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谁有关于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论文么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
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
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2.请问有谁有关于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论文么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
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
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其主因,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2、信贷风险控制质量:零风险最优吗?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
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 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
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如果真正做到了持久性绝险,那么,轻讲是将丧失发展性和效益性,重讲是货币信用经济也将寿终正寝。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该深未深。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
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 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
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4、信贷风险控制广度:真空不少。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
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 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信贷市场部门缺乏对各类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甚至对风险持漠视的态度;资产保全部门囿于不良贷款个案的处置,却忽略了对风险的归类与综合分析,为前台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5、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 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政策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
3.请问有谁有关于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论文么
1、信贷风险控制目标:效用单向。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主因,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2、信贷风险控制质量:零风险最优吗?如果单纯从安全性原则讲,那么,零风险当然是信贷风险控制质量最优状态,这是无可置疑的。然而,效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在现实货币信用经济活动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始终与风险相伴,信贷资金运作不可能是绝对的零风险,而只能是相对的低风险。无论采用何种机制或何种措施,其作用只是在于降险、控险和防险,不可能做到绝险。如果真正做到了持久性绝险,那么,轻讲是将丧失发展性和效益性,重讲是货币信用经济也将寿终正寝。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该深未深。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角度分析,信贷风险主要源于贷款的“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存在“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的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信和运用,按照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根据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已经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则放松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三是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征体系。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现行的贷后管理文本中,有关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方面的信息预警达到40多项,这些指标主要是根据企业财务报表的每一科目的变化幅度设置提示关注等相关信息,如此多的比对指标需要相关人员搜集同行业、企业同期、年初等大量的财务数据,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每一个分项指标很难说明企业的财务变化趋势、贷款所面临的风险程度,对银行的贷款风险分析来说,这些指标缺少指征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4、信贷风险控制广度:真空不少。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全程控制的理念,忽略对风险事前、事中控制。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目标的选择定位、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和贷款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形成了许多风险控制的“真空区”。例如,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信贷市场部门缺乏对各类信用风险的预测和足够的驾驭能力,甚至对风险持漠视的态度;资产保全部门囿于不良贷款个案的处置,却忽略了对风险的归类与综合分析,为前台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
5、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大小失当。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政策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
4.毕业论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求些相关的资料和参考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也由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实现了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商业银行体系的过渡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同时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偏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试着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成因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具体分析,从金融制度和信贷管理手段两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希望通过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做出深入浅出的研究,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economical financial system---banking industry, has been realized from the sole state bank system to the commercial bank system transition which requests to the market economy and obtained a grate development. But because the factor influence of inside and outside, our commercial bank's further development has received the restriction. This paper is written precisely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system's bad loans is bigger, the risk management level is lower, which in some kind of degree launc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has analyzed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performance、the origin as well as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 specifically,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from two aspects: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credit management method. The method 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method of discuss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Applying theory to reality; hope that it can provide the model for the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to credit risk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Keywords:Commercial bank;credit risk;risk management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2.1 研究的目的。
.. 2 1.2.2 研究意义。
.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1.3.1 国外研究现状。
3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4 1.4.1 研究的方法 。
..4 1.4.2 研究的内容 。
..4 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6 2.1 信贷风险的定义。
6 2.2 信贷风险的种类、特征 。
6 2.2.1 信贷风险的种类 。
.6 2.2.2 信贷风险的特征 。
.8 2.3 相关理论的提出。
9 2.3.1 资产管理理论。
9 2.3.2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10 2.3.3 风险资产管理理论。
.. 11 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及分析 。
12 3.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
.12 3.1.1 来自社会经济整体的原因 。
..12 3.1.2 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 。
13 3.1.3 来自银行方面的原因 。
14 3.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 。
.14 3.2.1 信贷风险分析的程序 。
14 3.2.2 信贷分析的基本要素。
15 3.2.3 贷款风险的预警。
. 19 4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
..20 4.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20 4.2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
..23 结 论 。
..25 参考文献。
.. 26 致 谢 。
..27 附 录1 。
.28 附 录2 。
.32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也由单一的国家银行体系实现了向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商业银行体系的过渡并得到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
同时因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偏大,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试着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表现、成因以及信贷风险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具体分析,从金融制度和信贷管理手段两方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探讨,理论联系实际,希望通过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状况做出深入浅出的研究,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提高提供借鉴。 关键词:。
5.求P2P借贷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大型文件分发系统中调度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题来源 预先研究——自拟 课题类型 BZ 导 师 蒋宗礼学生姓名 李鑫 学 号 00070613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计算和生产,以及人们生活、娱乐对于高速网络环境下大规模的数据分发的要求日益提高。
传统的基于C/S模型的分发方法,如HTTP、FTP等服务,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服务器端的带宽和计算能力瓶颈问题;现有的基于P2P模型的各种数据分发方法,则存在着性能不好、可靠性差、安全性差等诸多严重的问题,难以胜任真实的、严肃的科学研究实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基于P2P模型的,用于高速网络环境中分发大型文件的分布式文件分发系统。
这套系统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来消除现有P2P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汲取C/S模型和P2P模型中的优点,并能够胜任较大规模的数据分发任务的需要。 调度的好坏是决定一个系统能否有效地运转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们正在设计的这套系统来说,其调度子系统不仅需要合理地处理来自本地的各种调度请求,还需要与网络上的其他节点配合,以期在整个网络的全局范围内,达到最佳的执行效率;通过有效而合理地安排任务执行和请求的先后次序,调度子系统不仅要在本地达到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和磁盘高速缓存等资源,而且,以全局的观点看,它还需要实现整个网络范围内的负载平衡和故障转移,在保证数据正确传输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整体的响应时间,以期提高传输效率,并合理地利用网络带宽和计算资源。 正确地设计调度子系统需要对现有的基于单处理器、多处理器、NUMA等不同体系结构下的调度器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及对于前人在这一方面研究成果的深入理解和认识。
除此之外,需要建立一系列可实现的评估模型,以便让计算机能够有效地完成调度任务。 调度算法中可能会涉及一些NP-完全问题,因此,调度器的实现中很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选择一些折衷的算法以给出这些问题的近似解。
如何在这些近似的算法中选出最合理的那些,同样需要设计正确的评估模型,并进行试验和论证。 注意要点: 系统整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性能、可伸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在设计中予以体现。
建立并选取可能的评估模型,对于系统的执行给出合理的论证,并确保选定的评估模型的可实现性和正确性。 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调度子系统的实现必须正确。
调度子系统在设计时,同时实现对应的单元测试代码,并使用这些代码对调度子系统进行压力测试。 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
为了保证系统整体的可移植性,这部分的实现必须完全符合C++98以及POSIX等相关规范。 系统的编码过程必须规范,通过合理地使用版本控制,确保软件的质量。
总结测试数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时间安排:(2004-02-10 – 2004-05-30) 2.10---3.25 阅读相关文献,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编写架构文档并实现初步的原型。(占全部时间的大约40%) 3.26---4.27 精细的原型实现,这一阶段调度子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每日构建和联调应能够正确通过。
(占全部时间的大约30%) 4.28---5.19 系统的稳定化和测试,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阶段,整个系统的每日构建和联调必须能够正确通过。
(占全部时间的大约20%) 5.20---5.30 总结毕业设计中出现过的问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阶段,整个系统应能够正确运行。
(占全部时间的大约10%) 参考文献: “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 (3rd Edition)” George Coulouris, et al, 2000. (ISBN: 0201619180)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4.4 BSD Operating System, McKusick, et al, 1996. (ISBN: 0201549794)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Volume 1 and 3, Donald E. Knuth, 1997, 1998(ISBN 0-201-89683-4, ISBN 0-201-89685-0) The Darknet and the Future of Content Distribution, Peter Biddle, et al, 2002 [ 5.doc]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P2P借贷是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一个相对较新的模式。建立的基本前提是需要借钱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钱也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
撰稿·张 红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我们从未看到过的金融灾难。而我们所熟悉的世界金融市场不再运作,美国领导的金融体系注定已经失败。
因此,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今年G20峰会召开前提出“超主权储备货币”时,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 笔者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正处在领导这一领域的最好时机,可以利用此机会来创建一个新型的金融体系。中国金融行业已具备在规模和服务上居全球领先地位的领导者,创建新型银行以支持和补充目前的金融行业,成为当务之急。
Prosper模式 笔者认为,一种新型银行将应运而生,服务包括创新的个人对个人借贷的平台业务和网络线上线下便捷的小额支付业务。 这种模式在美国已经存在。
21世纪初,商业巨头沃尔玛在美国大举扩张连锁店,其雄厚的资金、良好的供应链、低廉的价格逼得各类小本经营的杂货。
6.求一篇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的结论,和一些相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是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风险管理主要依赖定性分析不同,现代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视定量分析,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来识别、衡量和监 测风险,使得风险管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特征。
本文介绍了传统信贷风险的测度方法,分析了国外 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以及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难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科学测度信 贷风险的现实选择,构建适合我国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贷风险属性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各国银行自诞生的一天起,就在孜孜寻求规避信贷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控制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古老的金融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不仅指由于借款者违约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而使银行承担实际的违约风险,而且指由于借款者还款能力下降或信用等级降低而使银行面临的潜在违约风险。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准确度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信贷资产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对于信贷风险的研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历经多年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表现出一种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资产信用风险评价到资产组合信用风险评价的趋势。
而风险管理上的差距,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先进银行的最大差距,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的根本原因。面对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加强和金融竞争与创新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金融全面开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尽快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一、传统信贷风险的测度方法及局限性 传统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分为三类:专家方法、评级方法、信用评分方法。 专家方法是一种最古老的风险分析方法,其基本特征是: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官所掌握,并由他们作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最常见的是信贷的5c方法,主要集中分析借款人的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 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商业周期(cycle condition)这五项因素。专家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权重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运用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专家用在5c上的权重有可能以借款人的不同而变化,专家难以确定共同要遵循的标准,造成品估的主观性、随意性和不一致性。 评级方法是指对每笔贷款进行评级,以此来评估贷款损失准备的充分性。
最早的贷款评级方法之一是美国货币监理署开发的,将现有的贷款组合归入5类,同时列明每一级别所需要的准备金。目前,国外很多银行都开发了贷款的内部评级方法,分为1-9或1-10个级别。
商业银行应对业务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才能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的大小。 信用评分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阿尔特曼(altman)在1968年对美国破产和非破产生产企业进行观察,采用了22个财务比率经过数理统计筛选建立的著名的5变量z-score模型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zeta”判别分析模型。
将z值的大小同衡量标准相比,可以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此方法的应用依靠大量的历史数据资料,并考虑了借款者经营的主要方面,对违约概率进行了预测。
此预测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稳定且借款者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否则,预测误差就会很大。 二、国外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以及在我国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难点 近年来国外在信贷风险度量与管理的技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有的信贷风险度量模型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
(一)目前广泛应用的国外信贷风险度量新方法主要有: 1.kmv公司在1993年开发的credit monitor model(违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默顿(merton)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有风险的贷款和债券的估值中的工作,债券的估价可以看作是基于公司资产价值的看涨期权,当公司的市场价值下降至一定水平以下,公司就会对其债务违约。
kmv模型通过计算一个公司的预期违约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 edf)来判断他的违约情况。 2.j. p.摩根公司和一些合作机构于1997年推出的creditmetrics方法(信用度量术)。
在银行业最早使用并对外公开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j. p.摩根于1997年开发的credit metric严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度量信用资产组合价值大小进而确定信用风险大小的模型,给出了一个测量信用资产价值的大小的具体方法,并由此判定一个机构承担风险的能力。
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贷款或。
7.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论文)小弟~跪求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贷款比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以至银行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时,首先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综合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典型判别分析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然后使用VaR方法、投资组合理论、信贷配额等手段分析信贷风险价值的潜在大小;特别是进行信贷风险博弈研究时,利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探索负债企业信贷风险问题过程中得出了三个指导信贷业务有价值的命题;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类型与效率;凭借古诺模型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探讨了WTO条件下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总之,本文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借鉴国外学者关于信贷风险理论的最新成果,另一方自己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的知识,在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研究上有所创新.例如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将企业经营者素质指标、发展前景指标、财务指标同时考虑在研究企业信用范畴内,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模型化、定量化的多层次综合评判,得以全面地反映企业信用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体现了企业信用等级的总体水平,为银行信贷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信贷市场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在信贷风险形成机制中的作用与影响;并运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是一种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两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对银行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了信贷风险度的理论计算方法、银行贷款风险与企业信用之间的数理描述、这些均有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p2p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