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灌溉设计的毕业论文(农田水利的论文)

1.农田水利的论文

广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广西人多耕地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区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全区农业生产和 经济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全面调查广西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广西农田水利工程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广西农田水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田水利;体制改革;水费征收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8-05-21 作者简介:陈发科(1964-),男,高级工程师。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 周山地围绕,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盆地边缘多缺口, 桂东北、桂东、桂南沿江一带为谷地。

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 和石山为主,间以河谷平原、盆地,据统计,中山、低山、丘陵和 石山面积约占广西陆地面积的70.8%。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 南临热带海洋,西、西北接云贵高原,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空气团的交替 影响,夏季时间长、气温高、降雨多,冬季时间短、天气干暖。

广 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 537 mm,各地多年平均降雨量在 1 000~3 000 mm之间,降雨分布很不均匀,形成南、北部多, 东、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的降雨分布。由于地形起伏和大气环 流的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降雨多集中在4~9月,占 全年总降雨量的70%~85%,形成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特点。

因此季节性缺水与区域性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广西是以农业为主的省区,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全区经济的 增长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细致地分析广西农田 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指导农业灌溉理论研究和技术 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广西现有灌溉面积在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 0.07~2万hm2的中型灌区276个,6.67~66.67 hm2之间的 灌区(片)40 627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68处,总设计灌溉面 积200.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1.9万hm2,占耕地面积的 59.4%,旱涝保收面积110.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3.1%。

广西现能用于灌溉的渠道总长度147 979 km,已进行防渗配套 的渠道总长度27 832 km,目前仍保持完好的渠道长度17 269 km,占渠道总长度的11.7%。广西现有灌溉泵站抽水设备 11 446台,装机功率29.76万kW,正常运行的8 239台,完好率 为72.0%,渠系建筑物175 762座,正常运行的87 056座,完好 率为49.5%。

全区灌区管理单位共有职工12 575人,具有初 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1 801人,仅占职工总人数的14.3%。 1.2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水库病险隐患较多。

广西农田水 利工程大多兴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工程为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由于受当时资金、建材和技术条 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经过数十年的运行,不少 水利工程因维修经费不落实,管理不善,老化失修,工程不可避 免地出现老化和损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隐患。

根据2007 年上半年水库安全状况普查结果,广西目前仍有病险水库 1 876座(占水库总量的42.8%),这些水库只能通过限制蓄水 或腾空库容来确保度汛安全,因此受到影响的农田灌溉面积约 8.67万hm2。此外,由于渠道坍塌、附属建筑物老化、损坏、淤 积、渗漏等原因,全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2,且灌溉保证率 持续下降。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灌区服务功能严重退化。 广西现有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2.8%、中型灌区渠道防渗率 为16.6%、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为10.5%,与《节水灌溉技术 规范》要求的大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40%、中型灌区渠道 防渗率不低于50%、小型灌区渠道防渗率不低于70%的标准 相差甚远。

全区采用喷灌、微灌技术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控制 的灌溉面积0.81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0.5%。灌区灌 溉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农业 发展的需要。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 方各级财政加大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投入力度与国民经 济增长的幅度不相称,例如:2005年广西财政收入470亿元,比 2000年增加250亿元,“十五”平均增幅16.4%,同期水利建设 投入由2亿元增加到2.4亿元,平均增幅4%左右,明显低于财 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2005、2006年广西财政每年投入农田水利 工程的资金约为2亿元,仅占自治区财政收入0.36%,全区大 部分市县财政较困难,对农田水利的投入极为有限,配套补助 资金基本不到位或标准较低,下达的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无法按 时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两工”,2004年农民投工建 设和维护农田水利设施已不足0.2亿个工日,较1995~2000 年平均每年投工减少近1亿个,仅此一项每年减少农田水利投 入10亿元以上。

村内事务实行“一事一议”后,农村基层政府 组织农民兴修水利的能力削弱,部分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出现了“事难议、议难成、成难办”的现象,加上全区劳务 输出量大,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及管护。

2.大家给我提供一份农业水利工程的论文2000

《节水地面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地面灌溉技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水资源的匮乏将节水理念引入到了灌溉技术中。

发展节水地面灌溉技术,提高各种水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改善农业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目前灌溉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分析了国内目前的地面灌溉技术现状和灌溉措施,探讨了新型的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字: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灌水方法是地面灌溉,传统的地面灌溉包括漫灌、格田淹灌、沟灌和畦灌,由于土地不平整,灌溉管理粗放,灌溉工程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水资源浪费很严重。随着土地经营规模集约化的转变,激光平地技术的应用以及大型农业机具的使用,地面灌溉在灌溉效率和灌溉均匀度两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在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辅助地面灌溉改进的有力工具。在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地面灌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田间闸管系统、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等,水资源浪费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传统地面灌溉技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得到巨大的改变,其中,耪细地面灌溉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进行了实地应用。近年来,我国也加大了对地面灌溉技术的关注度,专门成立课题针对先进地面灌溉技术进行跟踪研究。

1. 我国地面灌溉技术现状 随着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突出,提高灌水质量、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正成为农业节水技术的核心部分。“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纳入了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水平畦田灌溉技术和渡涌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水科院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研发生产了田间柔性闸管,并积极推广闸管灌溉技术;中国水科院与欧盟联合进行项目研究,系统性地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相对于国外的地面灌溉技术,我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相关的技术研究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2. 地面灌水技术措施 由于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水平较低,广大农村地区的科技普及度不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先进灌水技术,因此我国必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广节水地面灌水技术。

2.1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与沟、畦尺寸 平整土地是缩短灌水时间,节水增产和提高灌水质量、灌水劳动效率、地面灌水技术的一项重要措施。田间工程改造进行土地平整,改宽畦为窄畦,划长畦为短畦,设计合理的入畦流量和畦沟尺寸,可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质和地形差异较大,无法采用统一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土质和地形实际情况,建立计算机模型,确定合理的灌水技术参数和硅沟尺寸。 2.2改善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传统的放水方式是一次放水,上世纪80年代,间歇放水技术开始被采用,并被誉为地面灌水技术发展是史上的一大突破。

间歇放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波涌状水流促进水流速度,加大水流前进距离(约为一次放水的1~3倍),减少水流的深层渗透,使田间用水利用率达到0.8~0.9。 2.3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 传统的地面全部湿润灌溉方式中,非棵阀土壤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高,降低了田间用水的利用率。

局部湿润灌溉方式弥补了传统方式的这一不足,并且改善了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使得根系向深处生长,提高了深层土壤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增产和节水双重效果。实践证明,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隔沟交替灌或隔沟灌,春玉米与春小麦隔畦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增产幅度5%-10%,节水高达30%以上。

玉米坐水种,可节电90-105 kW?h,节水900m3/h㎡,增收幅度约28%,增产幅度约16%。 2.4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采用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管道输水)或虹吸管(明渠输水) 放水,可以使田间水利用率提高5%~10%。

但是,国内现在还未批量生产这些设施,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要加大对这些加工工艺和设施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向着推广应用普及化、生产规模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去发展。 3. 新的节水技术 3.1咸水灌溉技术 咸水灌溉主要包括轮灌和不同水质的水混灌。

此外,还有利用地下成水灌溉的技术,主要原理是电渗透作用。 轮灌是根据作物生育阶段、作物种类及其耐盐性和水资源分布等交替灌溉咸淡水的一种方法。

如雨后有河水时用淡水,早季用咸水;弱耐盐作物用淡水,强耐盐作物用咸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作物的中后期用成水。轮灌可以高效地发挥咸淡水的作用。

混灌是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的灌溉水,包括两种不同盐渍度的成水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咸淡混灌,目的是改变其盐分组成或降低灌溉水的总盐渍度。混灌在增加可灌水的总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灌溉水的水质,得以利用以前不能使用的高盐渍度的成水或碱水。

奥地利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利用电渗透作用原理的灌溉系统。该系统中,地下水经各种孔隙及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层,净水从电极周围的盐类中游离出来并上升到地表层供作物利用。

设备有两组电极:一组是装有正电极的金属管,置于地下水位以下;另一组是作为负电极的导体橱网,埋于植物根部。根据土壤含盐量。

3.关于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的论文

节水灌溉(water-saving irrigation)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主要措施有: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和灌溉管理制度。 归纳起来,目前在我国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型式主要有以下11类。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绞盘式喷灌机及管道移动式喷灌比较适合我国国情。

(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 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

(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

(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6)节水灌溉新技术:

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在我国部分地区技术已成型。

4.浅谈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有时候也称灌溉农业,灌溉农业是为了粮食有收成,在比较干旱的地区依靠河水、井水、蓄储的雨水来发展的农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利用水利灌溉来发展农业的大国。早在战国初期,我国就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得当地大片农田得以灌溉。我国有许多河流,历代人们都在不断地开发利用——或引水灌溉,或用水车等提灌……这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粮食的增产。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大型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黄河小浪底。小型引水水利工程遍地开花,如多条河流上的拦河大坝,大小型水库星罗棋布,河道里的提升泵站一个接一个,田野间的机井更是多若繁星。

水平生命之源。为了节约用水,人们由传统农业的大水漫灌,畦灌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普通喷灌和微灌溉。

5.农业节水 小论文

参考: 农业节水 小论文 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过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

从用水角度看,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从水源到形成作物产量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①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②将引至田间的灌溉水,尽可能均匀地分配到指定的面积上转化为土壤水,对应的技术称为灌水技术(如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③作物吸收利用土壤水,以维持它的生理活动;④通过作物复杂的生理过程,形成经济产量。

可见,后两个环节中常采用灌溉模式来提高灌溉水及降水的生产效率。通过调蓄土壤水分状况,创造作物根系土壤中水、肥、气、热的适宜环境,获得节水高产优质的效果。

因此,凡能增加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包括径流调蓄与利用、集雨技术等)、减少输水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措施、技术和方法均属农业节水范畴。前两个环节的节水潜力比较大,是当前节水的主要途径之一。

后两个环节中节水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对提高水的生产率作用显著,是节水条件下增产的主攻方向。因此,农业节水技术是由水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6.农业节水 小论文

节水农业,作好用水文章

农业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目标就是农作物高产与高水分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节水型农业。节水农业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水分(包括降水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量的80%左右,其中90%的种植业用水都需经过土壤水的转化而被植物吸收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水高效利用的综合农艺措施,已成为当前农业用水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下面介绍节水农业中调节干旱的几项措施:

一、减少不必要的降水流失,保住天上水。

丘陵山区要大力加强工程措施和耕作技术措施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有兴修水平梯田,沟坝,水窖等。耕作技术措施有水平沟种植、垄沟种植、蓄水聚肥种植等。通过深耕或深松,耕深15-20厘米,打破犁底坚硬土层,降低了土壤容量,增加了孔隙度,从而增加了降雨的入渗速度和土体的蓄水容量。少耕免耕对减少风蚀、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地表径流起到良好作用。免耕可使降水流失量减少,土壤流失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增加。

二、选择避旱和适应土壤干旱的措施,巧用土壤水。

根据不同地区土壤特点,选耐旱优良品种。通过一些耕作措施,减缓干旱时期的旱情如延长蹲苗时间以错过旱情期;在限水灌溉条件下,磷肥集中深施效果最好。有地表水源的地区,限额灌溉,以水防旱。

三、防止不必要的蒸发,减少消耗,多用土壤水。

防止不必要的水分蒸发可采取覆盖、应用抗旱保水剂等措施。(1)覆盖。有麦糠覆盖、生物覆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留高茬覆盖、沙石覆盖等几种方式 ,保墒增温效果好。生产实践证明,麦田采用麦糠覆盖蓄水量提高20-44.6毫米,比对照增产23.2%。覆盖栽培具有明显而稳定的聚水、保墒、增温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及其有效性,提高作物有效耗水比,抑蒸减耗,节水抗旱,促进早熟和增产等作用。(2)利用抗旱保水剂,延长土壤水分持续供应。抗旱保水剂可直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在旱作大田上,全生育期土壤水分平均可高出5 个百分点以上,在灌溉地上,可明显可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延缓灌水时间,减少灌水1—2次。

四、提高土壤现有水分的利用效率,用好土壤水。

土壤深层贮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它在作物生育期降水不足时,可通过毛管运动或根系的吸收调节水分的供应。采用轮作平衡调水,推广良种,间作套种,铺膜提高地温增加水分的有效性,增加施肥量,合理利用N、P配合,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提高土壤水的利用,增施P、K肥,“以肥调水,以水调肥”充分利用深层水。

7.急

结合我国现有耕地状况浅谈如何切实有效的保护耕地 土地是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

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全国耕地总面积仅剩18.27亿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1.39亩,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每年还有1亿亩左右的耕地不能得到灌溉,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侵害。

根据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末全国耕地面积必须确保不低于18亿亩,这是一条直接关系到13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底线。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一、我国耕地的现状 与世界上其他各国相比,我国的耕地具有如下特点: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统计数为 14.32亿亩,人均耕地为 117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 75亩的 1/3,而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比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要低。

因此,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

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2.耕地退化严重。我国许多耕地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退化,全国有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3.耕地资源贫乏。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开展耕地保护 1.我国的确实现了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可以高枕无忧。

农业仍然是我国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仍然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仍然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21世纪,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人口与耕地、粮食矛盾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障碍。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粮食生产将仍然是农业的主体,农业现代化进程包含着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及其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水平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严格保护耕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说到粮食,必须以稳定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保障。 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维护耕地数量与质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基本国策,要求在有限时间内,建立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基本的依靠。

保护耕地最重要的是把基本农田保护好,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是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

耕地问题的实质是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 三、中国耕地资源保护面临的困难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都离不开耕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典型的对土地高度依赖的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管理工作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强调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作用,对亿万农民的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进入新世纪,中国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中国耕地资源保护与食物安全保障面临不少难题。” 1.人口增长、耕地消失、粮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问题比较突出 农产品稳定供给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中国粮食消费还要增加50亿公斤左右,非粮食食物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食物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但由于粮食生产必需的耕地和水资源数量难以增加,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难度越来越大,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

耕地资源急剧流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我国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全国人口每年以1000多万人的速度增长,最高达1700万人。

另一方面,全国耕地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现有耕地约1.218亿公顷,绝对数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不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口与耕地一增一减。

8.农业灌溉方式调查报告

水的运用

⑴节水方案

第一步:进行水量平衡测试

第二步:向科学管理要水。制定科学的用水制度,

第三步:向科学技术要水,采用节水器具,使浪费水的现象成为不可能

⑴马桶节水、. 水箱、坐桶都不换,只换水箱配件。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利五方牌的48元,中华鼎牌的88元,同样是专利产品,大、小便分档,节水50%,三年质保,也值得一换。

水龙头节水。⑵老式旋转式龙头肯定不能用了,即浪费水又费劲,而且阀杆上容易渗水,弄得脏兮兮的,就别提多难受了。⑶空调节水。 空调也能节水,不要搞错了?没错,但应该是“造”水。听:夏日炎炎似火烧,家家空调都在跑,可怜邻居遭了殃,滴滴哒哒睡不着。空调滴水问题也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了,如果我们把排水管引到屋内,接一个水桶,问题解决了,而且水量还很可观呢,2小时接了一升水。这些水可用来浇花、洗手、冲厕所。邻居也高兴了。是不是好主意。 常用的地面灌溉方式有畦灌、沟灌、水稻格田灌溉以及漫灌等。如小麦优化灌溉、水稻浅湿灌溉、膜上灌、北方旱作坐水点种等。与此同时,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使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国的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首次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喷、微灌设备的研制与改进、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研究、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和灌溉系统配水 ⑵本地农田灌溉、城市绿化的主要灌溉方式(1) 畦灌。畦灌是从末级灌水渠(管)将水引入由临时修筑的土埂做成的长方形畦田中,灌溉水在畦面上以薄层水流形式借重力作用沿畦长方向流动,同时向土壤入渗湿润土壤。畦田是用田埂将灌溉土地分隔成规格的长方形田块,畦埂是指畦田两侧用以隔断水流,防止串畦跑水的土埂。畦灌适用于窄行密植作物,如小麦、谷子、蔬菜等。

(2) 沟灌。从末级灌水渠(管)将水引入作物行间沟中,水在沟中沿沟长方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部分水靠重力作用垂直下渗,部分水靠毛管作用以侧向渗吸的方式浸润沟背。沟灌适用于灌溉玉米、棉花等中耕宽行作物。

(3) 水稻格田淹灌。从末级灌水渠(管)将水引入用土埂围成的格田,并建立一定深度的水层,靠垂直下渗浸润土壤,适用于水稻灌溉或冲洗改良盐碱地。

(4) 漫灌。没有田间灌水工程或工程简陋,水引入田块后,任水漫流渗入土中,仅用于灌溉天然草场和引洪淤灌。

农田灌溉设计的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田灌溉设计的毕业论文(农田水利的论文)

资讯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阅读(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资料(写论文需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关于这个题目的论文6000字。1. 前言إ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

资讯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50006(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

阅读(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50006,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寻求1篇5000字左右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字。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1.1万字 11页 目 录 中文摘要……………………………………

资讯

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6(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6,内容包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计划书怎么写,会计系论文任务书的技术条件怎么写,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范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

资讯

毕业论文目的要求6(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目的要求6,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论文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撰

资讯

交通组织优化毕业论文6(求一篇较简单的交通管理类论文)

阅读(6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交通组织优化毕业论文6,内容包括求一篇较简单的交通管理类论文,城市交通规划可以定什么毕业论文,城市交通论文。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介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阐

资讯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6(怎样选择大学毕业论文题目)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6,内容包括怎样选择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的题目怎么写,毕业论文的题目怎么写。《毕业论文的选题方法》选题的大小一定要适中,难易要适度.(选题的方法。注意两点:一是选题的大小一定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资讯

毕业论文字号的标准6(毕业论文的所有的字号要求是什么)

阅读(7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字号的标准6,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所有的字号要求是什么,毕业设计论文的字体要求,毕业论文的字体要求。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摘要正文:小4号宋体字,限一页关键词:3-5个,中间用“逗号”分开,小4号宋体加粗2

资讯

毕业论文目的意义6(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

阅读(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目的意义6,内容包括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论文中的研究目的与意义该怎么写,毕业论文选题目的与意义。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

资讯

毕业论文答辩稿ppt范文6(本科毕业答辩PPT模板)

阅读(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答辩稿ppt范文6,内容包括本科毕业答辩PPT模板,毕业设计答辩PPT模板,毕业设计答辩PPT模板。怎样作答辩用PowerPoint及毕业论文答辩PPT制作的要点转载到我的日志 分享给好友 2008-07-31 20:37:23 分类:

资讯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阅读(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求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资料(写论文需要),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关于这个题目的论文6000字。1. 前言إ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将砂、石胶

资讯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50006(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

阅读(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50006,内容包括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寻求1篇5000字左右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字。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1.1万字 11页 目 录 中文摘要……………………………………

资讯

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6(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6,内容包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计划书怎么写,会计系论文任务书的技术条件怎么写,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范文。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

资讯

毕业论文目的要求6(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目的要求6,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毕业论文目标和要求怎么写,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毕业论文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撰

资讯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格式6(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如何写)

阅读(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格式6,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如何写,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怎么写,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你可按标准的论文格式写毕业论文: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