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怎么样的呢?
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如下: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汉语言文学论文
首先,你要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是文学的、语言的、还是教育、文艺理论等等什么的,确定下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然后查找资料,再考虑具体的内容。 其次,在导师定下来之后,要和他/她取得联系,把你的想法和他/她沟通一下,让老师帮助你确定具体的小方向及题目,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要多听听他/她的思路,会对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幸运的话和老师谈完你的写作大纲就出来了:) 最后,就是针对题目找资料了,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应该是经常演练的吧,就不多说了:)。
3.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论文怎么写啊?一份3000字左右的论文 爱问知
查看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宝黛爱情的永恒矛盾2007-05-25 12:29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带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有什么东西在深深吸引着人们吸引着我。
这种魅力可能和他们爱情中存在着的某种永恒的矛盾有关。 而要正确看待这种矛盾还要先看他们各自的性格。
宝玉是整个《红楼梦》的灵魂人物,作者在他的身上寄托了很多东西。小说中宝玉以一个极具叛逆个性的人物形象登场,他的这种叛逆个性取决于他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的条件--他是一个生于显赫家世的富贵闲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宝玉逐渐产生了对上流社会生活的排斥感。家庭和社会在他身上寄托的过重的要求更造成了他的叛逆的态度。
他一反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漠视侮蔑的传统态度,真心的尊重女性。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但在这样的世态下不必接触社会的结婚前的女孩子还有纯粹的灵性,还保留了一些人的本性和理想,但是她们终究是要嫁人的,接触了社会后纯粹的性情会不可避免的消失,理想和会逐渐被磨灭。
所以他认为女人在结婚前是最女人最美好的日子,所以很是珍惜,留恋眼前美好的东西。宝玉的这种思想已经使他彻底摆脱了情欲和占有欲,成为女孩子的守护神。
他爱护,关心每个人,表现出了他的博爱情绪。黛玉也在守望,不过她与宝玉守望的目标不同,她守望着像童话般的爱情。
黛玉是爱情的化身与象征,他自始至终追求着心灵想契合的爱情模式,但其实心灵相契合的爱情境界却着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中的乌托邦。黛玉本身也知道这一点但还是坚持了她的这份理想和追求,并以生命为代价进行了这种坚持。
她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也不去向别人乞求,只关心宝玉与自己是否真的知心相爱。 宝玉的“博爱”与黛玉对爱的偏执的极端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永恒的矛盾。
脂砚斋评价两个人的爱情矛盾是“情不情--情情”。黛玉的“情情”是只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自己喜欢同时也喜欢自己的人身上,她坚持着一种平等的爱情观,她同时又对对方的感情有很高的要求;宝玉的“情不情”是把感情寄托在一切美好的事物身上,他不讲平等爱情。
而当这两个人相爱时,就会不断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宝玉一直想让无法放心的黛玉放心,黛玉无法相信宝玉的那一份爱情。
表面上看来两个人志趣相投,但是实际上却持有着完全相反的爱情观。所以他们的所有争吵都没有任何喜剧性,也没有矛盾化解这一说。
黛玉不停地求问,考证宝玉的心思,宝玉则总在被动地答问。黛玉的恋爱心理是:喜欢你,不一定要说出口,但是你应该知道。
你喜欢我,也可以不说出口,但应该要让我知道。宝玉在守望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黛玉却只守望着那一份要求完美的爱情。
黛玉不允许她的爱情有任何的妥协,动摇,犹豫甚至欺骗,必须是原原本本,心心相印。所以她永远不可能实现她的理想爱情,永远无法放下一颗心去爱。
但她仍会固执的坚持这一份理想。
4.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文学方向 求毕业论文
都是成熟学科,资料都很丰富,看你兴趣。
个人觉得写资料丰富的不如写资料不丰富的,毕竟写论文还是要看资料的,资料少了你可以少看……资料最少的自然是新世纪文学,比如现在的青春小说,网络文学什么的都是可以做的。不推荐古代汉语,训诂神马的太难了。
现代汉语的话,也可以研究一下当前的语言现象,如火星文之类。文艺理论主要是就是找一种理论进行分析,比如福柯,布尔迪厄,巴赫金的文论中的某一点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资料也仿佛,比如研究某个词牌,某位诗人,某个文学流派。现代文学也不好做,大部分都被研究过了,不过只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话,做做作家作品分析也是可以的,还有学术流派和学术思潮研究。
当代文学的话也分好几段,十七年,敏感词年代,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主要也是作家作品流派思潮研究,比如朦胧诗,先锋派。外国文学的话还包括比较文学,方法差不多,理论+文本分析。
你可以分析莱辛的作品之类的。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在哪。
懒得看书最好还是选个资料少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5.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撰写技巧是什么样的呢?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撰写技巧如下: 一、明确论文的一般要求。
应当提前和学校老师做好沟通,注意老师对论文的要求、喜好、口味,以及对古代文学论文格式和字数限制等。 二、明确论文的标题要求。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标题提示一边论文的灵魂,确立的标题要劲爆,要有悬念,要能吸引人的眼球,标题要新颖、准确,切记模棱两可。 三、材料的采集和整理。
要查阅和搜集大量有关的古代文学论文资料,整理和筛选出有用的资料,所有的材料都要为论文的中心论点服务,对一些可有可无的材料要忍痛割爱,懂得取舍。 四、根据标题和材料拟定提纲。
写作提纲是整个古代文学论文思路的文字体现。先拟定好写作提纲,让老师看看,修改修改,经老师通过后,可根据写作提纲动手写论文。
五、明确论文的立论。论点统领全局,论点的布局要合理,各标题层次要清楚,要有分论点,分论点要为中心论点服务。
六、初稿后要反复修改。初稿写完后一定要反复修改,消灭错别字,修正不通顺的词句段,一定要杜绝出现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顺的现象。
修改后的稿件让老师提出意见。 七、定稿后的一些细节要求。
定稿后打印时要注意字体和字号的要求,装订的一般格式等等,做好细节问题,减免因小失大问题的发生。
6.有谁能帮我写一篇5000字的古代文学论文
分几次啊!! 古代文学论文《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 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 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 法。
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 文学。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 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
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 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 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 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 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 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 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
《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 就是舜帝的《南风歌》。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 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
在我国第 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 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 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 文学创作能力。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 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 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 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 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
他 们大都是书生出身,有一些“咏菊"之类霸气十足的“言志"诗作流传于 世。 封建专制社会全盛时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严格的孔孟之道的教 育,讲究“文治",重视诗歌创作。
据说乾隆皇帝是写诗最多的人,有四 万多首,不过他的诗作质量不高。漫长中国封建社会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天,可以说是秘书出身,诗作颇有可观之处。
至于那些“守业"的皇帝, 在接受教育时都学习了诗教课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写出了不少的文学作 品。 从上述认识已经可以看出,中国帝王文学是一个不容忽视却也没有得 到应有重视的现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学还出现了中国文学中 出类拔萃的作品。 中国帝王文学虽然大部分作品质量不高,但少数的一些文学精品却在 各方面都达到一流的文学水平。
特别突出的是魏晋时期三曹的诗歌散文。 魏王、后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诗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学中 是非常显著的。
他的作品,胸襟阔大,苍凉悲壮,其层次之高即使终生从 事创作的“专职"文学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儿子、篡汉称帝的曹 丕,不但是一个诗人,而且文学评论文章更为知名。
被封为王的曹植,诗 歌尤其哀艳凄绝,水平高超。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的现。
7.求一篇关于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论文,2000字左右,急啊
汉帝国对匈奴作战,战事不利,汉武帝大怒,指责大将李陵降敌,大臣们唯有诺诺顺应汉武帝的指责,而司马迁想给汉武帝一个宽慰,说他的大将并非真的背叛了他,而是李陵表面投降匈奴,实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是想借机迁入匈奴内部,谋求里应外合,报效汉朝。
这是司马迁对李陵的辩护,也是对汉武帝的宽慰。但汉武帝却不领情,污辱性的处罚了司马迁。
我认为司马迁对汉武帝当时的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是不满的,汉武帝在卫青霍去病去世之后,不任用建立了奇功的飞将军李广,而让外戚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这让他深为不满,“他的不满在未央宫举行的会议上厚积薄发,导致他贬低李广利而为李陵辩护。在我看来,司马迁在未央宫所说的话,其实潜藏着对汉武帝批判的锐利锋芒。”
作者认为司马迁与汉武帝在心理上的隔阂,精神上的对立,不仅仅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矛盾,他还是中国文化内部的一种矛盾,是民主与专政的两个元素在活动。中国文化内部的民主元素缺乏培育,是稀少的,微弱的;但专制的元素却有统治阶级的反复扩充和增加,这使它稠密而强劲,并能凶猛的吞噬民主的元素。
正如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那样,苏格拉底说:肉体是灵魂的坟墓,但是死却能吧灵魂从它的坟墓之中解放出来,并使灵魂进入一个光明的境界。再他看来,死是哲学家最后和最重要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因为死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对法律的信仰,虽然他对这样的法律判决不屑一顾。苏格拉底的行为并非逞匹夫之勇,而是源自更深层次的法律信仰。
这种信仰使其面对千夫所指依然能够保持“合乎理性”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使他们对即便是缺乏公正的暴民判决时,依然遵守。维护希腊城邦的制度似乎是的重要,但是苏格拉底之死在却引起的是两项重大质疑的发生:一是对民主政治发生质疑;二是对大众判断能力发生质疑。
他的死是那么的震撼人心,他的精神是那么的具有冲击力,他以死换来人们对社会以及一切的反思以及真正地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司马迁在接受宫刑之前,曾经也有过犹豫,因为,他将成为和太监一样的人。
在接受宫刑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山谷,在山谷里回荡。我不知道,这声音是不是如同霰雪鸟的叫声一样,悲哀而惨烈,久久不会散去。
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之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不过,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他选择了让灵魂有个家。
这让他轰动一时,成为当时最有魄力的人。而司马迁却选择生,虽然这样的选择让他感到耻辱,但是这个生,却有了《史记》,这让他也轰动一时。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
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凤范。
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
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关于李陵的评价,在其生前即颇存争议,却并无人能多言,因为他的案例是被汉武帝钦定而且是被族灭的。唯一替他说话的司马迁,也受了腐刑,那还是被特殊宽宥了的;这样谁还敢为他说话?汉武晚年虽也有所悔悟,却也终未付诸行动。
对李陵的相对客观的评价,还有待汉武去世之后。这才有了前述的任立政出使匈奴一事。
但对李陵评价之争议,却远非就此而止,而是绵延千年而不绝。尤其每到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就会被一些人翻出来,重新贬谪或者同情一番。
其目的则大都不过是借古人之行迹,浇心头之块垒,各抒各的怀抱罢了。 后世对李陵非议者有之,同情者亦有之。
后者不再赘述;非议李陵比较著名的,是明末的船山先生王夫之。他在其巨著《读通鉴论》中,对李陵曾进行了十分尖锐的批判;甚至连带为其辩护的司马迁,也一起痛贬了一番。
船山先生是我十分景仰之人。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