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地理小博士论文跨流域调水2000字
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是万物之源。
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
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2.32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
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24个国家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遍布世界各个地区。
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运行的决策模型与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进行简化后,采用单一的数学规划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管理运行决策研究;二是直接采用大系统优化决策模型和方法,通过先建立各种类型的大系统递阶结构模型,然后再运用多种数学规划或模拟技术(含自优化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求解方法,进行该类工程的规划管理决策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模糊数学、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新型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开始探索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决策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
如Jamieson等人从一般的跨流域调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过程出发,建立了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混合决策模型结构,并建议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选系统结构、模拟模型设计所含工程设施的尺寸大小、动态规划方法进行系统实时决策研究等等。1工程实例1.1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极度缺水,而且水资源南少北多。
它的北水南调工程的主输水管长约300公里,管径2.2~2.8米,途经多座加压泵站,分支管道总长逾1万公里,年供水量14亿立方米。工程不但带动了南部经济发展,而且把大片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的生存空间。
1.2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
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16座大坝、1座泵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23.6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1.3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美国西部干旱缺水,为此先后建成十几项调水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加州北部雨水丰沛,萨克拉门托河常常洪水肆虐;南部则是天干地裂土冒烟,却住着全州2/3的人口,水资源分配也极度不均。
早在1919年,就有地质学家提出北水南调的想法。二战后,加州经济发展,缺水问题愈加严重,调水工程提上议程。
为此,加州的南、北方争吵不休,媒体也推波助澜,公开号召选民反对州政府的调水计划。1960年,加州就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51%赞成,49%反对,赞成票只比反对票多了17万张。
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大部分县投票反对的北部供水区,也有1个县的赞成票超过50%,这是因为该县居民认识到,工程确实也有利于防洪和减少损失。工程于1973年竣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
该工程至今仍在不断扩展和完善,工程发电量在2002年即已达到85.7亿千瓦时,使以洛杉矶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受益,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目前,加州的人口、经济实力、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全部位居美国第一,洛杉矶更是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
当年许多投票反对的居民也不得不承认,北水南调工程对加州经济起飞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1.4俄罗斯莫斯科运河工程 1930年,莫斯科的水资源开发殆尽后,前苏联开始兴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1947年后改称莫斯科运河),不仅为首都莫斯科市提供了稳定水源,而且显著改善了莫斯科河的水质及城市景观1.5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有96%的国土是沙漠。
为了开发西奈半岛,修建了西水东调工程。主干线长262公里,设有7级提水泵站,年供水量超过40亿立方米。
它为西奈半岛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促进西奈的全面发展。对埃及整体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2影响2.1减少调出水地区的洪涝灾害对于水量输出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可以说是最大的生态环境灾难。输水工程在水量输出区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其防洪作用本质上就是减轻生态环境灾难的发生。
2.2改善输水通过区气候环境、地下水和水质状况 输水工程有利于改善两岸沿线气候、环境,尤其有利于沿线地下水的补充。而。
2.地理论文:跨水域调水功能工程,不少于1200字
我国主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
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引黄济青、引黄入晋、东北的北水南调工程、引江济太、广东修建了东深引水工程、甘肃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
南水北调: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引滦入津:水源短缺制约天津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了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国务院于1981年9月决定兴建引滦入津输水工程,跨流域从300多公里以外引滦河水。工程起点为河北迁西县大黑汀水库,穿燕山余脉,使滦河水西流,循黎河入于桥水库,经州河、蓟运河,转输水明渠,引入天津市区。整个引水工程途经河北省迁西县、遵化县及天津市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北辰区,全长23
3.一篇关于水资源的论文
人们常说“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
是呀,人可以几天不进食,但不可以几天不喝水。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全球有20亿人口正处于严重缺水状况!全世界每年因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死亡的儿童就有5000万人!这数字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水的危机,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水很重要,水也很普通。
你看,波澜壮阔的大海,碧波荡漾的湖水,潺潺流淌的溪水;一阵绵绵细雨,一场倾盆大雨。遍眼之处都是水,多得让人感到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多得让人可以随时忘记,随时丢弃,不存一丝怜惜。
你听,“丁冬,丁冬……”那是什么声音?哦,是水龙头在抽泣,谁粗心的没把水龙头拧紧就自个儿乐去了。“哗哗哗……哗哗哗……”这是什么声音?哦,原来是爸爸在刷牙,他刷完一口牙,自来水积满了一脸盆,然后随手把滑塞一按,咕咚咕咚全冲到下水道去了。
爸爸呀,你怎么不先给水龙头关一下,这么多水白白流走了,难道你一点儿也不心疼?生活中像我爸爸这样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洗澡涂肥皂时不关水龙头;自来水管发生漏水或爆管未得到及时修理;用过量水洗车,洗车水未循环使用;随意开启消防龙头用水;老式便器水箱容量过大;洗衣服时不用手搓而只用洗衣机;用自来水冲洗道路;在公共浴室洗完澡后“人离水未关”;解冻海鲜使用“自来水常流法”。
水呀,在人们的手指逢间悄悄流走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谁也不陌生,可我说一滴水也同样重要,大家肯定会嗤之以鼻,别说一滴水,一杯水、一盆水都看不上眼。
可你曾算过,要是我们中国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是13亿滴水,也就是1300升水,那么一年可以节约474500升水,它可以让一片荒原变成绿地。多么触目惊心的一个数字啊,我们怎能任意地浪费每一滴水呢?我真想大声地疾呼,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吧,我们只有节约每一滴水,植物才会苍翠,空气才会清新,天空才会蔚蓝……水,生命之源。
我们人类只有拥有了丰富的水资源,人才有生存的绿洲。一则公益广告说得好:如果我们不珍惜每一滴水,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来吧,伙伴们!为了我们幸福的生活,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加入节水行列吧。
4.跨流域调水
跨流域调水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方法从余水的流域向缺水流域大量调水,以便促进缺水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缓解流域人畜用水的矛盾。因为这里所指的流域一般都是空间尺度较大的流域,所以跨流域调水经常又被称为“远距离调水”。
跨流域调水中的人工方法一般有两种类型:改变河流的流向和修建能输送大量水的大运河。跨流域调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沟通珠江和长江流域的灵渠工程、京杭大运河都是历史上跨流域调水的典型事例。
理论上讲水资源承载力的表现形式是一个数组,用以反映在水资源最优(最合理)配置下区域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各用水方面的支持能力,为了更直观地判断一个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可用“水资源的承载人口数”这一综合性指标来刻划水资源承载力,那么跨流域调水系统的水资源优化问题就可以表示为:如何分配有限的水资源使能承担的人口数量最大。
5.求一篇关于海水淡化论文~~
21世纪的朝阳产业--海水淡化一.全球水危机 21世纪将是水的世纪。
20世纪初,国际上就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争水"的说法,第47届联合国大会更是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号召世界各国对全球普遍存在的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引起高度警觉。 从全球范围来看,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
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中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名列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l/4,位居世界第109位,而且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起码的生存线,那里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500立方米。目前我国有300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他们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有专家估计,2030年前中国的缺水量将达到600亿立方米。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淡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已迫在眉睫。
二.解决水危机的途径--海水淡化 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盖,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中97%是咸水(包括海水和苦咸水),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实际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属于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
解决淡水紧缺问题有很多途径,核心原则是"开源节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地区,可建蓄水工程;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区,可实施跨流域调水;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此外还有废水利用、治理水污染、节约用水等。 "开源"方面,在我国,地下取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为此几十年来兴建了一批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并大力提倡和推动污水回用和水的再利用。
但兴建新的蓄调水工程,投资比过去大大增加,而跨流域引水则随着调水距离越来越远,调水成本越来越高,加上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引水的质量问题,远距离调水的传统办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加淡水资源的总量,我国淡水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海岸线的总长为32647公里,被列为海洋大国,而且沿海和中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下苦咸水资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区域调水受到越来越多的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水和苦咸水资源,进行海水(苦咸水)淡化就成为开源节流、解决我国淡水紧缺的一条有效的重要战略途径。而且,发展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向大海要淡水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三.海水淡化技术及发展1. 海水淡化方法 海水淡化,亦称海水脱盐,是通过装置和设备除去海水中盐分并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为蒸馏法和膜法。
海水淡化的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MSF)、低温多效(LT-MED) 和压汽蒸馏(MVC)三种技术。前两种技术主要采用蒸汽作热源,多与电厂结合、抽取透平的乏汽制造蒸馏水。
压汽蒸馏技术是 利用热泵蒸发技术,它仅使用电能,应用对象主要是没有热源的岛屿地区。膜法主要指反渗透(RO)技术,它利用半透膜,在压力下允许水透过而使盐分和杂质截留的技术。
海水淡化是当今世界竞相研究的高新技术,美、法、日、以色列等国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且已形成海水淡化产业。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5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海水淡化专门人才,组建了一些专门科研开发机构,在蒸馏淡化、反渗透两大技术领域,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攻关,多项工程的实践,已具有较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人们对海水淡化的认识不完全,国家经费投入少,使这项技术不能得到很快地发展。2.海水淡化的能耗与成本 在海水淡化技术已成熟的今天,经济性是决定其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成本和投资费用过高",一直被视为是海水淡化难以大胆使用的主要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问题。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苦咸水)淡化三种。
开采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源措施,工程量小、成本低,这是很吸引人的优点,但地下取水受资源条件限制很大,而且许多地区多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造成房屋倾斜,甚至导致了海水倒灌等环境危害,地下水的开采已经受到制约。 远程调水,目前并没有把工程投资费用以及被引水地区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在内,仅以日常运行费用、管理费计算其成本,这与真正成本相差很大。
其实引水工程,除了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等问题。如引黄济青(岛)工程,占地达6.2万亩,还会造成黄河断流、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是难以估量的。
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时至今日每立方米成本仍达2.3元左右,距离天津市民。
6.中国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是水资源短缺。
影响是
有利的一面: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提供水电。③促进航运。④改善受水地区的水质。⑤改善受水地区的自然环境。⑥有的调水工程或修筑的大坝(水库)还成为当地的旅游区。⑦防洪。
不利的一面:①淹没土地。②大量移民。③下游地区因来水减少,引起下游河水水质变差;河口地区咸水渗入;河岸动力失衡,海岸遭受侵蚀;下游沿岸环境质量下降。④可能因调水引发疾病,如疟疾、脑炎、血吸虫病等,影响人的健康。⑤因用水过多,或不当,可能造成受水地区耕地盐碱化。⑥浮游生物人海量减少,使河口地区捕鱼量减少。⑦有的河流,在洪峰期“泛滥”的洪水,一是将土壤表层盐碱冲走,另是洪水带来的淤泥为土地增加了肥料。
7.求一篇 关于我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领域应加强的工作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计划建议 摘要: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
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关键词: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行动计划 中国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的兴衰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地位的真正到位。
同时取决于水利部门从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战略性转移、广大水利干部和社会公众对传统水利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型水利的战略目标要贯穿到水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全过程。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的关键取决于国家的水利经济政策和国家的投资政策与法规。鉴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取决于国际化的统一准则和行动。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特提出以下行动计划建议。 一、制定一个“碧水绿洲”行动计划,大力增强全民族水的忧患意识 (1)增强公众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意识,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
(2)增强全民对水灾的忧患意识,要有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和应急措施。 (3)增强公众对水危机的意识,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鼓励社会公众的参与,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参与。
(4)各级政府及其宣传部门要以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脏贻害为中心,在全社会开展保护水、爱惜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节约用水、防治污水等一系列改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宣传活动。 (5)教育部门要把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把水与人类、水与经济社会、水与环境等,系统地编写到教材中去,从小学开始进行普及教育。
各级政府直到村民自治组织都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 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 (1)在制定2050年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供水能力。
(2)重新审查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调整发展规模和生产力布局。已建的耗水大的工业要向水源丰富地区或可利用海水的沿海地区转移,规划中耗水大的项目必须布局在丰水地区。
(3)中国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性极大,由此决定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对不同地区,比如对东、中、西三类不同的经济地带,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各地要严格按供水量配额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三、重新审查水利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 (1)中国水的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水利部门要审定水利发展战略规划,重视中长期发展的预测工作,尤其要加强水资源的宏观战略研究和管理。 (2)面对21世纪中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根据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组织对全国水资源重新进行全面评价。
(3)防洪安全事关全局,未来大江大河的防洪问题仍然是江河治理的重中之重,应根据新的防洪形势,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尤其要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规划。 (4)水利发展应将现有水利基础设施的巩固、配套、挖潜和更新改造作为战略重点之一。
因此,要下决心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投资分配的格局,在基本建设投资中重点安排。巩固提高这些基础设施的效益,直接关系到21世纪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5)农业用水要实行总量控制,灌溉面积的增长要依靠科技创新,在节水中求发展。 四、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 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水为先。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已将节水排列在资源节约的首位,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把节水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党中央制定的节水战略方针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 (1)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在节水,要从战略的高度尽快建立节水型的经济发展和节水型的社会体系。
国家对节水要作为一项工程,列入基本建设计划。全方位制定节水工程的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2)在抓好节水工程的同时,必须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大多种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提高雨洪资源化及其利用程度,有计划地兴建一批大型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要适度进行开发。
在干旱地区以及山区,广泛发动群众兴修小型、微型水利及雨水集流工程。沿海地区要研究海水的利用,适当地进行海水淡化与微咸水的利用。
五、加快跨流域调水的步伐 (1)进一步加快跨流域调水的规划和论证,逐步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无论是近期还是从长远来看,南水北调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调水线路和方案必须服从区域性水资源的最佳配置。
实施方案应采取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分段实施的步骤,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为原则。在研究解决北方缺水时,当地水资源仍然是利用的主体,调水是补水性质。
因此,应立足于本区域内水资源的统筹规划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及统一调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跨流域性的调水方案。 (2)不管南水北调采取何。
8.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稿日期] 2005-12-19[基金项目]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2001BA610A-02)[作者简介] 李 莉(1977-),女,河南安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技术经济研究;秦大庸(1959-),男,河北唐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利规划研究;张占庞(1958-),男,河北辛集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资源技术经济研究;靖 娟(1981-),女,河南鹤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技术经济研究.基于循环经济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李 莉1,2,秦大庸2,张占庞1,靖 娟1(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 450008;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4)[摘 要]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以高效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积极探讨了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理念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通过采取基于循环经济各种切实可行的有利措施和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水环境污染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关键词] 循环经济;“3R”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中图分类号] F40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75(2006)06-0359-03A New Model of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rough Recycling EconomyLI Li1,2, QIN Da-yong2, ZHANG Zhan-pang1, JING Juan1(1.North ChinaUniversity ofWater Conservancy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08,China;2.ChinaInsi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ng 100044,China)Abstract:Water is the source of the life and development of basis. The water crisis has already influenced a fas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trend. Indicates the necessary choice to achieve persistent development is developing recy-cling economy, which is based on effectively resources used and environment protected. And discussing how to construct anew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the core ideas and core competencies is recycling economy. Weshould adopt variously feasible measure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sustainab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Onlywe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can resolve the problem at all.Key words:recycling economy; 3R principles;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model0 引 言水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也是人们生存、生活不可替代的生命源泉。
但是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水资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立循环型社会是人类永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3R”原则作为最重要的行动准则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而人类对水资源的健康循环利用正是一切资源循环利用之首。创建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建立循环型社会所必需的基础。
水资源循环经济方式,即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筑水资源循环圈,实现水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通过多渠道增水和综合采用各种节水措施,大幅度降低需水量,逐步形成循环经济与水循环的耦合关系,最终实现需水量的零增长目标。
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水资源循环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化工业发展道路以及全面建设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也是今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路,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359—循环经济理论综述1.1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起源于环境保护兴起的上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该理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
在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
20世纪90年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既而产生了以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
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1.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所谓循环经济,即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以“3R”作为最重要的行动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循环经济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跨流域调水毕业论文(2017地理小博士论文跨流域调水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