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国古建筑(求一篇论文,谈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1.求一篇论文,谈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内容摘要:农耕生活特有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

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亲和融洽的关系上,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方向。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和优越之处,同它很早就认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关 键 词:古代建筑 亲和 木构架 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古代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维持生存的农耕技术。

农耕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古代先民已经脱离了居无定所的原始居住状态,开始有意识地构筑与生相随的居住场所。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耕种劳作与不断变化的周遭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躲避风雨的安身之处。

不难看出,建筑便成为古代先民生存自由的自觉选择,有意识地构筑安身之屋与本能寻求栖身之处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古代建筑自此便开始了它的历史进程。 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

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寒来暑往,一枯一荣的自然现象;播种、收获,收获、播种的互动过程;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紧密相连的命运联系,构成了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全景图画。正因为处在为生存而忙碌的自然环境下,天时变化,节气交替,仰仗春夏秋冬耕种的古代先民,在得到自然的恩惠时,俯仰天地之间体察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彼此联系的生命秩序,从而也认识到宇宙自然的不可抗拒,也确认了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相互关系。

经年累月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在中国古代知识系统里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天与人的关系便建立在一个互动合理的范围内,绝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尽管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当时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有限的生存力量有关,但只有顺应自然,人的生存才得以发展,形而下之器的创造与形而上之道的自然规律才能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才能获得生命存在的确认。

“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样亲和关系。”①所以,亲和之道在早先的境况下一方面是环境的驱使,另一方面又是文化价值上的取向。

从此,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依恋在自然的怀抱里。 由于有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

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应用上特别钟情于木材。

面对随处可见的石料而选择木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这是建筑观念和文化信念的使然。不仅如此,选择木材还在于木材优越的物理特性和易于加工的材料性能,透过所加工的形态从中体现出柔韧、温和的品质,柱、梁、门、窗所散发的木质气息,以及那记录生长历程的纹理,都处处体现了与人的亲和关系,用木材营造的建筑自然会弥漫着家园的温暖。

中国古代建筑之所以选择木材,无论是自然之木,还是心性之木,都反映出古代中国人心性对木性的认同,然而木性也适应心性的要求。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把木材作为主要建材,木材良好的物性特质以及易于安装拼接的物理属性,为中国古代建筑构架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

中国古代建筑这种构架体系,柱、梁之间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相互联结、互相共存的结构关系,以相对稳定的构架秩序来应对多变的建筑需求。同样的柱、梁构架可以在往复延伸上构成宽大开敞的空间场所,可以在纵深的推进里形成重重庭院。

显然,柱、梁相互共存的结构关系与农耕社会特有的认知方式一脉相承,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无疑建立在统一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上,植根在有无相生的变化里,融汇在循环往复的发展认识上。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构筑方式从一开始就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出发,并始终认为人不能从宇宙自然中抽离出来,建筑不应该游离于自然之外。

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不刻意追逐房屋的高度,任何脱离地球引力的尝试,均归依到重重的院落里与树木为伴,与山水为邻。在建造房屋时其营造法式规定了“上分”“中分”“下分”,也就是屋顶、屋身、台基,与之相对应的便是天、人、地,天人合一的观念已经渗透到建筑的营造之中。

“当西方建筑因应功能而改变时,传统中国建筑却以因应维持一种文化的价值或理想而保存,中国文化有多悠长,这三个部分的组合便多悠长。所以,当我们开始去看这几个看来只是基本部分时,其实我们也是在端详着整个中国文化的面目。”

②中国古代建筑在木构架的体系里以“三分”的法式,不断满足并组合为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由此可见,古代中国的建筑从来以亲和的姿态回应自然,并从中寻找创造的灵感,从剖析具体的建筑营造中更能体会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别之处。

中国古代建筑由于采用木柱、木梁组成房屋的基本框架,木梁和木柱承受来自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的墙壁实际上并不承重,这就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它可以做成四面毫无遮挡,有顶无墙的亭榭。

也可以做成四壁严实、空间封闭的仓房。由于木构架的原因,对于室内空间的划分同样也十分自由,为了在室内获得大面积空间,无须任何隔断,仅剩柱子的排列。

2.求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同上同上

中国古代楚国建筑的“天人合一”建筑观 副标题: 作者:叶祥春 文章来源:夏晋 摘要: 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

然而,作为华夏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楚文化却是一支瑰丽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南国文化。 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 楚国建筑 天人合一 建筑观 漫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的中国建筑。

然而,作为华夏文明组成部分之一的楚文化却是一支瑰丽多彩而又独具风格的南国文化。它发源于长江中下游和江汉平原,为楚族楚国楚地人民所创造,在缔造和发展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曾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

英国著名史前学者戈登·柴尔德(V。Gordon childe,1892—1957)认为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里程碑。

对于人类文化的研究,莫不以城市(礼仪性)建筑的出现作为文明时代的具体标志而与文字、(金属)工具并列。而谈到建筑就不得不以其文化脉络为背景。

中国古代文化是多元复合的,它的主体华夏文化是二元耦合的。所谓二元,就方位来说是北方与南方,就流域来说是黄河与长江,就象征性的灵物来说是龙与凤,就学术的主流来说是儒家与道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文化,北方以晋(韩、赵、魏)为表率,南方则由楚独领风骚。 楚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天人关系,楚人的哲学世界观是个体本位的天人合一。

楚人认为: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这个个体,就是他的自。人的个体,是自然存在,而有超自然的愿望。

人的自然存在,无论在空间上、时间上,都很有限。人有超自然的愿望,要求在空间上、时间上,进入无限。

人的血肉之躯,不可能进入无限。人的精神状态,则可能进入无限,就是自觉个体与宇宙合一,也就是自觉天人合一。

宇宙无限,若个体自觉与宇宙合一,也就自觉同其无限。 个体的精神状态,只能与血肉之躯同存,仍是有限的。

但只要一息尚存,便能自觉天人合一,进入无限。一旦自觉这个合一,则这种天人合一之感,不仅比平常客观实在之感,更为实在,而且更为深刻,因为更为自觉。

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状态,可以使人从一切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解放出来,把个体全部能量释放出来。 《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真人,都自觉天人合一,而进入无限。

因此,楚建筑文化的最大特点也是体现在它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上,它所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本文所探讨的天人合一建筑观,也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涵义作为出发点。 楚建筑属于建筑范畴的干阑文化是古代中国南方建筑文化的主体,是南方干阑式建筑与源于北方穴居的高台式建筑融合时期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代表。

它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向来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艺术性格上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在选材上,木材给人以含蓄、深沉的天然之美,它集轻巧、坚韧、易于加工为一身,恰恰与楚国人的文化性格相切合,因此成为楚建筑的首选材料。 加之,建筑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地处中原的楚国地大物博,木材资源丰富,而相反去花几百年的时间用石材去兴建宫室建筑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选择木材也有其必然性。 楚建筑在建筑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

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流露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楚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自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楚国的建筑重视人与自然的融合相亲的文化精神。以其楚楼阁为例,楼阁相当开敞,楼内外空间流通渗透,追求与自然的亲近;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楚国的建筑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表现在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上,风水学说、院落组群分布就是集中体现。早在伍子胥设计建造吴都阖闾城(今苏州市城厢区)时,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

陆八门,以象天八门;水八门,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

陵门三。不开东面者,欲以绝越明也。

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立蛇门者,以象地户也。

楚建筑普遍存在天人感应之说、四神之说、阴阳之说、五行之说等建筑意识,这些建筑意识形成了中国古老的风水理论的基础。 风水理论,在景观方面,注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在环境方面,又格外重视人工环境与天然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其宗旨是勘察自然、顺应自然,又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选择和创造出适合与人的身心健康及其行为需求的最佳建筑环境,使其达到阴阳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的完美境界。

3.求 对古建筑的浅析论文

[1]古色添香 北国江南——王国顺古建筑作品掠影[J]. 吉林建筑设计,2004,(3). [2]张炜,. 古建筑土坯墙体灌缝胶加固实验研究[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2,(9). [3]范章,. SV-Ⅱ灌缝胶及其在古建筑土坯墙体加固中的应用[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5). [4]党建堂,. 仿古建筑琉璃瓦屋顶施工技术[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12). [5]李清明,. 水乡古建筑[J]. 黄河文学,2011,(4). [6]刘燕霞,. 浅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J]. 丝绸之路,2011,(6). [7]张辉,. 仿古建筑的设计应当体现四个价值[J]. 宝鸡社会科学,2006,(2). [8]周燕玲,. 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 [9]古建筑装饰——吻兽[J]. 中国建材资讯,2008,(3). [10]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J]. 中国建设教育,2009,(11). [11]吴琳,. 谈古建筑保护的档案工作[J]. 广东档案,2009,(4). [12]牛小强,. 鲁土司衙门古建筑群消防设计[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4). [13]刘燕,.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元素[J]. 大众文艺,2011,(7). [14]史向红,. 关于传统的古建筑、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些思考[J]. 建筑知识,2011,(4). [15]姚佩歆,赵鸿铁,薛建阳,郝江华,. 侧脚对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2). [16]陈弘,陈天声,.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成因探析[J]. 江苏建筑,2011,(2). [17]闫维明,张博,周乾,郭元君,.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试验[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2). [18]宋文强,秦书源,. 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 沧桑,2011,(2). [19]邢照华,. 古建筑复原陈列的内容要素组合与展线布局探析[J]. 东南文化,2011,(1). [20]肖旻,.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导论[J]. 南方建筑,2011,(1). [21]潘影,. 古建筑的得名[J]. 人才资源开发,2011,(4). [22]陆万里,程金新,. 古建筑普宁寺火灾数值模拟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4). [23]高大峰,曹鹏男,丁新建,. 中国古建筑简化分析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2). [24]陈必锋,欧阳红玉,. 地域性古建筑测绘教学与分析[J]. 山西建筑,2011,(14). [25]王昊,. 交通振动对石窟类古建筑的影响及对策[J]. 交通标准化,2011,(10). [26]何圭雄,杨子江,. 孝感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27]刘艳芬,. 论古建筑遗产的保护[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3). [28]曹勇,. 现代科技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3). [29]王剑飞,. 古建筑的防水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0]姜磊,程柳,. 顺峰山公园仿古建筑设计[J]. 热带建筑,2006,(3). [31]安瑞,阎勇,. 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屋盖中的应用[J]. 陕西建筑,2006,(3). [32]李海娜,翁薇,. 古建筑木结构单铺作静力分析[J]. 陕西建筑,2008,(2). [33]武小鹏,. 古建筑维修中的质量控制[J]. 陕西建筑,2009,(8). [34]武小鹏,. 浅谈西岳庙古建筑原有油漆彩画保护及修复[J]. 陕西建筑,2009,(9). [35]吕俊杰,. 仿古建筑丝缝墙摆砌施工[J]. 陕西建筑,2010,(7). [36]吕俊杰,. 仿古建筑唐式瓦屋面施工技术[J]. 陕西建筑,2011,(1). [37]山西省稷山县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J]. 武汉文博,2008,(3). [38]杨军,李国朋,. 浅谈“织金古建筑群”的保护价值及开发[J]. 乌蒙论坛,2008,(3). [39]张智,. 织金古建筑群保护对策刍议[J]. 乌蒙论坛,2010,(4). [40]杨勇,陈志伟,卢士鹏,李林安,. 古建筑平移中托换梁承载力测试技术的应用[J]. 天津建设科技,2011,(2).。

4.中国建筑史论文范文

摘要: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 现状 对我们这些青年学者群来说,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一个方法论的年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亦不例外。自70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界”模式,及其衍生的各种建筑历史与理论学说。还有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新史学、贡布里希的艺术史理论、甚至自然科学方法等等,不一而足,使入耳目一新,视野大开。

在这些方法论的影响下,青年学术导向着眼于对建筑历史的宏观概括,抽象思辨,及大胆的诠释和推论,希冀启迪现实,预见未来,而不甘于传统的考据与实证式的“做学问”。一批才华横溢,西学中用,推古论今的佳作就此涌现出来。

但是在正统的历史科学看来,正如任何历史理论研究一样,建筑史研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应是解决某种问题,引发某种思考,或提供某种借鉴。而如果没有较深厚的实证基础和学术素养,各种有关建筑的“历史哲学”、“理论框架”、“模式”等终不过是昙花一现,多雷电而少雨露。

因为推论仓促,于史无补;思辩高寒,于世无缘。这些看法对青年学子未免苛刻了些,也未必就能言中,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对建筑哲理的“论”偏多,尽管其中层次高下悬殊,而对建筑史的探究则少人问津,至于对建筑现实的评论更是少的可怜。

这里先撇开“论”,从“史”的一方面来说,应该承认,哲学方法论层次上对逻辑实证的批判与具体问题研究上对实证方法的否定从来不是一回事,建筑历史研究上的“先锋派”是很难担当的。确实,10余年来以这些“新方法论”、“新角度”来研究中国建筑史的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这是否说明,方法论本身虽自有其生命力,但建筑史研究上片面对待方法论的时代却应该结束了。然而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真正危机还不在于此。

以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为例即可说明。首先,这方面研究的任何实质性进展,都倚重于扎实的实物及文献资料功底,有时甚至还会借助于音韵、训诂等旧国学考证方法。

但实际情况则往往是“大胆假设”有余,“小心求证”不足,尤其对于不少青年学者来说,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在这方面显得薄弱。其次,“全国一盘棋”的协作奉献式研究局面已难维持。

而造就信息共享的当代研究条件却为期尚远。再加上社会乃至有关机构对建筑史研究的实用主义态度,以及经费来源的枯竭等。

使这门学问愈来愈显冷僻、萎缩,且后继乏人。 尽管如此,近些年来中国建筑史研究方面依然成绩裴然,令人振奋。

如傅熹年先生对元、明清皇家建筑型制、构图与象征的研究。杨鸿勋先生对古代著名建筑的复原研究,潘谷西先生、郭湖生先生及其学术梯队分别进行的建筑文化和中外建筑关系系列研究,汪宁生先生对古代明堂的文化人类学分析,龙庆忠先生及其学术梯队的古建筑防灾系列研究,陆元鼎先生、黄汉民先生、路秉杰先生等各自对华南一些典型传统民居的调查研究、曹汛先生对古建命题的缜密考证,张良皋先生对华夏建筑亚文化圈的推论,萧默先生的敦煌建筑研究,王其亨先生等对风水内涵的发掘诠释,以及各地民居和古建筑的研究拓展等,当然还应特别提到汪坦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陈志华先生等所进行的乡土建筑调查研究等。

凡此种种,举不一一,都对中国建筑史的领域拓展和深化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即将付梓的五卷集《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建筑艺术史》将全面反映近年来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水平和成果。

前景 建筑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上建筑所包含的思想和技巧(或曰意匠),其时空发展序列,其历史价值以及对后世、对现实以至对未来的影响。太史公的“究天入之际、通古今之变”至今也依然是治建筑史的要旨。

当然还可以加上“辨中外之异同”等。跨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仍存在两大方面。

一是史的方面,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例,近 l0余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资料的不断增加,如大汉口原始社会建筑群遗址和广汉上古三星堆遗址的性质,郑州邙山早期城市遗址对版筑技术的上移。歧山周原遗址对造砖技术的推前,始皇陵遗址对陵寝制度的佐证,唐九成宫建筑布局和型制的发现,以及各地民居的深入研究等,都为补充和部分改写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新的资料基础。

应该指出的是,未来的中国建筑史或应更多地渗入和吸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方法和研究。

5.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 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

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

“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

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随着广东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内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广东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

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地域论”。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广东、海南、港澳以及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等区域的建筑。

二是“风格论”。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

三是“过程论”。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 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内涵。

“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

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

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过程论”强调建筑是。

6.关于中国著名的历史古迹的论文800字左右

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石家庄东南约四十多公里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建于隋朝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由匠师李春监造。

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 右两边拱肩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动感。

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隐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在主拱顶上雕有龙头的龙门石一块,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侧。

这些雕像,寄寓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永安的愿望。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则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大拱的两肩,砌了四个并列的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节省石料,减轻桥身重量,又利于小拱对大拱的被动压力,增强了桥身的稳定性。

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安济桥在1400多年的历史中,经受住无数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至今仍巍然挺立在河之上。赵州桥“敞肩拱”的运用,实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1883年,法国在亚哥河上修建的安顿尼特铁路桥,揭开欧洲建造大跨度敞肩拱桥的序幕,但它比安济桥晚了1400年。西方学者承认,安济桥敞肩拱建筑,成了现代许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祖先,开了一代桥风。

赵州桥以其非凡的特色,被誉为“天下第一桥”、“世界奇迹”。1961年3月4日,赵州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9月4日,又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遐迩闻名,甲于天下。赵州桥又是一件建筑艺术的珍品。

它横跨河,宛如一道长虹,气势雄伟。弧形平坦的主拱线上,对称地轻伏着四个小拱,仿佛四个巨型玉环,装饰在桥身两肩。

巨身空灵,线条明快,在恢宏之中,透出矫健、轻盈的美感。大桥顶部,塑造出想象中的吸水兽,寄托了人们祝福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无疆的良好愿望;栏板上和望柱上雕刻着各式蛟龙、兽面、花饰、竹节等,其中尤以蛟龙最为精美。

蛟龙或盘踞游戏,或登陆入水,变幻多端,神态极为动人。雕作刀法遒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中国赵州桥作为第十二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为中国石拱桥增添了新的光彩。赵州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6)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修造。

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古代敞肩型石拱桥。赵州桥主拱由28道拱券纵向并列砌成,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在主拱背上加设了四个两两对称的小拱。

这种建桥法,不但节省材料,减少桥身自重,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宣泄流量,削弱其对桥身的冲击,拱上加拱,使桥体显得玲珑剔透,更加美观,的确是世界建桥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古代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吞齐跨赵”,地处兵家必争之咽喉要道,肩摩击轱的行人车马日夜不息,加上地震水患,战争兵燹,屡有损伤,自唐至今已曾经8次修缮。

我们现在看到的赵州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1958年全面、彻底整修后的,这也是建桥13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修复工程。1000多年来,赵州桥以其奇特的建造艺术,赢得了世人的惊叹。

唐中书令张嘉贞在大石桥《铭文》中惊呼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

……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7.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论文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关于岭南建筑艺术特征的探索正从各个层面展开,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日益重视。本文仅就岭南建筑的界定及其人文品格作一管窥蠡测,以期抛砖引玉。

一 岭南建筑的由来与界定 1949年建国以前,直至建国后的头10年,建筑界虽偶有广东建筑的称呼,但尚无岭南建筑的提法。岭南建筑的称呼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筑的发展与广东建筑突出成就的取得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的。

建国之初,百业待兴,中国建筑迎来了大发展的良好机遇。50年代中期,当时的建筑界盛行复古主义,刮起一股“大屋顶”之风,产生了“凡建筑须盖大屋顶”的无形规定。

面对滚滚而来的复古主义潮流,深受岭南文化熏陶、“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建筑师们并未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在行动上表现出灵活的变通性(如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56年落成的广东科学馆、由夏昌世先生设计于1954年落成的现华南理工大学二号楼在屋顶形式和斗拱运用上就作了变通处理),在思想上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广东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征。

1959年,时任我国建筑工程部部长的刘秀峰同志在全国建筑艺术座谈会上提出“要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的要求和倡议。自1960年开始,广东建筑界围绕“新建筑”、“新风格”展开了热烈、认真的讨论。

讨论的中心话题是:广东建筑是否应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讨论中一致认为,广东有自己的特点,广东建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应有岭南建筑的特点。与此同时,广东建筑界也开始尝试着对以往建筑实践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学理层面上说,正式提出“岭南建筑”的时间是在1957年。其标志是时任华南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1957年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了题为《通风、隔热、遮阳》的论文。

夏昌世教授指出:岭南建筑应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通风、隔热、遮阳的要求。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广东新建筑)的特点。

这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此后,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接受和承认,知名于全国建筑界,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

“岭南”本意指地理上的五岭(越城岭、都庞岭、明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之南的广大地区,但“岭南建筑”,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景来看,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或称广东新建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1840~1949年的广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

就广东建筑而言,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故此,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由于广东在地理条件、历史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等方面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广东建筑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往往开全国风气之先,如50~60年代的“矿泉别墅”、“广州友谊剧院”,70年代的“广交会”、“白云宾馆”,80年代的“白天鹅宾馆”、“国贸大厦”,几度出现引领全国建筑界的建筑创作的繁荣局面。 随着广东新建筑的创作繁荣和成功实践,国内建筑界一方面对这种实践的成功经验进行学习和总结,另一方面也开始了关于以上述建筑为代表的广东新建筑的地域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理论争鸣和学术探讨。

在这场方兴未艾的探讨争鸣中,其中一个最具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关于岭南建筑的学术界定。对此,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地域论”。这种观点从“岭南”的地理概念出发,认为岭南建筑即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包括广东、海南、港澳以及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台湾南部等区域的建筑。

二是“风格论”。持此论者认为,岭南建筑即具有独特的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特征主要表现在适合岭南气候地理条件的平立面设计、建筑部件结构与造型以及富于岭南地域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

三是“过程论”。与前面两种观点不同,过程论者着眼于建筑艺术的创作主体及其创作实践活动,认为岭南建筑是指在岭南地区这块特定的土地上所开展和进行的求新、求变、不断探索的建筑创作实践活动。

换言之,岭南建筑即岭南建筑创作实践活动的简称。 我们认为,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相对的合理性和借鉴意义,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说明岭南建筑丰富的本质内涵。

“地域论”强调建筑的地域性,有助于揭示岭南建筑的地域特征和某些方面的技术个性。但是,“岭南建筑,是一个有自己追求和风格的建筑创作流派。

正如并不是所有岭南的绘画都可归于‘岭南画派’一样,并不是所有建在岭南地区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岭南建筑’”。“风格论”更接近于对岭南建筑的艺术特征的揭示,强调建筑的文化性,有助于把握岭南建筑的文化和艺术本质。

然而,为了强调建筑的艺术性而否定建筑的技术个性,不但有悖于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个客观事实,而且也难以真正阐释建筑的风格问题。因为建筑的艺术风格有赖于对建筑材料的技术处理,甚至,建筑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过程论”强调建筑是。

8.求一篇对中国建筑史的论文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木构架体系,“墙倒屋不塌” 木构架的主要类型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由此体系派生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台基 为防止木柱根部受潮,抬高基座。

逐渐台基的高低与形式成为显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如王府的台基高度有规定,太和殿用三层须弥座汉白玉台基等。

(二)屋身灵活 可亭、可仓、可室、可厅 (三)屋顶呈曲线或曲面 (四)重要建筑使用斗拱 斗拱原为起承重作用的构件,随着结构功能的变化,斗拱成为建筑物等级的标志。 (五)装饰构造而不去构造装饰 二、院落式布局 中国的宫殿、庙宇、衙署、住宅等都属院落式。

另外,院落式平房比单幢的高层木楼阁在防救火灾方面大为有利。 三、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

强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特有的建筑观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 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2. 北魏洛阳城 3.明清北京城 4.元大都 5.隋、唐洛阳 6.明南京城 7.汉长安城 • 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 • 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二、宫殿: •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 | 治朝 | 内朝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 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望祭、不设庙,只朝所祭方向遥祭。 • 圜丘 祭天的坛。

•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四、陵墓: • 四出羡道。

商、周帝王陵墓的形制,由东西南北四方,以斜坡道及踏步由地面通向墓室。 • 封土:帝王陵墓地表以上陵体。

• 方上:累土为堆,呈截顶方锥体形的封土。 • 中国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块铜板错金银的“兆域图” (战国时期)。

•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故称。 • 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

迁各地富豪及前朝官吏来居住,名为守陵,实是强干弱枝,便于统治管理。 • 唐代陵墓:“因山为穴”(以乾陵为例,了解其布局特点)。

• 五音姓利:阴阳堪舆术先按姓分属五音(宫、商、角、徵、羽)而择地不同。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西北地垂”,故宋陵由高向低而建。

• 明十三陵:选址、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 五、宗教建筑: • 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塔可有可无。

• 明、清佛寺建筑典型布局。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藏经楼,另附各种院。

• 佛教四大名山:1.山西五台山(文书菩萨道场);2.四川峨眉山(普贤);3.安徽九华山(地藏);4.浙江普陀山(观音)。 • 道教名山:江西龙虎山、江苏矛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

• 道教建筑的特点:1.以“宫”、“观”、“院”等命名,不以寺称; 2.所奉神像蓄发长髯,穿中试衣袍;3.不以塔为膜拜对象;4.常有洞天福地等园林布置。 • 伊斯兰教礼拜寺建筑特点:1.不供偶像;2.设朝圣地麦加朝拜的龛;3.不用动物图像作装饰,用可兰经文、植物及几何图案作装饰;4.设有邦克楼,望月楼,浴室等。

• 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寺:1.广州杯圣寺(俗名狮子寺);2.泉州清净寺(俗名麒麟寺);3.杭州真教寺(俗名凤凰寺);4.扬州仙鹤寺。 • 舍宅为寺。

南北朝盛行的社会风尚。致仕之士舍出住宅作佛寺,以前厅为殿,后堂为讲堂。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佛光寺东大殿——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毕业论文中国古建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中国古建筑(求一篇论文,谈谈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写得好有什么作用(大学毕业论文是做什么用的)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写得好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大学毕业论文是做什么用的,优秀毕业论文有什么用,为何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写论文呢论文有什么用。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

资讯

一本大学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多少个字)

阅读(1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本大学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写多少,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多少个字,大学毕业论文一般多少字。毕业论文一般多少字,字数要求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知网对于本科论文的检

资讯

国际金融的毕业论文(国际金融方面的毕业论文写些东西好)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国际金融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方面的毕业论文写些东西好,谁提供一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怎么写。国际金融一直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围。它的话题一直是时政新闻关注的焦点。写国际金融

资讯

高铁测量毕业论文(求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测量的毕业论文,)

阅读(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铁测量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测量的毕业论文,,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啊,急需一篇完整的工程测量专业的毕业论文(10000字以上)。浅谈公路施工测量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公路施工整个

资讯

艺术类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艺术类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求一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3000字,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

资讯

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阅读(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土木工程系的毕业论文,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编号:_______________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绿色建筑和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系 别 建筑

资讯

毕业颐和园论文(颐和园的文章)

阅读(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颐和园论文,内容包括颐和园的文章,关于写颐和园的文章有什么,关于写颐和园的文章有什么。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

资讯

数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数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数学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包括数学系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写什么比较好,数学论文题目给个参考,数学本科毕业论文。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

资讯

毕业论文立题表立题说明(什么是论文立题理由)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立题表立题说明,内容包括论文的立题依据怎么写,什么是论文立题理由,什么是立题依据。论文立题理由又称为论文引言,是要进行这项研究的理由,选择这项研究的理论或实践依据,这项研究的创新点,这项研究的理论与(或)实践意义

资讯

合工大毕业论文谢辞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谢辞怎么写)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合工大毕业论文谢辞怎么写,内容包括毕业论文的谢辞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谢辞怎么写谁能给个具体的参考参考,正式论文中的谢辞是怎么写啊。内容预览: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

资讯

数学毕业论文哪个题目好(数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数学毕业论文哪个题目好,内容包括数学系数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写什么比较好,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写论文选什么题目好呢,数学论文题目给个参考。数学源自于古希腊语,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资讯

毕业论文立题卡情感(心理学关于情绪情感的论文题目)

阅读(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立题卡情感,内容包括心理学关于情绪情感的论文题目,论文立题依据怎么写,毕业论文怎么立题。论文摘要:组织中员工行为的选择关系着组织整体绩效水平的高低。本文从行动理论行为过程中分析了从个体对环境引发因素的认

资讯

本科生毕业论文建筑(跪求5000字建筑毕业论文)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生毕业论文建筑,内容包括跪求5000字建筑毕业论文,建筑学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急求关于建筑工程方面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层建筑细部设计研究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1章 高层建筑发展综述 10-40 1.1 高层建筑的历史

资讯

本科毕业论文写得好有什么作用(大学毕业论文是做什么用的)

阅读(9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本科毕业论文写得好有什么作用,内容包括大学毕业论文是做什么用的,优秀毕业论文有什么用,为何大学毕业的时候一定要写论文呢论文有什么用。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

资讯

一本大学毕业论文字数要求(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多少个字)

阅读(1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本大学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内容包括本科毕业论文字数一般写多少,论文字数一般要求多少个字,大学毕业论文一般多少字。毕业论文一般多少字,字数要求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知网对于本科论文的检

资讯

国际金融的毕业论文(国际金融方面的毕业论文写些东西好)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国际金融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国际金融方面的毕业论文写些东西好,谁提供一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关于国际金融的论文怎么写。国际金融一直属于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范围。它的话题一直是时政新闻关注的焦点。写国际金融

资讯

高铁测量毕业论文(求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测量的毕业论文,)

阅读(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铁测量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高速公路施工测量的毕业论文,,工程测量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啊,急需一篇完整的工程测量专业的毕业论文(10000字以上)。浅谈公路施工测量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公路施工整个

资讯

艺术类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艺术类室内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求一篇室内设计毕业论文3000字,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

资讯

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毕业论文(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

阅读(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土木工程系的毕业论文,求一篇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编号:_______________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绿色建筑和我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系 别 建筑