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山大学辛秦川是百人计划获得者吗
辛秦川,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士毕业,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地理与环境学院博士毕业。围绕陆地生态系统,在植被物候模型,几何光学辐射传输模型,反硝化分解模型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
近年来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3篇,其中包括《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biogeosciences》等行业主流刊物,论文总引110次。
2.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重视程度
这是非常好的学校和专业。
我找了一下资料,你可以看看,希望有一丝帮助。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和心理研究所于1927年8月成立并归属文史科,随后于1929年4月改属理科。
首届系主任为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汪敬熙院士。 二、研究所 1930年前后,随着汪敬熙教授的离职,心理学系并入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部,主任为许逢熙,蔡乐生、高觉敷等也曾担任主任。
在此期间心理研究部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开展了儿童心理、学习心理和智力测验研究并招收心理学研究生。 三、曾在中山大学工作过的部分著名心理学家 汪敬熙:生理心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蔡乐生:比较心理学家 (待查) 艾 伟:教育心理学家 (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士) 庄泽宣:教育心理学家(待查)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 郭一岑:理论心理学家(德国蒂宾根大学博士) 高觉敷:心理学史家和翻译家(香港大学硕士) 吴江霖:社会心理学家(美国席勒克斯大学博士) 阮镜清:教育心理学家 (留学日本) 李伯黍:发展心理学家 陈孝禅:教育心理学家 四、恢复心理学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中山大学心理学科相继并入其它学科或学校。
以后,大学相关院系如哲学系、社会学系、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和医学院继续开展心理学研究并积累了相当研究成果和图书资料。2001年6月15日,心理学系复系,聘请社会心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大学心理学系杨中芳教授为系主任。
心理学系大楼为位于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建于1927年的高礼士屋(The Coles Lodge)。 心理学系已于2001年秋季开始招收各级学生。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004年在全国招收50人);研究生:应用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招收14人)和基础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招收7人)、社会学博士点(2004年已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2人)。心理学系现有全职教师12名和部分兼职教师。
五、目标及发展方向 1 目标 采取“教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并重”的原则,在五年内发展成为一个与国际接轨并服务社会的全方位研究型心理学系。具体目标如下: 1)2002或2003年申请到心理学本科专业(已有应用心理学专业),2002或2003年申请到基础心理学硕士点/2004年申请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点,2005年申请基础心理学或应用心理学博士点; 2)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并与国际、国内学者合作申请各类基金; 3)在国际以及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4)与国际、国内心理学界建立交流网络并参与活动; 5)利用校内人力、物力开展跨学科研究,特别是与神经科学、医学等领域的合作。
2 教研队伍 心理学系目前拥有全职教师12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9名、学校百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兼职教授9名以及部分校内其他专业任课教师(心理学系未来2年还将引进5-6位全职教师)。在未来5年里,心理学系将发展以科研为本的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并培养一支富有朝气的科研和教学队伍。
心理学系将重点引进一批训练良好的新近毕业的年轻博士和几位成果杰出的中青年学者等两类人才并提供优厚待遇和科研环境(详情请见本系招聘启事)。 3 发展方向 1)认知神经科学 运用影像学和行为等手段研究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包括注意、记忆、语言、思维和学习等。
2)应用认知心理学 运用实验及调查等手段研究网络心理(包括网络交往、网络广告、网络教学)、人机关系、语言学习、自动推理、认知障碍等。 3)文化心理学 研究中国人思维模式以及与此相关的人际交往心理、消费和广告心理等。
4)健康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 以上述三个领域的研究为基础并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疾病的心理诱因和辅助治疗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 心理学系在教学上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重点进行了如下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部分课程聘请境外教师授课以及全部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程采用英文教材或全英文授课。二是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从第一年开始每位学生都配有一名学习导师,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将有科研导师。三是实行科研成果代学分制以鼓励学生开展各项科研创新活动。
四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大部分课程均包含每周大约一个课时的实验或实习内容,并要求完成学期论文。五是鼓励学生跨系选修课程。
除了心理学本身外,心理学系特别注重对学生英语、统计学、生理学和计算机编程与应用等方面的训练;也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如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语言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专业的课程。 七、实验室 这是我系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
珠海校区(教学实验大楼B段)心理学实验中心已投入使用。广州南校区(高礼士屋底楼)心理学实验中心建设计划即将启动。
心理学实验中心包括实验心理学实验室(行为实验系统--可通过计算机自编程序进行各类反应时实验)、脑功能成像实验室、眼动仪实验室、多导生理记录系统实验室、行为实验室和儿童行为观察室。各实验室服务于各基础及应用课程教学与研究,并实行全天候开放供师生自由。
根据发展趋。
3.自考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位英语,
自考中山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申请学士学位的条件是必须通过学位英语,学位英语 不是指英语(二),是申请学位的单独考试,在主考院校报名参加。
自考中山大学学士学位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二)取得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
(三)本科段所有课程(不含加考课程)的平均成绩达到70分及以上;
(四)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成绩在良好及以上;
(五)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统一考试;
(六)通过我校组织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
根据《中山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自学考试考生须在本科毕业后一年内提出学位申请并参加我校举行的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每位考生参加每门学士学位主干课程考试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第一次考试通过的科目,不需报名重考),请达到条件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及时报名并提交申请资料。
4.中山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5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58项,理工医科领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9项。2011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并列*9。“十一五”以来,全校文科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10项,其中,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6项,2007年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2011年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5项;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5项,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5.中山大学日语系如何
ABC先下在线口语是不错.好.的 他们要求我上课时要做到耳听、眼观、嘴动、脑想,学习内容确实对英语帮助很大 可以自己去看看听听课~够细心!可惜我不是中大的!但是怕中大的各位没关注到你,我先按今年的考研情况回答你吧!1 不出意外,小语种的难度不会很高,但是你最基础的专业等级必须过级,无论中山大多强大,它的要求最高也就是专,而且现在一般都是要求研后专业等级,也就是研后必须到专也多少级才让毕业!考研基础是普难,也就是符合全国的,到学校复试后也一样,但是难点是口语的复试! 范围肯定超,考研没有不超的,其实超的那些也只是平时没关注的细小知识点,而且这类的题型很少,都是那个出题组有全体抽风,一般都是一个人抽! 正常复习就可以,但是中大内部肯定有考研复习资料,介比较贵,这份资料对应复试时的笔试和面试的大部分内容,你要是按级强度复习应该是没问题,而且二外考得一般不难!11年考研是老师抽风了,但是仍可以上下文推理出大概意思,主要是专业词汇很头痛。
偏向是有的,哪个学校不照顾自己学生,那它就不是学校了!而且你说对了,肯定是跟他们吻合的,因为复试的老师都是教他们的,习惯也定下来了,所以你能取得中大的讲义最好! 你说得注重在口语复试中都有体现,但是你有个误区,导师面试时喜欢专业知识比较强的,他问你什么,你都能快速流利的回答上,他就喜欢要你,要不,你分再高,说出来得词再高深,但是不流利和快,他都不要,他说得你不明白可以,但是你说得他不明白,你只有死路一条!要是文学类你就多记些经典吧,最好是大家都知道到的,必须让导师对你有认同感!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期待有为中大的朋友能回答你这些问题!但是没人回答前希望你能参考我的建议复习。
6.80后教授谢湜拟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是为什么
谢湜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入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并于2009年获博士学位,由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至历史学系任教。
现任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央组织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基地刊物《历史人类学学刊》执行主编,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历史地理学 明清史 社会经济史 开设课程 本科生:中国古代史(下)、中国环境史、中国历史地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政区演变、历史区域地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明清历史地理资料选读、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研究获奖 本科学年论文《清代杭州城市管理与社会生活——以火政为中心的研究》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史学新秀奖”一等奖(2004) 论文《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以太仓璜泾赵市为例》获第四届谭其骧禹贡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文二等奖(2011) 论文《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以太仓璜泾赵市为例》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2011) 博士论文《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太湖以东的区域结构变迁》获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1) 学术兼职 广东历史地理研究会秘书长(2014-) 香港孔子学院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 (2012-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刊物《历史人类学学刊》执行主编(2010- ) 主持项目 1. 复旦大学第七批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博士论文项目“高乡与低乡:13-17世纪江南苏松地区开发史研究”(2007-2009)2.中山大学人文社会青年桐山基金项目“区域社会经济转型中的行政区划调整——以11-16世纪的江南地区为例”(2009-2010)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2010-2013)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明清时期浙闽沿海岛屿治理过程的研究”(2011-2013)5.中央组织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南岭地区政治地理与民族文化的历史人类学研究”(2013-2016) 发表论文1. 谢湜,〈清代杭州城市管理与社会生活——以火政为中心的研究〉。《华学》第7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页319-332。
2. 谢湜,〈“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清史研究》2007年第2期,页12-27。
3. 谢湜,〈清代江南苏松常三府的分县和并县研究〉。《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页111-139。
4. 谢湜,〈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以太仓璜泾赵市为例〉。《历史研究》2008年第5期,页35-57。
5. 谢湜,〈陈坤《如不及斋丛书》与晚清潮州社会〉。《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0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页224-248。
6. 谢湜,〈11世纪太湖地区农田水利格局的形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5期,页94-106。
7. 谢湜,〈宋元时期太湖以东的地域开发与政区沿革〉。《史林》2010年第5期,页64-74。
8. 谢湜,〈太湖以东的水利、水学与社会(12-14世纪)〉。《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1期,页17-31。
9. 谢湜,〈11世纪太湖地区的水利与水学〉。《清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页98-105。
10. 谢湜,〈明前期江南水利格局的整体转变及相关问题〉。《史学集刊》2011年第4期,页44-49。
11. 谢湜,〈明代太仓州的设置〉。《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页29-43。
12. 谢湜,〈十五、十六世纪江南赋役改革与荒地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第二分,2012年6月,页345-388。
13. 谢湜,〈16世纪太湖流域的水利与政区〉。《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5期,页92-104。
14. 谢湜,〈治与不治:十六世纪江南水利的机制困境及其调适〉。《学术研究》2012年第9期,页109-119。
15. 谢湜,〈十六世纪江南城乡商贸与市镇网络〉。《华学》第11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页173-184。
16. 谢湜,〈“以屯易民”—明清南岭卫所军屯的演变与社会建构〉。《文史》2014年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页75-110。
17. 谢湜,〈明末清初江南的“异乡甲”——嘉定、常熟垦荒碑研究〉。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编《民间历史文献论丛》第二辑《碑铭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页274-298。
18. 谢湜,〈千顷颇黎色:江南水利史之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4日第701期A05版。
19. 谢湜,〈14-18世纪浙南的海疆经略、海岛社会与闽粤移民〉。《学术研究》2015年第1期,页9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