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民族音乐的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
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早在约五千年前,由黄河和长江等大河流域汇成的华夏音乐文化,便体现出多元起源和混合发展的态势,不断吸收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粹。
同时,它又不断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音乐。 我国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品种纷繁的音乐体裁。
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从表演形式可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戏曲音乐。 民间歌曲,是各少数民族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艺术形式。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被称誉为 歌海 、音乐之乡 。歌声伴随着他们的劳动生产、社交、娱乐等活动。
他们在放牧、从事农业生产时唱歌,婚礼或丧葬时唱歌,谈情说爱,思念故土时也唱歌。许多民族都有歌唱节日,如壮族的 歌 、回及撒拉等族的 花儿会 、苗族的 龙船节 及 绕三灵 、侗族的 采桑节对歌 、布依族的 老鹰坡歌会 、族的 温泉水边赛歌节 、瑶族的 耍歌堂 、彝族的 火把节 等。
情歌在少数民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例,或在草原、山野、森林或在月光下、火塘边、公房(供男女青年社交活动的房屋) ,都荡漾着优美动听的歌声。 在各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一定数量的民间乐器和乐曲。
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形制的乐器达五百余种,有拉奏、吹奏、弹奏和击奏等类别,其表现性能丰富多样。各民族的民间乐曲均含有独奏曲和合奏曲。
合奏曲又分吹奏乐、拉奏乐、弹拨乐、锣鼓乐以及丝竹乐、吹打乐、弦索乐等。少数民族的乐种也颇具特色代表性的如维吾尔族的 木卡姆 和 纳格拉 、土家族的 打溜子 、白族的 洞经音乐 、纳西族的 白沙细月 、景颇族的 文邦木宽 等,还有苗、壮、彝、侗、瑶等民族的 芦笙乐 和 铜鼓乐 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民间歌舞是少数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
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
如壮族的 蜂鼓舞 和 扁担舞 、佤族的 木鼓舞 、朝鲜族的 长鼓舞 ,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 铜鼓舞 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哈萨克族的 黑走马摆舞 和 天鹅舞 、锡伯族的 贝伦舞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 芦笙舞 、葫芦笙舞 、月琴舞 、三弦舞 等。
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蒙古族的 安代 、维吾尔族的 来派尔 及 赛乃姆 、壮族的 采茶舞 、藏族的 格萨尔王传 、彝族的 甲苏 、白族的 大本曲 、侗族的 琵琶歌 、壮族的 末伦 等。
2.民族古典音乐论文(800字左右)
音乐永远是民族文化中的那唯美的一面,在乐器的缓缓鸣奏中,表达的是作者的情感,无形之中乐曲的深处流淌着的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精髓。
每每听着古典音乐的响起,那种悠扬,那种独特的中国风,心灵深处的有着不一样的触动,虽然听不出《高山流水》的知音难觅,品不到《春江花月夜》的清丽奇幻;但是依旧为凄凉忧伤的《二泉映月》而伤怀,被《霸王别姬》的悲凉豪迈而震撼。
他们再现了古代的情感生活,过往的抑郁悲愤,那时的英雄儿女,跨时代的哲理思考,都是那么地多情,那么的发人深省。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 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 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 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
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如今古典民族音乐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历来重视音乐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但在普通教育中将音乐作为正规课程列入期间,则是清末才开始的。1898年康有为以“请开学校折”上书光绪帝,提出了废八股遍设学校的主张。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课。此后几年间,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至此,学堂乐歌成为我国一个新文化即将实行切换的关键时期。
1927年采用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均依照德国音乐院校的课程内容上课,学生们演奏我国传统乐器也是用现代方法演奏。 当时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虽然对建立和发展近代中国音乐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学校中的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音乐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因而对多数教育者来说,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阻隔和影响。
虽然在各个方面做了一些有利措施,但从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来看,民族音乐尚未能取得其应有的主体地位。这不仅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及外来文化的侵入,使得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传承之间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这就造成了国民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而使民族音乐文化处于不断滑坡状态。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大历史使命。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同时又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匈牙利音乐家柯达伊这样说过:“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的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
意思是说,作为文化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继承的价值,民族音乐教育同时也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积极意义。 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教育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实际存在价值,教育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以,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 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几千年来的中国音乐史及现代的音乐教育现状看,我国音乐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必须以中华民族本土音乐为主,如果把西方或者其他流行音乐当成主流,而将民族音乐作为附庸的话,必。
3.民族音乐鉴赏的论文
学习体会> 作者:陈雅 质量推进年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8 更新时间:2006-2-23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民族音乐之林红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叁天大树,是我们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浩瀚的大海。仅仅从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歌、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的数量来看,也是令人惊叹的。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数计,中国的曲艺约有200多个曲种。
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种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
至于这众多的剧(曲)种中丰富多样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等。更是难以数计。
产生我国这么丰富的民族音乐的原因有:第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第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三,博大的文化背景;第四,众多民族和人口。 包括民歌与歌舞、民族器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四章内容。
一、民族与歌舞 民歌与歌舞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书中也是一起放在第一章一起介绍。民歌和歌舞都来自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这是它们一个很大的特点。
民歌的体裁大体分号子、山歌、小调3个大类。号子直接为劳动服务,是在人民体力劳动中编唱的,它的音乐坚实有力、粗犷豪迈,和劳动联系十分密切,音乐节奏和节奏紧密结合。
山歌则产生山野劳作中,声调高亢、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地抒发感情的民歌。小调是产生在群众日常生活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的民间歌曲。
中国的歌舞音乐也很丰富,他的音乐特点与小调很接近,只是因为要配合舞蹈动作,常家用更多的衬词、衬腔和重复腔等。歌舞音乐大体分:秧歌类、花鼓类、花灯类、风俗舞类。
此外,还有旱船、莲湘、小车、拉花、春牛等歌舞形式及其音乐。二、民族器乐 分类有吹奏、弹拨、拉弦、打击乐器,曲式结构大多以曲牌为基础,段落性很强。
三、曲艺音乐 曲艺是一种表演艺术,也是综合艺术,它以讲唱文学为脚本,安排布局,展开情节,汲取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曲艺是叙事性的音乐,是在“演故事”,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千百年来,文学、音乐、表演三者在曲艺这一综合体中相铺相成,有机结合,达到了今日曲艺的丰富、成熟的境地。中国曲艺有200多种,分类问题很复杂,一般根据音乐特点分8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数唱类;曲艺唱腔体式分曲牌体、主曲体、综合体。
曲艺分南北不同,各自有长处,我们熟悉的如北方京韵大鼓、南方评弹。 四、戏曲音乐 戏曲,是一种综有诗歌、音乐、舞蹈等多样表现手段的中国传统戏剧艺术。
音乐是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器乐两种成分。中国传统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音乐遗产非常丰富,形态十分复杂。
戏曲的艺术特点有综合性、戏剧性、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三点。戏曲的唱腔具有抒情性、叙述性、戏剧性三方面特征。
戏曲的器乐特点大多处于伴奏、陪衬的较次要的地位。戏曲的剧种全国性剧种有昆剧、京剧、两种。
我对京剧特别喜欢,对其中内容了解较详细。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举重之一,约有200年的历史,因形成与北京而得名。
由于京剧名师辈出,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有了谭鑫培等一带新人出现,谭鑫培是这一阶段杰出的代表,他博采众长,继承余、张、程等又有所创新,为京剧老生的一带宗师。这时京剧不仅受群众欢迎,而且得到清王朝统治者的赞赏,逐渐取代了昆曲的地位而影响全国。
从此,建国前后,老生有言菊明、谭福英、马连良、周信芳、李少春、杨宝森等;旦角有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武生有盖叫天、厉慧良等;小生有姜妙香、叶盛兰等;净角有金少山、裘盛戎、袁世海等;老旦有龚云匍、李多奎等;丑角有肖长华、刘斌昆等;琴师有孙佐臣、徐仁沅、王少卿、杨宝忠等。
他们在各个行当中都有重大建新,在唱腔、表演、念白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自成一派,将京剧艺术推到了鼎盛时期。京剧约有1000多个传统剧。
故事大多取材于“列国演义”、“西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说岳全传”等,也有从昆剧和其他地方小戏、民间歌舞中移植过来的,范围十分广泛。京剧的唱腔以皮黄腔为主。
二黄强苍凉深沉,长于抒发悲愤之情,有正、反二黄之分;西皮腔刚劲明快,长于表现灵活、昂扬、欢快之情。除了皮黄腔外,京剧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吹腔、昆腔和许多民间小调等唱腔。
京剧演唱也很讲究,注重按字行腔、要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京剧器乐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海笛等;武场有鼓板、大锣、小锣、钹,有时用堂鼓、水钹、碰铃、大饶等。
京剧著名的传统剧目有《二进宫》、《玉堂春·三堂会审》、霸王别姬》、《卧龙吊孝》等。其他的戏曲剧种如北方秦腔、晋剧、河北梆子、豫剧、评剧、碗碗剧,南方赣剧、川剧、湘剧、黄梅戏、越剧、湖南。
4.如何写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产生及发展的论文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
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
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一、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二、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三、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它的特点是:一、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
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至于这众多剧种曲种中丰富多彩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更是无法记数。
二、不确定性: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
三、通俗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四、实用性:许多民歌还未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原始形态,如各类劳动号子仍具有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
它的表现性在于用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时它又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崇仰创造万物的大自然,又重视人的内心体验,而音乐的产生正是源于人心对大自然的感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乐记》)古人认为“音乐达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音乐不但是由人们对大千世界感悟而产生,而且还能反过来调整情绪,调和人心,使人与人的关系达到协调和平,“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待乐而和之”。
(《欧阳文忠全集》)在重视道德的封建社会,儒家利用音乐塑造理想人格以达到儒家学说中的核心“仁”。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人的全面修养不能缺少音乐,孔子对平和优美的《关雎》大加赞赏。
孔子曰:“《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而对激烈抗争的郑国民间音乐却强烈反对。孔子曰:“放郑声,郑声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还有安邦治世的功能,《吕氏春秋·适音》曰:“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礼记·乐记》曰:“致礼乐之道,举而措之,天下无难矣。”
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发展主要依赖于“礼乐”制度。儒家便是“礼乐”制的倡导者。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是指宫廷雅乐,它的实质功能是对“礼”的辅佐,把最具震撼人心的音乐形式与礼法结合在一起,其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强大的。
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乐对舜仁德文治的歌颂及《九辨》完善的艺术形式。《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也。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 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出它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互相联系、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主要特质。 中国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交错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
5.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包含发展、分类、重要特征
民族器乐赏析课程论文??《聆听大师的倾诉》 聆听大师的倾诉 听大师的倾诉 ??《二泉映月》赏析 ??《二泉映月》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 就产生了原始的歌 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更是得到了发扬。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 音乐不断得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是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 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 它折射出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民族乐器同样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民族乐器不仅形式各异, 而且 演奏方式也非常丰富,对演奏技巧要求更高,显示了中华民族人民的聪明智慧,民族乐器演 绎出的音乐别具一格,风格迥异,有悲有喜,有快有慢,有张有弛,不仅可以模仿各种大自 然的声音,而且通过音乐更能表达出创造者的内心感受。
二胡,虽然只有两根弦,一张弓,但是凭借着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可以创造出超乎 想象的效果,那首《空山鸟语》模仿的鸟叫可以说惟妙惟肖,《赛马》模仿的马鸣更是可以 以假乱真,然而凭借二胡固有的那种低沉深邃厚重之音貌似只能表现内心的苦痛或是悲壮, 而刘天华先生的那首《良宵》却是明朗欢快,展现了在除夕之夜这位老人内心的喜悦。在二 胡曲中,《二泉映月》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所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享誉中外。
这首 乐曲以它深沉、悠扬而又不失激昂的乐声,撼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弦,它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 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 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 以及 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说道这首曲子我们不得不提及他的作者, 生活在旧社会的一个饱受艰辛并且双目失明的 街头艺人??华彦钧, 而更为耳熟能详的名字就是阿炳。
这位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的 艺人,其个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他虽然幼年出家做道士,但是他对民间音乐有着强烈的兴 趣,从小就学了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
十五六岁时,已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乐师。 然而不幸的是中年时患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贫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头,生活极为艰苦。
但是他骨气刚毅,从不乞求别人的施舍,而是以卖艺为生。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却人穷志 不穷,面对恶势力的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在黑暗和 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
在音乐艺术上,他总是广取博采,勤学不辍, 深深直根于民族民间的音乐土壤,从而使自己的吹拉弹唱无所不精,创作上也有所建树。并 且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
由于上述种种情况,使阿炳的乐曲和琴音 民族风格浓郁,并且很自然的带有一种忧郁愤懑的情调和拧折不弯的大丈夫气概。 《二泉映月》 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 向我们描绘了月光照映在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 那无限深邃的感情。
阿炳失明前常常去那里流连,他对故乡的山水充满着深情。然而,面对 那月光虽明,世道却暗,泉水虽甜,人世却苦,水面虽平,人间不平的现实。
他心中月儿凄 冷,泉水苍凉。于是便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倾诉内心辛酸,在曲子开端,它仿佛是一声深 沉痛苦的叹息, 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感情向我们讲述他一生的苦难遭遇。
仿佛在乐 曲开始之前,作者已经在心中默默地说了好久了,不知不觉地发出这声叹息,乐曲如同一个 老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而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他在倾诉着在所处 的那个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压迫与心灵上一种无法解脱的哀痛, 他在讲述着他辛酸悲苦而有又 充满坎坷的一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真挚感情。
而在全曲的高潮,我们又仿佛可 以听到阿炳从心灵底层迸发出来的愤怒至极的呼喊声, 那是阿炳的灵魂在疾声呼喊, 是对命 民族器乐赏析课程论文??《聆听大师的倾诉》 运的挣扎与反抗, 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昂扬的乐曲在饱含不平之鸣的音调中进入 了结束句,然而结尾又带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仿佛作者仍在默默地倾诉着,倾诉着,倾 诉着……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 涕下”之感。
如果你静静的闭目聆听这首曲子,你会情不自禁被作者引人他的意境之中,倾 听他的述说,诉说他的人生,他的命运。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音乐呈现 出的那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忽强忽弱,时起时伏,扣人心弦,深刻地揭示了 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 使音乐略带几分 悲恻的情绪, 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如果将他。
6.一篇关于民间音乐的论文
可参考资料如下: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网络花儿”民俗主义评析 王文业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8-11-25 期刊 0 0 2 浅谈渝东南苗族民俗与民歌 刘向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05 期刊 0 0 3 展示民俗民间文化 彰显中华民族精神——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仪式前表演 王菡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8-09-15 期刊 0 0 4 湘北地花鼓民俗音乐特征初探 代宏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7-09-15 期刊 0 27 5 从民俗的视角谈谈民歌 陈妍 音乐生活 2007-09-01 期刊 0 31 6 古楚民俗歌舞《扛神》的谱系传承与生存现状——襄樊市南漳薛坪镇田野调查 李素娥 襄樊学院学报 2007-07-15 期刊 0 19 7 中亚回族与口传民歌“花儿”——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回族民俗文化考察 武宇林 回族研究 2007-11-05 期刊 0 57 8 民俗舞蹈:传统习俗与审美的同构和置换 陈雪飞 艺术评论 2007-12-15 期刊 0 34 9 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究 金秋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09-15 期刊 0 70 10 广西彩调音乐与民俗文化 阙真 东方丛刊 2007-09-15 期刊 1 60 11 中国民间音乐家亮相国际民俗大舞台——美国第41届史密森民俗文化节小记 何红一 人民音乐 2007-11-01 期刊 0 6 12 社火家园——黄土地年节民俗风情组歌 阎玉明 黄河之声 2007-11-15 期刊 0 17 13 透视真实民间生活仪式——汉族婚礼中的活态音乐、口头文学与民俗考察 臧艺兵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7-12-25 期刊 0 90 14 浅谈民间民族民俗音乐的开发与利用 李璐伶 宜宾学院学报 2007-08-25 期刊 0 28 15 云南民族地域传统文化与民俗音乐 范志柏 民族音乐 2008-01-20 期刊 0 18 16 温州地区畲族风俗歌之民俗场景及其类别特征(一) 林莉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8-03-26 期刊 0 20 17 《康定情歌》民俗解读 石丽琳 艺海 2008-04-15 期刊 0 10 18 浙南民歌与民俗刍论 章伟丹 中国音乐学 2008-04-15 期刊 0 47 19 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 李莘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5-03-30 博士 1 272 20 临县伞头秧歌及其民俗基础与开发利用 宋小翠 山西大学 2007-06-01 硕士 0 31 上页 下页共有记录182条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
10.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前景为论题方向,写一篇3000字论文.关键
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作为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音乐是人类与人类的不同个体和各种群体创造的一种体现他们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特点的艺术形式[1]”。
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 一、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构成 中国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乐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封建社会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宗教音乐:(1)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萨满教,在各自的文化基础上宗教音乐各有特征;(2)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3)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仪化。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
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它的特点是:(1)丰富性: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
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独奏、重奏、合奏乐曲不可胜数;民族乐器约200余种;中国的民族曲艺约200多个曲种;戏曲约有360多个剧种。曲艺和戏曲都是综合性艺术,音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各剧种、曲种特征和风格的主要体现者。
至于这众多剧种曲种中丰富多彩的剧目、曲目,声腔、板式、曲牌、行当、流派、唱段、文武场音乐等,更是无法记数。(2)不确定性: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
口头发展使民间音乐更具有不确定性、变迁性、创新性、即兴性。(3)通俗性: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并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
(4)实用性:许多民歌还未完全摆脱实用功能的原始形态,如各类劳动号子仍具有实用性和表现性两种功用。它的表现性在于用艺术形式反映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二、我国民族音乐发展存在的危机 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造成了样板戏和语录歌几乎是我国音乐的全部。同时盲目的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以及长期的思想桎梏和政治迫害使得音乐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动力,音乐与政治的联姻更使得音乐创新成为一种奢望。
随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入进行,人们的心理状态在长期的闭关锁国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音乐文化和学术思潮蜂拥而至时国人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和茫然得一无所知。邓丽君,一个有着甜美的笑容、黄莺般轻柔的歌声也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魅力稍减的女歌手,她的歌声中是那种追求平静甜美的知觉,是经历动乱流离的中国人共同的感受。
正是如此,首先进入大陆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邓丽君等一大批港台歌星。当样板戏和语录歌已经让人民麻木而毫无激情的时候,邓丽君的歌像一股清泉荡涤着人们的干涸的心田,人们发现音乐还可以有这样的风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地抒发感情的时候,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就不可避免地随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我国的民族音乐却以一种弱势文化的姿势存在着,具体来看,民族音乐的危机与困难表现为:民歌传唱渐少,民间器乐传承后继乏人,地方戏曲反响淡漠,传统说唱效应不佳。即使曾因产生某个乐(剧)种而引以为豪的源地,也难有如痴如醉的追随者,更不用说由于语言的隔阂和审美趣味的差异而导致欣赏心态的抵触与拒绝了。
怎样看待当下民族音乐面临的危机呢?“传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它们也是很少完美的。传统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了人们要改变它们[2]”。
作为传统之一的民族音乐文化,当时代在改变时,它不可能一成不变。时空的移动,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克里斯玛特质(charisma,非凡物质)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在历史语境中形成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迅速扩大,文化的撮合与变异成为必然。在现代社会化过程中,闭关自守和极力排外无疑是慢性自杀。
也因此,中国在八十年代积极的改革开放,接受现代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民族音乐史毕业论文(求一篇民族音乐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