上改善企业成本状况,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收益 构建全面的企业成本管理思维,寻求改善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有效的成本数字支持
6.成本收益分析怎么写
成本收益分析程序步骤
成本收益分析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澄清有关的成本和收益,然后计算这些成本和收益,继而比较项目寿命期间出现的成本和收益,最后选择项目。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从社会的角度而非中央(联邦)政府的角度来界定和估计预期成本和收益。 (2)在成本收益的计算中,要以机会成本界定成本,要使用增量成本和收益而不能使用沉没成本。 (3)在净收益的计算中,只计算实际经济价值,不包括转移支付;只是在讨论分配问题时,才考虑转移支付。 (4)在计算成本和收益时,必须使用消费者剩余概念;而且,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估计支付意愿。 (5)市场价格为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起始点”,但在存在着市场失灵和价格扭曲的情况下,不得不利用影子价格。 (6)一项公共工程是否可以接受,这种决策依据净现值标准决定,其中要计算出内部收益率。 (7)在使用净现值标准时,不仅要利用实际贴现率,而且还要分析对其他各种贴现率的灵敏性。
7.成本效益分析 是什么意思啊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成本效益分析
一项编制计划和报告的手段,在这项工作中,要确定和计量某项活动的全部成本和效益。
CMA即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英文译名为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旗下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CMA认证),被誉为财会领域的三大黄金认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被企业财务高管所认可。
CMA认证能帮助持证者职业发展,保持高水准的职业道德要求,站在财务战略咨询师的角度进行企业分析决策,推动企业业绩发展,并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8.成本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的论文
哇,你让我们在这里回复你论文?太长了,难打字!但是以我做采购经验可以提供几点给你参考!
首先是采购方面的,降价成本,做采购的,必须得了解行业最新动态,能对采购的物料进行季度降价,这会直接体现到你的BOM成本里,这是给公司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
其次就是质量的隐形成本,谁说便宜就没好货?我们必须做到,以最便宜的价格,采购质量最好的东西;这样,可以减少售后返修的费用支出,这一笔,是质量的隐形成本。提高这一项,可以直接减少公司的支出。最后,就是公司管理成本,这得根据每个公司的管理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成本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