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书籍装帧的论文选题最好是什么,题目应该怎么写
书籍装帧的 论文 可以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写写国内的和国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过程。
一、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
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
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
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
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
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
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二、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几种形式和演变过程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
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
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
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
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
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其形制是双面刻字,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碑呈U字形排列。
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但其影响更大,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
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
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
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
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从而证明前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6、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印刷术。
2.书籍装帧论文的开题报告怎么写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平面设计论文 在我的书架上,那些印刷精美的、封面设计漂亮的书籍总是摆在我最安全而现眼的地方,因为我特别关心它们,生怕那本书从书架上不小心落下来摔坏了书脊或折了书页,也许这和我是学艺术设计的原因有关吧,的确我比较喜爱优秀的设计作品,漂亮的书籍封面也能吸引我的眼球让我为之掏钱据为己有,逛书店时,看到印刷、设计都十分漂亮的书时,不管有用还是无用,我都会掏钱买之,这可能是不受理智控制的吧,但有时会受金钱的约束,呵呵。
简单的说我喜爱书,更喜爱漂亮的书籍装帧,容我拙论自己一些关于书籍装帧艺术方面的认识,希望能得到同行、老师的认同和指教。书籍几乎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书籍装帧艺术,这是不是就象人们天天都住在房子里而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建筑艺术一样呢?比较实用的东西往往都被忽视其艺术价值。
如果从“书籍装帧”的完整意义上来认识,完全可以说,没有书籍装帧就不可能有书籍,这甚至是精神离不开躯体相同的,即使把“书籍装帧”狭限在美术范围内,没有书籍装帧,书籍也将流于简陋而缺乏美感,白纸白皮的形貌是不难想象的。在“书籍装帧”里诸多名词我不想一一解释,诸如早期的文字产生以前的结绳记事,到我国古代的简、策、韦编、丝编、籍、线装、书眉等等,相信热爱书籍装帧的朋友也是知晓一二的,有些人把“书籍装帧艺术”误解为仅指封面设计和扉页环衬的设计,至多在把插图包括在内,这种理解虽不全面,但却也说明封面、插图和扉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这里我主要谈谈在封面设计上自己的一点体会,①封面是书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了保护书籍的作用。封面设计它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和装饰形象、色彩及构图。
如何使封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如何使封面能起着感应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思维作用,是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②封面设计的造型。
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的特征。如对少年儿童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
③封面设计的色彩。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
鲜丽的色彩多用于儿童的读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读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的色彩宜用于青年人的读物。另外书的内容对色彩也有特定的要求,如描写革命斗争史迹的书籍宜用红色调;以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现象为内容的书籍则宜用白色、黑色;表现青春活力的最宜用红绿相间的色彩。
对于读者来说,因文化素养、民族、职业的不同,对于书籍的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 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
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
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
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
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 。
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 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 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
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 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
建筑艺术 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
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犹如在游览中国的园林。进入园门,逐步引向深入,曲径通幽。
最后进入正殿。在正殿中又透过插图这扇窗户.看到文字中所记载的主人翁的形象、活动、环境等。
这种由外入内不断行进过程,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艺书,变化形态应大些、活泼些;而严肃的理论专著,设计中则要求层次分明、有严谨的秩序感。当然说道最后,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想法,有的注重色彩的使用,用抽象的图形和个性的色彩来表达书的内容,有的注重造型的完整来述说一本书的故事,这就象我们静物写生一样,同样一组静物不同的几个人画就会有几幅不同的画面,因为他们所看。
3.求书装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书装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浅论广告的整合传播
2、浅论广告的道义
3、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平面广告设计
4、浅谈包装设计中的信息诉求
5、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包装设计
6、浅论品牌塑造
7、浅谈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形象塑造
8、浅论创新的价值
9、浅论设计中的非物质性]
10、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1、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字体设计
12、试论平面广告中的色彩运用
13、浅谈平面广告中的图形
14、浅谈传统商品包装中的继承和创新
15、试论现代标志设计的要点
16、浅谈现代VI设计
17、我眼中的绿色包装设计
18、新形式新方法在设计中运用的探讨
19、美化生活、美化心灵——公益广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
20、不可忽视的角落——旅游产品开发在打造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
21、广告创意的立足点——消费者心理意识
22、中国结现象剖析——现代设计理念与民族精神的融合
23、拿什么奉献给大众——广告的诚信道德观
24、设计定位的终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25、当今平面设计的反传统思维
26、品牌就是效益——VI设计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地位
27、中国CI战略的现状研究
28、VI设计与市场经济
29、路牌广告的色彩设计
30、时尚与设计
31、艺术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2、设计创意之我见
33、浅谈平面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34、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
35、论图形化的标志设计
36、论图形资料库在艺术设计中的借鉴与应用
37、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1)平面广告设计;(2)标志设计;(3)包装设计;(4)入场卷设计;(5)宣传册设计;(6)书装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分析;(7)表现形式的探讨;(8) 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结合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精微的论述而后证之. 等等。
38、中国画与平面设计互补性及精美结合。如(1)平面设计中的图形、文字、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表现和中国画中的书、画、印三要素结合表现的互通性与互补性论证;(2)中国画的构图理念与平面设计构成共通性分析;(3)中国画表现技法(普通技法与特技)和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直接应用。
39、平面广告设计中文案的重要性(包括写作技法,诉求方式及在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等等)。
40、平面广告的版式设计在未来的发展形式探索。
4.毕业论文的题目怎么写
提供一些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数码相机的设计报告 2、产品设计中的人机交互探讨 3、绿色设计与世纪未来 4、浅谈各种塑料管道的特点及应用 5、居住小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6、论平衡式燃气热水器与密封燃烧室新设计 7、浅谈地铁车站的装修概念设计 8、节能建筑设计与高新技术应用 9、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10、市场经济下建筑设计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 11、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 12、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13、浅谈建筑造型设计 14、建设设计中的虚拟现实 15、21世纪未来住宅的设计 16、浅谈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原则 17、文革视觉文化与文革风格视觉设计 18、论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 19、浅析CI设计中的企业文化冲击力 20、视觉传达设计师——创作独立性 21、图形创意的表现 22、平面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 23、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 24、平面设计从混沌中走出 25、浅析现代标志设计教学与传统图形艺术的结合 26、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插图设计的影响 27、包装设计的定位 28、平面图形设计中的符号学原理 29、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30、品牌包装设计 31、中国古代图徽与现代标志设计 32、医药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33、中国平面设计-现实与展望 34、浅议汉字标志的存在价值与竞争优势 35、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 36、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 37、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 38、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9、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反思——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0、城市空间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41、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42、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43、设计史的状况 44、设计艺术中的界面设计探讨 45、“似花还似非花”——浅析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 46、试论概念设计的思维程序及方法。
5.书籍装帧论文
书籍装帧设计的新态势其一是花哨繁杂的克服。
电脑美术的普及,给平面设计带来了许多方便,各种图象通过扫描仪可以手到擒来;加之后现代观念的影响,更使视觉信息的拼组叠合成为时髦。于是书籍装帧一度出现滥用电脑的现象。
本来是清清楚楚的书名,非要加上阴影或花边,本来可以用一种图象表达的内容,非要堆砌至满方休。艺术的单纯、简洁原则似乎已经过时,令人眼花缭乱的封面挤满了街头书摊。
用绘画语言取代设计语言,成为书籍装帧艺术的一个误区。这届书装展明显地超越了炫耀电脑技巧的层次,做到用电脑不见电脑,把视觉信息的方便组合严格限制在“惜图如金”的程度。
努力做到让绘画语言从属于、服务于设计语言,许多设计“返博为约”、“化繁为简”。花里胡哨的图象乏人问津。
书名醒目、装帧单纯明快、重视平面及色彩构成、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受到评委们的青睐。像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吴勇设计)、画集《世纪传薪》(李振鹏、毕学锋设计)、《中国名花》(鞠洪深设计)都以其雅洁的大气令人一见钟情,爱不释手。
其二是整体观念的增强。从这届参评作品的署名和设计实际均可感受到设计家整体观念的增强。
“封面设计”虽然仍在延用,但已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整体策划”、“整体设计”、“封扉版式设计”。过去美编只是被动地关心封面,如今关心的则是整套书的选纸用料、开本大小、从版式到封扉、环衬、书套、书带、书签,每个环节都精心呵护。
这次展评有的仍以封面构思取胜,如中国社科出版社的随笔集《流年碎影》(毛国宣设计)用被风吹得漫天飘飞的碎叶烘托出全书的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更多的则是着眼于一本或一套书的整体设计,如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套书《聆听西藏》(鞠洪深设计),以纪实、小说、散文、诗歌的方式分别成册,每册既与套书格式一致又有微妙的图式变化,其整体设计很见功力。为适应这一机制,不少出版社导入CIS工程,打破原有建制,成立了策划室或设计工作室,不仅对一个时期的选题统筹规划,而且对整个出版社的理念、行为、标徽、营销进行战略设计。
设计的地位悄然进行着由被动到主动、由局部到整体的战略转移。这是一场从设计观念到设计体制的深刻变革。
其三是科技设计的崛起。由于科技的内容较难用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科技图书成为设计的难题。
但从另一角度看,它也为设计者运用比喻、象征、抽象等语言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这次展评,天津科技出版社的两本书获得高度评价:《中国急腹症治疗学》(王众设计〕封面右侧一个木雕裸体分为上下两段,在断开的腹部位置是一绞成疙瘩的绳结,生动简洁地表现了急腹症发作时绞拧般疼痛的感觉。
《临床骨科学》(白姑设计)封面斜置的一段接活的圆木顶端长出了绿芽,它与固定支撑的铁架恰恰构成一个中文的“人”字,前者以偶人代真人,后者以接木喻接骨,都以设计语言的“距离美”避免了恶性生理刺激,引发人的类比联想,在诗意的层次加深读者印象。 其四是插图艺术的初醒。
文学书籍的插图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辉煌,后来渐渐退隐,文字图书变得素面朝天,了无画趣。近年来在张守义、卫水山、王晖等设计家的一再呼吁下渐呈复苏之势。
这次展评的少年儿童读物和社科文艺读物中插图的分量有所增加,且水粉、水彩、水墨、刻纸等品种丰富,画艺高超。湖南少儿出版社《童年的梦》采用“先画后写”的编创方式,其插图获得一致好评。
当然与读者的需要相比,插图还远未达到繁荣之势,但这已是可喜的苗头。 其五是设计新人的涌现。
目前,虽然各出版社设计力量强弱不等,但是都认识到设计对于一个出版社举足轻重的地位,都竭力物色一定的设计看家高手。除了设计人才的合理流动、自然调整外,从中央工艺美院、中央美术学院院设计系、北京印刷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新毕业的一些设计新秀陆续充实到各个出版单位。
他们的文化素质高,设计观念新,能熟练掌握使用电脑,热爱设计事业,具有敬业精神,证明设计业后继有人。这次评奖中,不同小组、从不同角度的推荐奖项,往往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为避免作者重复只得忍痛割爱,但这些在各组均崭露头角的优秀设计家,已深深印在评委们心中。
他们是中国设计的中坚和希望。
6.书籍装帧论文
书籍装帧的 论文可以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写写国内的和国外,以及不同民族之间书籍装帧的发展过程。
一、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理解和设计思想 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需要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随意,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韵。
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未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味道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
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
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 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
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
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
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二、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几种形式和演变过程 1、绳串联 中国的书籍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制,也是随着书籍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演变着。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
当时,为了便于保存,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就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从商代后期开始,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
特别是到了西周,铭文可以容载较多的文字。西周的毛公鼎的铭文达500字,因人们多把古代这种铸之铜器上的铭文看作古代“原始书籍”形式之一,故多数书史家认为,它也是古代书籍装帧的一种形制。
2、竹简 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
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
与竹简 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3、帛书 帛书是略晚于竹简的一种书籍形式,它是将文字书写于丝织品上,其装帧形制是缝边后成卷存放,由于材料昂贵,多为统治者书写公文或作绘画用,一般书籍使用较少。
4、石经(石碑) 石经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制。最有代表性的是《熹平石经》,它开刻于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将儒家七经刻于46块石碑上,总字数20多万字。
它立于洛阳太学门前,供人们阅读、传抄和校正,它的功能超过了一般书籍。其形制是双面刻字,文字竖向阅读行列整齐,碑呈U字形排列。
其它如隋代开刻的房山云居寺佛教石经,虽年代晚于《熹平石经》,但其影响更大,价值亦高。 5、拓印(卷轴) 纸张发明后,出现了一种拓印形式。
它可以将各种石刻文字复制在纸上,经裱装成卷后便于保存和阅读。后来这种方法又用于青铜铭文的拓印和陶文的拓印。
从南北朝到隋代的宫廷藏书中,各种拓印件是一个重要的类别。 纸发明于公元前二世纪;从公元二世纪起,纸才较多地用于书写;公元二世纪,纸的使用才更为普遍,成为书籍载体的主要材料,纸质写本书籍的装帧形制有多种变化,最早的写本书延用了简策和帛书的形式,即卷轴装。
唐代初期,在卷轴装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种旋风装,过去,由于只见记载,未见实物,因而对旋风装的形制众说不一。宋代张邦基称这种装帧为“逐页翻飞,展卷至末,仍合为一卷”;清代叶德辉称其为“鳞次相积”;也有人认为是将经折装首尾相连即为旋风装。
后来发现了唐代《唐韵》写本,是将所写书页逐张依次错开贴于卷轴底纸上,阅读时打开逐页翻阅,读毕仍卷为一轴,其外观与卷轴相同,从而证明前两种说法是正确的。 6、经折装、旋风装和蝴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