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象学论文咋写呀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如雾非烟课程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姓名:学号: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农作物的联系摘要: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农作物的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辐射,温度等因素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掌握并合理运用各因素就能够更加推动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辐射光照温度作物品质一、太阳辐射与农作物的关系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靠来自太阳辐射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辐射,而农作物是农业的活灵魂,所以农业的发展与太阳辐射息息相关。
下面从太阳辐射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两方面谈它与农作物的关系。(一)光照强度与农作物生长的密切联系太阳辐射是许多不同波长的光波所组成,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我们称之为太阳光谱。
科学试验证明,不同波长的光对农作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可见光中的蓝紫光与青光对农作物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这类光能抑制农作物的伸长而使其形成矮而粗的形态;同时蓝紫光也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且还能影响农作物的向光性。
紫外线是使农作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紫外线也能引起向光性的敏感,并和可见光中的蓝、紫和青光一样,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可见光中的红光和不可见光中的红外线,都能促二、。
2.2000字以内的气象以论文怎么写啊
气象
当你漫步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中,聆听百鸟鸣啭时,你会沉迷于其中。这时,你精心揣度,鸟类或许会教你一些什么。
科学家们研究证实,鸟类纷繁复杂的鸣叫,实际上正如人类说话唱歌一半,用以表达某种感情或沟通某些信息。比如呼朋引伴、母盼子归、对歌择偶,等等。有时候,鸟儿也会向勤劳的农夫通报农时,预测气象,聪明的人类自然心领神会。
我国古代,有“鸟鸣知四时”的说法。宋代诗人陆游的《鸟啼》诗云:“野人无时历,鸟鸣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厌草茂。”在江西省的某些山区有一种鸟,每当二月来临时就呼唤:“春起来”。开始入夏时又叫道:“春去也。”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地,谷雨前后,布谷鸟又提醒人们“割麦插禾”;更有一种奇妙的惜春鸟,其声曰“莫摘花朵。”告诫人们毁坏花枝将无果实之获。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事气象与鸟的关系,我觉得能在农民伯伯那里得到答案,因为他们经常根据候鸟去来等安排农事。于是,我拿着纸笔,深入田间地头去拜访一些老农。
“人们不太欢迎乌鸦,因为乌鸦高亢苍劲的鸣叫,往往是大风来临的‘警笛’,乌鸦沙哑的叫,阴雨即将到来。”农人们如是说。
这些也都是流传至今的民间谚语:喜鹊早登门,是天气晴朗之兆;若是在枝丫间跳来跳去,低头乱叫,往往一日之内有阴雨天气。麻雀也是“晴雨表”。晨曦中群雀叽叽喳喳,当日多为晴天好天气;若它们缩头缩脑,吱吱长叫,往往晴转阴雨;傍晚提前进窗,并在窗边长生缓叫,预示当夜或来日有雨。喜鹊高筑巢,则将有大的水势。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都是在田间劳动数十年的老农告诉给我的。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观察农事气象的准确“预报器”。
为了了解得更多,我带着探求新知的渴望打开了网络的大门,寻找更多的信息。
海边一些水鸟,在汛期到来之前,往往成群结队的飞往村屯附近,并大鸣不止,但如果在空中不断发出“唧唧”的叫声时,则说明近日晴好。
在印度,孔雀被奉为“神鸟”,不仅因其羽毛华丽,风姿优雅,而且还能给当地人预测天气。当有雨时,孔雀的“咪——呜”叫声变成“明哧——奥”,似乎在说:“雨快来啦!”雷雨和台风来临之际,孔雀又将狂叫不止。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使我得出了“农事气象鸟先知”这一结论,鸟类对天气是很敏感的,他们不同的鸣叫声常和气象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3.气象科学小论文两千字
科学小论文《如何预测天气》 如何预测天气 1987年10月15日晚上,284年来最为恶劣的暴风雨横扫英国南部,摧毁了无数人的家园,造成的损失超过20亿英镑。
风力达到了飓风的级别,推倒了约1500万棵树。而就在前不久,天气预报员还笑称悲剧绝对不会发生,不会有任何飓风袭击英国。
上面这则耸人听闻的新闻,顿时使全世界的人们重视起了天气的预测。 其实,中国从古时候开始,便对天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易经》的天气占卜,孔明借东风,关羽利用暴雨洪水淹七军……天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休息和举动,它会在冬天让我们无法上班,在夏天毁掉我们的假日。它一会儿是阴霾的乌云连成片,一会儿又是和煦的晴天,天气如此善变,我们可能已经司空见惯,那么人们又是怎么预测天气的呢?要知道,“预测天气和准确预测天气完全是两码事。”
许多人不懈努力,希望了解天气的变化过程。他们惊喜地发现:预测未来天气最关键的因素是现在的天气。
他们不停地观察各种天气情况的变化与形成原因,并运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科学定律,总算有了一些收获;比如根据热效应,热的空气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冷的空气就会下降,形成高气压区。由此我们便可知道一个地方如果又热又潮湿,这地方不久就会下雨,因为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带着水蒸气爬升到高海拔时,它们会凝聚成云,然后转化为雨落回地面(这就是为什么阴天会下雨的原因:因为凝聚的云过多了,遮住了太阳),当周围环境特别冷的时候,雨会变为雪或冰雹落下。
另外,空气会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例如,当桂林出现低气压,而南宁出现低气压,就可以预测桂林将有强风。 但这种方法十分简单,只是一种粗浅的分析,只能预测很小一部分地区的天气,还十分容易出错。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只能让人们知道笼统的天气,例如“明天桂林会有风”。但人们如果想知道比如气温多少度,风度多少级,什么时候最热等更具体的信息,我们只好无能为力。
后来,人们建立了一个全球的气候模型,使用无数先进科技观察天气,并借助复杂的方程来计算,其中包括了海洋的流体力学,热传导,大气化学,甚至太阳辐射等信息。这样列出来的方程实在太难了,人们难免会出错,出现误报天气的情况。
到了现在,人们终于想到了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一不做二不休,在美国实验室,一台名为埃尼亚克的计算机第一次进行了天气预测。
这台计算机中包含了一整个地球的天气,是一个活生生的气象模型。计算机通过分析各种天气信息,显示出未来的气象情况。
人们终于可以准确地预测天气了。虽然计算机也难免会失误,但失误率已经比原来小了很多了。
老实说,要天气预报员以百分之百的确信度告诉我们天气情况,这恐怕永远实现不了。但起码像地震,海啸,暴风等灾难的误报,将终成历史。
所以,我们应该对未来预测天气的发展抱有足够的信心。
4.一篇关于雨的气象小论文
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14时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息。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十一五”期间,北京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预警塔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实现了与交管局12个站、路政局31个站的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与市信息办、交管局实现道路视频监控信息预约共享,与路政局合作实现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适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建在北京市气象局,覆盖二环至五环、各地铁沿线、高速路、长安街等62个重点区域,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发布给有关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在城市应急保障中发挥了作用。
5.一篇关于雨的气象小论文
9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中午前后本市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预计本市大部分地区的累积雨量将达到暴雨(40-80毫米),其中房山、门头沟、海淀、石景山、丰台、密云、怀柔、平谷等地的局部地区降水量将超过100毫米。
请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及城市积涝。 14时升级为暴雨黄色预警。
北京市气象台14时发布的暴雨黄色预警称: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4时20分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预计门头沟、通州,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3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小时。
14时20分,北京市气象台又发布雷电黄色预警:受雷雨云团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内北京大部分地区有雷电天气,请市民注意防范。 15时30分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二次黄色预警。
14时左右降雨已演变成瓢泼大雨,游客行人打着伞也被雨水淋湿,纷纷到附近的商店躲雨。北京各地开始出现积水情况。
18时30分升级成为暴雨橙色预警。这是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
从二环到四环,多座下凹式立交桥区出现积水,交通被迫中断,部分路段还出现河水倒灌淹没路面的情况。 22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北京市气象台21日22时继续发布仅次于红色预警的暴雨橙色预警,未来3小时北京市城区东部及顺义、通州、大兴、平谷、密云等地仍将出现40~70毫米的降水。 气象专家表示随着雨情发展,不排除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的可能。
受暴雨影响,北京市区多座立交桥下积水,交通被迫中断。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气象部门已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制定了预警短信发布预案,今后对应不同等级的极端天气,将设置不同范围、等级的发布标准,面向全市发布的预警短信,主要侧重于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程度较大的极端灾害性天气。
据介绍,“7·21”特大自然灾害对山区、郊区造成的创伤未完全平复,部分地区地质结构疏松,为避免次生灾害,如7月下旬再出现暴雨天气,气象部门还将可能面向全市发布预警短信。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说,为了使更广泛的公众知晓,北京将使用各种方式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除了短信,北京电视台的1、2频道将用滚动字幕播出预警信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7个频道将插播预警信息,其中交通台、新闻台、音乐台、文艺台将优先播发预警。 “十一五”期间,北京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预警塔和各类电子显示屏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保障了预报预警时效。
实现了与交管局12个站、路政局31个站的道路气象实时监测信息共享,与市信息办、交管局实现道路视频监控信息预约共享,与路政局合作实现利用道路电子显示屏适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全市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短信预警发布平台建在北京市气象局,覆盖二环至五环、各地铁沿线、高速路、长安街等62个重点区域,实现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发布给有关决策和城市运行管理部门,在城市应急保障中发挥了作用。
6.关于气候和水的气象小论文怎么写
对人类来说,现代天气,气候与水日益取得巨大的,新的价值,但又处于变化和危机发展的时代。自古以来,危机都是发展的动力,当前的危机主要来自人类自己,在认识与处理现代气候变化与水荒问题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
大气就像一部大机器,它的能源是太阳辐射。主要受到天文因子(如纬度的差别)和地表层因子(如海陆差别与地形,植被等)的影响,转变成为热能,一般用温度表示。温度有纬度的差别,也有区域与地方的差异。最突出的区域差异是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不同造成的。温度差异是产生气流的主要动力。一般大气环流,季风环流与其它风系被称为热力环流,因为它们都是热力差别推动的环流系统,前苏联科学家舒列金形象地简称之为热机。气流循环又带动水分循环。这两种循环是互相影响,共同产生各种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
水分主要通过海水蒸发进入大气,并由气流输进大陆后,以降水的形式到达陆地表层,形成多种多样性和五光十色的水气现象。降水与温度是地球上产生各种气候带与气候区的原因,当前人们所说的气候变化主要指的就是长时期里温度与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强度与持续的时间对生产生活有决定性影响,也是风调雨顺或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天气气候与水分循环在正常情况下,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里累次出现人们难以适应的异常现象,这就是灾害。涝灾就是降水量超过农业生产承受能力的上限,旱灾则是低于需水量的下限,热害是温度高于生产承受能力的上限,冷害则是农作物难以忍受的下限。因此,几千年的历史既是人们开发利用天气气候与水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们同旱涝与冷热灾害的斗争史。夏禹治水与羿射九日等传说故事就是人们对古代灾害的回忆与想象的文学表现。
美好地球上的天气气候与水都是宇宙中极其珍贵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灾害从反面反映了这种资源的价值,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和珍惜自然给予人类的这种恩赐。
更值得人们担心的是,自从工业迅速发展以来,天气气候与水文现象的人为因素逐渐强化。工业使用化石能与机器,有力地推动生产能力加速提高。从此人类不再完全听命自然,而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动权。然而,生产的发展不可能不影响自然界,这个影响首先原于化石能(煤、石油、天然气)加速消耗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化石能源供不应求发出了了自然资源危机信号,而化石能源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的灾害性的结果,把全球变暖变成科学的热门课题,都反映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平衡因人类滥用资源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能量收支失调在现代最突出地表现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所引起的全球增温;而自然界的物质平衡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物的增加与现代水荒问题,这两者都具有恶性发展趋势,可能引发全球性灾变,因而得到社会各界与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全球增温实际上是人为提高大气的能量水平。应当认为,人们利用化石能极为粗放,低效多耗,导致能源匮乏,而燃烧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数量很大,并却未经处理地排入大气。自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取二氧化碳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支出之一,而人类又大量破坏植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收入猛增而支出剧减,所以温室气体的浓度与温室效应有增无减,是全球增温的气候变化的原因。
应当认为,事实是最强有力的证明。近百年来,世界平均温度上升了0.6℃。如果这个升温值果真是几千年来未曾有过的大值,那么设想(虽然不能最后断言)当前的增温有可能不是自然因素所为,而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然而,这里也有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家至今还拿不出几千年来每百年的平均温度数据,那么这个结论也带来了问号。我国气候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中国近五千年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著名论文根据公元533~544年出版的著名农书《齐民要术》中的物候与现代(1906~1961年)物候比较,认为当时年平均温度比现代约低1℃,他考证一百多年后,即唐代650-847年的史料,认为那时温度高于现代,也就是说,100多年间温度上升1度多,已经大于近百年0.6℃的升温记录。应当指出,在同一时期里全球也是增温的,所以竺可桢的估计有全球代表性。虽然竺可桢的研究并不精确,但却是唯一的有数值意义的估计,它不低于现代0.6℃的增温值。
7.如何写农业气象的论
设施农业生产中气象灾害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全国设施农业的发展,风天、雪害、寒流、强降温、连阴天或雪后骤晴天气以及暴雨涝灾、冰雹等气象灾害给我 们带来许多教训,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设施农业预防灾害性天气的具体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防 确山县位于河南南部,受南北气流交替控制,季风 不够稳定,降雨出现月季和地域分布不均,灾害天气较 多,平均1。 5年就有1次较大的旱涝灾害,暴雨平均每 年8次,日降雨量200~635 mm的特大暴雨平均1年 一遇。
8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6次大风、暴雨涝灾寒流 降温,连阴天等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1],近 几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气象灾害给我们带来了 血的教训,同时也总结出了设施农业预防灾害性天气的 具体措施和经验。 1大风天气 1。
1骨架倒塌的发生 小、中、大棚和温室都可能发生骨架倒塌,可以砸坏 秧苗或冷气进入冻伤苗子。这主要是由于风的压力及引 力引起的。
1。2骨架倒塌的预防 不要在风口处高岗上建造棚室,严格用料标准和建 造质量,骨架强度至少能抗住25~30 kg/m2的风压。
竹 木棚室拱杆间距小于1。2 m,纵向拉杆应2 m设1道, 拱杆底脚与基础连好,竹木棚室设立柱,大棚中柱向北 倾斜栽立。
1。3风鼓毁膜的发生 棚膜被风撕毁的原因,一是大风袭来,从破洞、未关 闭的通风口等处进入室内造成风鼓毁膜。
二是持续大风 造成室内外压力差,使棚膜在拱架上不停地拍打,使薄 膜破损,大风进入,造成揭膜,使秧苗受害。 1。
4风鼓毁膜的预防 提高铺膜质量,要求在骨架上平展;棚膜上破损部 分要及时修补;棚膜最好一年一换;拉紧压膜线,保证压 膜线质量;大风到来时,可放下部分草苫压在温室前屋 面的中部;温室前屋面可用竹竿、木杆压膜;地膜、小拱 棚膜应用土压实;大风来时应到田间检查、修复。 2雨雪害 2。
1雨害的发生 降雨一方面淋湿草苫和后坡上的柴草,使前后坡骨 架负载加重,压垮前骨架或造成柁、檩、中柱折断;二是 春、夏雨水浸湿土筑后墙,使柁梁落架和墙体坍塌。 2。
2雨害的预防 用带防雨膜的草苫,或下雨前在草苫上盖农膜防 雨;墙体用砖混结构,或夏季在土墙上盖农膜。 2。
3雪害发生 冬春季节暴风雪天气时常发生,大雪积聚在前屋面 会压垮拱架,造成危害。 2。
4雪害预防 应在草苫上盖防雨膜并及时刮去大雪,夜间发生 时,也应及时清除积雪。若降雪天气温度不很低时,为防 草苫浸湿,可将其卷起,雪停后,清除积雪再放下。
同时, 骨架标准要高,负荷按60 kg/m2进行设计,以防压塌。 3寒流、强降温 持续晴天时,遇到这种天气,因温室内贮热容量大, 1~2 d内气温不会降很多。
若连阴天或大雪后有寒流强 降温,则易遭受冻害。抗灾措施有:临时扣中小拱棚;棚 面多层覆盖;人工辅助加温,如用火炉则必须有烟囱,炭 补充: 火盆加温时,当木炭完全烧成红色不冒烟时再移到室 内,亦可用电热线加温(地热线、天热线)。
冻害首先发生 在前沿,夜间可在靠近前底脚处,按1 m间距点燃一支 蜡烛,即可免除冻害。辅助加温只要保证作物不受冻害 即可,切不可把室温提得太高,以免加大呼吸消耗。
4连续阴天 4。1寒根、沤根的发生 节能型日光温室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一旦连续 阴天,则地、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地温太低,出现寒根、沤根,然后导致地上遭受低温冷害、冻害。
4。2抗灾措施 见机揭苫、张挂反光幕、人工补光、增施有机肥、叶 面喷营养素抗寒、多层覆盖保温及人工辅助加温。
4。2。
1见机揭苫遇阴天,只要温度不低就应揭苫。一 般阴天有短时露出太阳,室内温度就升高,阴天散射光 仍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4。2。
2张挂反光幕内部张挂反光幕,提高光照度及温 度,增大光合作用,增加作物抵抗力。 4。
2。3人工补光 4。
2。4增施有机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地温,防止低温 寒害、冻害的发生。
4。2。
5叶面喷营养素抗寒米醋100~300倍液,加 0。 5%~1%白糖液。
4。2。
6多层覆盖保温 4。2。
7人工辅助加温切忌夜间升温太高,只要把气温 升到生物学0℃以上即可。总之,应使温、光、热、水协 调,创造一个低水平下的生态环境。
5连阴天或雪后骤晴天气 5。1危害 近几年,设施农业生产中此种危害很大,人们经过 多种努力战胜了低温连阴天气,而往往毁于骤晴天气[2]。
连阴或雪、雾天气,若遇突然转晴,立即揭开草苫后经常 会出现植株急速萎蔫凋枯死亡的现象,即群众说的“闪 死”苗。原因是,连续阴天,室内地温很低,出现寒根现 补充: 象,根系活动弱,吸收水、肥能力锐减。
晴天后,气温上升 很快,茎叶蒸腾大量失水,而地温上升缓慢,根系吸水不 能满足地上蒸腾的需要,茎叶就会萎蔫,如不及时采取 措施,就会成为永久性萎蔫失水死亡。 5。
2抗灾对策 提早揭苫、拉花苫和多次回苫、喷水和营养液及配 合药液。 5。
2。1提早揭苫提早揭苫,使作物在低温下多见光, 以使植株有时间对光照条件进行适应性调节。
5。2。
2拉花苫和多次回苫拉苫后,气温升高,发现叶 片萎蔫此时忌放风降温,应立即把一部分草苫盖上,等 到叶片恢复后再揭苫。 再出现萎蔫时,再把另一部分草 。
8.求一篇初一地理论文(有关天气与气候)500字急用
最近这几年,大家觉得天气一下子就变热了,原本凉爽的秋天现在几乎要到10月下旬才开始,8月份最热的天居然达到了40度以上。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人类自己惹的祸。随着人类高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科学随之产生的副作用逐渐体现出来,全球变暖就是一个例子。
天气炎热,在酷暑里泡空调成为了一项新的“业余爱好”,但人们可曾想过,空调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空调排放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输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同时,空调还会浪费掉许多电,所以要尽量避免用空调,适当即可。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车尾气与工厂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现在汽车逐渐增多,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1世纪,汽车在全世界已有7亿辆,大量的尾气严重影响着我们,咳嗽,喉咙发炎……最重要的是全球变暖。 有人统计,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了20吨一年!中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2。
51吨一年!我们周围的环境在恶劣地变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锐减,水资源破坏,生态链严重被破坏,大量土地贫瘠,水污染严重,据统计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鲜的淡水供应成了问题,同时由于矿物质被大量使用,燃烧出的CO2气体导致了大气污染,同时臭氧层被严重破环,南北极出现臭氧层洞,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这样恶性循环的话,最终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影响。这样一来的悲剧是什么呢?当然是显而易见了!天气加热,海平面上涨,南北极冰川融化,海滨城市,岛国被淹。
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实验证明,以后300年,海平面将上涨半米多,这还是最乐观的数据。 再过7年,全球变暖将会无可逆转地持续。
更可怕的是,由于北极冰融化,降雨量加强,大量淡水汇入北大西洋,破坏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将会下降5—8度之多,从而造成的影响,很可能引发新的冰河时期!想必大家一定看过《后天》这部电影,剧中的情景正是几百年后对我们地球的一个真实写照:龙卷风,冰层断裂,温度急剧下降,冰风暴,冻雨,地震,洪水,海啸……这并不是疯狂的幻想,如果人类不停止毁坏环境的话,这将成为现实!全球变暖不仅仅是天气变热,更会牵连出许多负面影响!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不开空调,使用回收环保纸张,舍弃肉类(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转为素食主义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 5吨!)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实环保并不难,只要你支持环保,就是你给这个星球的最好礼物,不需要太多言辞,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纷纷行动起来,我们虽然也采取了行动,但,对于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所以,警惕全球变暖,是全人类为了挽救地球的唯一方法,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不是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答案虽是肯定的,但那又能容纳多少人呢?有人说:治理温室效应的资金太大了,对金融来说是天价。
但,如果一直拖延,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的地球面目全非,别说金融,就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保啊!所以环境保护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真正付之与行动了。 我打的很累的,快给我加分吧。
9.谁有关于气象方面的论文
中国冻土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气候的关系
[ 作者:Admin 来源:博景源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07-11-11 ]
【关键词】 冻土;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年代际变化; 夏季降水;
【英文关键词】 frozen soil; time-space distribution; tendency; interdecadal variation; summer precipitation;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气象台站观测的逐日冻土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选取具有40年时间长度(1965-2004年)的冻土资料,分析中国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40年来中国冻土的总体变化趋势,同时对中国冻土的三个主要区域:东部、西北、青藏高原地区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分别进行了分析。随后重点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冻土与中国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冻土异常年份的同期和前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冻土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东部地区从最北端的大小兴安岭到长江流域都有冻土分布,在个别年份冻土的范围扩展到浙江、湖南和福建等省份。在中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都有广泛的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中国东部地区冻土的分布主要表现为随纬度呈带状分布,而青藏高原冻土分布主要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呈垂直地带性分布,西北地区则兼而有之。 2.中国季节性冻土具有显著的年内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明显,冻结主要从9月开始,由北向南逐渐推进,在冬末春初我国的冻土面积和深度都达到最大,北方部分地区以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冻结深度超过了100cm,部分地区超过了200cm。在夏季,季节性冻土面积不断减少,八月份。
【英文摘要】 Based o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daily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frozen soil in China, the data which have the length of 40 years is chose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frozen soil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lso same as the trends of frozen soil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Meanwhile the three regions: the east china,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rozen soil were analyz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oz。
详细请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气象毕业论文(气象学论文咋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