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要迎评,要我们写论文,请各位帮忙找找相关的资料.高职教育与"
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 无限遐想Ⅱ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区域经济特征对高职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同时,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关系 作者简介:沈卫(1967——)江苏常州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04-0021-04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议常新的话题。
当今之世,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势不可挡。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之高,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这个时代,一国经济的发展,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人的知识和技能,依赖于对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式。
它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的关系,可以明确高职院校的定位,使之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从外部动因看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 (一)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社会系统包含着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教育、文化宗教等要素。在这个社会系统中,不同要素具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
其中,经济是基础,对于社会系统中的各要素、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教育是学术化的,因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师徒或父子关系获得传承。
随着工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社会才提出批量培养工业劳动力的需求,而且由“工匠”统揽一切的状况逐步有了改变,产生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分工,随后又有了工程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分工,于是形成了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不同的人才类型。由于培养不同的人才类型需要有不同的课程体系,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类型。
职业技术教育是专门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与传统的学术教育有所区别。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工业向传统工业的挑战、生产方式的转型以及新的管理制度的引进等原因,促使生产一线迫切需要补充大批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中专毕业的学生无法适应这一要求,而普通高校培养的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也无法适应生产第一线实践技能的要求。为此.各国产业界强烈呼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层次的职业人才。
这便是高职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蓬勃发展的外部动力。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调查显示,“在生产第一线,提高工人平均教育水平10%,能提高劳动生产率5%-8%;根据欧洲一些国家统计,工人的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而劳动生产率每增长或减少1%,都会影响上百亿产值或十多亿元的工资成本。”
①所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涌现了多种多样的高等职业学校。 我国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与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密切。
1979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全国各地、各条战线掀起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潮,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加 快,经济建设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短缺成了突出的矛盾。,而我国教育事业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人才断层现象更是十分严重。
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及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出现了一批由中心城市举办的新型地方性职业大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高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进入了生产流程和工作现场,使生产第一线技术岗位的智能成分不断提高,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潮中应运而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扩展。1985年,原国家教委开始试办初中后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至1996年有22所学校被批准实施五年制。
20世纪末期,国家要求所有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都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样,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从而把这些院校实施的教育统称为“高职高专教育”。截止到2000年,全国此类教育的各项数量指标占整个高等教育的比例都超过50%。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 58.5%,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设置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格局,成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2.学校要迎评,要我们写论文,请各位帮忙找找相关的资料
高职高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作者:杨国祥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3 点击数:542 更新时间:2005-5-16 摘 要:本文通过作者所在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的工作实践和思考,论述了高职高专应从“全面思考学校定位,客观分析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协调发展”三个方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新跨越。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央基于国情,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新跨越,是每所学校主要领导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认识到,高职高专应从“全面思考学校定位,客观分析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全面思考学校的社会定位 高职高专要从社会功能、教育结构和自身发展三个方面来思考学校的定位,其中,社会功能的定位决定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定位和自身发展的定位。
1.社会功能的定位 高职高专主要培养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有的学校主要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铜陵学院等;有的学校主要为某一行业或某个职业群输送人才,如公安专科学校、师范专科学校等。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地方性、综合性普通高专,学校主要定位于“立足镇江地方经济,面向苏南经济板块和‘长三角’经济圈,为区域发展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创新性、广适性的应用人才”。
学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的社会功能主要有:①直接为地方输送高级应用型人才。镇江市“十五”期间人才净增和自然减员累计需要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1万多人,地方高职高专应成为区域和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②承接地方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和地方企业的应用性和技改性科研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研支撑;改革开放以来,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先后承接省、市级纵向科研项目90多项,承接地方企业的横向合作课题100多项。 2.教育结构的定位 ①高职高专与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属职业教育的高层次;2003年全国高校录取382万人,其中本科生182万人,占总数的47.6%,高职高专生200万人,占总数的52.4%,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镇江市2004年开始进入高校生源高峰期,年均3.7万人左右,2007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求达到50%;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将承担地方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份额,学校正加快建设和发展,努力增强自身的承担能力和吞吐量,迎接生源高峰。②高职高专除了学历教育外,还是地方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和群众终身教育的主要阵地。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通过成人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和函授学习等渠道,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广大市民的终身学习构建了宽阔的平台,目前,学校在籍的各类成人学员已有6 000多人。 3.自身发展的定位 高职高专由于所在地区(或行业)和办学条件不同,在发展定位上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是定位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个性就是各自的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特色等有所不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是:①发展目标。
整合做大,特色发展,提升内涵,适度扩张,努力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②办学层次多元化。
以全日制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适当发展五年制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做好地方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并同时做好成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等。③人才规格应用型。
瞄准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智能性管理层面和操作一线的人才需求,培养广适性的应用型人才。④学科类型综合性。
根据地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在学校现有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科、工科、商科等5个门类的基础上,加快医学专业建设,开设普通大专、五年制高职专业60多个;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努力形成相应的2,-,3个主学科和10个窗口课程。⑤服务面向区域性。
立足镇江,辐射苏南和“长三角”经济圈,努力为区域发展做出基础性贡献。⑥培养方式“订单式”。
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变化,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需要多少培养多少、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的“订单式”培养方式。⑦办学规模全日制在校生8 000~10 000人。
二、客观分析高职高专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性导向,高职高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发展趋势 从现状分析看,高职高专发展呈现以下三大趋势:①特色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设置上,高职高专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生存和发展。②扩大规模。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的校均规模由上年的6 471人增加到7 143人,其中高职高专校均在校生由上年的2 523人增加到2 893人;目前,江苏省一些高职高专校均年招生数已突破2 000人,校均全日制在校生超过6 000人。③做强。
3.如何写高校评估总结
这是一篇优秀的评估总结范文,格式一目了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 我校是西部地区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2001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光荣。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估对于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增强学校适应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
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 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
学校在部署学期工作时,明确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做—次全面的检查和推动。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
并请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到校给师生作动员。同时还通过广播、校报,宣传评估的意义和要求。
通过对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动员和宣传,全校上下增强了做好自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迎接评估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和行动的热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 2、建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处长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同志参加的评估办公室,负责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工作任务书和采集相应的材料,整理分析有关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
同时还成立了以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以及校领导牵头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和机关作风建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各院系相应地成立本单位的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校对教学工作评估作了总体部署,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作为学期的重心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
(2)在熟悉和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办把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做准备,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自评材料和背景材料,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在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多次研究、修改后才定稿。
(3)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准备好教育部抽查的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在教育部派人到学校取试卷和毕业论文时,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按时提交。
(4)通过编印《教学评估工作简报》,及时地向师生员工宣传报道学校迎评工作的信息。 (5)校内评估专家在按课表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按教师和学生名册随机点名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实验室、教学档案、抽查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校内评估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咨询指导作用和协助校领导决策的作用,推动了自评工作走向深入。 (6)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积极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区内专家组的初评,使教育厅专家组的初评工作顺利进行。 (8)为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
4.如何写高校评估总结
这是一篇优秀的评估总结范文,格式一目了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工作总结 我校是西部地区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2001年,国家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这是教育部对我校的信任,也是我校的光荣。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评估对于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工作,增强学校适应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接到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后,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为迎接国家教育部的评估做了大量的准备,促进了学校的建设。现将我校的迎评准备基本情况、评建工作成效和搞好评估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迎评准备情况 在迎接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中,学校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不断发动群众。 在学校放暑假前接到教育部对我校评估的通知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与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学习教育部制定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
学校领导研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是促进我校建设发展的一次历史性机遇,对我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推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认识到,无论是评估、教改、学科建设或是其它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发动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
因此,学校始终把思想发动工作贯穿到迎评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召开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领导会议,学习、领会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即:抓住机遇,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硬件、软同时抓,力争“硬件”合格,“软件” 优良,促进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确定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方针,即: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切实整改,讲求实效;确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日标,即:以优秀的标准为目标进行建设,力争评估结果良好。
学校在部署学期工作时,明确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列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提出要对照评估指标体系,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做—次全面的检查和推动。学校多次召开教职工大会和学生大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动员。
并请教育部高教司刘凤泰副司长、教育厅黄宇副厅长到校给师生作动员。同时还通过广播、校报,宣传评估的意义和要求。
通过对迎接教育部评估的动员和宣传,全校上下增强了做好自评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迎接评估成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关注和行动的热点,在全校形成了人人重视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氛围。 2、建立了教学工作评估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评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处长为主任、各主要职能部门同志参加的评估办公室,负责制订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工作任务书和采集相应的材料,整理分析有关评估材料,撰写自评报告。
同时还成立了以资深教授组成的校内评估专家组、以及校领导牵头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和机关作风建没、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网络建设6个工作小组,分工协作,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各院系相应地成立本单位的评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
3、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1)学校对教学工作评估作了总体部署,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将评估工作作为学期的重心工作进行安排,保证了教学工作评估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开展。
(2)在熟悉和掌握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评价等级标准的基础上,本着积极主动、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评估办把指标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做准备,然后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交的自评材料和背景材料,形成学校的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自评报告及自评依据在学校领导、校内专家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的多次研究、修改后才定稿。
(3)按照评估方案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准备好教育部抽查的试卷、毕业论文等材料。在教育部派人到学校取试卷和毕业论文时,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按时提交。
(4)通过编印《教学评估工作简报》,及时地向师生员工宣传报道学校迎评工作的信息。 (5)校内评估专家在按课表深入课堂随机听课、按教师和学生名册随机点名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实验室、教学档案、抽查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校内评估专家组充分发挥了咨询指导作用和协助校领导决策的作用,推动了自评工作走向深入。 (6)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认真自查,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7)积极配合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区内专家组的初评,使教育厅专家组的初评工作顺利进行。 (8)为教育部评估专家进校考察准备了。
5.急求高校迎评估征文
工作细 作风实 投入大 材料学院迎评创优工作纪实 “‘迎评创优’是2004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校荣我荣,校耻我耻,荣辱共存。”
如今,材料学院上下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迎评创优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着。 按照学校的要求,材料学院广泛发动,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迎评创优”这一主旋律上。
学院领导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迎评创优”,本学期党政领导中心组已经组织了三次深入学习,对照评估标准,每次中心组学习时,学院领导都花大量的时间准备讲稿和资料。同时扩大学习层面,邀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参加中心组学习。
学院在党员内部也开展了“我为迎评创优做贡献”活动,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在干部和党员的影响下,全体教师的迎评创优积极性全面高涨。
学院在学生层面上,一方面分年级宣传发动,一方面结合年级特色重点抓学风建设。每个班级都开展了迎评创优评比,各班的表现将作为年终先进班级评比的重要标准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
材料学院对照评估标准,制定了一系列细化措施,层层落实责任。根据总体安排,学院对本学期教学计划及时调整,实行双语教学,开设多媒体课程,开设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针对学校制定的时间表,学院力争每项任务都提前15天完成,同时在学院内反复检查。学院教师实行上班制和外出请假制度,确保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学院行政人员也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双休日轮流值班。同时,材料学院还不惜财力、物力和人力,成立了专门的评估办公室和资料室,抽调人员专项负责评估事宜。
“热情高涨,工作细致”,材料学院全体师生正以自己的行动为迎评工作添光彩、作贡献,确保迎评工作稳健有序。人人都是得分手,事事都是得分点——化学化工学院迎评创优工作纪实 “迎评创优”是我校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对于我校实现办学目标、推进教学工作创新、提升办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前一阶段的动员、校领导的现场办公和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迎评创优的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自学校布置自评工作后,各部门、各院系都紧密配合。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全院教职工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投入到本科工作评估中,争取多得分、得高分,力争做到“人人都是得分手,事事都是得分点”,在迎评创优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化学化工学院紧抓“一把手工程”,领导高度重视迎评创优工作。
目前,在院务会议、系主任会议、全院会议、各条战线工作会议上学院领导逢会必讲迎评创优工作,经过层层发动,已做到人人皆知。院长谢吉民从南师参观后,一回校就积极收集材料,如苏州大学迎评创优的经验,教育部专家的讲话等,并且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差,底子薄,没有专业优势,任何工作都要重新开始,但是他们却有一件法宝,那就是充分依靠学院中层干部、系中心主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他们有一支能打硬仗、敢于拼搏、团结的队伍,每一位老师都发自内心的想把学院搞好,主动关心学院的发展,主动承担学院的工作,不管工作多繁重,从不推诿,随叫随到。
化学化工学院的团结意识、协作意识、大局意识在创优迎评工作中得以体现。不管是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还是本院的骨干教师、老教授,只要是学院工作的需要都能不讲条件。
寒假加班,学院的老师都能做到提前10天就回校参加迎评准备工作。有些教师多年没有回家过年看望父母,有的老师手术后身体还没有全面康复依然带病坚持,在外读博士的老师除了导师有要求要留下来的都能回校,学院的老教授也能够和全体教师一起工作。
每个老师都感觉到有压力,生怕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而影响学院的迎评工作。 时间紧、任务重是大家的同感。
为了以“迎评创优”为契机,全面促进学院的各项工作,大家都认识到只有实干才能确保迎评创优工作。学校组织院迎评工作人员南师取经回来后化学化工学院就立即召开会议,对照评估要求的二级指标,学院按指标分工,共成立了7个工作组,院领导与系主任、支部书记都直接担任分工作组的组长,承担迎评创优工作,会同院领导一同承担迎评创优工作责任。
学院按照评估要求、教学环节要求,结合两年来的教学检查、学生反馈的信息、总结存在的问题,立即作出反应,拿出建设、整改意见,能做到学院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明确的要求,完成时间。 教学上,学院对教师的备课笔记提出更为具体的规范要求,要求实验教学每个实验要有预实验报告。
本学期开始对教师实行轮流听课制度,每个人都是听课对象,还要进行备课笔记评比、观摩和讲课竞赛。对京江学院首届化学化工毕业生在学校规定要求以外、学院创自己新办专业的特色,以学院层面补充阶段论文报告(三周一次)中期检查,论文周记,要求每个环节老师都要有详细的批阅、并用统一制定的表格填写。
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方方面面的工作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学院专门实施学生个人成长计划,根据学生现有特点,激发主观能动性,从学习目标、个人素质、道德风尚等方面按照学期填写成长计划,一份备案,一份留自。
6.谁能帮我找两篇关于学校迎评估的文章
迎评估 促社团发展 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是目前我校的中心工作,师大社团在校团委的组织指导下,积极行动,全面深入地做好迎评准备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学校迎评作出贡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社团系统的健康发展。
校社团联合会常务中心各部门对近二十年来我校社团发展的材料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大背景,进一步明确我校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时代创新意识、相当学术文化底蕴、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的社团队伍。
通过迎评,社团联各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制度意识、协作精神,牢固树立起服务社团、服务师大学子的思想,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为社团起到扎实有效的引导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社团联积极广泛地发动社团切实做好迎评工作。
各级各类社团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展现出了当代师大社团、师大学子的风采,并努力通过社团参与面广、覆盖面大、影响力强的优点,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迎评、投入迎评。通过迎评,社团实现了对过去发展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更高定位。
各级社团还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优势,以多样的形式、多彩的内容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激情飞扬”社团巡礼晚会,戏曲协会举办的以欢庆十六大为主题的戏曲演唱晚会等等都展示了师大社团良好的精神风貌。 做好迎评工作,是每一个社团人的责任,师大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师大学子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师大社团将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迎评,做好迎评,并借迎评东风,推动师大社团更大的发展! 常务副院长卢一在学院迎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我们将迎接省教育厅的“两个评估”,即:“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达标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今天的动员大会,意味着我们迎接“两个评估”的准备工作,将从前期的基础材料的积累和准备阶段转入全面动员、全员参与阶段,包括参与管理、参与建设、参与整改。
一、提高认识,明确评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从1998年起,将高等职业教育审批权下放地方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903所(占全国高校的58.5%);2004年底,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40所(32+8,占全省高校的68%)——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包 括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人数均过半。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院校间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太大;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与社会对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开始从强调规模扩张转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上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立五年一轮次的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制度,成立了专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评估工作,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
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评估工作有三个作用: (1)认证作用——通过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考察,衡量其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给予办学资格的认定(合格认定),同时,评出一批样板和典型(选优认定)。 (2)导向作用——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各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和建设,以保证高职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3)促改作用——通过评估,帮助院校找到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缺点,同时,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促使院校及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我们学院地处攀枝花地区,尽管办学条件和办学业绩还不错,但与四川省中心地区高职院校相比,地域处于劣势,信息不灵,社会认识跟不上,招生一直不够理想(数量和质量),学校发展受到限制,需要通过官方权威认证,来提升学校形象和品牌,推动学校发展。
所以,参加评估对我们学校来说,既是接受检验,也是一次机遇,将促使我们全面总结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成绩、寻找差距、转变观念、优化工作、激发斗志、提升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我们能有机会向上级和社会汇报、宣传、展示我们的学校和办学成绩,获取权威认证,提升学校品牌,为我们赢得新的发展平台。
二、以迎评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重要手段,其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其用意是引导和规范各个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人才培养工作,使其能够端正办学思想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人才。
7.谁能帮我找两篇关于学校迎评估的文章
迎评估 促社团发展 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是目前我校的中心工作,师大社团在校团委的组织指导下,积极行动,全面深入地做好迎评准备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学校迎评作出贡献,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社团系统的健康发展。
校社团联合会常务中心各部门对近二十年来我校社团发展的材料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大背景,进一步明确我校社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要努力建设具有时代创新意识、相当学术文化底蕴、良好的政治理论修养的社团队伍。
通过迎评,社团联各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增强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制度意识、协作精神,牢固树立起服务社团、服务师大学子的思想,努力把工作做好、做实,为社团起到扎实有效的引导作用和榜样示范作用。 同时,社团联积极广泛地发动社团切实做好迎评工作。
各级各类社团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展现出了当代师大社团、师大学子的风采,并努力通过社团参与面广、覆盖面大、影响力强的优点,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迎评、投入迎评。通过迎评,社团实现了对过去发展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更高定位。
各级社团还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优势,以多样的形式、多彩的内容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激情飞扬”社团巡礼晚会,戏曲协会举办的以欢庆十六大为主题的戏曲演唱晚会等等都展示了师大社团良好的精神风貌。 做好迎评工作,是每一个社团人的责任,师大的发展与社团的发展、师大学子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指导下,师大社团将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迎评,做好迎评,并借迎评东风,推动师大社团更大的发展! 常务副院长卢一在学院迎评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我们将迎接省教育厅的“两个评估”,即:“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达标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选优评估)。今天的动员大会,意味着我们迎接“两个评估”的准备工作,将从前期的基础材料的积累和准备阶段转入全面动员、全员参与阶段,包括参与管理、参与建设、参与整改。
一、提高认识,明确评估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从1998年起,将高等职业教育审批权下放地方后,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底,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达903所(占全国高校的58.5%);2004年底,四川省高职高专院校40所(32+8,占全省高校的68%)——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包 括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人数均过半。
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院校间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鲜明、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太大;专业结构调整、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与社会对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些,都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开始从强调规模扩张转为追求质量效益和加强质量监控上来,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为此,教育部从2003年开始建立五年一轮次的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制度,成立了专门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评估工作,其目的就是加强对各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控工作。
按照教育部的说法,评估工作有三个作用: (1)认证作用——通过对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考察,衡量其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给予办学资格的认定(合格认定),同时,评出一批样板和典型(选优认定)。 (2)导向作用——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各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各项教学改革和建设,以保证高职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3)促改作用——通过评估,帮助院校找到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优缺点,同时,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促使院校及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我们学院地处攀枝花地区,尽管办学条件和办学业绩还不错,但与四川省中心地区高职院校相比,地域处于劣势,信息不灵,社会认识跟不上,招生一直不够理想(数量和质量),学校发展受到限制,需要通过官方权威认证,来提升学校形象和品牌,推动学校发展。
所以,参加评估对我们学校来说,既是接受检验,也是一次机遇,将促使我们全面总结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成绩、寻找差距、转变观念、优化工作、激发斗志、提升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估,我们能有机会向上级和社会汇报、宣传、展示我们的学校和办学成绩,获取权威认证,提升学校品牌,为我们赢得新的发展平台。
二、以迎评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评估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高职院校办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重要手段,其方针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其用意是引导和规范各个学校的办学行为和人才培养工作,使其能够端正办学思想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科学、详细的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人才。
8.校级或者省级优秀毕业论文有什么用
省优秀毕业生证书代表了学生过去的优异成绩,肯定了过去的学习生涯。
如果毕业后参加一些商务面试,那么省级优秀研究生证书可以加分,提高面试通过率。
省级优秀毕业生均为学校推荐的思想品德高尚、成绩突出、专业突出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单独填写申请表,经省教育厅审核后,统一颁发荣誉证书。社会对证书的接受程度很高。
扩展资料:
选择标准
(一)思想品德端正,积极模范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二)尊重教师,团结学生。他们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校期间,他们获得大学以上的荣誉称号。
(三)积极参加科技创新、质量发展等校园文化活动。
(四)获得校级(含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成员”、“优秀团干部”称号、一、二等奖学金或者其他类似奖励的;有突出的获奖成果或者优秀论文,在重大活动中为学校获奖的,获奖的,应当具有以上职称或者荣誉之一。
(五)在重大活动中为学校赢得荣誉的,优先推荐和选拔。
(六)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推荐省级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推荐:
1、课程(含选修课)考试不及格或补考的;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
参考资料:滨州职业学院-关于网发省级优秀毕业生 评选方案
参考资料:人民网-年薪20多万也难招到优秀人才?
参考资料:中新网-武汉一高校量化评选优秀毕业生 非专业成绩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