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
/Browse/ShowDoc.aspx?Code=3-5&Id=2006011010052938006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 点击数:161 更新时间:2006-3-28 摘要:服务贸易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
加入WTO以后,我国服务贸易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
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 6%。
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
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为19%。
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 9%,2001年剧增为52. 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性服务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
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
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 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
2.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
根据WTO的统计,1980-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00亿美元增加到326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9.1倍;而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则从19880亿美元增加到135700亿美元,增长了6.8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的地位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发展快速。
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了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扩大就业,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些新兴的服务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
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表现出总量增长和结构失衡的特点。
1.从贸易总量上看,迅速增长,逆差扩大。 随着我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从1982年的20.24、25.1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290、12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2%和17.6%,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居第32位,到2000年服务出口301亿美元,进口359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为18%,成为全球第九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3。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收支总规模达到1582亿美元,增长18%,占同期中国GDP的7%,较2004年略有上升4。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双双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服务贸易总额为2560亿美元,增速超过20%。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9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3.9%,居世界第七位5。
图1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注:图中增长率是指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的比率,没有扣除价格水平的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提供的有关年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项目情况”整理而成。
除此以外,从图1可以看出,1982~1991年期间,服务出口一般大于服务进口,服务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但自1992年开始直至2007年,服务出口小于服务进口(1994年除外),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从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速看,1982~2007年期间,服务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的速度多数处于10%~30%之间(少数年份可能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或异常高速增长除外,如1983, 1992和1996年等)。
进入21世纪,在入世的强有力推动下,服务贸易又出现高速增长,这期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2%,进口年均增速达到21%。 2.从贸易结构上看,失衡突出,逐步改善。
根据生产服务的要素密集属性,将服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运输和旅游等;二是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主要包括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电影等音像制品、会计、法律、咨询和广告等。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1)无论是服务出口还是进口,以运输和旅游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都占有较大比重,两者之和的比重在选取的年份中均超过60%,而以金融、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贸易占比较小;(2)从出口方面看,运输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在1999年,占比至最低水平,此后逐渐回升;旅游服务出口从1982年至1990年间的比重基本不变,但从1991年开始比重则明显上升,直至2003年(由于非典的原因)比重又开始回落;其他商务服务出口比重则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3)从进口方面看,运输服务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由1982年的66.86%下降为2007年的30.94%;旅游服务进口则逐步增加,从1982年的3.54%增加到2007年的23.96%;其他商务服务进口比重也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因此,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进口结构正逐步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向新兴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 图2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 图3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不断放开,服务贸易内部结构逐步改善,一方面,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部门如旅游服务,其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都在逐步下降,而运输服务虽然出口比重和进口。
3.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
根据WTO的统计,1980-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00亿美元增加到326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9.1倍;而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则从19880亿美元增加到135700亿美元,增长了6.8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的地位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发展快速。
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了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扩大就业,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nbsp;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nbsp;nbsp;nbs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些新兴的服务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
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表现出总量增长和结构失衡的特点。
1.从贸易总量上看,迅速增长,逆差扩大。nbsp;nbsp;nbsp;随着我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从1982年的20.24、25.1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290、12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2%和17.6%,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居第32位,到2000年服务出口301亿美元,进口359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为18%,成为全球第九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3。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收支总规模达到1582亿美元,增长18%,占同期中国GDP的7%,较2004年略有上升4。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双双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服务贸易总额为2560亿美元,增速超过20%。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9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3.9%,居世界第七位5。
nbsp;图1nbsp;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注:图中增长率是指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的比率,没有扣除价格水平的影响。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提供的有关年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项目情况”整理而成。
nbsp;nbsp;nbsp;除此以外,从图1可以看出,1982~1991年期间,服务出口一般大于服务进口,服务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但自1992年开始直至2007年,服务出口小于服务进口(1994年除外),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从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速看,1982~2007年期间,服务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的速度多数处于10%~30%之间(少数年份可能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或异常高速增长除外,如1983,nbsp;1992和1996年等)。
进入21世纪,在入世的强有力推动下,服务贸易又出现高速增长,这期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2%,进口年均增速达到21%。2.从贸易结构上看,失衡突出,逐步改善。
nbsp;nbsp;nbsp;根据生产服务的要素密集属性,将服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运输和旅游等;二是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主要包括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电影等音像制品、会计、法律、咨询和广告等。nbsp;nbsp;nbsp;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1)无论是服务出口还是进口,以运输和旅游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都占有较大比重,两者之和的比重在选取的年份中均超过60%,而以金融、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贸易占比较小;(2)从出口方面看,运输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在1999年,占比至最低水平,此后逐渐回升;旅游服务出口从1982年至1990年间的比重基本不变,但从1991年开始比重则明显上升,直至2003年(由于非典的原因)比重又开始回落;其他商务服务出口比重则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3)从进口方面看,运输服务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由1982。
4.高分
加快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不含政府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04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1.3%。其中肯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同比增长20.4%;服务贸易进口额达158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五位,同比增长22.2%。
尽管增长速度很快,我国服务贸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存在较大逆差。 首先表现在运输收入和支出均快速增长方面,逆差有所扩大。
受货物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运输收支增长迅速,收支总规模在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30%。2008年上半年,运输收入192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运输支出250亿美元,同比增长36%;逆差59亿美元,同比上升21%,是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项目。
其次,保险服务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逆差进一步扩大。受货物进口较快增长的影响,对外支付保险费用快速增长,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逆差规模扩大。
2008年上半年,保险收入5亿美元,同比增长13%;支出63亿美元,同比增长31%;逆差58亿美元,同比上升34%,是仅次于运输的第二大逆差项目。 第三,旅游收入增速减缓,顺差规模缩小。
2008年上半年,受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增速呈明显下降趋势。旅游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
其中,入境旅客人次为6491万人,同比仅增长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入境旅游收入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9个百分点;旅游支出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1%;顺差26亿美元,同比下降21%。 第四,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进一步扩大。
中国对外支付的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继续增加,2008年上半年支出46亿美元,同比增长15%;收入2亿美元,同比增长79%;逆差44亿美元,同比上升1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呈逐年扩大趋势。
我国服务贸易只有在建筑和计算信息方面存在顺差,2008年上半年建筑服务收入4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支出20亿美元,同比增长60%;顺差27亿美元,同比上升338%。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顺差扩大,收入占比上升,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收入28亿美元,同比增长42%;支出13亿美元,同比增长33%;顺差15亿美元,同比上升51%。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收入占服务贸易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由2000年的1.8%提高至2008年上半年的3.8%,反映出中国计算机和信息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许多学者利用各种服务贸易优势指数或指标,如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或TC指数(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等,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测度,大多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水平不高,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差。
经过测度,有学者指出,加入WTO后,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指数已呈现小幅升势,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但竞争力较弱的情况在近期仍不会有明显改善。研究也表明服务部门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
如对运输部门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运输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盛行,这项服务越来越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以致于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劣势突现,逆差增大。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如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目的净出口指标显示出我们的竞争优势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服务贸易仍主要集中于运输和旅游项目。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
两项收入总额占服务贸易收入的55%;支出总额占57%,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仍处于相对劣势。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领域,国际竞争力较低。
从具体行业上看,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保持在正数状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07年,中国在运输、通讯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上的竞争力指数均为负数,说明这些行业竞争力低下。
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竞争力指数虽为正值,但都比较小,表明其国际竞争力不强。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也能看出竞争力较弱的现象。
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为其服务贸易出口。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
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464.5亿美元,排名虽上升到世界第五位,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3.9%。 三、阻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一)服务业要素中高等生产要素相对匮乏 世界服务业的竞争受自然资源、普通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对知识、专业人、专业研。
5.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的理论思考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从制造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战略抉择,在新时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积极扩大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抓住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货物贸易,使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76万亿美元,增长了近70倍,从位居世界第32位跃居世界第3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货物贸易大国。
但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既过度支付了能源原材料消耗的成本、过度支付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和过度压低了劳动者福利,还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总体上看是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扩张、外延的扩张和数量的扩张,是粗放型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难以支撑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发达国家致力于发展服务贸易,以少消耗和占用资源能源却能获得产业高端附加值的服务品,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攫取了极大的利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的出口,也推动了世界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1980年至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从1/7增长到近1/5。全球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从1982年不足20%提高到2005年的近25%。
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主导地位。1980年以来,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一直居服务贸易出口前5名。
2005年,这5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7.2%。英国、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从1982年的29.7%、23.5%增长到2005年的48.5%、39%。
2000年至2006年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0%,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达2.71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达2.62万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0%,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达到1∶4.5。这预示着在全球经济转向服务经济的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达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增长的协调性和持续性,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贸易增长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到2005年增长了35.5倍,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其中,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近29倍,年均增长15.9%,是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的2倍。
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0.7%提高到3.1%,提高了2.4个百分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排名也从第40位上升到第7位。
但是,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长期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0%左右。 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服务贸易在各国贸易中的比重还将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实际利益多寡的关键。
因此,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各国长期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世界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是主要议题。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调整和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不仅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也是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届时服务贸易规模将比2006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我国将努力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来获得和货物贸易高速增长带来的同等好处,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抓住新一轮服务业跨国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我国承接世界服务外包的能力和竞争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者杜洛克曾预言:在未来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将外包出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务外包以其有效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特性成为越来越多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商业措施。
由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并通过境外商业存在形式、即服务外包形。
6.国际服务贸易综述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郭甲旻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一)传统的定义: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反之则形成进口。
(二)《美加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定义:服务贸易是指由或代表其他缔约方的一个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一缔约方提供所指定的一项服务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一)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二)交易过程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同步性和国际性。
(三)贸易主体地位的多重性。(四)服务贸易市场具有高度垄断性。
(五)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蔽性。一般在市场准入方面进行限制,以国内立法形式实施。
(六)服务贸易的惯例、约束具有相对的灵活性。(七)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区别:1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区别:标的物;是否越境;要素移动形态。 联系:“追加服务贸易”2.服务贸易与无形贸易大致等同,严格来讲无形贸易除了包括服务贸易中的所有项目外还包括国际直接投资收支、捐赠、侨汇、赔款等活动。
3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服务业包括四类: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分配服务业、及政府服务业。其中前三者构成国际服务贸易的主体。
4服务贸易有收入并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国际服务交流要么是无偿的、要么不发生支付的过境流动。联系:都涉及劳务输出。
配第-克拉克定理4.35.2信息、训练或知识等是不易消失的,或难以消失的。
7.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的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
根据WTO的统计,1980-200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00亿美元增加到326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9.1倍;而同期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则从19880亿美元增加到135700亿美元,增长了6.8倍,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的地位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发展快速。
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变了长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在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扩大就业,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些新兴的服务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
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服务贸易表现出总量增长和结构失衡的特点。
1.从贸易总量上看,迅速增长,逆差扩大。 随着我国的服务业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别从1982年的20.24、25.1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的1290、12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1.2%和17.6%,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1989年我国的服务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居第32位,到2000年服务出口301亿美元,进口359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66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
200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增长率为18%,成为全球第九大服务贸易国,首次进入世界前10位3。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规模继续扩大,服务贸易收支总规模达到1582亿美元,增长18%,占同期中国GDP的7%,较2004年略有上升4。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双双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服务贸易总额为2560亿美元,增速超过20%。其中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29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4.2%,居世界第五位;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27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3.9%,居世界第七位5。
图1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注:图中增长率是指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的比率,没有扣除价格水平的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提供的有关年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项目情况”整理而成。
除此以外,从图1可以看出,1982~1991年期间,服务出口一般大于服务进口,服务贸易处于顺差状态,但自1992年开始直至2007年,服务出口小于服务进口(1994年除外),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呈现逐年加大的态势。从服务贸易总额的增速看,1982~2007年期间,服务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的速度多数处于10%~30%之间(少数年份可能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或异常高速增长除外,如1983, 1992和1996年等)。
进入21世纪,在入世的强有力推动下,服务贸易又出现高速增长,这期间出口年均增速达到22%,进口年均增速达到21%。 2.从贸易结构上看,失衡突出,逐步改善。
根据生产服务的要素密集属性,将服务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主要包括运输和旅游等;二是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主要包括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电影等音像制品、会计、法律、咨询和广告等。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1)无论是服务出口还是进口,以运输和旅游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都占有较大比重,两者之和的比重在选取的年份中均超过60%,而以金融、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为主的新兴服务贸易占比较小;(2)从出口方面看,运输服务出口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在1999年,占比至最低水平,此后逐渐回升;旅游服务出口从1982年至1990年间的比重基本不变,但从1991年开始比重则明显上升,直至2003年(由于非典的原因)比重又开始回落;其他商务服务出口比重则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3)从进口方面看,运输服务进口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显著下降,由1982年的66.86%下降为2007年的30.94%;旅游服务进口则逐步增加,从1982年的3.54%增加到2007年的23.96%;其他商务服务进口比重也基本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因此,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仍然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进口结构正逐步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向新兴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 图2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化 图3 1982~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年鉴历年数据。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服务市场的不断放开,服务贸易内部结构逐步改善,一方面,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部门如旅游服务,其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都在逐步下降,而运输服务虽然出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