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默默的走进古城,如今的它依然繁华,商铺鳞次栉比,商品满目琳琅,人们摩肩接踵。看着那复古的商铺,多年传承的手工艺品,仿佛一切都没变。一切没变只是物是人非。人们走在大街上,新潮的衣服层出不穷,时常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过。而这个城市也不是当年在全国首屈一指的繁华了。一切过往的光辉已经不再,只留下这座古老的城池,隐隐诉说着历史
历史总是浩浩荡荡的奔流而去,然后隐约留下一些它存在的痕迹。古城中的“日升昌”票号是这痕迹的代表。
走进这座跟普通大户人家一样的票号。张望着那朴实无华的青砖墙,带着雨水侵蚀的痕迹,那般的沧桑,代表着这座城池,也代表着三晋人民的果敢与智慧。
门口柜台十分洁简,是一个用栅栏隔开的地方,还有一个让客人休息的小间。就是这种地方接待了每天如川流般涌过的各种商客。而让人叫绝的是在这简单的地方却藏着整个票号的银库。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但不是谁都有这个胆量和决断的。
而墙上挂着的是这里的密码。全年12个月的汉字代码为: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月30天的汉字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代表银两的10个数目分别是:“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或“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而“万千百两”的数字单位则由“国宝流通”四个字分别代替。
这种防止冒领,作假的密码带表着票号的智慧,它维护了票号的利益和声誉,这里从开始到最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冒领,作假的案件。
我在这票号中游荡,轻抚着那略带少许灰尘的粗糙陈旧的事物,仰望这那被高高围墙围住的灰蓝色的四角天空,感到一阵历史的潮湿与厚重。往日的晋商的光辉,与现在山西暗淡在眼前浮现,我试着将他们重叠,却是徒劳,因为它们隔了一个时代的差距。
当年晋商是多么辉煌,带着山西,带着中华民族的荣耀。名声踩得响当当的,而如今却如此的没落。
原因,历史,政策,时代,和身为后人的我们。
是啊,那响彻天下的智慧与果敢不再,那无所畏惧的创业精神不再,那谈起我们是山西人的自豪不再。所以往日的光芒也随之暗淡。或需,山西也是中国的缩影吧。
中国大地,中国人民,需要回复当年的自豪,果敢,与美德。
如今我们从奥运,从汶川,从特大雪灾,中看到这个千年民族在苏醒
由此我们这些晋商后人也在苏醒。
街上人只多不少,繁荣的景象似乎又回来预示着什么。那光洁的漆器,精美的剪纸,漂亮的衣物,客栈,镖局···
古城啊,你见证了过去的繁华后的衰败,又要见证这衰败后的繁华了吧。无论山西还是中国,这是整个民族的繁华。你依然古老,依然深沉,依然厚重,依然用你身上不变的文化感染着后人。
人声涌动,嘈杂成一片,我却听到了你那苍老的笑声,那般的温暖。
2.我爱我家乡平遥,征文一篇600字左右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Ping Yao ancient city is the outstanding example of Chinese Han nationality cities during Ming ang Qing Dynasties,remaining all features of such periods,Ping yao ancient city reveals a picture of unexpected cultural,social,economic and religious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istory.
---------World Relics Committee of UNESCO
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历史,完整的保存了城墙,街道,店铺,民居,庙宇.文物古迹布局严谨,结构独具特色。古城建筑完全继承了封建"礼教"和"习俗",中规中矩,严格讲求方正,端庄,经纬分明,中轴对称,恪守"礼制",充分展现了儒家,佛家,道家文化。
平遥民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落组成,一般为“日”字形二进院或“目”字型三进院形式,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的砖窑,墙面厚实坚固,冬能保暖,夏能遮凉。左右厢房为木结构单坡瓦顶,坡向内院。大门对面都建有影壁,有的用砖雕,有的用琉璃瓦镶成各种吉祥图案。
平遥古城是合乎"礼"序等级的。在布局上,古城充分体现了"辨方正位"。小到四合院落,大到整个古城区无不追求"人,天地,建筑"之间的和谐,亦即"天人合一"思想的支配。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面南为尊等一系列汉族文化传统的"礼"序与习俗的布局程式.
五方即东西南北中。四象指古代标志四方及四色的四种灵兽符号,即左青龙(东方,青色),右白虎(西方,白色)前朱雀(南方,红色),后玄武(北方,黑色)。用这四种灵兽象征四方和四色,并应用于建筑与城市,大约始于周代。最先是用于列阵与行军时作为分队标志,"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礼记。曲礼上》)招摇指旗帜也指天上的北斗星意思是说即使行军在夜间,还有北斗星作为方向盘。
四方之内,就是中,中是统治的象征。"古之王者,择国(都城)之中而立"(《吕氏春秋。慎势》)象征帝王一统天下。州府县城的长官,也都懂得遵守"礼制"等级秩序在城区之内"择中"而立衙署,象征受命治理辖区的四方百姓。中轴线是城市的脊梁骨,是汉族传统城市布局决定"礼"序的准绳。中国古城着重南向,一方面是由于面南背北为尊的原因,同时还由于一日之中,正午的南方,太阳走到了最高点,阳气达到最盛。这和"象天法地"是分不开的。
3.文章: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默默的走进古城,如今的它依然繁华,商铺鳞次栉比,商品满目琳琅,人们摩肩接踵。看着那复古的商铺,多年传承的手工艺品,仿佛一切都没变。一切没变只是物是人非。人们走在大街上,新潮的衣服层出不穷,时常有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走过。而这个城市也不是当年在全国首屈一指的繁华了。一切过往的光辉已经不再,只留下这座古老的城池,隐隐诉说着历史
历史总是浩浩荡荡的奔流而去,然后隐约留下一些它存在的痕迹。古城中的“日升昌”票号是这痕迹的代表。
走进这座跟普通大户人家一样的票号。张望着那朴实无华的青砖墙,带着雨水侵蚀的痕迹,那般的沧桑,代表着这座城池,也代表着三晋人民的果敢与智慧。
门口柜台十分洁简,是一个用栅栏隔开的地方,还有一个让客人休息的小间。就是这种地方接待了每天如川流般涌过的各种商客。而让人叫绝的是在这简单的地方却藏着整个票号的银库。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但不是谁都有这个胆量和决断的。
而墙上挂着的是这里的密码。全年12个月的汉字代码为: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月30天的汉字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代表银两的10个数目分别是:“赵氏连城壁,由来天下传”或“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而“万千百两”的数字单位则由“国宝流通”四个字分别代替。
这种防止冒领,作假的密码带表着票号的智慧,它维护了票号的利益和声誉,这里从开始到最后没有发生过一起冒领,作假的案件。
我在这票号中游荡,轻抚着那略带少许灰尘的粗糙陈旧的事物,仰望这那被高高围墙围住的灰蓝色的四角天空,感到一阵历史的潮湿与厚重。往日的晋商的光辉,与现在山西暗淡在眼前浮现,我试着将他们重叠,却是徒劳,因为它们隔了一个时代的差距。
当年晋商是多么辉煌,带着山西,带着中华民族的荣耀。名声踩得响当当的,而如今却如此的没落。
原因,历史,政策,时代,和身为后人的我们。
是啊,那响彻天下的智慧与果敢不再,那无所畏惧的创业精神不再,那谈起我们是山西人的自豪不再。所以往日的光芒也随之暗淡。或需,山西也是中国的缩影吧。
中国大地,中国人民,需要回复当年的自豪,果敢,与美德。
如今我们从奥运,从汶川,从特大雪灾,中看到这个千年民族在苏醒
由此我们这些晋商后人也在苏醒。
街上人只多不少,繁荣的景象似乎又回来预示着什么。那光洁的漆器,精美的剪纸,漂亮的衣物,客栈,镖局···
古城啊,你见证了过去的繁华后的衰败,又要见证这衰败后的繁华了吧。无论山西还是中国,这是整个民族的繁华。你依然古老,依然深沉,依然厚重,依然用你身上不变的文化感染着后人。
人声涌动,嘈杂成一片,我却听到了你那苍老的笑声,那般的温暖。
4.关于平遥的作文
平遥古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因为这座古城的形状象一只乌龟,所以人们有又叫它"龟城".今天我当个小小导游员,带领大家去观赏平遥古城.
首先让我们来到城门楼上,向下望去,两道城门中间有一个四方形的小城,叫瓮城.瓮城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为了聚集雨水,怕雨水向城外流去.因为这里很干燥,把雨水看作是很珍贵的,连人们住的房子的房顶的人字架都很短,因为怕雨水流入别人家,真应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老话.瓮城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用石块等武器打击来犯的敌人,起防御作用.
平遥古城的城墙很宽,城墙的上面铺着很大的城砖.在城墙的瞭望口上架着几门大炮,这是当时最厉害的武器,所以赐了个名字叫"神武大将军".人们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因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再让我们到县衙去看看。县衙坐北朝南,正门的两边蹲着两只大石狮子,开着大口看样子很威武。衙门的门栏很高,两扇大门又厚又重,漆着朱红的颜色。走进院内,东西两房是古代收税和纳粮的地方,各有六个窑洞,寓意六六大顺。再往里走是一个很大的正殿,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上面挂着“明镜高悬”的大匾,左右两边放着许多审堂用的刑具,让人进去有一种森严的感觉。绕过大殿进入后院,是县太爷吃饭和休息的地方,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意思是视人民如父母.为人民办实事。
从县衙出来,我们漫步在明清一条街.这里全是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各个店铺的门面和牌匾也是古代的样式,如果人们穿上古代的服装,就可以在这里拍古装剧了.
最后一站让我们到中国最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去看看.在右侧帐房里塑着两个蜡人像,一个像是在收钱,另一个在记帐.据说在这里一个记帐的伙计,一年能挣到80两银子,在当时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亩地.银票上有严密的防伪措施,为了防止老顾客破译,100年就更换了300套密码.来到后院,这里的墙都是又厚又高,墙缝里砌着好多钱币.据说是为了显示主人家的实力.
5.有关山西平遥古城的赏析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平遥古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成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平遥古城素有“中国古建筑的荟萃和宝库”之称,文物古迹保存之多、品位之高实为国内所罕见。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它完整地体现了17至19世纪的历史面貌,为明清建筑艺术的历史博物馆。其古建筑及文物古迹,在数量和品位上均属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人类居住形式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6.求写平遥的文章
历史悠久的平遥传统民居建筑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2008年06月25日 14:29:05 来源:平遥县人民政府网站 平遥县城历史悠久,传统民居建筑遍布古城,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四合院3797处,其中400余处保存完整,其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程度在国内属罕见。
城内传统民居大都为清代修建,也有一些为明代甚至元代所建。由于清代中叶本县票号的大发展,商业繁荣,居民富庶,城区之内汇集了官宦世族、富商及各阶层人士,他们纷纷盖房筑院,营造自己的安乐窝,因而民居建造精良坚固;再加上多年来的严格保护,较少翻建改造,故至今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晋中民居风貌。
这些古民居的院落结构,有独门院、数进院、穿堂院、正偏院、隅合院等。其建造结构有砖碹窑洞加前檐、青砖砌墙瓦盖顶、窑洞之上盖瓦房等。
其建筑式样有垂花式、悬山顶式、随意式的门楼;有单间洞开式、随墙洞开式的院门;有单坡式、双坡式、平顶式、歇山式、硬山式、卷棚式的屋顶屋脊;有方格型、棱花型、棋盘式、雕花式的种种窗棂门户。这些形式多样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出古代民居在浓重地方特色中所形成的无尽变化和多彩光芒。
这些砖木斑驳的古老民居,浸透着历史变化和人事兴衰的沧桑,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国汉族地区堪称极为珍贵的孤例,成为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荟萃,令众多游客流连忘返。 民居平面布局多为严谨的四合院式,有明显的轴线,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组成,一般为二进院或三进院。
院落之间多用矮墙和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作为分隔。富豪人家在院落一侧或后面还建有花园。
正房一般为三间或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隔墙壁和窑顶较厚,室内天花呈圆拱形,隔热保温,冬暖夏凉,很受居民欢迎。在窑洞房的前部,一般都加筑木结构的披檐(俗称前檐)、柱廊,上覆瓦顶。
正房屋顶为平顶,一般在两侧砌砖梯,可登上,在屋顶的后墙上层有的还建有照壁式风水楼,也有的在窑顶上再建一层木结构双坡顶的楼房。左右两厢及倒座等房舍,多为木结构单坡瓦顶,坡向内院。
大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在中轴线上,大门对面都做影壁。影壁多做在东厢房的山墙上,有的用砖雕,有的用琉璃镶嵌成一幅寓意吉祥或招财进宝的图案,也有的是山水图案。
城内居民在多进院的布局形式基础上,又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在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道街(政府街)等主要商业街道两侧,出现了前店后寝式的店铺商号。四合院的倒座作为店铺,第一进院为经营管理和接待处,二进院、三进院供居住及贮藏, 这些宅院前是商业街,而后门接通巷道。
有的大宅院在中轴线中端增筑过厅(俗称三截两院过道厅)作为会客和礼仪活动的地方。有的大户将几个三进院或多进院拼联,组成一个大的院落。
一些小户因用地和经济条件所限,成一进院形式。民居的外墙都用白灰青砖砌成(俗称清水砖墙),高达七八米,对外不开窗户,外观建设雄壮。
有的墙顶周围做成垛堞式,像一座座小城堡。院子里地面均用方砖海墁,很少栽种树木,多数在正屋前垒起花坛。
高墙壁垒的封闭型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封建观念,更主要的是保护宅主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民居内外装饰华丽,有木雕精细的垂花门,正房梁下挂落子雀替,都有花饰,有的刻成狮子滚绣球,有的是福禄寿三星,或琴棋书画等,做工精细,样式讲究。
门窗都是木樘木棂,大都花纹繁巧,各不相同。有的门扇上还雕有唐尧虞舜禅位的故事。
有的富商用的刻花玻璃,当时是较贵的奢侈品。屋檐下椽木梁枋都施有彩画。
有些人家室内的墙裙上也有壁画,更有讲究的人家还用浅刻石雕做护壁。临街巷的宅门都很讲究,门顶形式多样,有悬山卷蓬、悬山有脊两坡、两坡不等长和半坡及披檐等。
檐下用梁枋穿插、斗拱出檐等, 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柱,有的做壁柱门墩等。
大门上面多书有取意吉祥内容的门匾。有的富豪人家住宅门外还立有上马石、拴马柱,石雕精美细腻。
冀氏老宅 位于县城内站马道街8号院,院主冀祜堂为冀氏第22代孙。元末,冀氏始祖冀友贤,以在菲律宾造船为业,同官府来往甚多。
元至正九年(1349),冀友贤重金购置此地。至正十一年(1351)就地建起明楼一座,取名“栖凤楼”。
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平遥西城墙被洪水冲垮,大小房舍毁于水灾者不计其数,唯“栖凤楼”(现存冀氏老院内正楼)安然无恙,其余尽见一片红色泥沙。洪武三年(1370),城墙扩建重筑成为龟状城池,栖凤楼一带始有街道,街随楼而名,称“栖凤街”,20世纪初起,俗称“ 站马道街”。
冀氏老宅的建筑格局,全按五行八卦布置而成,宅院平面呈鲤鱼跳龙门状——五截四院,形似鲤鱼一尾。宅院坐东向西,宅门则坐北向南,辟于西南部,门厅3间,古朴凝重。
全院自西至东,依次为硬山顶西厅5间,六柱式二门楼1座,硬山顶过厅3间,金鸡独立式内宅门楼1座,砖券窑洞式堂屋5间,前檐插廊,檐柱通天,上建硬山顶明楼5间(即栖凤楼)。楼之地平,高出原街道路面4.8米,从街道到明楼共有台阶17级。
在堂窑之前檐墙上,以方木作梁,筑成方形门窗。每截院内。
7.我的家乡平遥古城作文写一处迷人的地方
我的家乡在平遥,它位于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有数以百计独具特色的名贵特产和佳品妙物。平遥山清水秀,古兴今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称晋商源地。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一处处古老文明的遗址、遗迹和众多反映历史时代的古建筑物。为世人提供了极好的人文景观,加上全县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平遥县可以说是文物宝库,旅游胜地。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举目皆是。来到平遥,最先看到的就是平遥古城。雄伟的古城墙上,有3000个垛口,代表孔子的三千弟子,72座敌楼象征七十二贤人。它是一座乌龟城,东西各有两个城门,是乌龟的四条腿;南北两个城门分别是它的头和尾巴。城内有市楼、城隍庙、县衙、文庙大成殿、日升昌票号旧址等文物。城外有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内有各类彩绘泥塑2000余尊,多为明代遗作,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形象优美,气韵生动,以其精湛的彩塑艺术享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被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专家称为“世界珍宝”和“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寺内古建筑以万佛殿为奇,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精品之一。殿内彩塑作品,是全国寺观庙堂中至今罕见的五代作品,颇具晚唐风格,至为珍贵,对于研究中国雕塑发展史和唐、宋两代雕塑演进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白云寺、生态园、温泉……数不胜数。
平遥还是农业大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高粱、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瓜果、蔬菜、甜菜、药材等。
平遥特产,驰名中外。被国外称为“中国人参”的平遥长山药(又称薯蓣、怀山药),是邑地久负盛名的特产。其制品营养丰富,性温味甘,是健身、扶脾、养胃的上等滋补药品。本县土特名产,品种繁多,诸如平遥碗脱、郝温村酥梨、南依涧乡苹果、果子沟槟沙果、孟山醋柳(沙棘)汁、汾河区高粱……,都各具风味,名不虚传。
风味独特的平遥牛肉,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为世人提供了极好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平遥推光漆器源于商周,发展于唐代,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做工考究,色彩绚丽,古朴典雅。
岁月递嬗,历经沧桑。勤劳智慧的平遥人民,靠自己的热血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更待建设美好的未来。我爱我的家乡,不仅因为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为她的美丽及对世界人民的贡献。
8.山西平遥古城500字说明文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县城之一。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遥古城荣膺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再获殊荣。
9.有关平遥古城的考察报告
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宣王姬静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 ,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
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 ,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北城墙在今窑场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 ,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由原周长“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 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周长6162.68米,东城墙长1478.48米,南城墙长1713.80米,西城墙长1494.35米,北城墙长1476.05米,城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宽8 米-12米,顶宽3米-6米。
墙身素土夯实,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为一层,木栓平面分布的间距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
墙体收分15%-20%。 外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挡土墙。
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墙体收分为9 %。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
城墙顶以青砖海墁,外檐墙头砖砌垛口3000,垛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长1.39米,上施檐砖3层,中有高25厘米、宽17.7厘米的了望孔。垛堞间留有垛口,宽 53 厘米,好供射击。
每段垛口墙下,辟一与垛口同样大的矩形"铳眼",用以容纳炮身,跪姿发射。 城墙马面顶筑堞楼72座,堞楼深宽各3米,高近7米,是为士兵提供登高眺望、躲避风雨、贮藏兵器的军事建筑设施。
“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军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
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了望敌情的堞楼,称“敌楼”。据旧志称,明代初年重修平遥城墙时,仅建“敌台窝铺四十座,隆庆三年(1569)增至94座,万历三年(1575),在全城以砖石包城的同时,重修成砖木结构的敌楼72座,后经历代修葺,遗存至今 。”
敌楼平面呈方形,占地10.24平方米,双层,四壁砖砌,硬山顶,筒板瓦覆盖(太和门瓮城左右的两敌楼顶有脊饰),底层面向城内的一面辟拱券门,楼内设木楼梯,上层置楼板,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两孔。仰望那一座座敌楼,如同林立的岗哨,莫不令人敬畏。
楼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数的敌楼,尚且正对着城内的某条街巷,从中进行监控。可见不论在平时和战时,敌楼又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
城门楼:是“城池”的标志建筑,修筑于城门顶,古时亦称“谯楼”,平遥城墙共有六座城门楼,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 米。南、北二门的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
砖石台基,立通柱,施斗拱彩绘,楼顶施彩色琉璃瓦。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
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了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角楼:建在城墙四角突出的墩台角台上,平面呈方形,占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门,内有砖阶可通往二层,二层四面开圆形了望窗,楼身为砖砌,置木楼板,楼顶歇山式,五脊六兽。
角楼之朝向与大墙呈135°角,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
平遥城墙四座角楼分别是西北角的“ 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魁星楼:在平遥城墙的东南角上,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
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
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
点将台为古时王者点将出征的地方,相传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
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城墙:平遥城墙外侧墙有条石作基,外檐。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平遥古城(文章:平遥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