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论文体会关于护理老年病人的论文形式的自我感受急~ 爱问知
通过这几个月的临床实践,我认识到老年病护理应大致概况为以下几点: 1。
对老年病人病情的勤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老年人对药物耐受 性、敏感性均与年轻人不同,忽视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给药安全,加强用药的管理。 2。
对老年病人的饮食问题。应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不宜吃油腻。
煎炸、干硬以及 刺激性大的食物。老人的早餐安排在8点半至9点比较合适。
应先在床上平躺15~30分 钟,再起来喝杯温水清理肠胃中的垃圾。 最好早上吃容易消化的热、柔软食物,尤 其适宜喝点粥,最好在粥中加些莲子、红枣、山药、桂圆和薏米等。
另外,早餐不 要过量,以免超过胃肠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3。
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老年人尽管理解衰老是生物体不可抗拒的规律,但 一般都希望自己尽量健康长寿。
他们自己不服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 人一般都有慢性或老化性疾病,所以当某种疾病较重而就医时,他们对病情估计多 为悲观,心理上也突出表现为无价值感和孤独感。
有的情感变得幼稚起来,甚至和 小孩一样,为不顺心的小事而哭泣,为某处照顾不周而生气。他们突出的要求是被 重视、受尊敬。
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尊重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品德。对他们的称呼须 有尊敬之意,谈话要不怕麻烦,常谈谈他们的往事;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 问要慢,声音要大些。
老年患者一般都盼望亲人来访,护理人员要有意识地告诉家 人多来看望,带些老人喜欢吃的东西等。对丧偶或无儿无女的老人,护士应倍加关 心,格外尊重。
老年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和眼花,护理人员要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 老人的生活方式刻板,看问题有时也固执,除治疗 饮食的需要以外,要尽量照顾他们的习惯。
如有的爱吃甜的,有的爱吃面食,有的 爱吃米饭等等。护理人员的辛勤劳动将换来这些老年患者良好的心境,做到医患配 合,更好地促进他们病体康复。
4。对老年病人的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 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要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 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
如嵌得很紧,也可用牙签除掉。应定期去医 院除去牙面上的结石,以防止牙周炎的发生。
大致概况包括为: 叩齿咽津、用力咬合、鼓励漱口、按摩牙龈、正确咀嚼、茶水漱口。饮食护齿此外,饮食时也要注意保护牙 齿,如:忌过多食用酸辣食物,以防牙釉受侵蚀而破坏。
5。对老年病人的安全管理。
主要为病房内。外的安全管理。
老年病人易发生易外,在护理工作中要重视病人的安全问题管理。 6。
鼓励病人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爱好,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如练深呼吸、练气功、打太极拳、慢跑、饭后 散步等。
这样可使呼吸加深加快,有利于肺部的气体交换,增加氧气的摄入和代谢 废物的排出,以改善肺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主动排痰的能力。 此外。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的冬节护理认识如下: 1。 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1。
1房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1。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1。
3 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刺激。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1戒烟;2。
2加强营养;2。3适当着衣,注意保暖;2。
4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3。1雾化吸入法;3。
2翻身、叩背法。 4。
鼓励病人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运动。
2.求老年医学论文
老年医学科要提倡临终关怀 生老病死是一切生物的客观规律。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医学已由过去的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表现在医学方面,已由过去朴实单纯的“治病救人”发展到从生命的形式到临终为止,需要得到公正的、有效的、合理的全程优质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人有生的权力,也应有死的尊严。每个人都希望生的顺利,活的幸福,死的安祥。
当一个人处于治愈无望的疾病晚期濒死阶段,特别需要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神和机体的照护。如果他得到了成功的照护,他死时就会感到这一生活的价值,会从中体会到他的死亡对人们都很重要,他并没有被忘却或被遗弃,从而充分体现了人间“人道主义”的温暖,死亡的尊严。
然而,生活的实际,却常常是对“生”的过去的关注,对濒临死亡的忽略甚至厌恶、逃避。临终病人心理压力大,对治疗往往产生怀疑、恐惧、绝望;家庭及病人非常希望了解病情、治疗及护理的情况。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同时保证有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交谈,主动向他们介绍治疗方案、治疗前的准备、治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热情回答他们的问题,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树立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准确地了解病人的情况,为实施教育指导做好准备。 观念的转变首先是认识的转变,然后是个人行为的转变和组织行为的改变。
时代的进步迫使广大医务工作者从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关心人而不是所患的病的临终照护趋势。根据病人的特点,我们应分别制定出濒死病人的实施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将宣传材料编成小册子或做成幻灯片,供病人及家属学习。
千方百计使晚期病人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义,减轻病人精神和机体上的痛苦,并改进其生活内容,提高晚期病人“生命的质量”。从心理学角度缓和和解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使其从容地死去。
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生命伦理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在濒死之际受到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这是人们对生命价值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为一体的医学模式—Hospice(即临终关怀)。我们老年医务工作者应掌握濒死前的思想活动规律和濒死体验的现象,针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照顾和护理。
现代Hospice的典范是由Saunders博士60年创造于英国,她在做护士工作年代中,看到人们对濒死病人未能充分周到的照顾和心理安慰而感到欠安,出于一种崇高的慈爱之心和道德情感,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成立了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机构。之后,美国的“东西方死亡教育研究会”、“死亡杂志”的创办,日本的“临终与临床”,香港的“善终服务会”,台北的“马偕医院安定病房”、“孝终医院”,上海的“退休职工南汇护理医院、CA俱乐部”,北京的“抗癌乐园”,沈阳的“肝癌病房”等孕育而生,尤其1是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成立,引起国内较大反响。
基于我国社会现状,已有逐步适应具有我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研究体系和运行程序。⑴成立了各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机构:有独立的、附属于医院的、社会的和家庭的。
由于独立机构设施条件要求高,应以医院附属的临终关怀病房和家庭护理形式为主;⑵开展了临终关怀宣传教育:目前,人们对安乐死的理解与实施距离尚远,应宣传临终关怀不是无意义的延长生命,而是能减轻医疗费用负担(包括国家和个人),提高生命质量,从精神、机体等综合治疗和护理上,减轻患者的心身痛苦,使濒死病人平静而有尊严地死去,意义重大;⑶医务人员的选择及有关设施、制度的建立:①医务人员须具有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有高尚的医德和工作作风,有较高的素质。他们须热爱这项工作,富有同情心,能以自己相同的心境去理解濒死病人的心身痛苦,有丰富的医护和心理学知识及熟练的医护技术,并且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
②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应具备宽敞、明亮、安静、温暖的环境,病房设施家庭花,并有多样活动形式的活动室。③设危重病房,做到危重时隔离,便于治疗和特护,又免于影响他人情绪。
④放开探视,家属可随时陪伴病人,便于与亲人诉衷肠,相互安慰。⑤晚期病人长期消耗,营养不良,胃纳差,需饮食调剂,以保证营养补充。
家属可去专门的烹调间做病人喜欢吃的食物,以方便病人少食多餐。⑥医护人员须有广博的学识,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修养,把心理治疗、心理护理两者结合起来。
从病人入院第一天开始,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病人此时的心理状态,作出有针对性的心理和病痛的治疗。有意识的病人有权决定一切,无意识者由家属权衡。
让病人掌握命运,这是使其得以尊严在死亡时的主要体现之一,因此,交代真实病情应充分尊重病人本人的志愿和要求,也要结合病人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
3.求 一篇 关于老年痴呆的 论文 谢谢 谢谢!~
1、概述
老年性痴呆系指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痴呆。发病隐渐,病程进展缓慢。老龄者的精神衰减是生理功能所致,但并不完全与年龄平行。老年性痴呆是疾病的后果,并非一般精神衰减的必然结局。
2、病因
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大脑萎缩堆栈体积变小、变轻。关于脑萎缩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尚待研究。
3、临床表现
(1)个性改变:性情固执、偏激、自我中心、自私、多疑、孤僻,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人冷淡,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个性表现与病前大不相同。
(2)记忆障碍:以近记忆减退最早出现。如刚吃完饭,还认为没有进食。记忆力和保持力差,严重时,不认识亲人,可忘记家人的名字。
(30智能障碍:不能胜任原来习惯的工作,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定向力不完整,分不清时间与早晚;误将无关人员当做亲人。在家里,出门后易走失、迷路;在医院里常找不到自己的床位。生活不知自理,不讲卫生,不知冷暖,不主动进食,或贪食。
(4)情感障碍:焦虑、情绪不稳,易激虑。有的病人表现呆滞、茫然的神情,情感淡漠、低沉、呈抑郁状态。
(5)睡眠障碍:病人表现睡眠倒错,白天嗜睡,夜晚不眠。夜间随意走动,无目的动作,干扰他人。
(6)躯体合并症:由于病人颅内病变或神经系统老化,对各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减弱,常易伴发急性感染、中毒等疾患,引起高烧,或伴有谵妄状态。病人躁动不安、恐惧、紧张,在幻觉与妄想的支配下,常可导致异常行为,发生意外。谵妄状态以后,往往可加重痴呆状态。
4、治疗
(1)对焦虑和兴奋躁动病人,可给抗焦虑剂或抗精神病药物。应慎重用药,防止发生药物副反应。
(2)对失眠者给以缓和并易耐受的药物。如安定、利眠宁等。应慎用巴比妥类药物。
(3)对患有躯体合并症者,给予对症治疗。
5、护理
老年性痴呆病人常因急性精神障碍,或躯体合并症而住院治疗,病情程度轻重不等。护理要求如下:
(1)心理护理:
①有些老年性痴呆病人对住院环境适应性较差,生活不能自理,不易合作。在病态支配下,可有不恰当的语言和异常行为的表现。护理人员应给予理解,不与病人争辩。
②要尊重老年病人,给予亲切、温暖的关怀,待病人如亲人。无论病人的反应能力如何,应尽量使病人感到住院如在家。并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预见病人的需求,在护理工作中使人满意,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③根据不同的病情,按时巡回。要主动与病人交往,了解情况。即或病人缺乏交往与反应能力,也要主动与病人交往,因为在言语交往的过程中,可以促发病人的思维能力,强化记忆和认知能力。对某些护理工作,要反复地作说服解释工作,以争取病人的合作与理解,增进护患关系。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2)生活护理:有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应协助照顾生活。对卧床病人,大小便失禁者,要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护皮肤和个人卫生。尤应注意病人的穿着、仪表的整洁,以增强病人的自尊与自重。
(3)饮食护理:合理的膳食,保证营养入量,对老年病人的康复极为重要。对不知饥饱,进食不主动,喂食不合作的痴呆病人,更要耐心设法劝喂,保证每餐入量。并要留心病人的饮食习惯与爱好,尽量满足其要求,以增进食欲。
(4)排泄的护理:老年病人易发生便秘和尿潴留,病人常因排泄困难,引起躯体不适,可加剧焦虑感和躁动不安。应注意观察护理,及时给予处理,解除病人痛苦,对大小便失禁者,应定时给盆,训练排便的习惯。
(5)躯体合并症护理:可按病情对症护理。如病人处于谵妄状态,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者,应设专人护理。要保证病人安全,严防坠床、自伤、伤人、外跑等意外行为。
(6)训练生活自理能力:对一般老年性痴呆病人,在病情和躯体状况可能耐受的情况下,参与自理生活能力的训练。护理人员安排周密计划,积极协助病人遵守医院的生活制度和作息时间。锻炼自理生活的能力,从事简单的个人生活劳动,管好自己的物品,以及户外体操活动等。
4.上海华东医院郑松柏医生评价怎么样
郑松柏,男,老年病科及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老年医学系负责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及其老年消化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老年消化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专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理事,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院等级评审专家;《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副主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多器官疾病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老年医学与保健》及《上海预防医学》等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消化病、老年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近30年,主要致力于老年病的共性问题和老年消化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包括SCI在内的专业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卫计与计生委行业重大专项子课题、上海市重大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生物医药基金等科研项目及局级、院级科研项目10余项,累积科研基金400余万元,参与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局级科研课题多项。
主编《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学》、《老年医学概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参编专著多部。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以及上海市高尚医德奖和局、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多项。
5.哈尔滨哈医大二院陶树清医生评价怎么样
陶树清,男,主任医师,教授,骨二科主任,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5年拔尖晋升为骨科副教授,1998年再度拔尖晋升为骨科主任医师、教授。
主要从事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关节感染、结核、骨肿瘤方面的临床与研究工作,能独立完成骨科各种病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术、关节功能重建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颈椎前路减压固定、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手术、腰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脊柱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有较深的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代谢性骨病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为科研方向。 曾于《中华骨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7篇,于各种学术会议宣读论文近40篇,获各级科技进步奖8项,医疗新技术应用奖20余项,参加编写《骨科正误》、《实用骨科手术图谱》、《主治医师提高丛书骨科分册》、《骨质疏松学》、《中国骨科新技术》、《新编实用骨科学》等论著 8部。
现任学术兼职为:《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人工关节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老年病学会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学学会脊柱、骨关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骨科学会委员,东北地区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委员,黑龙江省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关节暨关节镜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6.渭南蒲城县医院卫坚医生评价怎么样
卫坚,男,副主任医师,中医老年科主任,党员,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老年病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任县医院中医、老年病科副主任,渭南市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多次荣获全县卫生先进工作者、全县卫生系统优秀党员等称号。2011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一年,多次参加省内外学术交流会,发表论文数篇,擅长中老年人脑血管病、内分泌病、癫痫、帕金森、认知障碍、神经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神经根病、脊髓疾病及老年人失眠、焦虑、抑郁等心身疾病的诊治。
尤其在采用中西结合手段诊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急危重症及各种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并负责主持关于中西结合防治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县级科研课题一项。
7.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廖利珍医生评价怎么样
廖利珍,女,二级主任医师,教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省内分泌学会委员,省糖尿病学会委员,省老年病学会委员,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委,省老年合理用药评定专家, 湘潭市内分泌学会主任,湘潭市中心医院原内分泌科和老干病室主任,现任湘潭市一医院内分泌科和老年医学科技术主任。
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较突出成绩,参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56篇,其中获全国优秀论文奖2篇。64篇科普文章在报刊上刊载。
曾获全国优秀QC成果奖1项,湖南省优秀QC成果奖2项,主持的科研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与国际和全国合作科研各1项,主持省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2期。
先后被评为湘潭市“十大女杰”,省、市两级芙蓉杯竞赛“百岗明星”,市卫生系统优质服务标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优秀教师,被市人民政府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06年评为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2007年被评为湘潭市有突出贡献的卫生科技专家;2008年被评为湘潭市医德医风先进个人,湘潭市中心医院医德楷模,2009年评为湘潭市勤廉模范人物;2011年被评为湘潭市先进工作者(劳模)。
8.长沙湘雅二医院陈化医生评价怎么样
陈化,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老年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共党员,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保健委特聘保健专家,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工作,住院医师。
1987年考取湖南医科大学心血管生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肾血管性高血压与心肌肥大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990年毕业后留任湖南医科大学心血管生理研究室任助理研究员、讲师,继续从事心血管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1年调回湘雅二医院,从事老年病临床工作,住院医师;1992-1997年先后担任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1998年升为副主任医师/聘为副教授,2003年担任老年病科教研室副主任,同年晋升为主任医师/聘为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事老年病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诊断和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爱岗敬业,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善于将新的医学进展应用到临床,使许多疑难杂症患者更早得到康复。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陈教授还特别注重做好防病治病的宣教工作,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先后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老年病学方面的专著3部;主持省级科研课题3项,协助完成部、省级课题各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
9.上海瑞金医院陈名道医生评价怎么样
陈名道,男,主任医师,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
1981年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至瑞金医院工作。1987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83~1984年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Bichat医院进修,师从于著名糖尿病专家Roger Assan教授。 1989年获洛克菲勒奖学金赴美国Texas大学医学院作博士后研究,师从于前国际内分泌主席Ernst Knobil教授。
两年后在该医院从事神经内分泌工作,直到1997年秋回国。现任瑞金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中西医结合研究室主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法国糖尿病学会会员,美国内分泌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食疗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欧美留学十年中,汲取了当代西方医学的许多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在国内工作期间又在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先驱邝安教授及著名内分泌专家陈家伦教授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内分泌临床、基础及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疾病的工作。临床擅长普通内分泌疾病、糖尿病、肥胖、神经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分泌疾病。
曾任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组长,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
国内代表作有专著《糖尿病在中国》;论文《肥胖研究的新热点》、《对瘦素临床意义的重新认识》;论著《中国人瘦素与肥胖度的关系》等。在肥胖相关激素瘦素的研究方面在国内占领先地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老病毕业论文(护理论文体会关于护理老年病人的论文形式的自我感受急~爱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