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气壮山河的英勇搏斗。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感召下,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抗日英雄,孕育并产生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救亡图存、民族解放为主题,以自强、团结、牺牲、坚韧为基本内涵的伟大抗战精神。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奋起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面对深重的民族危难,抵抗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中流砥柱,各党各派捐弃前嫌,一致对外;社会各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是“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的悲壮场面;五洲四海,异国他乡,到处有华侨华人“御外侮、挽危亡,愿为后盾”的积极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
2.《形势与政策》主题为抗日精神,论文1000字
浅谈高校形势政策课如何不流于“形式” 形势政策课,是一门旨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世界、关注社会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全国各高校将该课程纳入到大学生公选课中,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安排等措施保证课程的实施,但是形势政策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讲授内容的枯燥、乏味,授课方式的沉闷、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尽人如意,加之90后大学生独特的个性,致使高校形势政策课更多流于形式,该门课程育人功能并不特别明显。 一、形势政策课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尴尬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①形势政策课程则是保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保障和关键所在,它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科学地把我新形势和新政策,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崇高使命。
然而,形势政策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局势下,面临着诸多尴尬: 解构主义等西方思潮在国内的盛行,打破现有的秩序,解构崇高、否定传统,成为这股思潮的主流,国内文化界也出现了否定党的光荣革命历史,消解英雄人物的杂音。这股思潮也不自觉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加之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叛逆、否定成为的他们的标签。
而以关注国内外局势、宣讲国家政策为主旨的形势政策课自然与政治紧密联系,这势必受到逢政治必拒之千里的大学生的排斥与反感,受众对所授课程的排斥与否定,自然增加了教授该门课程的难度,也影响了课程的讲授效果。 在实用主义横行的当下,是否于己有利、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成为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高校大学生也必然深受其影响。
高校开设的课程中,凡是专业课、学位课、或有利于大学生发展、求职就业的课程,往往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与追捧,而众多选修课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课程则备受冷落,也成为大学生逃课的首选。作为形势政策课,与任何专业都沾不上边的课程,而且无任何考核的压力,在有无使用价值的功利性的考量下,逐步被边缘化。
这样的观点不仅出现在学生当中,甚至在部分教师中也颇流行,这也导致该门课程至上而下地得不到重视,教学效果也良莠不齐。 高校承担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多是一线辅导员,高校辅导员从事的工作都是非常琐碎,大量的精力、时间花费到日常的学生管理中和矛盾的排除中,投入到该门课程的研究、教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规划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这也成为大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如何上好形势政策课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强化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抢占高校思想舆论主阵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形势政策的发展,切实发挥形势政策课程在思想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1.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是开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稳定,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袭,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全面成长,其作用是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不能替代的,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可以一味地、不假思索地去排斥、反对。
形势与政策”课讲授内容与现实问题联系特别紧密,能否正常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正确认识和支持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能否起到宣传示范作用,关系到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不可能用有无价值这样单一的实用主义的标准去审视、衡量,而应上升到一个国家安全、民族大义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层次去思考、理解。
2.推进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 引导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务实、求实,埋头于繁琐工作,更应该胸怀天下、布局天下,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提高对形势政策课的认识,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不能将任务分解下去就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而应加强形势政策课程教师的选拔工作,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和考核工作,将教学任务细化,定时进行教学检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形势政策课,和时代紧密联系,是其独特的方面,因此要下大力量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及时了解国家重大政策方针,获取新鲜材料,更好施教学生。让教师在培训中加强交流提升业务素养,也让教师在督促中不断提升自我。
3.加强科研建设、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辅导员不只是事务主义者,更不能沉迷于日常琐事,而作为新世纪的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研判形势的自觉和科学思考的意识等科研能力,研究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总结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和系统性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和适应个性鲜明、自我意识明显的大学。
3.怎样写有关抗日战争的论文,3000字的,有没有范文啊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书,看了许多有关抗日战争的影片,了解了许多抗战英模的事迹,知道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取得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那个年代,虽然我们的国家很穷,没有先进的武器,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很团结,军民一心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等战术,把我们的弱势变成了优势,打的敌人晕头转向,血肉横飞,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战场上,抗日战士不怕敌人的众炮齐轰,杀声震天,他们不顾个人生死,英勇地与敌人进行搏斗,消灭敌人无数。在后方,根据地的人民巧妙的与汉奸周旋,瓦解了他们的一次又一次阴谋,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忱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勇敢的。 与当年的小兵张嘎相比,我们是幸运的。
今天,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的学习,都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好科学知识,努力建设我们的国家,使它更加强大更富有,如果有人敢侵犯,我们一定把他打的落花流水。 ===========================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6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时,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长空定格成永恒。
60年后,当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时,永垂不朽的抗战精神,又再次令我们忆起那段屈辱的受难史。 60年前的中华民族大敌当前,人们却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侵略者。
60年后的今天,生活在蜜罐中的我们这一代又能否真正体会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能否真正感悟到什么? 以史为鉴,毋忘国耻。 “起来,不愿当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威武雄壮的国歌奏响时,你都听到了民族的呼喊,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吗?6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高亢的旋律依然激起我们奋斗的豪情;60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虽已完成,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依然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低首冥思,我不知该以什么形式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因为每一次的回忆和查找资料都是一次伤口的撕扯。我无法控制内心的汹涌,当看到那一幅幅记录着日军兽行的图片时,无尽的悲伤和愤慨向我涌来,如野兽般将我吞噬干净。
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
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
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 看!国难当头,英烈辈出。
从杨靖宇,赵一曼到齐白石,梅兰芳……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生活名流,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国之歌。 抛头颅,洒热血。
当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时,狼牙山五壮士毅然砸枪跳崖;当被敌人围困于河边时,8位女英雄誓死不屈,挽臂沉江。 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
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我想令人们回忆起6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
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
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6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6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 60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
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流血牺牲,我们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
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
4.如何继承广西抗战精神论文2000字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华侨领袖,得到了历史性的最高评价。
他不愧为华侨史上第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展现的是东方古国特有的自尊、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闪耀着中华民族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爱国爱乡的不朽光辉。陈嘉庚的童年是在国弱民穷、屡遭外侵的动荡时代中度过的。
时代造英雄,在故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涌现的民族英雄陈化成、郑成功的爱国伟绩和崇高精神,感染和培育了陈嘉庚为民分忧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1890年,在南洋经商的父亲陈杞柏为陈嘉庚提供了一个展示人生机遇的平台——经商。
陈嘉庚在经营实业中不断积累了商场的经验,认为商场如战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因此,他在纷繁接触社会各界人士的商业活动中,不断吸纳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充实和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并以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不断调整和实施对市场运作的控制。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嘉庚在其父企业破产时,以极大的诚信与毅力,重整旗鼓,还清父债,开辟市场,奠定和树立了陈嘉庚的企业信誉和做人威望。陈嘉庚深知,国家落后必然遭受到挨打,而只有富强,人民才能安康,民族才能鳌立于世界之林。
陈嘉庚在几十年的商战中赢得了主动权,获得了雄厚的物质财富。“取之社会,用之社会”。
财富为陈嘉庚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保证。这种可贵的精神正是陈嘉庚作为一位资本家但却超越了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
当陈嘉庚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以后,反馈给社会主要了两件大事。一、以极大和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祖国和南洋人民的抗日斗争;二、千方百计、竭进全力创教育,用教育拯救祖国和推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
陈嘉庚身体力行,他继承中国儒家传统的“诚毅”精神,以超越普通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了千百万华侨,同心同德,共赴国难,为击败日侵,挽救危亡线上的中华民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陈嘉庚把“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作为改变贫穷,富国强民的坚定不移的信念。以此感召千千万万的华侨,投入到兴学报国的伟大行列中。
在推进祖国和世界人类和平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陈嘉庚的崇高思想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凸显而出,华侨领袖地位逐渐形成并日益巩固。新加坡与泰国相仿,是个善于包容的国家,这里既是各国移民人口的聚汇地,又是华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对东南亚各国尤其是华人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也为陈嘉庚开展华侨运动,有利组织抗战和兴学教育,以至成为海外华人所衷心拥戴的华侨领袖提供了活动舞台。而领导华人社团、组织抗战机构的重任又只能历史地落在陈嘉庚身上,如福建会馆、怡和轩俱乐部、新加坡筹赈会、南侨总会等,为陈嘉庚伟大方略的实施和华侨领袖崇高思想的展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下就几个历史阶段和后人的回忆片断,足见毛主席为陈嘉庚“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崇高评价是当之无愧的。190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与孙中山会晤,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
1910年,他与胞弟陈敬贤一道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并慷慨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13年,陈嘉庚回故乡创了集美学校。
从此,陈嘉庚将个人的企业、利益与革命活动、创教育、祖国前途紧密相连。自中华民族掀起抗日救国运动之日起,陈嘉庚便首当其冲,早在1928年日本制造的济南惨案,他就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抵制日货,致使橡胶制造厂被奸商烧毁,损失惨重。
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后,陈嘉庚发起组织新加坡筹赈会,并被推任主席,捐募新加坡币一千万元,支持祖国抗日战争。1938年,陈嘉庚被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
并以国民党参政员的身份痛击汪精卫对日和谈的投降卖国丑恶嘴脸,邹韬奋评价陈嘉庚向国民参政会发来的电报“敌为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十一个大字“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表现了陈嘉庚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公忠为国的大无畏精神。
1939年,在陈嘉庚的号召组织下,3200多名南侨机工走进了多难的祖国,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赤子功勋”的感人故事。南侨机工们用生生死死写下的那段历史,迸射的是万劫不灭的民族精神——陈嘉庚的爱国主义精神。
1940年,陈嘉庚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亲率的南侨回国慰劳团一行先后视察了重庆——陈嘉庚所看到的是蒋介石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而后访问延安——共产党领袖的廉洁奉公,延安八路军的军政严明,使陈嘉庚真相大白,他仿佛在茫茫的夜色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认定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延安,在毛主席和共产党的身上。
从此,陈嘉庚成了中国共产党最热心最真诚的朋友,以极大的爱国热忱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亡运动。
5.有关抗战胜利70周年的3000字论文
七十年前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
历时八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终于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燃起的战火硝烟。 七十年了,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华民族自此扭转百年衰败沉沦的历史,古老的中国从此走向民族的独立与自强。
侧耳细听,似乎还能听见七十年前的炮声,还能听见抗日先烈气壮山河的呐喊,还能听见八百里太行烈马追踪的嘶鸣。 我曾经偶然看到过一些惨绝人寰的图片。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一幅是一个革命老汉的头颅被架在一段破烂的木桩上,木桩上蚂蚁成群。那位老汉的脸上仿佛挂着轻蔑的笑容,嘴里还叼着一截烟屁股,那一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如菊花般地在他瘦削的脸上绽放出最伟大的光彩,那一缕英魂永垂不朽…… 艰苦的磨难,压不垮中国人民;残暴的敌人,只能激发起中华民族誓死抗争的英雄气概。
“风在喉,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振聋发聩的吼声,伴随着黄河的滔滔水声,流传至今。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誓言,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宣言,是抗战精神生动、有力的诠释和展现。
壮烈浩气长存,公道自在人心。历史女神高悬天际,如今,她扇动翅间清风,吹散迷雾,还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中华英烈们以公道,令他们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令他们的名字永远在中国人的心扉上熠熠生辉。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以我最深最真的笔触,走过时间的沧桑,空间的辽阔。
我想令人们回忆起70多年前那场悲壮激越、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反法西斯斗争;我想揭示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个国家和民族所迸发出的神奇力量。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忘记意味着背叛。这段历史,本应渗入我们的血脉,合成在我们的DNA中,成为子孙后代与生俱来的记忆。
就像一个永远醒着的伤口,以一种永远无法回避的痛楚,时时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当自强! 70个春夏秋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已70周年了,由此而激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华夏儿女心中涌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当前,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这个大局,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发愤学习之动力,热忱报国之行动。
就让我们飞扬的青春和年轻的生命在为祖国强盛而奋斗的过程中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吧!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
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的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6.中华民族为什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500字论文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又一个关键时期。伟大的抗战精神昭告我们:万众一心,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敢于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能击败任何外来侵略,而且必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大团结、大联合,既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 78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战的烈火点燃。
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计前嫌,进行改编,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指挥,迅速开赴抗日前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四万万同胞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起来,汇成浩浩荡荡的抗日洪流--- 抗联将士活跃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队让日军闻风丧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等救亡组织纷纷成立,不同党派、团体捐弃旧怨,共赴国难。台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华侨认购国债、回国参战……全民抗战的大潮让侵略者“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妄言彻底破灭。
“民族大团结是抗战精神的核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认为,这既是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经验。
“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发展需要它,当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华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牺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抗战将士留给后人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7.试论抗战文化精神
五千年民族文化传承了龙的精神,汇成一部伟大的英雄交响史诗。
抗战文化无疑是其最为壮丽的篇章,奏响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华章的最强音和主旋律。 抗战文化是以民族大义为前提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
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正因为认识到了“文化的军队”对于抗战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不仅在解放区极为重视发展抗战文化,而且在国统区同样将抗战文化运动作为“很可能广泛发展与极应该广泛发展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认为它“目前有头等重要性”,进而要求在国统区的中共党组织对发展抗战文化要“特别提起注意”,“经常放在自己的日程上”。
“把运输文化食粮看得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 [③] 随着抗战斗争的不断深入,抗战文化在抗战的不同时期有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大致可分为抗战救亡文化、统一战线文化和新民主主义的政党文化三个层次。
处于最外层的是救亡文化,是抗战文化的基础。“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陷落。
东北三省人民沦为亡国奴的事实和迫在眉睫的亡国之祸,激发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救亡意识和爱国热情。救亡文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作为抗战文化初始阶段,救亡文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受群众欢迎。把国仇家恨溶为一体,激发了最为悲壮的民族情绪,激励着亿万军民共赴国难、奋起救亡。
使一批又一批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向抗日的战场。它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任何物质的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救亡文化以感性认识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发表了抗日宣言,召号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抗日本侵略,以坚定的抗日立场,成为救亡文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救亡文化高扬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旋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民抗战的实现,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处于中间层的是统战文化,是抗战文化的主流。
“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燃起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和抗日进步力量的推动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随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救亡文化由自发变为自觉,分散变为集中,无序变为有序,最终形成了统一步调和行动的浩浩荡荡的抗战文化大军。 统战文化是抗战文化的主流文化,它求同存异,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
文艺界明确提出了“抗战、团结、民主”为文艺创作的三大目标。左联、社联等左翼作家、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其他文化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中积极传播进步思想,促进抗日救亡运动。
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了经典的传世之作。与救亡文化相比,统战文化对日本侵略者已不只是表层的控诉和描写,而是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抨击。
处于核心层的是政党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政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在全国人民的抗战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展,由感性的文化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文化。
它代表了抗战时期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抗战文化的先锋和领导者。 抗战中以国共两党为代表,包括其他民主党派在内的各政治力量和团体,都力图在抗战中宣传自己的理论和主张,扩大自己的影响,以使本党的纲领、路线、政策和方针成为抗战文化的主流和主体。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国@民党的态度,在抗战的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了灵活机动的策略。积极宣传自己的政党文化,利用电台、报刊等国内外传播渠道及不同场合,阐述共产党的主张,展现共产党人的形象,扩大政治影响。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以翔实的论据,科学的论证,严密的推理,批驳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统一了全国人民的思想,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为全民的持久战奠定了理论基石。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向何处去,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毛泽东明确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抗日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毫无疑问,这也是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
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同时,共产党人还充分的认识到了抗战文化政策的重要性。
毛泽东强调:“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
8.70周年抗战胜利纪念论文600论文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
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
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必须牢固树立国耻的意义、忧虑意识和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对自己民族遭受的耻辱,往往比得到荣誉更能刻骨铭心。
而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忧虑意识,更是当代青少年建功立业的现实压力和动力!目前一个不忘国耻而愤然前行、充满忧患意识而始终居安思危的民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在伟大祖国通往现实化的不平坦的征途上,我们广大青少年理应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具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把爱国精神和国耻危机转变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抗战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