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德育论文是什么,内容是什么,有什么用,一般写多少字?给个
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德育论文,记录对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四年成长经历、思想学习收获、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文章要求1500-2000
主要作用是总结大学生活经验
转眼间四年,我们即将要走出大学的校门。对我们来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对大学来说我们是每年迎新送往的过客。虽然大家经历着相同的阶段,但是在这里每个人获得的成长经验却各不相同。四年的大学生活,有高兴的,有难过的,有希望不再发生的,有希望永远记住的。虽然四年的生活有好有坏,有得意,有失意,而经历这些欢笑与悲伤才能使我对人生有所领悟,使我真正成长。
四年的时间里,我总是会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走什么路。在和周围同学一点一滴的相处中,我也从她们身上得到了一些启示。人生的第一步是确立目标。有目标的人始终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有目标的人就不会茫然。人生的第二步是要努力。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去实现目标才是人生的意义。因为努力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人生不可或缺的品质是责任。承担责任意味着承担义务,意味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充分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将会推动你向前直到实现自己更大的目标。健康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做人、做事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就决定了其结果。在人与人相处中还有一样东西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本色。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可能有先天缺陷,也可能有后天的不足。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敢不敢以本色示人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而不去欺骗,不去隐瞒,不去做作,不去伪饰,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人生是自己的,所以就要做真正的自己。
四年只是人生坐标中的小小区间,但是却可以容纳下无数的点,每个点都是自己的经历,体会,和感悟。无数个点就可以串成属于自己的弧线。在学校中我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许多人生道理,这些道理和知识不断完善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后的人生还很长,踏出校门又是新的起点。希望每个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
2.德育小论文
可参考一下 新课程形式下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德育 教育无痕 班级德育文化 前言: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以德为重,以德为先。
正所谓德高才能望重,德才须兼备。然近几十年知识的掌握成为第一要素,这样的结果是学校似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人才”。
但社会的道德并未见提高,却反有诸多危机。鉴于此,许多教育机构和个人为德育教育而呼喊,为德育教育而出谋出策。
本文从中学班级德育教育出发,思考新课程改革形式下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德育教育并非班级管理 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常年的班主任工作,是我有机会参与很多形式的本校的、它校的德育教育研讨会,与会的多是班主任,接触了众多有经验的班主任,了解了很多优秀班主任班级建设的高见,确实受益良多,感悟颇深。
但稍有遗憾的是:多数谈的是班级管理方面,鲜有从德育教育方面去展开,这也是目前国内德育教育的误区。我们都在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似乎德在第一位,但实际上是无德的教育。
我们说德育时,往往将德育理解为某种规章制度,某种约定,某种法律形式。大都从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其完全曲解了德育真正内涵和作用。
那么,德育与班级管理到底有哪些关联与不同呢? 首先,德育是心灵的映照,是内在的,是参差不齐的;而管理是外设的,是一种约束,是划一的。其次,德育是超越民族与时间的,是人类文明的主体要素。
而管理是德育教育不高的一种权宜之计,两者并不等同。由此可见,正确的管理只是维护德育的一种强制手段而不一定从根本上提高德育,错误的管理对德育是一种伤害,是背道而驰。
因此,我们从事德育教育的先导者,必须认清德育与班级管理的区别,才能真正有效的宣扬德育,也才能更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二、当今中学生德育现状 要开展中学德育教育,必须认识目前中学生德育现状,只有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教育才有实效。
目前中学生的德育具有以下特点: 1.缺乏敬畏与信仰。敬畏与信仰的丧失,其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最大危机。
生长在这一代的年轻人,当然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所影响,所同化。人若无敬畏感,就谈不上有道德了,连法律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不少学生对道德不敬畏,对大自然不敬畏,对知识不敬畏,对教师不敬畏。直接的后果是无视道德的存在,随地吐痰,破坏自然,对知识的亵渎,对老师的忤逆。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学生都缺乏敬畏与信仰,但这种学生却不在少数。 2.缺乏志向与理想。
胸无大志,贪求安逸与享乐,是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志向与理想的高低,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素质不高,何来道德的高尚、人格的完美!无所追求的人,对社会和他人也会漠视,将来也是人格缺陷的人。
3.缺乏团结与信任。独生子女大多处境优越,自我意识很强,一切以己为中心,对别人缺乏信任,也缺乏合作意识。
而道德却是存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怀氛围中,而这种和谐氛围一旦缺失,道德必然匮乏。 4.缺乏思想与内涵。
思想是人的灵魂,人可以没眼睛,但不能没灵魂。对自己的反思,对未来的思考,才能有所得,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内涵。
道德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涵养的体现,内涵小的人,不可能有容纳一切的品德。 三、如何开展班级德育教育 德育并不是管理,所以要明白德育的渗透方式,这里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塑造以及班级德育文化建设来进行。
(一)教师师德的塑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人格的塑造,道德的指引,需要品德高尚的教师。教师的心灵是否纯洁,道德是否高尚,直接影响其传道的结果。
这一代教师大多是文化大革命后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第一,品德第二,在德育理解上可以说是参差之禾,良莠不齐,师德的提升是教育界当务之急。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呢? 1.多看圣贤书,发扬儒家思想。
书非圣贤不能读也!孔孟之道,在思想,在感悟。虽经千年,但字字如金。
我们读圣贤之书,非求之乎者也,但求一真、一敬、一畏。做人之真,做事之真,对自然之敬,对道德之敬,对法规之畏,对伦理之畏。
教师若真能明儒家思想之真谛,而发扬广大之,则中国又怎会近几十年无真正的教育家? 2.树忧国忧民之意识,忌安逸享乐之思想。 书生意气常忧国,良臣吁叹总悯民。
孔子、孟子常怀治国之志,忧国之心,所以其弟子为宰为相,为将为卿。德高者,才能忧天下,才能容纳他人。
教师若能以自己忧患意识影响学生,引起共鸣,这种共鸣是民族的,是穿越时代的,是超越法律法规约定的真正人类内涵的东西—道德。 (二)关注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注意教育应无痕 由于德育成长是有环境的,不同家庭背景氛围、不同社区文化,不同民族传统,学生德育观念、水平是不同的,参差不齐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种差距,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说服为主。中学生自尊心强,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谈、沟通,切忌规章制度惩罚。
尤其是这种惩罚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使学生更加偏激。所以我们提倡。
3.毕业论文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培育“良心”的方法
“良心”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受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且与人们的文化、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尤其以个人的主观努力为实践条件。可见,没有社会的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身的道德实践,个人的内心是不能成长培养出“良心”的,因此,“良心”的培育要靠习惯、舆论、示范、教育等潜移默化地将外在的道德他律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这需要道德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长期积累。
1.良好的道德环境是培育“良心”的前提。社会应该努力设法营造有利于人们“良心感”培育的环境条件,并使其在两个方面发挥影响:一是理智上让人们感到德行合算;一是精神上使人感到德行有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如果没有对个体物质利益、精神价值的充分肯定,大学生“良心感”的培育将是困难的。因此,一方面通过补偿激励机制,使义与利始终相协调、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德福一致、公正有序的社会。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行政、舆论、教育等手段,发挥大众传媒、文学艺术等对道德建设的特殊渗透力和影响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开展积极的舆论监督,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
2.丰富的知识是培育“良心”的思想基础。要成为一个有良心的人,首先则要知道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知识对良心具有决定性作用,真正的良心必须经过个人的自我道德教育、自觉道德选择和内心的体验,惟有形成经过主体的思想的道德信念,才能达到良心的境界。道德认识的知是指人们对事物规律、原则的掌握、生活意义的认识、道德规范和是非善恶标准的明确。因此,我们要加强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准则、道德规范等的教育,特别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知识。在丰富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抽象的道理通过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使大学生了解,传承人类道德的积淀一一良心,提高他们分辨是非、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3.道德意志的“自我锻炼”是培育“良心”的坚持力。“良心”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要长期坚持的事,需要长期反复的磨炼培养才能实现。可见,道德意志是培养“良心”的坚持力,我们要培育大学生的“良心”,就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周围人们的影响、集体的委派任务、榜样的教育等方法,来加强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锻炼。但是周围人们的影响、集体的委派任务、榜样的教育等方法,都必须通过大学生的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自我锻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锻炼。日常学习、工作和体育活动都是锻炼道德意志的场所。论文网 比如:坚持热心为同学做好事,而不怕冷嘲热讽;在原则性问题上坚定不移地按社会道德标准去做,不为世界、他人引诱而改变初衷。第二,帮助他们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道德意志培养方法。比如: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自己做一件或几件好事并订出计划,严格执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逼着自己去完成;在内心深处用道德标准反省自己,发现缺点,立即改正。
4.课堂教学的“以情育情”是培育“良心”的主渠道。从心理学讲,良心是道德主体在深刻理解一定阶级或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把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义务,内化为自身的理性、意志、情感的结果,因此,良心始终伴随情感并通过情感得以引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外在的良心理论融人大学生心中的感情,使他们不仅了解一定的道德关系及要求,而且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道德要求,并内化为道德需要,从而形成健康的道德情感。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除此之外,教育者要有良好的示范意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要在立言和立行上下功夫,做个有良心的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大学生。
4.德育论文怎么写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四、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五、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六、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七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5.德育论文 关于道德
我给你搞篇你参考下 具体怎么下你自己设计吧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
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
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
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
“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去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
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
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
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
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
6.德育小论文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7.德育论文 关于道德
我给你搞篇你参考下 具体怎么下你自己设计吧 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笔者认为,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知、情、行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一般地说,“知”的培养是基础;“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
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虑认识过程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班会或团队活动向同学们正面宣传提倡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是需要的,但抓住时机,创设自然融洽环境,努力激发学生自身的“内应力”与道德情感则是另一回事。
在校内、教室是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这儿,有的通过别开生面的班队活动,有的挖掘学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则根据学生个性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达到各种教育预期目的。
但也应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需求是内化的原动力”这一点认识不足,在如何把社会首先规范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品质方面研究得不够,我们的某些方面教育就显得脆弱与生硬。学生在那种正面教育场合,有时很难放开自己,他们经常只是首先意识的被动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学生在活动中发言,所说的也常是此刻我应该说此什么,而非内心真实所感,不能期望这种形成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其实,真能触到学生灵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迹。它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境中。
因此,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打开学生心灵的启动器,是“知”与“行”的中介和“催化剂”。 (一)以情育情,以情动人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动情。
即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发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绪。我曾带过一个班,有两位女同学因小事发生口角,继而恶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轩然大波。
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各地了解情况,并打算抓住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亲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们情绪高涨,竟相参与。
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紧着录音机里传出了《相亲相爱》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那两个同学不约而同地走上讲台,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认识到同学间,要互相“包容”,只有团结一心,班级这条“大船”才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而且,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们知道,单纯地对学生说教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同样单纯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说理,也难以使学生产生有原则、有深度的道德情感。
“知之深,爱之切”正是这个道理,因此,班主任应着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使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去年五月份,发生在美国轰炸南联盟中国大使馆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我趁此机会让学生观看电视,收集有关新闻报道,激发他们的爱国激情,发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欺”的强烈心声。同时,又让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他们“为中华崛起读书”以实际行动来声讨美国的暴行。
这样,无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就是说,认知越丰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导行 情感的另一特点是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摇动情感发展的动力。
所以情感教育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以行育情,越实践,学生的情感就越深,反过来,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实践,从而形成自觉行为。 在以“爱心献功臣”的活动中,我班学生纷纷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钱虽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青少年对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活动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一直是批评的角色,是小捣蛋,但了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这援助当然源于他们对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获得一份快乐吗?他们自己却没觉察到,就在那瞬间,他们的灵魂迸发出怎样可贵的火花。我抓住时机,谈了爱国的含义,谈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
这样,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 总之,当学生不仅学会了留心观察周围世界,心胸开阔,乐于助人,而且也学会留心观察自身,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变得更好、更完美的,他们才算真正逐渐成长为道德成熟的人了。
而教师的贵任之一就在于抓住良机,寻找学生对外界教育影响的最佳接受点,以情育人,最终过到知、情、行的。
8.写德育论文需注意的地方是什么
有些同学对于选题和大纲比较头痛 文科类的论文(因为我自己是文科 理科不是很了解) 60%的论文架构都是“概述——现状——问题——对策”模式 这是最古板 也是最妥当的一种模版 虽然没什么新意 但是绝对不会出错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是找小柯毕业论文写的,都过了,基本都是和学校要求是一样的。
题目和大纲如何确定 首先是写你擅长、感兴趣的方面 其次就是要有新意 可以查阅5年内的期刊文献 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去写 ,前文说有人确定好了题目和大纲后 导师问为什么选这个题材 然后就被迫换题啦 我觉得挺遗憾的。
9.毕业德育论文怎么写
现代教育理念下德育工作 在教育方式上,注重增强自我教育为进一步增强自律教育,我们全面推行“班级规范化建立”和“学华诞常行为自律量化考评”计划,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管理。
以学生会、班委会为龙头,从学习、纪律、卫生、生活等诸方面动手,先管好本人,再带动他人;先管好本班,再为全校效劳。人人争做管理好学校的小主人。
在教育要点上,增强分年级分类分层教育高一年级的目的是偏重他律教育,主题是:守纪律、明道理,互帮互学,做老实、上进的中学生。高二偏重于他律向自律转化,注重自我开展和完善,主题是:诚信、团结、自强、协作创新,做合格中学生。
高三偏重于他律向道德人格构成过渡,主题是:爱国、违法、友善、立志,争做德才兼备的中学生。在教育途径上,增强德育的浸透性和开放性各学科分离本身的特性,浸透德育。
政治课要发扬时期主旋律,历史课要培育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和民族优秀传统,自然学科则应突出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思想……。同时还应注重社会环境影响和家庭教育,构成德育网,从而使德育工作克制了方式主义,加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教育资源上,增强校内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校园的自然、人文都会构成德育场。学校的开展Abstract: Rohlin's Lemma which was originally (cf [18]) proved for bi-measurable aperiodic automorphisms T of a Polish space X is a basic tool in ergodic theory. It states that for an automorphism of the above type which is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of A TER。 。
TERremainder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ince the classical proof (cf [11]) quoted in the standard textbooks on ergodic theory (e. g., [7], [9], [17]) uses a Kakutani tower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us needs forward measurability, we feel obliged to provide an elementary proof which doesn't rely on this assumption. Moreover, the setting is generalised from Polish space to separable space. Here we improve 。
..史和荣誉成果、校训学训、板报专栏、规章制度、典范示范等都是良好的德育资源,校园电视台和校园网、文体活动等都是德育阵地,学校以这些阵地为载体,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绘声绘色。 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德育工作更是如此。
只需我们积极探究,认真理论,就一定会使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义务编辑周虹艳-乡村职业教育招生难之缘由初析近几年来,西部职业技术学校特别是乡村职校招生难已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一大难题,如何处理这一难题,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火烧眉毛的焦点议题。
经过几年的考虑和察看,笔者以为形成乡村职校招生难的缘由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生本身问题: 乡村职业教育的特性决议了其生源以中考掉队这一群体为主。而关于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就其承受教育的环境、学问范围及认知才能而言,不可能理解国度教育整体构成、就业状况等政策内涵,关于初等职业教育的性质,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去向、课程设置、专业开设等仅仅局限于相关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教育师的说教与发动,其局限性不言自明,一句话,学生不理解职业教育,不理解职业学校。
市场经济的转轨运用人机制呈现多元化趋向,由于本地域乃至大多数用人单位,大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产业,对工人的技术程度、学问程度请求低,大多数学生包括其家长眼光短浅,被蝇头小利所惑,加之本地经济条件欠兴旺,误以为连上大学都不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