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数字调频收音机的毕业设计和论文
汽车音响中调频接收及LCD显示实现130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一流设计吧 发布者:16sheji8 发布时间:2009-02-26 15:31:09 阅读:371次
摘 要
本课题要解决的是汽车音响中数字调谐接收器对收音信号的接收以及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记为LCD)面板的驱动控制问题。汽车数字调谐收音机采用较Atmel 89系列8位单片机运算速度更快、数据精确度更高、以??'nSP??为内核的凌阳16位系列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其中高频数字调谐接收器选用MX-A196专用车载高频信号接收电路。其具有的两次混频信号处理部分可以大大的提高信号接收的抗镜像干扰的能力,即使在信号微弱或者不稳定的条件下也能够准确的锁住频率,实现输出稳定输出信号的效果。通过凌阳16位单片机的IO接口对IIC串行通信协议的仿真对高频头可实现:Seek、Stop、Auto Memory、Preset等基本操作。显示部分采用PT6523显示驱动芯片,配合阿尔派产品专用液晶显示面板实现数字以及字符的准确显示。通过凌阳16位单片机的另一组I/O接口对SPI串行通信协议的仿真,实现中央处理器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数据的传输以及显示的控制。最终实现按键控制高频数字调谐接收器的动作进行频道搜索、频率显示以及声音输出的功能。 paring with the Atmel 89 series 8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operation,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steady system movement etc. The high frequency digital harmonious receiver selects MX-A196, a high frequency signal accepting circuit used in cars specially. Its twice mixing signal processing part may greatly enhance the anti- image interference ability of signals, even if in the weak or unstable condition, it can also lock the channel and realize the stable output. Through insults the Lingyang 16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s the IO connection c[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详细出处参考: /onews.asp?id=2255
2.求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
摘要:超宽带UWB(Ultra-Wide Bandwidth)脉冲通信(Impulse Radio)技术与其它通信技术有很大不同,它具有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不易检测、系统复杂度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室内等密集多径场所的高速无线接入和军事通信。
介绍了UWB系统的信号表示形式,分析了其特点,并介绍了超宽带通信当前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UWB 脉冲通信 信号 应用 UWB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
它通过对具有很陡上升和下降时间的冲激脉冲进行直接调制,使信号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技术解决了困扰传统无线技术多年的有关传播方面的重大难题,它具有对信道衰落不敏感、发射信号功率谱密度低、低截获能力、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数厘米的定位精度等优点。
1 超宽带信号及其特点 美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定: 部分带宽号称为UWB信号。其中,部分带宽为信号功率谱密度在-10dB处测量的值。
图1为UWB信号与窄宽信号功率谱密度的比较;UWB信号格式如图2所示。 一种典型的脉位调制(PPM)方式的UWB信号形式[1],[2]为: Str(k)(t)表示第k个用户的发射信号,它是大量的具有不同时移的单周期脉冲之和。
w(t)表示传输的单周期脉冲波形,可以为单周期高斯脉冲或其一阶、二阶微分脉冲,从该发射机时钟的零时刻(t(k)=0)开始。第j个脉冲的起始时间为。
仔细分析每个时移分量: (1)相同时移的脉冲序列:形式的脉冲表示时间步长为Tf的单周期脉冲,其占空比极低,帧长或脉冲重复时间Tf(Frame Time)的典型值为单周期脉冲宽度的一百到一千倍。类似于ALOHA系统,这样的脉冲序列极容易导致随机碰撞。
(2)伪随机跳时:为减少多址接人时的冲突,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特定的伪随机序列,称之为跳时码,其周期为Np。跳时码的每个码元都是整数,且满足。
这样跳时码给每个脉冲附加了时移,第j个单周期脉冲的附加时移为秒。 由于读出单周期脉冲相关器的输出要占用一定的时间,NhTc/Tf应严格小于1。
然而如果NhTc太小,那么多个用户接入时发生冲突的概率仍然会很大。相反,如果NhTc足够大且跳时码设计合理,就可以将多用户干扰近似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White Gauss Noise)信号。
由于跳时码是周期为Np的周期序列,那也为Np周期序列,其周期为Tp=NpTf。跳时码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使UWB信号的功率谱密度更为平坦。
(3)数据调制:第k个用户发送的数据序列{di(k)}为二进制数据流。每个码元传输Ns个单周期脉冲,这样增加了信号的处理增益。
在这种调制方式下,一个符号(或码元)的持续时间为Ts=NsTf。对于固定的脉冲重复时间Tf,二进制的符号速率Rs,为: 显然,采用上述信号的超宽带脉冲通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信号持续时间极短,为纳秒、亚纳秒级脉冲,信号占空比极低(1%~0.1%),故有很好的多径免疫力;频谱相当宽,达GHz量级,且功率谱密度低,故UWB信号对其他系统干扰小、抗截获能力强;UWB系统处理增益很高,其总处理增益PC为: 例如,当某二进制UWB通信系统Tf=1μs,Tc=1ns,Ns=100,比特速率Rs=10kbps时,该系统UWB信号的处理增益为50dB。
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其处理增益非常高。 另外,UWB信号为极窄脉冲的序列,故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辨别出隐藏的物体或墙体后运动着的物体,能实现雷达、定位、通信三种功能的结合,适合军用战术通信。
2 超宽带信号发射机、接收机基本结构 2.1 发射机和相关接收机模型 与传统的无线收发信机结构相比,UWB收发信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如图3所示,在发射端,数据直接对射频脉冲调制,再通过可编程延时器件对脉冲进一步时延控制,最后通过超宽带天线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信号通过相关器与本地模板波形相乘,积分后通过抽样保持电路送到基带信号处理电路中,由捕获跟踪部分、时钟振荡器和(跳时)码产生器控制可编程延时器,根据相应的时延产生本地模板波形,与接收信号相乘。整个收发信机几乎全部由数字电路构成,便于降低成本和小型化。
2.2 Rake接收机模型 由于UWB信号需要用时域的方法进行分析,多用于户内密集多径(多径可达到30条)的条件下,而且每条路径的信号能量都很小,难以对每条信道做出估计,所以使UWB信号的Rake接收成为可能。Rake接收机使原来能量很小的多径信号经过能量合并后提高的信噪比提高系统性能。
3 UWB与其他几种无线个人局域网技术的比较 由于UWB技术的种种优点,使其成为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的主要技术之一。WPAN的目标是用无线电或红外线代替传统的有线电缆,以低价格和低功耗在10m范围内实现个人信息终端的智能化互联,组建个人化信息网络。
其最普遍的应用是连接电脑、打印机、无绳电话、PDA以及信息家电等设备。目前实现WPAN的主要技术有:IEEE802.11b(Win)、Home RF、IrDA、蓝牙(Bluetooth)以及超宽带等五种。
可以看出UWB技术的优势较为明显,主要不足是发射功率过小限制了其传输距离.也就是说,10m以内,UWB可以发挥出高达数百Mbps的传输性能,对于远距离应用IEEE802.11b或Home RF无线PAN的性能将强于UWB。UWB和同为热门的IE。
3.求一篇数字媒体专业的毕业论文
数字媒体 摘 要 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使我们在网上冲浪、收发邮件、听到远方传送来的声音、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下载软件、点播节目、即时聊天等等、等等……实现的功能好像已经不少,但,人的欲望无止境,享福的人还想更享福,还有许多目标没有达到,例如,怎样才能使我们在网络上,像平时用遥控器那样,操作空调器、电风扇、厨房电器,或网络远端的电器设备呢?如何利用网络上的计算机资源,使这种“遥控”更具智能化?甚至,将一系列相关的控制写到一个脚本中,以便用户定制自己所喜爱的控制流程?…等等。
实现诸如此类的效果,将是有巨大需求的应用技术。如果实现通过网络用UPnP控制家用设备,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和很多新的体验。
目前用UPnP协议就可以实现这些操作!这正是windows xp系统急于加入UPnP的原因。正因为UPnP是一个协议,UPnP的使用可跨越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开发应用程序也没有开发语言的局限。
可工作于各种形式的网络结构。且仅以现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仅仅加上这个UPnP协议,既不用添加新的设施,也不用重新架设网络介质就可以投入使用!本文讨论了UPnP协议的发展现状,体系结构,包括组成UPnP协议的现有协议:http协议,soap协议,ssdp协议,xml 语言,DHCP协议等等。
还介绍了UPnP设备间互操作机制,UPnP网络的基本组成(服务、设备和控制点),并举出了两种利用UPnP网络实现的架构:AV架构和RUI架构,加以说明。阐述了在数字媒体适配器系统中用来保护媒体内容的加密协议,DTCP-IP协议。
最后论述了一个利用UPnP协议实现的应用实例----数字媒体适配器系统。所做的主要工作、技术难点与创新处如下:1. 对UPnP协议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它是一种建立在现有网络协议之上的协议,揭示了UPnP协议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不依赖任何语言,不依赖任何硬件设备的特性。
2. 详细描述了UpnP设备是如何动态地进入网络,获得IP地址,并查找自己应当进行的操作和服务信息的。“感知”别的设备是否存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当前的状态 。
这一切都不需要人工干预。3. 总结了UPnP网络的3个基本要素:服务、设备和控制点,和UPnP网络的一般规律,服务是最小的单位,设备中可以包含设备,最小的设备又由若干的服务组成,这些设备又必须由控制点来控制。
并举出了两种利用UPnP网络实现的架构:AV架构和RUI架构,这两种架构是目前在数字家庭中常用架构。4. 简单介绍了DTCP-IP协议的来源和发展,详细讨论了它的5个基本内容,并更深层地研究了它所用到的一些密码技术和原理。
由于DTCP-IP协议健全的体系结构,不仅有对数据的加密技术,还有对用户身份的认证,控制拷贝次数等等,所以我们在数字媒体适配器系统使用它来保护媒体传输,免遭 非法复制、拦截和篡改。5. 本系统中利用UPnP协议的RUI架构的特性实现用户在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如电视机)上玩PC机上的游戏,利用UPnP协议的AV架构实现在显示设备上观看PC机上的媒体,充分利用PC机上闲置的资源。
6. 本系统中采用了电源管理,即在PC机不使用时,可以处在休眠状态,当DMA客户端需要与PC通信时才将PC唤醒,这样可以减少PC端的能源消耗。7. 本系统在媒体播放时,采用网络流量监控技术,监控网络流量,TCP/IP丢帧状况,HTTP Client帧率,当达到网络拥塞阀值,会向HTTP Client发出警告,HTTP Client向HTTP Server提出降帧请求。
本产品已经面向市场,并多次参展,从功能和外观都受到用户的好评。关键字: UPnP协议,DMA,DMS,HTTP, SSDP,SOAP,DHCP,AV,RUI 目 录 摘 要 4 ABSTRACT 5 第一章. UPnP协议简介及发展现状 71.1.UPnP协议介绍 71.2.UPnP论坛 71.3.UPnP的发展 8 第二章. UPnP 协议体系结构 92.1.Http 协议 92.1.1.Http 协议概述 92.1.2.Http 请求消息 102.1.3.Http 响应消息 112.1.4.Http 通用头域 112.1.4.Http 实体 122.2.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132.2.1.Soap 简介 132.2.2.Soap 消息结构 132.2.3.Soap消息交换模型 142.2.4.Soap与xml的关系 152.2.4.Soap封装 152.2.5.Soap编码 162.2.5.在rpc中使用soap 162.3.Ssdp 简单服务发现协议 162.3.1.Ssdp 协议介绍 162.3.2. HTTPU 和 HTTPMU 含义和区别 172.4.Xml 语言 172.4.1.Xml语言概述 172.4.2.XML语言定义 172.2.3. UPnP中使用XML 182.5.DHCP协议 182.5.1.DHCP协议定义 182.5.2.DHCP协议工作原理 19 第三章. UPnP设备间互操作机制介绍 213.1.寻址 213.1.1.决定是否采用Auto-IP 213.1.2.选择一个地址 213.1.3.测试地址 213.1.4.定期检查动态地址的可用性 223.1.5.设备命名与DNS交互 223.1.6.名称到IP地址的解析 223.2.发现 223.2.1.宣告 233.2.2.搜索 27。
4.急求有关GPS RTK的毕业论文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 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 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 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1 总则 1.1 为了GPS RTK技术在治黄测绘及其它相关领域内推广应用,统一RTK作业方法、仪器使用要求、数据处 理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本标准参照与引用的标准 1.2.1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2.2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1.2.3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 1.2.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8016-1995)。
1.3 本规程适用于四等平面以下、等外水准控制测量、放样测量、地形测 量(包括水下地形测量 )、断面测量,以及当采用RTK技术辅助水文测验、河道冲淤监测时 亦可参照本规程。 2 术语 2.1全球定位系统(GPS ) Global Position System GPS是由美国研制的导航、授时和定位系统。
它由空中卫星、地面跟 踪监控站、和用户站三部分组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 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GPS系统的特点是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简便、应用广泛等。
2.2 实时动态测量(RTK) Real Time Kinematic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 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 一起传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 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 2.3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长度。
2.4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两站或两站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观测。 2.5 天线高 Antenna Height 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2.6 参考站 Reference Station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 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 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参考站。 2.7 流动站 Roving Station 在参考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并实时提供三维坐标的接收机称为 流动接收机。
2.8 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1984) World Geodetic System 1984 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关的精密星历NSWC –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 一种地心坐标系。 2.9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 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ference Frame 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 基准,以IERS 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
2.10 永久性跟踪站 Permanent Tracking Station 长期连续跟踪接收卫星信号的永久性地面观测站。 2.11 广域增强差分系统(WAAS) Wide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WAAS系统是将主控站所算得的广域差分信号改正信息,经过地面站传 输至地球同步卫星,该卫星以GPS的L1频率为载波,将上述差分改正 信息当作GPS导航电文转发给用户站,从而形成广域GPS增强系统。
美 国已计划将WAAS发展成国际标准,是美国GPS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 2.12 局域增强差分系统(LAAS) Local Area Augmentation Differential GPS System 将基准站所算得的伪距差分和载波相位差分改正值、C/A码测距信号 ,一起由地基播发站调制在L1频道上传输给用户站。
2.13 在航初始化(OTF) On The Flying 是整周模糊度的在航解算方法。 2.14 截止高度角 Elevation Mask Angle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 角度阀值,低于此角度视野域内的卫星不予跟踪。
5.求数字媒体的一篇毕业论文
一种新型智能数字媒体终端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融入到信息社会中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家庭数字媒体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描述分析了一种新型家庭数字媒体终端主要功能模块的技术实现。本终端软件支持的主要功能有在线视频直播、视频下载回放、视频点播。
本文分别对这几个功能的特点、工作流程、设计思想、主要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数字媒体;视频下载;视频点播1引言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人类的世界己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进入家庭的媒体内容服务的种类、途径与数量剧增,从传统的报刊杂志、书籍到现代的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电脑以及PDA等等。因此,研究一套新的数字媒体服务平台和对应的数字媒体家庭终端,从而满足广大农村用户对数字媒体服务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描述了一种新型智能终端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2在线视频直播实现目前视频直播的方案有好几种,适合各种网络类型。
本终端所在平台是通过有线电视网接收广播数据来实现视频直播,服务端利用Window:Media Server来实现流媒体组播。服务端有固定的几个频道向外推送节目,终端软件会收到节目的相关信息,并把介绍信息显示在节目栏的列表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节目进行收看。
出于接入网络与播放性能的考虑,在线视频直播是通过流媒体组播技术来实现的。在线视频直播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服务端推送多播流媒体与客户端播放器接收播放,本终端依赖的服务端是利用WindowMedia Server来实现流媒体组播的,因此终端使用的播放器要支持这种组播流媒体。
2.1 MPlayer播放器架构分析2.1.1 MPlayer播放器的逻辑结构MPlayer的逻辑结构从功能层面上主要分为4个部分,它们分别是:输入层(input layer):包含读取媒体文件模块,主要负责将文件中的媒体数据按照流的方式读入进来,并将数据存放到一块缓冲区中,解析文件头从而判断该流属于何种音、视频格式的文件。分流层(demuxer layer):其主要功能模块为分流器,它的功能是依靠数据头来判断音、视频在这段文件数据中的各自位置,继而对音、视频进行分离。
分离后的音、视频数据将分别存入各自缓冲区。分流器同时将提取时间戳(PTS,Presentation time stamp),随音、视频数据一同传送。
通过PTS,我们可以有效的控制音频和视频的同步输出。解码层(decoder layer):该层不但包含音、视频的解码模块,也包含了音、视频解码器的选择模块。
在解码层中,由音、视频解码模块根据分流器分离出来的音、视频数据的压缩格式,初始化对应格式的音、视频解码器以便将音、视频数据分别进行解码,将解码出来的信息输出,传递给下一级的输出层。输出层(output layer):主要包含音、视频同步,音频输出和视频输出三个模块。
这一层由输出模块选择最适合的输出设备驱动,根据PTS确定的同步机制(如丢帧或修正PTS跳变等)进行音、视频的播放以达到同步的目的。如果要达到一些特定的输出效果,可以先对即将输出的数据进行一些处理,然后再进行输出。
2.1.2MPlayer播放器工作流程了解了MPlayer的逻辑结构后,我们再结合它的结构来分析MPlayer的工作流程。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首先,播放器进行自身的初始化,包括检测硬件平台、出错信息处理,打开实时时钟等。2.读入媒体数据文件,并根据文件类型(如本地文件,网络类型mms、http等)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分析,并提取出一些关键的数据,存放在相关缓冲区。
3.通过解析文件格式选择相应的分流器,对音、视频数据进行分流,并将分流后的数据存入到音、视频各自的缓冲区中等待处理。4.读取音、视频各自缓冲区中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媒体文件的头部信息,分别初始化音、视频的过滤器及解码器,然后开始进行解码。
5.解码后收集时间戳,音、视频做同步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音、视频分别发送到各自的输出设备上进行播出。
6.在播放器的整个运行过程中,MPlayer会响应各种事件消息,能对键盘、鼠标等输入做出相应的反应。7.遇到文件结束后,等待用户的操作,或者做一些清除工作后退出。
2.2修改MPlayer修改MPlayer的工作,主要就是从stream_info_asf中的open_s函数开始的,所以我们的关注应该从这里开始。对于NSC文件的读取和解析可以在opene_s的某个分支里实现(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个分支)。
下面以微软单播流媒体文件(mms://l0.10.xx.xx/sports4)为例,描述"读取文件并分析类型"这一部分的大致流程,包括相关函数的调用和关键数据结构,函数调用关系如下图所示:要使MPlayer播放.nsc格式的流媒体,要经过以下过程:读取NSC文件,对NSC文件中的各字段进行解析(有现成代码可用),利用解析到的有用信息(如主机地址、端口、asf头部),再利用相关的协议(mmsu协议),从服务器读取流。之后的过程同一般的mms单播过程相同。
具体修改的代码部分不作叙述。3 VOD在本终端的实现3.1简要流程1.客户端(即本终端)从服务端获得节目单信息。
2.客户端在用户界面中显示可供点播的节目信。
6.求一篇数字电子技术论文
论文关键词 数字农业;问题;构想
论文摘要 阐述数字农业的概念及其作用,指出数字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化意识及利用信息能力不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并对数字农业的建设进行了展望和设想。
在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试图谈谈对数字农业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和建设数字农业的基本设想,以供参考。
1对数字农业的认识
数字农业(digital agriculture)就是用数字化技术,按人类需要的目标,对农业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和可视化的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其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农业生产力要素,将工业可控生产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想引入农业,通过计算机、地学空间、网络通讯、电子工程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在数字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流通、服务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使农业按照人类的需求目标发展[1]。
有的学者认为[2],数字农业是“数字地球”在农业领域的延伸。正如“数字地球”的概念一样,数字农业这一概念体现了数据和技术的综合集成。数字农业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农业,即信息化农业,包括农业要素(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等)、农业过程(生产、管理、储运、流通等)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形成数字驱动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狭义的数字农业,是以农业空间信息机理为基础的、以“3s”技术为支撑的农业系统空间信息技术体系。
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高新技术农业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科技创新领域。数字农业是一项集农业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对地观测、数字通讯、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理论与技术于一体的现代科学体系,是由理论、技术和工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数字农业是对有关农业资源(植物、动物、土地等)、技术(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开发利用等)、环境、经济等各类数据的获取、存贮、处理、分析、查询、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总称。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高级阶段,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精确化与数字化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我国的食物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使粗放生产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带动广大农民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与网络体系不健全;已开发的大量农业经济信息系统、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作物品种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农业土壤系统分类数据库系统等大多不涉及空间维度,难以适应当前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需求;对于来源多种多样、格式也不尽相同的各种数据的实时性、地域性、综合性处理还需作出很多努力。
2.2农业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
一方面,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业从业者,知识老化,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利用农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加工处理的技术人员缺乏,当前,就连最基本的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需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方面的人才也不多,更谈不上能够满足数字农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转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全数字跟踪接收机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