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几篇关于博物馆方面的论文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 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
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 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 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
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 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
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 (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
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
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
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 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
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
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
2.跪求苏州博物馆观后感1500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投资达3.39亿元的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地面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 苏州博物馆 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新馆正门对面的步行街南侧,为河畔小广场。小广场两侧按“修旧如旧”原则修复的一组沿街古建筑,古色古香,成为集书画、工艺、茶楼、小吃等于一体的公众服务配套区。
编辑本段设计风格 苏州博物馆(1张)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苏州博物馆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置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
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这种在城市机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和东北街河的贯通;亲仁堂和张氏义庄整体移建后作为吴门画派博物馆与民族博物馆区相融合,保留忠王府西侧原张宅“小姐楼”(位于补园南、行政办公区北端)作为饭店和茶楼用等;新址内惟一值得保留的挺拔玉兰树也经贝先生设计,恰到好处地置于前院东南角。编辑本段展馆分布 该馆地块分为三部分。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
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
3.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作文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东北街西首204号,紧靠临顿路.它是现代化的博物馆,由国际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博物馆里有瓷器.书画.刺绣.雕刻等文物,被分为四个常设展览,为吴中风雅.吴塔国宝.吴门书画和吴地遗珍.还有一个特展厅。
首先,我走进了“吴中风雅”。一块块精雕细琢的玉进入了我的眼帘。瞧!那块玉多美啊!上面雕刻着牧童和黄牛,那牧童多么活泼可爱。我不禁想起了所见这首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我仿佛听到了牛在叫,牧童在吹笛,使我身临其境。看!那块玉巧妙地运用了绿莹莹的线条,雕刻着一个少女正在跳舞的形象。真是如诗如画,富有遐想。
其次,我参观了“吴塔国宝 ”。玻璃橱里有一只五代秘色瓷。这只五代秘色瓷器黄中带白,白中带青,光亮细泽,刻了一条条动人优美的花纹。这些大大小小的花纹连成一片片花瓣交错在一起,远远望去,没有任何瑕疵,使人们不禁啧啧赞叹。
接着,我参观了“吴门书画”。走进书画区,一阵墨香扑鼻而来,那一张张扇面上,写着毛笔字,有大有小,字迹遒劲潇洒,我看得简直入了迷。
最后,我又去了“吴地遗珍”。那里遗留下来的文物,非常珍贵,也非常神奇……
啊!苏州博物馆在无行中使我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也丰富了我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苏洲博物馆,下次我还要去好好地参观。
4.介绍博物馆的论文怎么写
浅谈博物馆的绩效管理 摘 要:在西方,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的管理工具,已经在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中得到广泛运用。
近年来我国公共部门也引入绩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及自然遗产的非营利组织。
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将促进内部管理、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及公众-社会满意度的提升,是深化体制改革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绩效管理;博物馆 一、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行管理体制下博物馆的现状 当前我国一般性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效益不高,在国民社会生活中没有实现应有的作用,没能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投入和产出不对等,因而也制约了本该日愈增长加大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不少博物馆仅能生存下去还捉襟见肘,要上项目就力不从心。
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成了单纯的政府摆设。 究其原因是当前我国博物馆管理运营方式的单一、没有人事任免权、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缺乏独立性、多层管理行成事实上的无责任人等,这类体制和历史造成的诸多原因,导致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缺乏行业规范,即便同一性质的博物馆在业务工作中也无统一规范和标准。
第二,主管部门对博物馆、部门及员工综合表现缺乏完善的评定体系,考核工具陈旧、考核 目的不明确、考核方法单一,并且没有真正对考核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更没有真正利用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来帮助员工在绩效、行为、能力、责任、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完善和提高。 第三,博物馆组织对员工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
第四,缺少沟通渠道及反馈机制、缺乏相应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第五,缺乏评价激励机制。
就上述博物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看,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入绩效管理,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可实施、可操作、可控制的合乎博物馆性质的绩效管理体制。 (二)引入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引入绩效管理是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的必须。
改善博物馆治理结构,推行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摆脱困境的必经之路。在建立科学合理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和博物馆之间、公众和博物馆之间以及博物馆和职工之间形成法定的绩效责任关系,通过绩效管理,建立博物馆绩效评估体系,通过公众、行政主管部门和员工的评价衡量博物馆绩效,发挥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
第二,引进绩效管理是博物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由于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容易量化,便于操作,以及现阶段的合理性,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
博物馆引入绩效管理,有了特定绩效目标、标准,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博物馆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这一活动中都是主动者,关乎切身利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关心绩效,势必行成双方互动的局面,其结果必将推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引进绩效管理必将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
实施绩效管理,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唤醒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有了这个前提,博物馆无论在项目的成本控制方面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方面的工作,都会容易做到合理、科学,而这二者对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博物馆导入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绩效管理是公共部门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评价与引导组织员工行为、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通过关注一些体现组织绩效的使命及核心价值,比如公众参与性、博物馆责任性等,使整个组织绩效管理以实现博物馆所承载的使命与价值为前提,建立自身的目标体系。
绩效管理是一种责任机制,内含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等,在相当程度上,为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这与博物馆工作性质对员工的要求相符合。
只要细分一下博物馆各部门人员的职能、权限、责任,就会发现文博工作比其它许多工作更需要一种更为严密,更具约束力的分工负责制,而保证这种负责制不落空要靠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一方来自外部的监督,包括上级领导的监督,职工的监督和公众的监督;更主要的一方是来自员工本人的自律,而推助这种自律的动力除员工自身素养、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外,更要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自律的制度。 事实上,许多公共部有如博物馆一直在呼唤和试图建立这样一个制度。
绩效管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制度体系,随着绩效管理的引入,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形成,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人人的工作目标清楚,极大的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不作为性,工作不再单纯表现为工作时间,而是时间和效率的统一,这样,为博物馆促进绩效提供了可能。随着公众意识的提高,观众有权要求博物馆对其提供的公共产品(包括服务)负责。
绩效管理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为公众从组织外部科学、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博物馆的绩效提供了可能,这是一种有效监督。
5.本人在写毕业论文,题目是<博物馆旅游的发展研究>,但老师要求要写
一、博物馆旅游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的日渐兴起,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全球范围内
来看,著名的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业时,几乎无不依仗博物馆的建设,并以此闻名于世,吸引大量的游客。著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在2006 年共接待参观者830 万人次,大英博物馆每年接待人数也在460万人次左右,上海博物馆一年的游客接待量也大约在106 万人次左右。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休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 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1]。休闲时代的到来,也使
得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旅游的逐渐兴起反映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
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正迎合了文化旅游的潮流,顺应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逐渐受到公众的重视和青睐。由此,笔者认为,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者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暂时只能找到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6.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初步设计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按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7.苏州博物馆的历史
1、1998年苏州两会期间,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建设苏州博物馆新馆。 2、1999年6月20日苏州市文化局向市委、市政府提交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报告,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苏州博物馆。 3、1999年6月选址开始,选址、论证工作历时四年。 4、2001年6月我市文化、规划部门负责人应贝聿铭先生之邀赴京参加中国银行总行大厦竣工落成典礼,并受市政府委托,邀请贝聿铭先生担纲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 5、2002年4月30日贝聿铭率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一行六人抵苏,与苏州市政府签订新馆设计协议,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文物专
家罗哲文以及苏州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文博专家会晤,交换新馆设计意见,并实地踏勘现场。 6、2002年5月30日苏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苏州新馆项目立项。 2003年6月23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 7、2003年8月6日-12日新馆设计方案向市民公示,公开征求市民意见。 8、2003年8月25日苏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新馆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概算33879.89万元。 9、2003年11月5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奠基,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主任章新胜,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江苏省省长梁保华,贝聿铭夫妇等出席奠基仪式。 10、2004年7月5日在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通过苏州博物馆新馆项目。 11、2005年5月6日-5月14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三次来到苏州,实地考察了新馆样板房,并最终确定了苏博新馆的建筑风格。 12、2006年4月25日至5月3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四次来到苏州,就新馆的内部装修及展品的陈列布置进行磋商。 13、2006年9月22日贝聿铭为苏博新馆建设第五次来到苏州,为新馆开馆前的准备工作作指导。 14、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苏州博物馆毕业论文(求几篇关于博物馆方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