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民族音乐古琴的论文
古曲流水
谱本:也是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但是现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张孔山的《流水》。张孔山的《流水》,仅见于一个刻本的《天闻阁琴谱》(1867),但是四川华阳顾玉成(1808一1876)所传的张孔山《流水》传钞本却不很同。1850左右张孔山传于武汉的谱本又不同。
曲情: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按《琴史》,列子云:'……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谨按:《高山》、《流水》两曲从明初以来,又有演变,朱权(神奇秘谱》写在前半部称为《太古神品》的一类中,《高山》短些,《流水》长些,都不分段,证明他是暗示他所辑的是唐代的曲谱,指法也确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迹。在明中叶徽藩的《风宣玄品》中(1539),这两曲依然前短后长不分段,但指法改动了。到明中叶以后,杨表正《琴谱真传》(1585)的《高山》是四段,《流水》是八段(他加了旁注词),这时在宫廷中供奉的《高山》也是四段,《流水》也是八段(据《藏春坞琴谱》1620),都和朱权所说宋代的分法相符。但是和杨表正谱距离只有十五年,在同一地点南京出版的杨抡《伯牙心法》(1600)却把《高山》变成六段了。到了尹晔的《徽言秘旨》(1647,但他在万历间约1600左右就已有名于琴坛)又把《高山》分成八段了。从此以后,所有清代各谱的《高山》都是八段。
从杨表正时起,《流水》原是八段,但在张孔山的《流水》中,却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九段(参看《高山》条)。所加的一段,即张谱的第六段,是用所谓"七十二滚拂"的技巧尽情模拟泉滴水流的声音的。《天闻阁谱》专为这些滚拂和滚拂中的和音定了些新指法,但很费解。张自己在《天闻阁谱》中写了一篇小识说:"余幼师琴于冯彤云先生,手授口传。所习各操尚易精熟,独此曲最难。且诸谱所收《流水》虽然各别,其实大同小异,唯此操之六段迥相悬绝。余幼摩既久,始能聆其神趣……"我们还没有冯彤云的材料,但可以从此看出张孔山《流水》必另有传本。顾玉成本对于这一段用的是传统的滚拂另加旁注,反而不十分费解。顾氏谱在模拟水流里的旋律性较强,《天闻阁谱》模拟水声较切。
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选有用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者:管平湖,演奏用琴便是这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的旷世宝琴宁王琴——飞瀑连珠。
2.古琴的文化内涵
参考答案
1、D(林黛玉关于弹琴的言论论述的是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2、
D(错在“这深深影响了以后陶渊明以及唐代的薛易简、李白等人”,相关文字在最后一段,其中并没有薛易简,前段引用过他阐述古琴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的文字,但这与庄子道家思想无关)
3、B(A项主客颠倒,应是儒家和道家对古琴的影响,C项《琴诀》宣扬的是琴曲的道德功用,D项错在和雅)
3.古琴文化小论文
琴德精神与大学生的“为学”
古琴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从先秦时代起,他便在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康盛赞:“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在文人阶层世代相传的结果,使得其具有了超越纯粹乐器的地位而获得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面对古琴时,常常面对这样的困惑,即:古琴本是一样乐器,其研究应当属于音乐史的范畴,但古琴的发展、成型、流传、研究又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莫大的影响。只要我们面对古琴,就无法割断其与文化母体之间的脐带而奢谈其音乐史上的存在价值,亦不能将之作为纯粹的文化现象而剥离其具体音乐环境。在此基础上,古琴的音乐精神是一个综合体,只有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多维观照,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这一文化瑰宝在今天的存在价值。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文化高峰,也是古琴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宋代,文人阶层将古琴纳入他们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把古琴音乐看作“三代之治”的理想社会的影子。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探讨与总结了古琴音乐的信念。古琴流传至今,不失其本身蕴含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虽然面临着许多教学有损的情况,我们也可以从琴德精神中得到感悟,从琴德精神可以学到古代人文高尚情操,对大学生“为学”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一、琴德精神与“为学”的关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的精神显而易见,人们无论从事何种事业,其原因不外乎:一是自己的爱好,能使自己获得身心享受;二是能从中获得物质回报。作为非职业化的业余爱好者,他们绝大多数是为了第一个目的去学习古琴艺术的,在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们大多不会去想借此要获得特质上的利益,相反还要自己花钱学琴。“为学”是古琴爱好者学习古琴艺术的动力,也是当代古琴艺术赖以生存普及的基础。
4.学习古琴的意义
1)历史悠久--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
意义:随着不断的学习,了解琴曲、名琴、琴人的同时,也会让你对历史有新的认识。 2)文化内涵--琴的形制、材质、装饰、乃至琴弦等都很有“讲究”,这种“讲究”包涵了先人的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审美观等。
(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
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
合称文武七弦琴。)
意义:学习古琴也是对中国古典文化学习和传承。 3)修身之器--“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
意义:古筝悦耳,古琴悦心(非贬低或抬高哪一个,是功效的不同)在这浮躁的年代,做为修身之用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4)琴谱与技法--古琴采用减字谱,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法、弦序和徽位,古代琴谱的传承历来是在“口传心授”基础上。
红楼梦里曾描述宝玉看到黛玉的琴谱后称琴谱为天书。古琴演奏时琴额向右,用右手拨弦出声,左手则按弦取音,据查阜西的《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所述,古琴共有大约1070种有名或无名的指法。
现代大多数指法已经不再使用,但仍有50多种指法在演奏中常用。当下会弹奏古琴者并不多,跟它自成体系的琴谱与技法有一定的关系。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古琴,在很多影视剧、游戏都曾有古琴的身影,但“错用”的也不在少数,琴筝不分,反弹琴等。 意义:学习古琴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没有条件学习,简单了解也不错,毕竟是我国的“遗产”免得同贴中一样贻笑大方。(乱弹琴的才子佳人们: ) 学习古琴的意义 古琴音乐,从制琴、记谱、演奏、内涵、意念,都自成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自有一套审美观。古琴自古就是是文人乐器,特点是音色轻微纤细,淡雅清远,只宜自娱修身,或三五知交,促膝谈心,以琴会友。
本质上不宜用于公开演奏,加上音量纤细,在较大的空间演奏必须加上扩音,然扩音稍大,又会失去琴音的特性。这可说是推广古琴时不能不去面对,而又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古琴的审美观承传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经过长年累积而成,然而这套审美观和其承载的价值观,显然与今日备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主流文化)绝然不同。近今于世,古琴音乐难免失去一些风采,但古琴音乐具有难以取代的文化价值,近世更因古琴新的发展,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让人感到古琴出现了新的生命。
古琴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维系社会功能而备受重视的年代已过去,但古琴乐器的形制、性能、演奏技法、形式、制琴技术,仍不断有所改变。而古琴用于修身,提升自我品格道德的本质,至今依然。
改变最大的则是古琴的学习进入音乐学院的教育体制,“琴人”变成“古琴演奏家”,古琴变得“专业化”,在修身自娱的本质外,多了参与音乐世界、发挥作为乐器工具功能性的作用。 就作为乐器而论,古琴音域超过四个八度,在中国乐器中极少见外。
韵味深邃的音色,丰富多变的精妙泛音,更是乐器世界中独一无二者。近年不少的研究更认为古琴音乐这种独特性格,除作修身,自我提升外,且有稳定情绪,甚至减轻某些疾病病情的治疗功能。
过往古琴既是修身自娱之器,历代琴人推广古琴的意欲也就不强,主动性偏低;幸而近代琴人这种心态开始转变,音乐学院出现古琴专业是一突破,2003年11月联合国通过古琴为人类非物质遗产后,将古琴音乐作为通识的推广活动亦不断增多。著名的古。
5.中国民族音乐古琴的论文
古曲流水谱本:也是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
但是现时弹《流水》的都是用的张孔山的《流水》。张孔山的《流水》,仅见于一个刻本的《天闻阁琴谱》(1867),但是四川华阳顾玉成(1808一1876)所传的张孔山《流水》传钞本却不很同。
1850左右张孔山传于武汉的谱本又不同。 曲情:朱权序云:"《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高山》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按《琴史》,列子云:'……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 谨按:《高山》、《流水》两曲从明初以来,又有演变,朱权(神奇秘谱》写在前半部称为《太古神品》的一类中,《高山》短些,《流水》长些,都不分段,证明他是暗示他所辑的是唐代的曲谱,指法也确有晚唐和宋初的痕迹。在明中叶徽藩的《风宣玄品》中(1539),这两曲依然前短后长不分段,但指法改动了。
到明中叶以后,杨表正《琴谱真传》(1585)的《高山》是四段,《流水》是八段(他加了旁注词),这时在宫廷中供奉的《高山》也是四段,《流水》也是八段(据《藏春坞琴谱》1620),都和朱权所说宋代的分法相符。但是和杨表正谱距离只有十五年,在同一地点南京出版的杨抡《伯牙心法》(1600)却把《高山》变成六段了。
到了尹晔的《徽言秘旨》(1647,但他在万历间约1600左右就已有名于琴坛)又把《高山》分成八段了。从此以后,所有清代各谱的《高山》都是八段。
从杨表正时起,《流水》原是八段,但在张孔山的《流水》中,却在原第五、六段之间加了一段,成为九段(参看《高山》条)。所加的一段,即张谱的第六段,是用所谓"七十二滚拂"的技巧尽情模拟泉滴水流的声音的。
《天闻阁谱》专为这些滚拂和滚拂中的和音定了些新指法,但很费解。张自己在《天闻阁谱》中写了一篇小识说:"余幼师琴于冯彤云先生,手授口传。
所习各操尚易精熟,独此曲最难。且诸谱所收《流水》虽然各别,其实大同小异,唯此操之六段迥相悬绝。
余幼摩既久,始能聆其神趣……"我们还没有冯彤云的材料,但可以从此看出张孔山《流水》必另有传本。顾玉成本对于这一段用的是传统的滚拂另加旁注,反而不十分费解。
顾氏谱在模拟水流里的旋律性较强,《天闻阁谱》模拟水声较切。 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选有用中国的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者:管平湖,演奏用琴便是这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的旷世宝琴宁王琴——飞瀑连珠。
6.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的文化内涵,在于它有着非常多元化的艺术特质,中国古代文人们对此有很多篇幅形容。
我国古琴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最为尊贵的地位,作为音乐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历史性、哲理性。
是现在最古老的活着的成熟的音乐文化,影响极为广阔而深刻。其久远而丰富的音乐、学术、乐器遗产不但为今天日益增多的专业人士所关注,为日益增多的爱好者所欣赏、研习,还在2003年经我国申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公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近二三十年,在甚大的范围内对这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产生了极大的误解甚至误导。例如说“古琴音乐的特质在于静美”;古琴音乐的“最高境界”是“清微淡远”;古琴音乐“最简单的才是最好的”;“古琴音乐不是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古琴是只弹给自己听的”以示高贵,反对把古琴作为人类文化艺术来对待,反对把经典琴曲演奏得鲜明感人,反对公开演出。
这类或玄虚或神秘的说法在社会上、在互联网流传甚广,已令人们感到古琴艺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神秘不可知,令人们或望而生畏或敬而远之,有害于古琴艺术的继承、保护、传播,故不得不辨。 我们从现存的两千多年以来的历代文献,包括当前琴坛所能听到的经典琴曲来看,都可以充分说明古琴音乐的特质,正如唐代琴待诏薛易简《琴诀》所示: 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
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这是唐人对当时古琴艺术社会存在的总括,既可体现所承继其前的历史发展,也符合其后至今的古琴音乐的实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曾经有把古琴艺术比喻为清高静雅的兰花的观点。但充满艺术光彩、崇高思想、坚定意志、真挚感情的《梅花三弄》、《流水》、《潇湘水云》、《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忆故人》、《酒狂》、《离骚》等等诸多经典绝不与兰花相类。
笔者经过长时期思考,于2000年尾形成了《琴乐之境》一篇,或可近于古琴音乐的实际: 琴之为乐,宣情理性。动人心,感神明。
或如松竹梅兰,云霞风雨。或如清池怒海,泰岳巫峰。
或如诗经楚辞,宋词唐诗。或如长虹骊日,朗月疏星。
其韵可深沉激越,欣然恬淡。其气可飘逸雄浑,高远厚重。
乃含天地之所有,禀今古之所怀。相依相比,相反相成。
此其境。 以兰花为喻及静美说显然都与古琴音乐实际不符。
现存最早记述古琴的文献见于《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文字极为简短,却可以从中知道早在三千年前的夏商或更早些,曾把琴作为祭祀祖先的典礼乐器。
既然是与其它乐器相配合来进行庄严神圣的敬祖典礼,所奏的音乐应是崇高稳重或明朗流畅。是对于先祖的怀念、祝愿、赞颂、祈求的心情表达,自无“静美”之可能。
距今2600年前的晏婴在论述他的“和”、“同”观时,以音乐为例说明成双组合、性质却相反的音声表现,以证“和而不同”,又要谐调于一体的“相济”才有意义。共列十组:“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
其中“清浊、小大、短长、高下、出入、周疏”相依又相异的六组,所表现出的是变化着的音乐外形。而另外四组中的疾、乐、刚、速,则是音乐中明显的活跃、愉快、坚定、热情等内心感觉。
晏子在此虽然没有指明是在说琴的表现,但在当时“八音”之中最被重视、最有表现力的是琴,其它乐器在当时是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变化对比表现的。由此可知这时的琴的音乐实际存在着“疾”、“乐”、“刚”、“速”的表现的。
在晏婴此议的尾部说:“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进而强调琴瑟这两种经常共奏的最谐调的乐器,也必须和而不同。如果相互无异至“专一”,两者完全相同,则犹如用水去配合水,即“以水济水,”是无法成为美味的,是无人愿尝的,这样状态下的琴瑟共奏是无人愿听的了。
则可以确定上面十种相反相成、和而不同的事例是举琴乐的实际表现。 《左传》鲁昭公元年(前541)医和曾说:“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慆心也。”
主张君子是为了规范礼节而听琴瑟,而不是为了内心的愉悦。这也恰恰表明了当时的琴具有鲜明生动美妙的音乐性质、音乐表现,所以才要提醒君子不应忘记听琴、弹琴是自己的身份、地位的需要,而不可把琴作为艺术去欣赏、去求心理享受。
这是医和从君子的品德要求来看琴,实是恰是提示对琴乐的艺术感染力的警惕。 公元前三世纪的吕不韦在他的《吕氏春秋》中所记: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虽然我们不能就将它看作是春秋时期的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演奏与欣赏的史实,但却可以肯定的是,公元前三世纪时人们对琴乐的了解和欣赏中得到了“巍巍乎”、“汤汤乎”的或雄伟、或豪迈的精神感受。亦即琴乐中已经具有“雄伟”、“豪迈”的形象和意境,并为千古以来人们所称道。
7.音乐鉴赏课的论文,题目:音乐的意义
有的人说:音乐的意义是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种种隐幽表白与世人,渴望有人能够理解。
有的人说:音乐的意义是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在表达中深化这种认识,不断地接近真理。 让你在沉沦的时候奋起 让你在迷茫的时候振作 让你在痛苦的时候坚持 让你在快乐的时候激昂 可以这么说,音乐从人类出现那天就已经出现了,也许是从地球诞生那天也不一定。
.音乐其实一直在你身边,恩,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音乐,应该是向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使其摆脱艰险,并让其重树信心的东西。 音乐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共鸣 能够在不同的人身上唤起同样的情感 音乐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表达形式,而是在于内在的深层含义 所谓意义,大多是在权力和知识中被不断构建出来的。
音乐——让我的耳朵舒服,这种美好的感觉再传递到大脑。 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 某频率能够刺激到大脑某片区,产生或舒服或不舒服的兴奋,使大脑运动加剧。
因人而异 所以,听自己听着舒服的,特能够锻炼大脑 音乐的意义在于它能使你感受到永恒不变的美,在孤独时抚慰你的心灵,愤怒是陪你呐喊。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古琴的毕业论文(中国民族音乐古琴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