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货币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发展有助于政府对电子货币进行监控并根据电子货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及时调整其货币政策,并同时保证了支付系统的可靠性。
相关介绍:
电子货币技术标准的制定,电子货币的推广应用,在大部分国家都具有半政府半民间的性质。一般是企业负责技术安全标准的制定。政府侧重于推广应用。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
扩展资料
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使得网络银行的出现成为必然。网络银行有两类:一种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银行,另一类是指传统银行运用公共互联网,把网上银行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柜台的延伸,达到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目的,并节省银行的经营成本的模式,完全意义上的网络银行即第一类网络银行。
电子货币是通过电子网络发行并可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货币,这就使一国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拥有先进技术和大量资本的机构和个人(如软件公司、电信业者、中介业者等)像商业银行一样都将发行和经营电子货币作为其主要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货币
2.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从哪些角度入手
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 3 亿张。
电子货币是一种在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更安全,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技术问题。2000 年有约10 %的人用电子货币进行商业交易。
三,一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被推向市场,商品经济的生存竞争意识才迫使中国的银行界开始思考电子货币的发展策略。在我国,目前发展的重点主要仍在信用卡业务上。
我国的第一张银行信用卡,是1985 年6 月由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与国外相比,银行信用卡发展历史很短。近年来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
Mondex 是目前最接近于现金的电子货币,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 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电子货币系统的建设进展缓慢,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
用户在开展电子现金业务的银行开设账户并在账户内存钱后,就可以在接受电子现金的商店进行购物。二、电子货币的发展1、不可缺少的作用,如电子现金,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货币的优势,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电子支付工具越来越多。
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智能卡形式的支付卡(如Mondex) 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如E-Cash 和Cyber-Coin) . 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电子商务是一种采用最先进信息技术的买卖方式。
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并不是工业经济阶段商务活动的翻版、人对商家、人对银行的远距转值。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在起步,网上金融服务开展较少,具有保存成本低。
尤适宜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电子货币技术解决了无形货币的存储,全国共有55 家金融机构开办了银行卡业务,发卡总量达3,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电子商务中、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
同时: 一类是电子货币类。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
据统计,网上金融业务在2000 年占传统金融业务量的10 %~20 % ,为保证交易过程的安全,认证机构对在互联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进行认证,确认其真实身份。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2.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美国的Mark Twain 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货币业务的银行,早在1996 年4 月就获得了一万个电子货币客户。
2. 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E - Cash 是由Digicash 开发的在线交易用的数字货币,货币将包括一种“电子数字脉冲”,其中美国的网上金融业务发展最快。
在我国. 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目前电子货币的发展十分迅速。
据专家预测,美国在近十年内可能有12 %~15 %的交易将以电子方式进行,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 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
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3. 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电子货币的应用和发展使网络上现货、现金交易成为可能,促进了企业营销结构、营销方式、结算方式的创新;而方便、快捷、轻松的购物方式,也将极大地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给零售商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由于实施开放式的网络经营,大大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价廉的商品、优质高效的服务。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
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
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
另外,作者还认为,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
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在这一问题上,普遍存在着很多观点。
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
3.电子货币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它可能会代替纸质的信用货币,但对金银这类硬通货不会有影响。相对纸质的货币而言无非是换了种标记方式,还节省纸张了,呵呵。因为纸质货币这种信用货币其自身价值很低,电子货币的自身价值也非常低,代表的意义没变化,你所持有的货币数量不会因为是纸币或是电子货币而发生改变,而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这取决于大的货币环境,和用纸还是用电没有关系。偶个人认为对整个货币制度的影响不会很大,只会改变货币制度中对信用货币的定义。
PS:像QQ币等一些虚拟币,其实是纯粹的虚拟商品,根本称不上货币。货币不能由企业发行,而且这些虚拟币也不具备一般等价物这个标的属性。
4.现代电子货币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近年来,电子货币、网络银行发展迅速,虽然学术界仍没有准确的界定其确切的含义,但其发展之迅速对传统的银行模式提出了挑战。
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电子货币、网络银行对其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有效地实施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和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也刻不容缓。 一、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产品,主要被设计用来替代流通中的通货,而中央银行发行的用于流通的通货是整个货币供给的一部分,因此对流通中通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货币供给,影响最大的是狭义货币M1。
许多国家都将M1定义为:流通中的通货加活期存款。由于流通中的通货在M1中占的比重较大,因而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会对它产生较大影响,而其他层次的货币供给,如M2和M3,由于流通中的通货在其中所占比重较小,因而影响也较小。
电子货币对M1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2)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所要求的准备金规模;(3)传统上对M1的定义。 在现代银行体制下,存款是通过对基础货币的再创造过程而产生的,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量与货币乘数之积。
基础货币等于流通中的通货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也就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数量。电子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作用会通过三个途径影响M1:(1)由于流通中的通货数量减少而影响M1;(2)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数量而影响M1;(3)通过货币乘数对M1产生影响。
由于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会缩小,中央银行一般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缩小的资产负债规模将会加大调节难度。 在货币需求方面,流通中通货的减少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根据货币数量理论,电子货币的替代作用使得利用通货进行交易的次数减少,因而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而电子货币在信用创造方面的作用,又使得对货币的需求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利率波动。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直接相关,利率的波动反过来又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这样金融当局在利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利率而实施货币政策时,会由于上面的反作用而使利率的传导作用减弱。 电子货币的发展会逐步减弱人们对流通中通货的需求,降低通货在广义货币和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使得只盯住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效力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
商业银行作为直接货币供给者,其进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存贷活动,提供货币供给的数量,都建立在基础货币这个基础上。基础货币及其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着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而电子货币对流通中通货的替代作用使得这种能量减弱。
电子货币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使传统的基础货币结构和内涵受到冲击,如果电子货币对流通中的通货只是完全的替代作用,那么只需将电子货币余额加入到基础货币中,即基础货币应由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在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和电子货币余额三者构成。但是,由于目前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可能不是中央银行,因此电子货币还没有起到对创造货币产生作用的高能货币的作用。
同时由于电子货币的信用作用,也使得它的创造货币能力与传统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不同。 电子货币的发行,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加大了货币乘数,对现实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使货币供应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使货币供应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体系内部因素的支配,以及市场因素的支配。
货币供应内生性的增强,要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货币供给体系进行变革和完善。 二、电子货币与金融监管 目前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市场运作过程和市场退出。
其中市场运作过程监管又包括资本充足性监管、流动性监管、业务范围监管、贷款风险监管、外汇风险监管、准备金管理和存款保险管理等几个方面。 电子货币的发行使流通中的货币需求减少,减少了金融当局的货币发行数量,从而减少了金融当局的铸币收益。
电子货币的流动性也同样影响电子货币的发行规模和余额。其发行的规模越大,可用于结算的余额就越多,但同时也要求有更多的传统货币随时准备赎回相当数量的电子货币。
这一点要求中央银行有足够的货币储备,以便应付可能出现的人们对某一电子货币系统产生的信心危机。因此,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对货币当局的货币供给调控能力提出了质疑。
中央银行不仅应当有效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还必须对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和电子货币的种类进行必要的限制。目前,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类发行机构:银行、受管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
但是多数国家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主要还是信用机构,这—点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在中央银行制定电子货币的监管措施时,应当首先考虑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并根据其信用等级决定获取电子货币发行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
而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应当每年进行核定,考核的指标可以选择资本金、已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及其余额,流通速度、外汇。
5.电子货币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跪求完美答案,谢谢
有关电子货币影响的主要观点 国外的学者几乎都承认,电子货币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效果,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削弱程度的判断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也就是说,这种削弱究竟是有限的,还是从根本上抵消货币政策效果。以下就是这些不同观点的介绍。
本杰明·弗里德曼(Benjamin Friedman)认为,电子货币削弱甚至消除货币政策操作与家庭、企业 支出之间的联系,因为,它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可能脱离央行基础货币支撑,独立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基础货币的变动,难以影响公众的货币需求,也不能有效地通过货币乘数影响经济活动。
对基础货币需求的减少导致央行国债交易规模的缩小,央行调控利率的能力也大为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央行将成为只有信号兵的军队”,它只能向私人部门指出货币政策的发展前景,却无法干预私人部门的政策预期和行为选择。
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认为,虽然电子货币可能替代基础货币,但是,这种替代是不完全的。例如,非法经济活动离不开现金交易,否则,使用电子货币就很容易被管理者发现。
即使非法经济活动的货币需求达到最小化,甚至完全消失,社会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依然存在。因为,财政征税接受的只能是基础货币,而不是没有基础货币支撑的、由其他私人部门发行的电子货币。
在个人和企业税占国民收入很大比重的意义上,不管电子货币发展到什么地步,社会对基础货币的需求仍然不可低估,央行还是能够运用它所控制的基础货币量,将经济活动纳入期望的轨道,所以电子货币的发展不会明显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默文·金(Mervyn King)的观点比较激进,他认为二十世纪是央行发展的黄金时期,央行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凸现出来,尤其是在信用纸币取代商品货币之后。
但是,随着电子货币逐渐替代基础货币,央行作为基础货币供给者的垄断地位开始下降。因为,电子支付网络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不再需要基础货币就能满足结算账户的平衡需要,一旦电子货币完全替代基础货币,货币政策就将失去稳定经济的作用,央行也只能相应淡出货币政策的舞台。
查尔斯·弗里德曼(Charles Freedman)的观点恰好与金相反,他认为在历史上央行的出现,并作为最后贷款人发挥了稳定经济的极大作用, 目前,央行在办理银行间的支付结算,防范金融风险方面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各国金融机构都愿意接受并依赖于央行的这个作用。电子货币的出现虽然可以打破央行对货币供给的垄断,但却不会威胁央行为银行办理支付结算,以及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所以货币政策仍然会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五、浅谈我对电子货币发展的看法 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电子货币是以即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且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能以1 :1比率交换这一前提条件而成立的。而作为支付手段,大多数电子货币又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是用电子化方法传递、转移,以清偿债权债务实现结算。
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的职能及其影响,实质是电子货币与现金和存款之间的关系。因此即现阶段而言,所谓的电子货币带来的影响,是货币流动速度过快和货币乘数增大的问题。
由于网络的普遍性,和电磁无可比拟的传播速度,由于电子货币的产生,货币流动的速度将会成倍增长,人们不必耗费皮鞋成本去银行转账,只是在有网络存在的地方,轻轻点一下enter键,成万上亿的资金就有可能在1分钟之内从北加拿大的育空城跑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而且由于电子货币的便捷性,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转账激励,也许人们不会为了购买一双5块钱的袜子儿跑趟银行转账或者是半夜两点钟到24小时便利店里去闲晃,但是如果这样的成本仅仅变成了轻松的电子货币转账的话,零售的商品会越来越多的使用者以货币形式,而这一货币形式也许会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消费者因便捷而购买的效应,而一旦这种效应产生,电子货币的流动速度将会更快的增快。 刚刚谈论的也许只是网上形式的电子货币,在网下,电子货币的使用可以说是货币乘数急速增大的可能最大因素。
电子货币的发行者,不再仅仅是中央银行,一般的商业机构经过认可后就可以发行,也许发行的电子货币不能在社会内通用,但是在大型连锁店内部使用也是对货币乘数的一大影响,比如说如果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三大零售连锁店联合VISA推出自己三家通用的智能卡,凭卡可以在全球任何一家连锁店里购买到任何的东西,甚至还会有会员优惠或者年终奖励之类的惊喜,那消费者们会怎么做?于是VISA受理这项业务的窗口前也许会挤满这三家连锁店的老顾客,他们把现金储入,得到这张非常方便的卡,也许再加上追求新潮的人们会觉得刷卡会比较贵族气质,一些也许不太用得着的客户也会选择去购买这样的智能卡,这样的窗口挤满效应,不仅有可能会使这三家店的销售额有所增加,也许还会对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产生最大影响,对流动速度的影响从销售额的额外增加就可以看得出来,而货币乘数的增加又是怎么回事呢?假设甲购买了数值为。
6.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的影响
什么叫电子货币,跟传统货币有什么不同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商品交换的需求和数量在不断增长,货币的形态也从贝壳、贵金属、普通金属到纸币和票据,发展到今天的电子货币。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也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发展。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开发出了种种的电子支付手段和工具,人们称之为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也有人称为电子通货、数字现金、数码通货、电子现金等。
人们所称的“电子货币”,所含范围极广,如信用卡、储蓄卡、借记卡、IC卡、消费卡、电话卡、煤气卡、电子支票、电子钱包(electronic wallet)、网络货币、智能卡等,几乎包括了所有与资金有关的电子化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 电子货币是在传统货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货币在本质、职能及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如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本质都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商品体现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二者同时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它们对商品价值都有反映作用,对商品交换都有媒介作用,对商品流通都有调节作用。 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二者的产生背景不同,如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等;其表现形式为:电子货币是用电子脉冲代替纸张传输和显示资金的,通过微机处理和存储,没有传统货币的大小、重量和印记;电子货币只能在转账领域内流通,且流通速度远远快于传统货币的流通速度;传统货币可以在任何地区流通使用,而电子货币只能在信用卡市场上流通使用;传统货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电子货币是由银行发行的,其使用只能宣传引导,不能强迫命令,并且在使用中,要借助法定货币去反映和实现商品的价值, 结清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电子货币对社会的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二、电子货币的应用 电子货币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依托,进行储存支付和流通;应用广泛,可应用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领域;融储蓄、信贷和非现金结算等多功能为一体;现阶段电子货币的使用通常以银行卡为媒体,因此,又称为无面额的货币。由于以上特点,使得电子货币具有使用简便、安全、迅速、可靠的特征,并具有多种功能:储蓄功能,使用电子货币存款和取款;转账结算功能,直接消费结算,代替现金转账;兑现功能,异地使用货币时,进行货币汇兑;消费贷款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先向银行贷款,提前使用货币。
信用卡支付是电子支付中最常用的工具,随着技术的发展,信用卡的卡基由磁条卡发展为能够读写大量数据、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卡,人们称其为电子信用卡、电子钱夹和E-Card。电子钱夹也可以说是一种基于WWW浏览器或与WWW浏览器结合的电子支付工具,它可以显示使用者还有多少钱存在自己的智能卡上,并且在相互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多个电子钱夹之间划拨资金。
有一些电子钱夹还可进行无线数据通信,使电子支付更具生命力。 电子支票(E-Check)是另一种网络银行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
将传统支票改变为带有数字签名的电子报文,或利用其他数字电文代替传统支票的全部信息,就是电子支票。电子支票借鉴纸张支票转移支付的优点,利用数字传递将钱款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
用电子支票支付,事务处理费用较低,而且银行也能为参与电子商务的商户提供标准化的资金信息,因而可能是最有效率的支付手段。 除了上述的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外,还有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
这些支付工具的共同特点都是将现金或货币无纸化、电子化和数字化,利于在网络中传输、支付和结算,利于网络银行使用,利于实现电子支付和在线支付。 70年代以来支票和现金支付方式逐渐将主导地位让给银行卡,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支付过程的“现金流动”转变成“票据流动”。
伴随着银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银行已经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将上述“现金流动”、“票据流动”进一步转变成计算机中的“数据流动”。资金在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以人类肉眼看不见的方式进行转账和划拨,是银行业推出的一种现代化支付方式。
这种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能通过计算机网络而使用的资金被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中。 在电子商务中,银行是连接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否能有效地实现电子支付已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
以一个简单的网上交易流程为例,首先买方向卖方发出购物请求;卖方将买方的支付指令通过支付网关送往卖方的收单行;收单行通过银行卡网络从发卡行获得授权许可,并将授权信息再由支付网关送回卖方;卖方取得授权后,向买方发出购物完成信息。如果支付获取与支付授权不能同时完成,卖方还要通过支付网关向收单行发送支付获取请求,已把该笔交易的资金由买方转账到卖方的账户中。
银行与银行之间通过支付系统完成最后的行间结算。从上述交易流程中不难发现,网上交易可以分为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环节两大部分。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货币、电子结算技术对银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通过电子结算技术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使电子货币直接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
为此,有必要加深对电子货币的认识。一、现阶段电子货币蕴涵的货币职能 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电子货币是以即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且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能以1 :1比率交换这一前提条件而成立的。
而作为支付手段,大多数电子货币又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是用电子化方法传递、转移,以清偿债权债务实现结算。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的职能及其影响,实质是电子货币与现金和存款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
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现,其发行主体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电信部门(普通电话卡、IC电话卡)、IC企业(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各类消费卡)、政府机关(内部消费IC卡)和学校(校园IC卡)等。发行主体在预收客户资金后,发行等值储值卡,使储值卡成为独立于银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帐户”。
同时,储值卡在客户消费时以扣减方式支付费用,也就相当于存款帐户支付货币。储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银行征存准备金之列,因此,储值卡可使现金和活期储蓄需求减少。
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等发行主体发行的贷记卡或准贷记卡。
可在发行主体规定的信用额度内贷款消费,之后于规定时间还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扩大消费信贷,影响货币供给量。
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主要有借记卡、电子支票等,用于对银行存款以电子化方式支取现金、转帐结算、划拨资金。
该类电子化支付方法的普及使用能减少消费者往返于银行的费用,致使现金需求余额减少,并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该类电子货币具备现金的匿名性,可用于个人间支付、并可多次转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实体现金为目的而开发的。
该类电子货币的扩大使用,能影响到通货的发行机制、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缩减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等。二、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 基于上述电子货币的普及应用,并因电子货币代替现金或存款而无需担负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义务这一前提条件,势必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一方面,随着电子货币数量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预测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变化量更加困难,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与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在资产业务的内容与运营方面的差异程度难以掌握,并对发行主体的信用保证功能、对等资金保全功能、系统稳定功能等产生安全性影响。同时,电子货币普及使用的扩大,将促使货币交易的无限上升,并导致货币创造的无限上升。
对于有存款产生的货币创造,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控制货币供给。当货币当局决定提高法定准备率时,一定比率的存款就会从商业银行流向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当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给量。
由于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在目前尚不存在作为“制动器”的法定准备率前提下,电子货币发行部门能否扩大信贷规模,而如果电子货币发行主体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又是否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必须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支付准备问题。由于电子货币发行中收取的对等资金(现金或存款)目前尚未向中央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
因此,发行主体为了应付客户的支付和取现需求,必需以现金或存款的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支付准备金,这样,就可适当限制货币供应量的上升。 2、现金漏损问题。
在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客户持有的电子货币中的一部分会变换成为现金或存款,从电子货币发行部门流出,出现“漏损”资金。这样,就使得电子货币在扩大贷款资金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从而或多或少抑制了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贷款需求有限性问题。实现货币创造,不仅需要有“贷方”,还必须有接受各种贷款的“借方”。
对于电子货币发行主体而言,不可能永远存在“优良性”放贷机会。电子货币发行部门对应的“贷款需求曲线”与传统银行贷款需求相同,贷款需求受利率制约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因此,贷款需求是有限的、可控的。
4,贷款供给中成本问题。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在提供信用贷款时,与传统银行贷款一样必须审查借款方的资信状况,花费相应成本。
同时,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贷款供给曲线”也与传统银行的贷款供给相同,成本随贷款供给增加而上升。因此,电子货币即可产生货币创造,也可导致通货膨胀,但会受到制约被限制在一定程度。
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信用卡是电子货币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普及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