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洛克,洛丽塔,哥特式
巴洛克(Baroque)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
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
洛丽塔为Lolita的中文译音。在Anna Sui和Christian Lacroix的引领下,“洛丽塔”风又成为2007春夏时尚的一大热门主题。一个13岁的女孩和一份不伦之恋,让“Lolita”被当做一个词汇收入辞典,专门用来形容富诱惑力的早熟女孩。Lolita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娇嫩、鲜艳和带着企图的青春。
经典元素
2.洛丽塔 意义
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有点“用欲望考验爱”的意思。我看了很多论文,有的说是对逝去的时间疯狂的挽留,时间是洛丽塔的主题,是亨伯特不可挽回的特别意义的时间,无礼他怎么疯狂的挽留,时间都像洛丽塔一样溜走了。这是亨伯特的悲哀,是流亡者纳博科夫的悲哀,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哀。
我记得纳博科夫说过“风格和结构是小说的精华,再深的思想也只不过是一句废话”,其实纳博科夫很不屑那些主题思想,他认为细节就是小说的一切。他是个蝴蝶专家(他是因为对昆虫的精通才进了哈佛当了教授),他只喜欢蝴蝶般的精致,反正厌恶什么冗杂的思想。
他也没想告诉我们什么,但他写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为了那些他期盼的有智慧的读者写的,也包括洛丽塔。对,自得其乐吧。
还有,我认为他在做一次试验,其实洛丽塔就是一只蝴蝶。
虽然“《洛丽塔》是人们最不可能提名列入‘自传体’的书,然而,即便是完全创作的形式,它也与纳博科夫的灵魂最深处有着联系。”
纳博科夫把洛丽塔看成是一只蛹——尚未完全蜕变的幼虫。
纳博科夫在本书序言中毫不避讳地说:“在我们看来,比科学意义和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就是这部书对严肃的读者所应具有的道德影响,因为,在这项深刻的个人研究中,暗含着一个普遍的教训。……《洛丽塔》应该使我们大家——父母、社会服务人员、教育工作者——以更大的警觉和远见,为在一个更为安全的世界上培养出更为优秀的一代人而作努力”
如果你要关于洛丽塔和蝴蝶的超级详细的解说,我可以私底下发过来。毕竟这是别人的论文,我怕会侵权。 (我收藏了很多关于洛丽塔的精辟的论文,当然,有些是用了不好的手段)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有关洛丽塔的毕业论文(巴洛克,洛丽塔,哥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