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hys Rev Lett 的SCI影响因子怎么那么低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的期刊的影响力就大。发表影响因子高的文章对于提高业内知名度,以及下一步的经费申请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就把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之间画等号,不是说影响影子小的学术价值就小。
影响因子最基本的作用是帮助图书馆员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同时把影响因子量化也有助于编辑了解和掌握自己期刊的情况,帮助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目标。还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大致定位自己研究方向的热门程度。但是如果把影响因子当作评价一个研究单位或者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的唯一标准,搞一刀切,那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
首先是学科因素。数学系的经常抱怨证明个定理发个文章好几年没人引用,工程系的抱怨找一个2以上影响因子的期刊都难,物理系的说化学系灌水都可以灌高影响因子的,生物系的说没发过CNS都混不下去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本来就是挺明显的,这种差异跟学科的重要性没有关系,但是跟从事这个学科的人数是有直接关系的。
因此,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影响因子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一些单位的少数只会数数的领导,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来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这肯定是不对滴。
其次是研究方向因素。同一个大学科但是不同研究方向的冷热程度差异也非常大。如果文章的题目属于热门话题,不但更容易给期刊录用,而且引用率也会立杠见影,使得期刊的影响因子随之明显上升。这样的结果就是期刊更加趋向录用热门文章,让那些没有显著结果的冷门文章更加不容易发表。小众学科混的更加不容易啊。
第三是期刊因素。目前而言,还是老牌的期刊的口碑更好一些,影响因子要更高一些。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有些老牌出版商新开的期刊的影响因子就上升得非常快。
当然也不能忽略名人效应。我们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即使有更适合被引用的文献,也会故意引用一些牛人的文章,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文章壮胆,增加一点自己的文章的权威性。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直接提高了那些牛人发表的刊物的影响因子。
因此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的时候,使用影响因子的绝对值是非常不公平的。所幸的是现在绝大部分学者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也希望管理层可以顺应民意,采用更加公平的考核方式。
2.影响因子多少算高?
大于2。
中文杂志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
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影响因子是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计算方法,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比如说,某期刊2014年、2015年发文总量是200个,2014年、2015年被2016年被引次数总计100个,那2016年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就是:100÷200=0.5。影响因子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
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
但影响因子的判断也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同专业对应的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差别很大,综合类的和专业类的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大。
比如说,一个综合类的期刊,因是大类,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影响因子就高;而比较小类的冷僻的专业,因为研究的人本来就少,被引用率就低。
3.什么叫影响因子
期刊首先被科学引文索引即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出版SC I的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 ISI) 每年还出版JC R( JournalC itation R eports) 即《期刊引用报告》, JC R包括SC I 收录的SC I-Expanded ( 包括SC I 核心区期刊) 的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和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Im pact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该年引证该刊前2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2年该刊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如:《自然科学进展》
2001年和2002年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为 500 篇;
2003年上述1000篇论文被引总次数为 300 次;
2003年《自然科学进展》的影响因子为:300/500 = 0.600
4.请问科学论文是否有影响因子
以下回答是本人参考几篇文章合成的,非原创,敬请参考。
1、影响因子是对期刊而言,与具体是文章没有关系。
2、由1我们可以知道,各篇文章也就不存在影响因子是否相同。我们平常所说的某人文章的影响因子是指他发表文章的期刊的影响因子,但是不懂的人就认为是他的文章的影响因子了。
补充一些知识:
1、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影响因子,用影响因子来评价不同的学科的论文水平高低是不正确的,即便是用影响因子来评价同学科的论文水平,也不是100%准确。
即期刊影响因子是对刊物的评价,而不能代表发表于此刊物的每一篇论文的水平。《电子与信息学报》从2001至2005年发表论文1618篇[9],2006年5年被引593次,100篇被引论文贡献了50%的被引频次。77.5%的论文未被引用过。Seglen也通过统计发现,约15%的论文贡献50%刊物总被引频次,50%论文贡献90%被引频次。这表明,好的刊物并不能提高一般水平论文的被引频次。
2、影响因子是有波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以计算2004年if 为例
if 2004= (该杂志2003被引次数 + 该杂志2002被引次数)/(该杂志2003文章数量 + 该杂志2002文章数量)
5.sci 上的论文影响因子怎么看
IEEE论文是没有影响因子这一说法的。所谓影响因子是由论文所在的期刊决定的,SCI会定期对其目录中的期刊进行影响因子计算,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期刊中论文被它因的数量等决定。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扩展资料:
影响因素:
从计算公式看,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年)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刊载论文如果是热门课题,且篇幅较短,发表较快,则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
刊载完整研究性论文的期刊,持续被引用时间长,影响因子升高较持久。也有资料表明,论文的平均作者数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呈显著的正相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6.一个刊是ei但是影响因子比中文核心低,发哪个
是不是必须你是第一作者才成人,还是挂名就承认,这个不同学校要求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去问你们学校教务处。让别人知道你做了什么。
如果你们学校要求毕业前必须投多少篇SCI和EI的话,那SCI和EI当然要更加有用,并且也切实的关系到你的利益。对于学生来说,投文章还要看学校如何承认你的文章。
一般对于理工科来说,比EI档次再低一点的就是中文核心期刊。如果学校对毕业没有文章要求。比如运气好把一篇不这么好的文章投到了一个较高杂志的话,一般人可能不懂,但是会被专家鄙视的。
理论上是期考档次越高越好的,那就是想投哪投哪了,审稿审了两个月后你文章被拒了,那就有点浪费时间了。建议投文章要根据自己文章水平和目前的需求来投。
对于工作之后评职称的人来说,也要看单位的要求,投这类杂志也可以,很多地方也是承认的。如果投什么名头都么有的,可能意义就不是很大了。比如凭理学的副教授或者教授基本上要看SCI数量和影响因子,工科的可能SCI比较少需要看发多少篇EI。如果EI没有中的话。
具体一个文章要往哪里投还是要看你文章写的什么水平,但是如果投的太高了这完全取决于你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
对于个人来说投文章是对你工作的总结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小论文没有影响因子(PhysRevLett的SCI影响因子怎么那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