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袋除尘器的毕业设计
布袋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除尘设备,目前已广泛应于各工业部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愈来愈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布袋除尘器在产量上有了相当大的增长,品种也日渐增多。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合理地选定布袋除尘器的基本参数,正确地进行除尘系统设计,不仅对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设备处理含尘气体的能力,降低设备投资从而减少工程造价,也具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就布袋除尘系统设计实践中常遇到的两个问题,试图从设计的角度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作一探讨。1 过滤风速问题过滤风速的选取,对保证除尘效果,确定除尘器规格及占地面积,乃至系统的总投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在工程项目除尘系统设计中,对过滤风速的选取有越来越偏低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1)有些设计者认为过滤风速取低一些,可以提高除尘效率,增强清灰能力,延长清灰周期,从而延长滤袋使用寿命;(2)过去有些文献或专著特别强调过滤风速不能取得太高,以免阻力增大,运行费用提高;(3)目前国产的布袋除尘(小型布袋除尘机组除外)产品样本规定的过滤风速,大都在2.5 m/min以下,较为普遍的是在1.0~1.5 m/min范围,对于大布袋则在1.0 m/min以下,即使是采用压缩空气喷吹清灰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其过滤风速最高也只是在3.0 m/min左右,超过4 m/min的较为少见。于是,设计者往往易于在产品样本推荐的过滤风速下,再降低一定的数值来确定过滤面积,从而导致过滤风速取值偏低。
基于上述原因,设计工作中过滤风速取低0.1~0.25 m/min的现象大量存在。应该说,上述理由并非毫无道理。
但是,如果轻易地降低过滤风速,即使降低的绝对值较小,如0.1~0.25 m/min,由此将使过滤面积增加约10%,设备投资也将增加近10%,处理的风量越大,增加的投资必然越多,设备的占地面积亦相应加大。显然,这是不经济的;此外,孤立地看待上述理由,也是不合适的。
那么,如何正确地选定过滤风速呢?实际上这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它与粉尘性质、含尘气体的初始浓度、滤料种类、清灰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设计角度讲,应该也可以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产品中可供选择的滤料种类及其清灰方式相对讲不是很多,滤料及其清灰方式相应地易于确定;至于初始尘浓,除了工艺提供资料外,或经实测取得一手数据,或按设计者的经验确定。这就是说,影响过滤风速的尘浓、滤料及清灰方式三个因素相对的说较易合理地确定。
所以,笔者认为,正确选择过滤风速的关键,首先在于弄清粉尘及含尘气体的性质,其次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过滤风速与除尘效率、过滤阻力、清灰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粉尘及含尘气体的性质,应最大限度地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弄清粉尘的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是它的基础特性,它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单纯用平均粒径来表征这种集合体是不够的。
第二,要弄清粉尘的粘性。粘性是粉尘之间或粉尘与物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特性。
对布袋除尘器,粘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因为除尘效率及过滤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滤料上清除粉尘的能力。第三,应弄清粉尘的容重或堆积比重,即单位体积的粉尘重量。
其中的单位体积包括尘粒本身体积、尘粒表面吸附的空气体积、尘粒本身的微孔、尘粒之间的空隙。弄清粉尘的容重,对通风除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与粉尘的清灰性能有密切的联系。
第四,应弄清含尘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含湿量、化学成份及性质。这些参数的确定与除尘附加处理措施、过滤风速的选择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
如有的含尘气体含有氯化物等化学成份,一般氯化物易于“吸潮”,如不采取附加的措施,可能导致“糊袋”。应该承认,要全面准确地收集上述四方面的数据,从我国目前的设计实践看,客观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作为设计师,至少应对其有定性的了解。对于过滤风速与除尘效率、过滤阻力、清灰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述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除尘效率方面。我们知道,从除尘机理上说,有惯性效应(包括碰撞、拦截)和扩散效应。
对粉尘粒径而言,按Friediander的理论,对滤料单一纤维的除尘效率为 式中 KD、KI———由烟气温度、粘度、密度确定的常数;dF———单一纤维直径;dp———粉尘粒径;VS———过滤风速。由上式可知,若dp为1μm以下的微尘,借助扩散效应能有效地捕集,适当降低VS可以提高除尘效率η;若dp为5~15μm以内的粉尘,借助惯性效应能有效地捕集,提高VS可以提高η。
实践证明,对一般性烟尘,提高过滤风速VS对除尘效率η影响甚微。第二,过滤阻力方面。
过滤阻力随滤料上粉尘量的增大而增大,滤料不同,单位滤料面积上容尘量也不同,但从工程角度讲,其差异必竟较小,一般仅从粉尘粒度来考虑滤料的容尘负荷,对粒径大的即粗粉尘取300~1000 g/m2,对微细粉尘取100~300g/m2。国内在80年代初就有专著介绍过对水泥粉尘的滤尘量、过滤风速、过滤阻力三者关系的实测数据,见表1。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滤尘量一定时,过滤。
2.求一个有关于除尘器的发展和认识的1000字论文,谢谢各位大侠
中国的经济规模庞大,钢铁产量、水泥产量、煤炭产量都是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二,并且大部分是燃煤的火电厂。
这些重化工、原材料、能源工业不少企业还是粗放型生产,生产工艺及设备相对落后,资源、能源耗费大,污染严重,产生的粉尘、烟尘数量巨大。因此,中国的袋式除尘器潜在市场非常巨大。
目前,不少大中型企业都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例如上海宝钢投资300亿元上三期后工程,上钢一厂投资100亿元进行技改,准备上100吨电炉,两台150吨转炉,尾部都采用大型袋式除尘器。
我国100多家采用60~70kA自焙阳极电解铝厂都在进行技术改造,到2005年我国铝产量将达到600万吨,比1999年的284万吨增加了316万吨。铝电解工业中袋式除尘技术应用的需求更为广泛。
我国在七十年代中后期大力开展消烟除尘工作,当时上的除尘设备已经老化,或者技术已落后,需要普遍的更新换代。 水泥工业关闭立窑小水泥厂后,产量将减少2亿吨,需要上一部分大、中型生产流水线来填补这2亿吨的减产。
这样更便于集中治理产生的粉尘和烟尘,将大量采用袋式除尘器。 垃圾焚烧炉在我国方兴未艾,从2000年6月1日开始国家颁布的垃圾焚烧标准中明确规定:“垃圾焚烧炉的除尘装置必须采用袋式除尘器,以减少焚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我国有600多座城市,再加上近郊的城镇,今后袋式除尘器在垃圾焚烧炉除尘方面的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的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除尘,是高效除尘设备的巨大市场。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袋式除尘器在这个市场还未打开局面,而国外发达国家火电厂除尘、脱硫,袋式除尘器占有相当的份额,特别是澳大利亚火电厂除尘,绝大多数都采用袋式除尘器,运行稳定,效果良好。目前我国对烟气中的SO2加强控制,粉尘比电阻上升,使得电除尘器的应用变得困难和不经济,袋式除尘器成为合理的选择。
在此基础上,预测将来我国袋式除尘行业总产值会超过20亿元大关,保持一种向上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3.布袋除尘器的毕业设计
布袋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除尘设备,目前已广泛应于各工业部门。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愈来愈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布袋除尘器在产量上有了相当大的增长,品种也日渐增多。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合理地选定布袋除尘器的基本参数,正确地进行除尘系统设计,不仅对于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提高设备处理含尘气体的能力,降低设备投资从而减少工程造价,也具有极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就布袋除尘系统设计实践中常遇到的两个问题,试图从设计的角度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作一探讨。1 过滤风速问题过滤风速的选取,对保证除尘效果,确定除尘器规格及占地面积,乃至系统的总投资,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近年来,在工程项目除尘系统设计中,对过滤风速的选取有越来越偏低的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1)有些设计者认为过滤风速取低一些,可以提高除尘效率,增强清灰能力,延长清灰周期,从而延长滤袋使用寿命;(2)过去有些文献或专著特别强调过滤风速不能取得太高,以免阻力增大,运行费用提高;(3)目前国产的布袋除尘(小型布袋除尘机组除外)产品样本规定的过滤风速,大都在2.5 m/min以下,较为普遍的是在1.0~1.5 m/min范围,对于大布袋则在1.0 m/min以下,即使是采用压缩空气喷吹清灰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其过滤风速最高也只是在3.0 m/min左右,超过4 m/min的较为少见。于是,设计者往往易于在产品样本推荐的过滤风速下,再降低一定的数值来确定过滤面积,从而导致过滤风速取值偏低。
基于上述原因,设计工作中过滤风速取低0.1~0.25 m/min的现象大量存在。应该说,上述理由并非毫无道理。
但是,如果轻易地降低过滤风速,即使降低的绝对值较小,如0.1~0.25 m/min,由此将使过滤面积增加约10%,设备投资也将增加近10%,处理的风量越大,增加的投资必然越多,设备的占地面积亦相应加大。显然,这是不经济的;此外,孤立地看待上述理由,也是不合适的。
那么,如何正确地选定过滤风速呢?实际上这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它与粉尘性质、含尘气体的初始浓度、滤料种类、清灰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从设计角度讲,应该也可以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产品中可供选择的滤料种类及其清灰方式相对讲不是很多,滤料及其清灰方式相应地易于确定;至于初始尘浓,除了工艺提供资料外,或经实测取得一手数据,或按设计者的经验确定。这就是说,影响过滤风速的尘浓、滤料及清灰方式三个因素相对的说较易合理地确定。
所以,笔者认为,正确选择过滤风速的关键,首先在于弄清粉尘及含尘气体的性质,其次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过滤风速与除尘效率、过滤阻力、清灰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粉尘及含尘气体的性质,应最大限度地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弄清粉尘的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是它的基础特性,它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粒子组成的集合体,单纯用平均粒径来表征这种集合体是不够的。
第二,要弄清粉尘的粘性。粘性是粉尘之间或粉尘与物体表面分子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特性。
对布袋除尘器,粘性的影响更为突出,因为除尘效率及过滤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滤料上清除粉尘的能力。第三,应弄清粉尘的容重或堆积比重,即单位体积的粉尘重量。
其中的单位体积包括尘粒本身体积、尘粒表面吸附的空气体积、尘粒本身的微孔、尘粒之间的空隙。弄清粉尘的容重,对通风除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与粉尘的清灰性能有密切的联系。
第四,应弄清含尘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温度、含湿量、化学成份及性质。这些参数的确定与除尘附加处理措施、过滤风速的选择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
如有的含尘气体含有氯化物等化学成份,一般氯化物易于“吸潮”,如不采取附加的措施,可能导致“糊袋”。应该承认,要全面准确地收集上述四方面的数据,从我国目前的设计实践看,客观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作为设计师,至少应对其有定性的了解。对于过滤风速与除尘效率、过滤阻力、清灰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述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一,除尘效率方面。我们知道,从除尘机理上说,有惯性效应(包括碰撞、拦截)和扩散效应。
对粉尘粒径而言,按Friediander的理论,对滤料单一纤维的除尘效率为 式中 KD、KI———由烟气温度、粘度、密度确定的常数;dF———单一纤维直径;dp———粉尘粒径;VS———过滤风速。由上式可知,若dp为1μm以下的微尘,借助扩散效应能有效地捕集,适当降低VS可以提高除尘效率η;若dp为5~15μm以内的粉尘,借助惯性效应能有效地捕集,提高VS可以提高η。
实践证明,对一般性烟尘,提高过滤风速VS对除尘效率η影响甚微。第二,过滤阻力方面。
过滤阻力随滤料上粉尘量的增大而增大,滤料不同,单位滤料面积上容尘量也不同,但从工程角度讲,其差异必竟较小,一般仅从粉尘粒度来考虑滤料的容尘负荷,对粒径大的即粗粉尘取300~1000 g/m2,对微细粉尘取100~300g/m2。国内在80年代初就有专著介绍过对水泥粉尘的滤尘量、过滤风速、过滤阻力三者关系的实测数据,见表1。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当滤尘量一定时,过滤。
4.工业除尘中的干法除尘、袋式除尘,电除尘,湿法除尘大都用在哪些地
钢铁厂的除尘器都是用在烟气净化系统上,干法除尘其实就是文式管除尘,湿法除尘就是溢流文式管除尘。文式管除尘属于粗除尘设备,原理不是用静电除尘,是用气流通过变截面文式管产生的速度差来除尘;而溢流文式管是半精细除尘设备(比文式管除尘多了一个溢流水箱);布袋除尘和电除尘属于精细除尘设备。
转炉车间通常是干法除尘做一级除尘,湿法除尘做二级除尘。也有用布袋除尘的;而静电除尘设备庞大,基础投资高,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应用的不是太广泛。
回答补充: 厂和厂之间也不是都一样,我所说的干法做一级除尘是指,用调径文式管做一级除尘,而湿法做第二级除尘是指用溢流文式管做二级除尘。我所举的例子是唐钢第二钢轧厂的转炉车间所用的除尘系统,和你实习的厂可能有差别。如果想做更深入的了解可以买本书《炼钢设计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总编是“冯聚和”。
5.什么事负压除尘器
除尘器负压式系统:除尘器设置在引风机之前,且在负压状态下工作的除尘系统。其特点是:
1、引风机入口之前的换热器、除尘器和管道等处于负压状态,在引风机之后的设备和管道处于正压状态;
2、除尘后的气体含尘浓度低,可有效防止或减少风机的磨损;
3、负压状态下的设备和管道不存在气体外泄现象,但因漏风增加了设备的处理容量;
4、净化后的炉窑烟气应通过烟囱排放;
5、除尘器的结构须按负压受力状况设计。九正通明除尘专家。
6.中央除尘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呀
中央除尘系统工作原理:用PVC管道网络,将设计配置在房屋地板或墙面上的自动接口,与安装在生活区域之外(如设备室,地下室或者车库中)的工作主机相连接,当除尘器软管被插入一个接口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工作,所有的灰尘和碎片都会被吸附,并被排放到生活区域之外。
中央除尘系统分类 中央除尘系统从使用的角度可分为商用型、家用型两大类。从运行上可分为集中管理型、分户管理型两大类。
从系统开关启动方式的发展又可分为无电源压力波启动型、电源插口启动型。中央除尘系统在高级办公楼、高层公寓、酒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物业管理的成本,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业主带来了健康、宁静、舒适的生活空间。
中央除尘系统系统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和其他舒适家居系统相比,价格便宜,操作简单,非常适合家庭除尘用户使用,特别是一些追求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的家庭来说,中央除尘系统省去了保姆的角色,随时为了您的清洁舒适健康的生活而工作。
7.清洁生产有关的论文
一、前言 众所周知,能源消费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在直接作为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
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有80%的烟尘,87%的SO2,67%的NOx来源于煤的燃烧。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锅炉、窑炉燃煤产生烟气形成的煤烟型污染。
目前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与我国的国情又不太相适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因此大力发展和应用洁净煤燃烧技术与装置,是解决和控制大气污染的一条重要措施。
近年来,人们已在洁净煤燃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综合效果还都有待于提高。多年来在总结、借鉴、完善、发展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原煤气化和分相燃烧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几年来的大量实验和工作实践,解决了十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一种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一种煤转化成煤气燃烧的一体化锅炉,我们称之为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
其突出特点是无需炉外除尘系统,经过炉内全新的燃烧、气固分离及换热机理,实现“炉内消烟、除尘”,使其排烟无色——俗称无烟。烟尘、SO2、NOX排放浓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而且热效率高达80~85%。
这种锅炉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把互补控制技术、气固分相燃烧技术集于一炉,将煤炭气化、燃烧集于一体,组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从而实现了原煤的连续燃烧与洁净燃烧。 二、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烟尘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形成黑烟的原因主要是煤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易燃的轻碳氢化合物和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及游离碳粒。这些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游离碳粒随烟气排出,便可见到浓浓的黑烟。
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属于多相混合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析出挥发物,而挥发物的燃烧对煤焦的燃烧起到制约作用,使固体碳的燃烧过程繁杂化、困难化。固体燃料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次级反应,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都不利于固体碳和天然矿物煤的燃烧,而气固分相燃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气固分相燃烧就是使固体燃料在同一个装置内分解成气相态的燃料和固相态的燃料,并使其按照各自的燃烧特点和与此相适应的燃烧方式,在同一个装置内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燃烧,从而达到完全燃烧或接近完全燃烧的目的。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是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将煤炭气化、气固分相燃烧集于一体,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先通过低温热解的温和气化,把煤易产生黑烟的可燃性挥发份中的碳氢化合物先转化为煤气,与脱去挥发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烧室进行燃烧。
这样在同一个燃烧室内气态燃料与固态燃料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按照各自的燃烧规律和特点分别燃烧,消除了黑烟,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生成,进而达到洁净燃烧和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双重功效。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在锅炉上的应用,使固体燃料的干燥、干馏、气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气相态的煤气和固相态的煤焦在同一炉内同时燃烧。
并使锅炉在结构上实现了两个一体化,即煤气发生炉和层燃锅炉一体化,层燃锅炉与除尘器一体化,因此无需另设煤气发生炉便实现了煤的气化燃烧;也无需炉外除尘器,就可实现炉内消烟除尘,锅炉排烟无色。其燃烧机理如图一所示,双点划线框内表示固相煤和煤焦的燃烧过程,单点划线框内表示气相煤气的燃烧过程,实线框内表示煤的干馏过程,虚线框内表示煤焦的气化过程。
原煤首先在气化室缺氧条件下燃烧和气化热解,煤料自上部加入,煤层从下部引燃,自下而上形成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和干燥层的分层结构。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组成气化层,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在这里进行。
以空气为主的气化剂从气化室底部进入,使底部煤层氧化燃烧,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此高温鼓风气流经干馏层,对煤料进行干燥、预热和干馏。煤料从气化室上部加入,随着煤料的下降和吸热,低温干馏过程缓慢进行,逐渐析出挥发份,形成干馏煤气。
其成份主要是水份、轻油和煤中挥发物。 原煤经干馏后形成热煤焦进入到还原层,靠下层部分煤焦的氧化反应热进行气化反应。
同时可注入适量的水蒸汽发生水煤气反应,这样以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在气化室内与灼热的碳作用生成气化煤气。其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由固体燃料中的碳与水蒸碳与产物、产物与产物之间反应生成的氢气、甲烷,还有50%以上的氮气。
这样干馏层生成的干馏煤气和进入干馏层的气化煤气混合,由煤气出口排出。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见表一。
表一: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 层区名 作用及工作过程 主要化学反应 灰层 分配气化剂,借灰渣显热预热气化剂 氧化层 碳与气化剂中氧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供还原层吸热反应所需 C+O2=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